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体系的探索与实践

2023-12-23 15:30李莉苏子洋林贵梅李冬韩杰
药学研究 2023年10期
关键词:专业学位硕士药学

李莉,苏子洋,林贵梅,李冬,韩杰

(山东大学药学院,山东 济南 250012)

2010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审议通过了药学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这是我国医药高等教育历史上的一次重大突破,也是我国药学硕士从以培养学术型人才为主向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战略性转变[1]。近年来,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规模不断扩大,现已成为我国培养应用型高层次药学人才的主要途径,如何培养具有药学专业学位特色的硕士研究生已成为高等药学教育中一个重要命题。

1 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现有培养体系存在的问题

经过10余年的发展,我国已基本完成了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才培养结构布局、人才培养标准体系构建、教育管理机制等方面的总体设计,为社会培养了一大批可从事药品制造、药学服务、药学监管领域工作的高层次药学应用型人才[2]。但在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依然存在以下问题。

1.1 社会对专业学位认知不深,生源质量堪忧相较于学术学位,专业学位研究生起步较晚,社会对专业学位了解不多,认可度不高。大部分考生甚至是导师对专业学位仍然存在较大偏见,认为学术学位优于专业学位,专业学位是“次等选择”,学生往往优选选择学术型专业就读[3]。用人单位也因此对专业学位的存在误解和歧视,认为专业学位学生综合素质低于学术学位学生。

1.2 专业实践内容与评价体系尚未建立按照药学专业学位教指委的要求,专业实践是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必修的培养环节。目前大多数培养单位主要采用学生提交实践报告及答辩汇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专业实践考核,缺乏对于实践过程和能力水平的相关评价,没有建立专业实践培养环节考核的标准评价指标体系,以致研究生本人不清楚实践具体应该包含哪些内容,考核小组也不明晰专业学位研究生应该达到怎样的实践要求[4]。

1.3 科学学位与专业学位课程设置“同质化”问题突出[5]很多高校的专业学位课程体系是通过在原有科学学位课程体系的基础上增加上级部门要求的专业学位必修课构建的。这样的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体系,仍是以药学主干学科理论知识教授为主,缺乏对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能力培训的课程,实践应用导向性较差,偏离了专业型研究生的整体培养目标。

1.4 “双导师制”实施流于形式大多数高校在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积极推行校内外“双导师制”,但相应的管理制度并不完善,且校内导师与校外导师间通常缺少实质性的有效合作,造成校内导师学术指导与校外导师实践指导环节的不平衡,很难按照理想的培养方式进行[2]。甚至有的学生只是在专业实践派出和考核时才知道校外导师的存在,其他培养环节都没有校外导师的参与和指导,部分校外导师指导学生参与积极性不高,认为指导专业学位硕士学位论文写作与自己关系不大。

1.5 成果评价制度有待完善2020年,教育部、科技部联合印发的《关于规范高等学校SCI论文相关指标使用树立正确评价导向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对于应用研究和技术创新类型的科研工作,评价重点是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成果转化的实践效果或解决实际关键问题的贡献。然而目前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质量分类评价不明显[6],大部分培养单位在学生毕业和学位授予、奖助学金评选等环节依然以发表论文数量及影响因子等指标作为评价的主要依据,并没有充分考虑专业学位实践应用的特征。

2 完善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体系的有效举措

2.1 积极宣传专业学位研究生政策,探索实施校企共同选拔人才的机制在招生宣讲活动中,顺应国家研究生培养转型改革思路,多方位、多途径积极进行专业学位招生类型的解读和政策宣传,消除考生及社会对专业学位的歧视。聘请校外导师等企业行业资源参与的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复试,强化实践能力考核。

为有效解决校内导师在专业实践环节“不放人”的现象,可逐步探索将专业学位研究生放在专业实践基地进行招生的模式[7]:为专业实践基地单独设置招生指标,指标数量由基地的校内外导师具体科研项目合作成功的数量决定,校内外导师共同参与“基地指标生”的招生选拔工作。被录取的学生在学校开展半年的理论课学习,随后赴基地开展两年半的专业实践,进行校内外导师合作的科研项目研究。

2.2 制定专业实践大纲及考核标准,规范联合培养基地建设对于工业药学、临床药学、管理药学3个方向,分别制定专业实践大纲及考核标准。每个方向领域对学生专业实践每个阶段的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及要求、培训考核项目及标准作详细规定。《实践大纲及考核标准》能够督促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深入岗位实践,全面参与新药研制、药品注册、临床使用、药品管理的整个过程,也便于联合培养实践基地或场所的校外导师对研究生的专业实践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使考核成绩能够真实反映药学硕士研究生的实践能力。

高校与行业企业建立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是提高药学专硕职业素养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有效措施。学生的专业实践效果与实践基地的建设质量息息相关[7]。制定专业实践基地管理办法,在“入口关”对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的基本条件、业务条件、项目基础、人员组成、导师队伍等进行标准化的遴选,在“过程关”明确专业实践的主要内容和要求,在“结果关”对实践基地的管理运行机制、人才培养质量、实践教学成果等方面进行考核,依据考核结果对实践基地进行动态调整。

2.3 构建具有实践应用特点的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体系对照《专业学位研究生核心课程指南(试行)》,以“健康中国”战略下医药行业对药品成果转化、生产和使用高层次人才需求为导向,以创新和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以产教融合为途径,除公共通识课、专业理论课外,积极构建实验实践课程、职业能力与职业素养课程,倡导案例教学,培育案例库课程[8]。

将《药学综合实验与实践》《生物与医药研究方法与技术进展》设为药学专业学位硕士的必修课。《药学综合实验与实践》课程主要是为学生开展药学领域科学研究主要实验的培训工作。《生物与医药研究方法与技术进展》课程则是利用研究生暑期时间,采用短期课程、主题讲座、企业实践活动等多种形式为学生进行专业技能知识、领域前沿进展、医药行业动态、研究生科学素养、药学实践等多个方面的培训,满足学生了解前沿和交叉学科知识需求,加强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教育。

突出药学专业特色,选取药品研发生产、临床使用和监督管理环节的典型事件为案例,融入教学中,采用以学生为中心、贴近药学实际应用为特色的案例教学方法,积极引入行业企业专家共建研究生课程,提高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和职业能力。

2.4 多措并举推动“双导师制”落地落实制定校外合作导师具体遴选与管理办法,对校外合作导师的师德师风、学术成果、科研项目、应用性成果、行业经验等方面有明确要求,使校外合作导师在遴选之初就对自己的职责、指导内容以及指导过程有清晰认识。

要求校外合作导师和校内导师有实际的产学研合作项目,联合培养的研究生选题须建立在双方合作的项目基础上。学校和基地专人负责联合培养研究生的相关事宜,建立校外导师“一对一”指导制度和研究生“一人一档”科研档案管理制度。校企双方联合校内外导师定期召开培养座谈会,集体讨论研究生在学习、科研甚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统一指导,实现联合培养。

聘请知名行业专家,与代表性校内导师共同成立培养单位的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教育指导委员会专家参与培养方案修(制)订、硕士开题和中期筛选、毕业答辩等培养过程的各环节,强化对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位论文应用性的审查,形成行业专家全程参与的立体质量管控机制和长期跟踪质量保障全覆盖流程体系。

2.5 建立健全以应用为导向的成果评价体系破除“唯SCI论文论”,鼓励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发挥其在实践创新中的潜能,开展更多原创性、前沿性、跨学科、应用性的研究,促进研究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培养单位和导师充分发挥质量把关作用,加强对学位论文的应用性审核,不以发表论文数量和影响因子等指标作为学生申请学位的限制性条件和奖助学金评选的主要依据数据。结合药学学科特点,将专利、科技成果转化、科研成果奖、新药证书、获得认证的医疗行业或技术标准等多元化成果纳入评价体系[9]。

3 对于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体系的进一步思考

3.1 如何实现人才培养与执业药师资格制度的有效衔接?在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领域,已基本建成研究生人才培养与职业资格认证有机衔接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标准化、规范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体系:学生在学习研究生学习期间可以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的毕业生可同时获得《硕士研究生毕业证》《硕士学位证》以及《执业医师资格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职业资格证书[10]。

在国外,只有获得执业药师资格的人才可以从事药品零售等药学服务工作,而考取执业药师资格证书的条件之一往往是要求申请人获得药学专业学位,实现了药学专业学位人才培养与职业资格的有效衔接[11]。因此,药学硕士专业学位领域的人才培养要适应医药事业发展需要,就应当将执业药师等职业资格与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要求、培养模式等结合在一起,这在我国短时期内还无法达到,但应当是今后发展的方向。

3.2 如何进一步培养和提升药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创新创业能力?在当前新工科背景下,高校研究生创新创业教育是建设创新应用型国家的重要措施[12]。药学领域的学科专业性和实践性很强,因此对学生创新创业意识与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下一步,可通过开设有关创新创业的课程来积极贯彻落实科研实践中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也可通过鼓励学生参加“互联网+”、挑战杯等各种创新创业大赛将自己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与实际学科问题相结合,拓宽学生视野、训练创新思维、激发创业灵感。

4 结语

山东大学药学院围绕“健康中国”战略,面向人民生命健康,面向制药企业、医院和药品监管等医药行业人才需求,基于综合性大学的多学科资源优势和齐鲁医学百年积淀的厚重底蕴,突出药学专业特色,注重学科交叉,以培养“懂医精药,善研善用”高层次复合型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在课程设置、导师队伍建设、专业实践监管、成果评价等方面进行探索创新,构建了“产学研教”四位一体全方位应用型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才培养新体系。

经过实践,该培养体系取得显著育人成效:近5年,获全国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优秀硕士学位论文4篇,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2篇,省专业学位研究生优秀实践成果2项,省研究生优秀成果3项,省创新创业大赛金奖1项、银奖1项、三等奖各1项;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就业率保持在96%以上,其中近70%从事生产一线或药学服务工作,在创新药物研发生产、质量提升、保障人民群众用药安全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猜你喜欢
专业学位硕士药学
昆明理工大学工商管理硕士(MBA)简介
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医患沟通的认知及培养需求研究
如何写好硕士博士学位论文
土木专业学位硕士培养现状与对策——以广大为例
中外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比较与启示
基层医院药学人员培养之思考
药学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药学进展》在国内66种药学类期刊中篇均下载量排名第1位
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探索
高职高专药学专业教学改革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