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禀赋赋能乡村文旅农闲产业融合振兴
——以蒲城桥陵义龙赵家村片区为例

2023-12-28 18:11赵小琴
关键词:蒲城赵家片区

赵小琴

[内容提要] 我们党历来重视三农问题,从两山理论萌发到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形成,我们党一直在以乡村振兴的探索与实践持续推进三农问题的解决。本文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背景下,首先针对义龙赵家村片区特色产业资源富集而乡村发展不充分的问题,进行了生态文明和乡村振兴相关理论的分析与典型经验的总结,然后以县域发展视角分析了该片区特色文旅农闲资源的禀赋特点。其次结合当地推进乡村振兴的实践,指出其产业发展与乡村振兴探索所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通过片区文旅农闲旅游产业和特色农产品产业的深度融合,进一步推进片区乡村全面振兴的发展思路。相应建议要深度挖掘该片区历史文化、红色文化、工业遗存的文化旅游价值,以大景区规划模式统筹并赋能片区文旅农闲旅游产业的发展,同时以现代农业视角全产业链布局并赋能片区特色农产品种植、养殖产业的发展。

一、引言

三农问题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我们党和政府历来重视三农问题,在我们党第二个百年目标实现过程中,解决三农问题是重中之重。我国改革开放最早发源于农村改革,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释放了农业农村发展的巨大潜力,促进了改革开放的全面发展。改革开放初期连续5年,以及2004年至今近20年间,每年的中央1号文件都十分关注并致力于三农问题的解决,我国各级政府,在乡村振兴、农民致富等三农问题的解决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探索与实践,并逐步形成新时代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理论,走出了一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形成了以浙江安吉余村和淳安下姜村等为代表的乡村振兴与县域经济发展模式。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总要求,党的二十大进一步要求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更是将乡村振兴提升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

党和政府全面振兴乡村的总目标已经确定,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美好蓝图业已擘画,具体到县、镇乡乃至具体行政村组(自然村),如何使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各项政策落地,真正实现和美乡村的产业振兴宜居宜业目标,促进以县城为中心的城镇化,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总目标的实现,依然是三农研究领域的热点。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大背景下,在基层乡村层面,立足当地资源禀赋特点,探索以县域统筹规划、现代农业科技等赋能当地特色乡村产业发展,促进乡村多元产业融合发展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

二、相关理论探索与实践经验借鉴

(一)生态文明建设与乡村振兴相关理论探索

浙江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论的发源地,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理论的萌发地。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对生态文明建设、乡村振兴等进行了一系列重大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逐步形成“两山理论”,提出“八八战略”,指导浙江生态文明建设和乡村全面振兴实践走在全国前列,开创了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和乡村全面振兴的思想。以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思想全面指导乡村全面振兴,是党中央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大战略部署。实施乡村振兴破解三农问题建设美丽中国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1]。建设生产发展生态宜居生活美好的美丽乡村,就要实现产业兴旺、换代升级,乡风文明、生活富裕,生态宜居、治理有效。党的二十大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强调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城乡融合发展,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全面振兴。

自2021[2]开始连续三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均以乡村振兴为主题,全面部署当年的三农工作。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3],要求扎实有序做好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重点工作,推动乡村振兴、农业农村现代化、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在具体路径上,强调加快发展设施农业,因地制宜发展塑料大棚、日光温室、连栋温室等设施。鼓励拓展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持续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重点发展农产品加工、乡村休闲旅游、农村电商等产业。支持创建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实施乡村休闲旅游提升计划,支持农民直接经营或参与经营的乡村民宿、农家乐特色村发展,推进电子商务进乡村,规范发展新就业形态,促进农民就地就近就业创业。立足村庄现有基础,扎实稳妥推进乡村建设。推进农村改厕、生活污水治理、生活垃圾源头分类减量等,接续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推进乡镇通等级公路与自然村道路硬化、农村供水改造、农村电网巩固提升,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加大要素投入、金融服务、人才队伍建设等政策保障和体制机制创新,抓点带面推进乡村振兴全面展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4],更是强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出要立足国情农情,体现中国特色,建设供给保障强、科技装备强、经营体系强、产业韧性强、竞争能力强的农业强国。

党的十九大、二十大报告,以及连续多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使三农问题的解决战略也相继从美丽乡村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以县城为中心的城镇化发展到推进乡村全面振兴阶段,相应出台的一系列方针政策,有力推进了农村扶贫脱贫全面小康和有效解决三农问题的探索与实践,形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思想和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战略,统筹指导全国三农问题的有效解决,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推进我们党第二个百年目标的实现。

生态文明建设与乡村振兴历来都是我国三农问题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吸引着众多相关领域学者的广泛关注。卞素萍系统梳理江浙两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经验,指出美丽乡村建设要处理好系统谋划、特色发展和差别化生态保护的关系,整治乡村环境要注重科技创新[5]。浙江注重经济增长和人文生态的双提升,全域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推进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和优化农村公共服务,通过环境整治发展乡村绿色经济。江苏通过发展休闲农业村庄,全面改善乡村整体面貌和农民生活环境,注重乡村生态资源保护、人文特色发掘和塑造,以空间品质提升整治村庄环境,带动乡村产业发展。唐瑾认为美丽乡村建设是乡村产业经济发展、社会文化发展和生态环境发展组成的复杂系统,各子系统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耦合关系[6]。并通过长株潭城市群构建耦合协调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区域一体化推动了美丽乡村建设各子系统的耦合,应以区域一体化发展统筹协调乡村产业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环境的发展,促进区域和美丽乡村协调发展。鹿风芍、齐鹏[7]就乡村振兴背景下美丽乡村建设优化策略进行研究时指出,应广泛借鉴国内外经验做法,加强美丽乡村顶层设计的系统性、科学性,充分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完善多元主体参与机制,拓宽融资渠道,注重乡村文化挖掘、保护与传承,提升乡村人居生态环境和农村公共服务水平。

综上所述,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过程中,一定要加强美丽乡村建设和乡村全面振兴的顶层设计,特别是在县域层面要处理好系统谋划、特色发展和差别化生态保护关系,以县域一体化发展理念统筹协调乡村产业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环境的发展,注重科技创新整治乡村环境,通过环境整治带动乡村产业融合发展,坚持政府引导和多元主体参与,注重乡村文化挖掘、保护与传承,提升乡村人居生态环境和农村公共服务水平,以县域统筹发展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二)乡村全面振兴探索实践的经验借鉴

1.安吉余村、淳安下姜村的探索与启示:由乡村振兴到县域发展

2020年3月30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再次考察安吉余村时指出,这里山清水秀,不需要太多装扮,发展“美丽乡村”得天独厚,特别是有新发展理念,走对了路子,相信余村未来会更好[7]。当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的实践探索,萌发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思想,形成了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和乡村全面振兴的浙江范例。如今,以余村、下姜村为代表的浙江乡村全面振兴和生态文明建设实践,也由最初的村级探索发展,迭代升级到县域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换代模式。任弢总结分析安吉美丽乡村建设时指出,美丽乡村建设是践行“两山”理念的载体,更是乡村振兴的探索版、基础版和县域社会治理的有效途径[8]。安吉美丽乡村建设分乡村基本人居环境建设、村庄生态环境提升与村民思想观念和生活习惯转变、强村富民村庄治理与经营乡村和乡村振兴与乡村基层有效治理四个阶段循序渐进。从安吉余村和淳安下姜村初步探索到县域全面推进的升级换代,为县域进一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可供借鉴的发展路径与模式。

2.乡村产业振兴典型案例分析与经验借鉴

亦有学者及学术机构通过系统梳理目前国内外乡村振兴中产业发展较好的经典案例,总结出乡村产业振兴的十种模式[9]。系统分析这十大经典案例,发现这些典型乡村振兴案例的起步核心村庄规模相对不是很大,均有一定的特色产业基础,或者有若干个特色文化、农闲旅游元素,距当地较大城市的距离一般在1个小时车程。而具体的乡村产业振兴的发展模式及产业构成一般也体现出下面的一些发展特征。

(1)乡村产业发展主体基本呈现出项目化开发与公司化经营的特征。具体路径上,主要结合村集体经济状况和当地特色资源禀赋,围绕特色文旅元素和特色农产品种植、养殖产业全产业链发展,以项目化方式运作。具体的一般是以文旅景点项目、特色产业园区为开发单元,由当地政府引导或村集体主导引入专业龙头企业,或者以村集体自身为主成立项目公司,吸引外部企业、其他社会资金,整合吸收村集体与村民个人资产资金,由项目公司开发建设运营管理。而村民以土地林地经营权、宅基租赁权、个体经营摊点店面资产以及现金方式投入参股项目公司。

(2)乡村产业发展则具有特色多元化构成与融合发展的特征。一般以周边自然文化生态等特色文旅农旅元素为主,发展特色文旅产业,进而融合发展特色农产品产业,实现文旅、农旅或农文旅产业融合,乡村经济全面振兴。乡村多元基础产业的资源禀赋具有特色比较优势,有一定的文化旅游资源、农闲旅游资源,或者一定的自然生态资源;具有一定相对优势的特色农产品种植、养殖资源,及其相应的加工包装销售全产业链布局条件和种植养殖加工等现代农业设施与农业科技支撑条件,相应多元产业融合发展的统筹组织引导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有资源整合或集成多元产业融合的统筹安排和架构,有当地政府组织的产业指导及村组集体组织的积极参与,加上统一的规划经营等开发主体,能够保证相关主体、村集体、村民个人实现共赢。这些经典典型案例的发展思路、特色产业发展、多元产业融合发展模式与经验做法,对我们的探索研究具有一定借鉴意义与价值。

三、赵家村片区概况及其产业融合发展的资源禀赋

(一)义龙赵家村片区经济社会的基本概况

赵家村位于陕西省蒲城县县城西北约7km,是桥陵镇义龙村的一个自然村,有3个村民小组约210多户共计户籍人口约700多人,坡耕地近4000亩,人均耕地约4~5亩左右。京昆高速(G5)榆蓝高速(G6521)交汇于蒲城县城东南,由西安、渭南通过高速可方便进出蒲城县城。义龙赵家村周边县域等级公路、旅游专线公路及通村道路配套相对完善,由县城可方便抵达周边。村内用电、用水设施及其他公共服务设施基本配套,街道已硬化,已有120户通过环境整治提升完成改厕(4000元/户)配套。赵家村片区位于渭北黄土高原优质小麦主产区,也属诸多小杂粮适生区。片区周边耕地资源丰富,土壤肥沃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非常适宜优质苹果、酥梨、西瓜、甜瓜等特色瓜果种植,以现代农业观点,当地自然条件辅以节水与设施农业技术,发展特色农业具有比较优势。

村域综合治理及产业发展相对滞后,村集体及村民经济造血机能偏弱。初步调查显示,大部分村民依靠从事农业种植、养殖业维持生计,另有部分村民依靠在县城及周边城市从事个体运输、建筑、采矿业收入维持生计,留守村民以老弱妇幼为主,青壮年村民大多外出打工,村民整体经济收入及生活状况不容乐观,村庄空心化有抬头迹象,村民返贫压力较大。处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盼,村民迫切希望依托片区优势资源发展多元产业,全面振兴乡村经济。

(二)片区景陵与周边桥陵、光陵、泰陵遗址群蕴含的唐朝历史文化资源禀赋

距蒲城县城西北7km的唐景陵遗址,东距义龙赵家村780m,是唐中兴之主唐宪宗李纯之陵墓。景陵依金帜山主峰而筑,封内20km2,占地20顷30亩,陵道长3279.5m,宽105.4m。金帜山海拔872m,山势突兀挺拔,东、南二面地势平缓,西面为深沟大壑,北面群峦蜿蜒。景陵地下宫殿“玄宫”从山南开掘于山腹之中。陵园原有内外两重城垣,内城四边皆设城门,门前置石狮等大型石仪。四角置阙阁建筑。内城设寝殿、宫阙、卫所、祭坛等建筑物。陵园内城四门门阙和角阙遗址保存较完整,东南和西南角阙遗址间距及西南至北角阙遗址间距均为2400m,南北二门间距约2500m,东西二门间距约2900m。陵园现存石刻40余件。

唐宪宗李纯(778年-820年)是唐顺宗李诵长子,唐朝第十一位皇帝,壮年继位,克己勤政纳谏任贤,平复藩镇开创“元和中兴”,使大唐帝国命脉延续、大唐声誉转机重现。被后世史学家称为中兴之主,与太宗李世民、玄宗李隆基并称“唐羡三宗”,跻身唐代最杰出的三位皇帝之列。其开创的元和中兴与贞观之治、开元盛世一道被后人称颂。唐景陵是陕西省第一批(1956年8月6日)全国第五批(2001年6月25日)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景陵往西距义龙赵家村西南4km,是唐开元盛世帝王之一唐睿宗李旦之陵墓,位于蒲城县西北15km的丰山西南,景陵、桥陵同属桥陵镇。桥陵建于唐开元盛世(唐玄宗开元四年即公元716年),陵园规模宏大、神道宽阔,石刻高大、精美名甲天下,是盛唐政治、经济、文化高度发达的缩影。1988年1月被公布为第三批古墓葬遗址,2022年12月被列入第四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名单[10]。

蒲城县域有4座唐帝陵,跨越盛唐、中唐和晚唐。其中景陵是中唐时期最后一座帝陵,景陵西距唐睿宗桥陵4km,东距唐玄宗泰陵19km,东北距唐穆宗光陵7km,4位唐帝恰巧为两对父子。已有三季18集大型编年体动画纪录片《关中唐十八陵》,专辑介绍蒲城4座唐帝陵的历史渊源、文化传奇、文物考古价值与遗址保护价值。深度挖掘4座唐帝陵的历史文化基因、文物考古与遗址保护价值,对保护性开发的片区周边景观旅游价值与生态环境价值具有现实参考意义。

(三)片区周边红色文化、工业遗存文化旅游元素众多富有传奇性故事性

1.以抗日烈士包森为代表的片区周边英烈传奇红色文化资源

包森(1911~1942),原名赵宝森又名赵寒,义龙赵家村人。1932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战爆发后被派往晋察冀抗日根据地,1938年6月率40多人到河北兴隆一带开辟抗日游击区,1939年4月杀死前来劝降的日本遵化宪兵队军曹池本信次郎。1939年秋任冀东军区副司令员。1942年2月17日,在遵化野虎山一带指挥抗击日伪军战斗中壮烈牺牲。包森故居[11]位于义龙赵家村内,是一座初建于清光绪七年(1882年)的关中典型民居院落,坐北面南保持原有建筑布局,建筑面积约286m2。2019年按“修旧如旧”标准维修重建,有简易展厅陈列陈展其生平及成长期家居用品,是研究中国革命历史人物和蒲城民居建筑形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实物文物。包森故居为第六批蒲城县文物保护单位、陕西省第一批不可移动革命文物。

包森是全国首批300抗日烈士名录中陕西籍五名烈士之一,是我国著名抗日民族英雄,是电影《平原游击队》与电视剧《双枪李向阳》中智勇双全的李向阳和电影《剑吼长城东》令日寇闻风丧胆的鲍真原型,被叶剑英元帅誉为“中国的夏伯阳”。

类似包森传奇的红色文化资源,义龙赵家村周边还有两个是比较著名的。距义龙赵家村北约5km的桥陵镇峪丰村,是1949年6月智取华山八勇士之一的全国特级战斗英雄刘吉尧(1922~2011)家乡。距义龙赵家村东约30km的蒲城东陈镇尧堡村,是与包森同批列入抗日烈士名录的王峻(1902~1941)烈士家乡,王峻为黄埔三期学员,1941年时任国民革命军新编27师师长,在中桥山阵地指挥全师将士抵抗日军大规模猛烈进攻时壮烈牺牲,被追授陆军中将。

包森、刘吉尧、王峻三位传奇英烈人物原籍都在蒲城县,都有传奇故事且广为流传,更适合深入挖掘传承。在赵家村讲好双枪李向阳的故事,讲好刘吉尧智取华山和王峻中桥山指挥抗击日寇故事,利用现代融媒体技术多视角多形式深入挖掘,重现再现这些英烈的传奇故事及其深刻精神内涵,充实丰富这些红色旅游资源,开展红色研学旅游必定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2.蕴含“326工程”精神的蒲城授时台工业遗存文化资源

国家授时中心蒲城授时台旧址,位于蒲城县金帜山南麓的尧山镇西山村柴峪沟,距义龙赵家村东北1.5km。1970年9月建成代号“326工程”的新中国第一代短波授时台,1981年7月1日起承担我国短波授时任务,1983年长波授时台建成并承担国家授时任务。长短波授时系统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关键科技基础设施,被钱学森誉为“中国的一面大钟”。1984年入选建国35周年4项重大科技成果参加天安门庆典,1988年长波授时系统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2]。

2021年蒲城授时台旧址长短波授时系统由国家授时中心组织修缮维护和提升改造。长波授时台旧址建筑面积6000多m2,短波授时台旧址占地80余亩,旧址陈列展品丰富气势恢宏,反映了中国时频科技事业的发展历程[12]。授时台旧址视野开阔,工作区建筑鳞次栉比,绿树成荫。短波授时台一期的洞内机房(石英钟钟房、发电机室、配电室、蓄水库、电子管室、维修室)和洞外机房,以及二期的发射大厅、发播信号监控室(原子钟室)、天线交换开关大厅、办公区和生活区等至今保存完整。旧址短、长波授台研制建设过程中,新中国第一代授时科学家用热血和汗水写就的“淡泊名利、甘于清贫、无私奉献、科技报国”的“326精神”和“坚守使命,为国授时”科学家精神,必将薪火相传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科技工作者和广大人民群众。

国家授时中心蒲城授时台现为第五批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第三批国家工业遗产和陕西省第一批不可移动革命文物,是中国科学院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和授时中心党员主题教育基地[12、13]。作为工业遗存文化资源,进一步挖掘开发其文化旅游价值,传承其爱国主义基因与文化价值,对片区旅游产业开发具有重要价值。

(四)片区周边农旅农闲与特色农产品产业的资源禀赋

1.义龙赵家村传统村落保护开发与自然生态资源禀赋

现状义龙赵家村是在保留原有村落布局基础上,稍向西南拓展而成。旧村大致保留民国时期村落布局,夯土城墙与城门洞等保存完整。义龙村传统村落(含赵家自然村)已于2022年10月被列入第六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陕西本批列入69个村落)[12]。被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意味着作为民国时期关中东部传统村落,义龙赵家村在自然景观、村居建筑风貌、民俗民风等方面的代表性和典型性,其保护传承与文旅开发具备获取国家相应专项建设基金与金融扶持政策的重点关注和培育支持条件。依托赵家村传统村落的保护性开发,发展特色农家乐、特色民俗与品质民宿产业适逢其时,推进关中民俗特色旅游业发展前景可期。

2.特色农业与乡村休闲旅游产业资源特征

蒲城有关中粮仓之美誉,是中国优质小麦主产区,主要北方粮食作物、特色果蔬、畜禽产品产业资源丰富。就其自然禀赋而言,义龙赵家村片区,通过特色农产品种植、养殖,发展特色农业与乡村休闲旅游产业具有一定潜力和优势。片区周边可供种采观赏体验的特色瓜果产品主要有蒲城酥梨、优质苹果、蒲城西瓜甜瓜,蒲城冬枣,桑葚、水蜜桃,猕猴桃、葡萄等,观赏花卉主要有油菜花、梨花、桃花,金银花、薰衣草等。当地特色奶山羊与肉牛养殖与产品深度加工,特色土鸡、土鸭养殖及禽蛋产品的深度加工等,也有一定的产业基础和优势。加上当地现代农业、设施农业与节水农业的发展条件加持,互联网+特色农业模式加上当地发展特色农业振兴乡村经济政策支持,经过专业部门科学评估,必定会筛选确定一批适合片区农旅融合发展的特色农产品种植、养殖产业,在片区周边进行全产业链布局并赋能片区多元产业的融合发展。

蒲城有着丰富的乡村特色美食、饮食和民俗文化资源,蒲城勺勺客名满关中,传统乡村小吃蒲城蒸馍、包子、油饼、菜夹馍、石子馍,水盆羊肉、葫芦头,蒲城凉菜等特色生香。传统农耕文化、乡村手工艺品丰富多样,更有蒲城土布、手擀面和花馍等多种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传承。义龙赵家村片区乡村休闲旅游产业的发展,可结合特色景点旅游线路与产品,传承开发蒲城乡村特色美食小吃,比如八宝辣子、椽头馍、高力肉、地软包子、面辣子、红苕面饸饹、水盆羊肉、刺蓟面、棒棒馍和油糕等,同时关注特色农耕文化、乡村手工艺品、非物质文化遗产等特色产品的传承与保护。

四、赵家村片区多元产业融合发展探索的现状

(一)县域推进片区周边多元产业融合发展的实践

近年来,蒲城立足产业特色、资源禀赋和发展优势,聚焦工业化、城镇化,通过工业倍增、城镇化建设、乡村振兴和文旅融合,推进县域高质量发展[14]。坚持文旅融合打造区域知名旅游目的地,推进发展全域旅游。致力农村基础设施优化与突出产业发展重点,打造全国特色农业示范地,坚持乡村全面振兴。在县域统筹下,桥陵镇创新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思路,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和美丽乡村建设,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探索特色农业与乡村旅游多元融合的发展模式[15]。

1.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推进县域文化旅游产业发展

以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全面激活文化旅游产业[16]。依托蒲城国家授时中心旧址、唐四大帝陵、包森故居等文化资源,打造研学、历史人文、红色旅游目的地。赋能特色农旅休闲资源发展乡村山水旅游,唱响“吃蒲城、最关中”餐饮品牌,提升健康养老、餐饮娱乐等生活性服务业品质。投资建设休闲农庄、古村落度假村、特色民宿和星级农家乐,探索新型业态,丰富梨花园、西瓜园、桃花园、古枣园等“体验+”消费场景,打造乡村旅游和“蒲城一日游、两日游”品牌。

得益于县域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义龙赵家村片区周边的时间博物馆、唐景陵、包森故居等特色旅游景区的文旅基础设施与综合服务功能得以完善和提升[14、16]。唐桥陵文化遗址公园和包森故居建成开放。桥陵成功创建国家4A级景区,桥陵遗址公园入选第四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名单,国家授时中心旧址列入国家工业遗产保护名单。

2.改善基础设施提升乡村人居环境品质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

以打造最佳生态宜居地为目标,整治提升乡村人居环境,补齐基础设施短板,突出抓农村改厕、生活垃圾、污水治理,开展村庄清洁、道路基础设施提升、美丽镇村规划等提升村容村貌。成功创建全省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试点示范县,创建多个国家级森林乡村和省市县美丽宜居示范村[14]。

受益于两级政府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与基础设施提升改造及绿化、美化、亮化工作的持续推进,义龙村建成省级美丽宜居示范村并被认定为乡村振兴示范村,推进了乡村生态环境质量全面提升。

3.探索多元产业融合发展乡村全面振兴的地方特色模式

围绕“全国特色农业示范地”建设,全面推动农业升级、农村进步、农民发展,使农村家园更加美好。以链长制和农业现代产业园,拓展农业多种功能和乡村多元价值,带动更多农户进入现代农业大循环。发挥现有产业优势,以特色农业示范推进乡村振兴,坚持种植业提质增效畜牧业补齐短板,农产品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条[15]。推进“村党支部+”股权量化改革,规范提升“联合党委+”、苏陕协作、国企合力团项目运行。发挥“蒲城酥梨”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和区域公用品牌优势,做强酥梨产业,优化提升苹果产业,做大西瓜甜瓜产业;发挥牧原、石羊、大红门等企业的龙头带动作用,发展生猪、奶山羊、肉鸡产业[14]。

(1)片区周边初步形成文旅融合综合发展模式。受益于县域文化旅游产业和多元产业融合发展乡村振兴模式的探索,桥陵镇创新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思路,初步探索出了旅游带动特色产业、产业推动旅游发展的综合发展模式。以建设省级乡村振兴示范镇为契机,充分挖掘桥陵、惠陵、包森纪念馆等历史文化及红色文化资源优势,推进形成“历史文化+红色元素”相融合的产业体系。将义龙村纳入省级乡村振兴示范镇规划,创建红色旅游示范村,形成产业、研学、旅游融合发展模式[16]。

(2)全方位探索片区特色农业多元产业融合发展模式。紧盯“农业产业强镇及奶山羊集群镇”目标,以“联合党委+”为重点,在北部奶山羊集聚区培育壮大奶山羊产业。完善配套千亩金银花产业基地设施,整体提升金银花产业综合效益。探索“支部+合作社+农户”合作经营模式[16]。以桥陵镇蒲城贡枣市级产业园、“832”消费扶贫平台、金帜山肉牛养殖产业为主,建设消费扶贫产地仓。按照省级乡村振兴示范镇特色产业链要求,在中部蒲城贡枣采摘区,初步形成贡枣种植、采摘、筛选、销售新型产业链;以“村党组织+”产业模式扶持完善金帜山养牛场。在南部粮食优生区,高质量建设4000亩高标准农田,推动柿子、冬枣、花椒、中药材等特色种植产业发展。按省级乡村振兴示范镇要求建成义龙村电子商务平台及展厅。

(3)探索片区周边农光互补产业融合发展模式。占地约5000亩总投资约10亿元总规划200MW的大唐蒲城桥陵农光互补发电项目,已于2022年启动EPC总承包建设程序。项目建设的示范效应,必将为义龙赵家村片区深度探索农光互补产业融合提供新的可能性。

(二)义龙赵家村片区多元产业融合发展存在的问题

1.片区特色禀赋资源开发条块分割、多元产业统筹融合发展不充分。义龙赵家村周边坐拥诸多历史文化、红色文化旅游资源,特色农产品产业发展条件也比较优越。县镇政府及村级组织,在推进片区乡村产业发展和经济全面振兴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片区乡村经济发展与其禀赋资源富集的发展潜力和村民现实期盼之间仍有较大差距。究其原因,县镇村三级产业发展基本上处于相对独立状态,各自都有自己发展目标与规划,具体到片区景点景区、特色产业园区的发展,也会因为所属开发运营主体不同,基本处于各自为政状态。就整个片区视角看,片区发展未能体现诸多特色产业融合发展优势和县镇村统筹发展所带来的乡村产业振兴、农民致富和乡村美丽的预期效果。

2.片区多元产业融合发展缺乏县域顶层设计、特色产业规划缺乏镇村配套支撑。从县域发展看,义龙赵家村片区乡村全面振兴尚缺乏一个可操作性的多元产业融合发展的系统性规划,已有的县级相关乡村特色产业的发展规划,尚不能实现切实落地。在镇级层面,虽能看到与县域呼应的相关乡村特色产业振兴发展规划,但受限于吃饭财政的现状,镇级层面乡村特色产业振兴发展规划更多的仅停留在表面,实质性推进作用非常有限。县镇政府及村级组织关于片区周边历史文化、红色文化、工业遗存等旅游资源的进一步挖掘与保护性开发,因相关资源行政隶属条块分割,与片区产业融合发展密切相关的唐景陵景区综合规划、片区红色旅游规划、乡村特色民俗民宿旅游等规划,尚未能与整个片区特色农产品产业发展、多元产业融合发展等乡村全面振兴大局有机结合起来。

3.县镇乡村多元产业融合发展规划深度不够、相应片区规划开发运营缺乏可操作性。因县域乡村产业振兴一揽子规划,还未具体细化到某一具体村级片区,相应产业发展规划在相关片区周边还不能真正落地。整个片区乡村产业的振兴发展,事实上处于县镇村各自为政状态,县域旅游规划粗线条,相应镇村级规划难落地。片区产业融合发展的系统规划开发意识不到位,实施性规划成果在操作层面比较难以整体打包,在片区多元产业融合发展过程中,不利于充分吸引上级部门专项资金支持,更不利于在资本市场上吸引开发企业和其他社会部门的资金,也难以激发和调动相关各方积极性。义龙赵家村片区的特色资源整合与集成利用,多元乡村特色产业的融合发展,全面振兴片区乡村经济仍然缺乏统一的可操作性的规划,因而整体上不利于按企业化经营、项目化运作的方式,来实现片区多元产业的融合发展,在运作层面也不利于整个片区开发项目整体打包,以及特色景点景区资源和特色农产品产业园区单一发展经营项目分别打包,以便多途径广泛吸引龙头企业、社会资本和当地村民的广泛参与,真正实现项目切实落地。

五、赵家村片区多元产业融合发展的思路与对策

(一)片区多元产业融合发展的思路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江浙两省十分重视县域各项美丽乡村建设规划落实[5],两省通过系统规划、环境整治提升推进乡村特色产业融合发展促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实践,对赵家村片区多元产业融合发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1)创新发展思路以大景区规划模式赋能片区乡村多元产业融合发展。建议整合片区农文旅优势资源,规划设立蒲城县金帜山风景名胜区,以政府发展理念创新,赋能规划片区多项特色禀赋文化资源,同时融合片区相关乡村多元特色产业,以大景区规划引导县域乡村多元产业融合发展。规划的金帜山风景名胜区由若干特色文旅景点景区和特色农业产业园区构成。每个特色文旅景点构成一个相对独立的旅游景区,围绕片区已有历史文化、红色文化、工业遗存等景点元素谋划布局。特色农产品产业园区,以特定特色农产品为依托,以片区自然村组为单元,按照一村一品模式,以现代农业技术支撑全产业链视角规划布局。

(2)以园区化规划与项目股份化运营片区景点景区文旅产业和特色农产品产业的发展。在大景区规划下,建议发挥政府引导作用,按照特色文旅景点景区+特色农产品产业园区不同特征,分类创新名胜区、景点景区和产业园区投融资和项目开发建设模式。风景名胜区由县级政府引入专业团队统筹规划。特色文旅景点景区通过项目化运作方式推进,引入专业龙头企业和社会资金以公司化方式运营管理。特色农产品产业园区,则应以村组集体主导,按照现代农业全产业链发展要求,吸引当地其他社会资本和致富发展带头人与村民创新创业,引导村民就地就业。特色文旅景点景区与特色产业园区建设运营中,要充分考虑村民就业、土地流转问题,解决好参与各方主体和村民合理收益问题。

(3)赵家村片区文旅农闲多元产业融合发展的设想与路径选择。在大景区规划下,建议设立赵家村片区唐景陵文旅农闲多元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统筹片区周边文化农闲旅游及特色农产品产业的融合发展。路径选择上,建议借鉴浙江淳安下姜村和安吉余村多元产业融合发展和乡村经济振兴的三步走发展经验。起步发展阶段,以片区周边水电路网络及镇村基础设施完善,村容村貌环境品质显著提升为主要目标;拓展发展阶段,以文旅农闲旅游为主要产业,以特色农产品种植、养殖加工销售的全产业链布局和多元产业融合发展为突破口;示范带动发展阶段,经过多年文旅农闲融合发展积累,以点串线以线带面,联合片区周边几个镇10多个甚至更多自然村组连片开发,进入大赵家村片区文旅农闲多元产业融合发展阶段。

(二)片区多元产业融合发展的对策

十四·五期间,蒲城将打造全域旅游示范县和全国特色农业示范地。义龙赵家村片区是文旅资源富集区、多种特色农产品生态优生区,特色乡村民俗文化遗产相对集中区,探索以特色文旅产业发展为主导,文旅农闲多元产业融合发展,对促进镇村经济进而推动县域多元产业融合发展具有一定的示范带动意义。

(1)深度挖掘片区特色文旅元素的内涵与价值以文化赋能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深度挖掘赵家村片区主要景点景区历史文化、红色文化、工业遗存文化的内涵、文化基因及其潜在文化传承旅游价值。建议发挥文化陕军的文创优势,通过翻拍再创造影响几代人的包森双枪李向阳、刘吉尧智取华山等传奇故事,深度挖掘唐朝中兴渊源与历史传奇,使经典传奇、历史传奇以现代影视、现代媒体技术再现重现,尝试引进专业团队发挥现代文创平台创新工具优势,通过数字媒体、数字孪生等,以网页游戏、剧本杀、真人CS游戏等形式使经典传奇更加辉煌,使深厚历史文化、红色文化基因得以传承并发扬广大。

赋能唐景陵历史文化元素,推进历史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在蒲城金帜山风景名胜区大景区规划下,借鉴国内高A级风景名胜区创建经验,建议以唐景陵遗址公园景区保护性开发为核心,启动创建3A、4A级景区,条件成熟时,与唐桥陵遗址公园抱团申报创建5A级风景名胜区。

集成赋能片区周边红色文化元素,助推红色文旅产业发展。片区周边红色文化元素资源丰富,赋能着眼着点在于,在李向阳原型包森的故乡叙说再现李向阳的传奇故事,同时统筹周边英烈传奇,深度挖掘义龙赵家村东约30km的蒲城东陈镇尧堡村王峻烈士中条山抗击日寇,义龙赵家村北约5km桥陵镇峪丰村特级战斗英雄刘吉尧智取华山等传奇故事。

赋能蒲城长短波授时中心工业遗产,深度挖掘其蕴含的“326精神”和科学家精神及文化旅游价值,使其成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与弘扬科学家精神的特色现实教材,推进片区多元产业融合发展。

(2)以现代科技赋能特色农产品产业及其全产业链体验旅游,助推特色农旅产业融合发展。建议依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蒲城酥梨试验示范站依托单位的现代农业产业产学研优势,为片区发展现代农业,实施多元产业融合提供科技支撑。片区主打特色农产品的选择与开发,应充分评估片区土壤气候条件,以现代农业科技为支撑,就其自然种植、养殖方式,或者依托现代农业技术支撑采用设施农业与节水农业方式,进行综合优化选择。同时尽可能呼应县域做强酥梨、优化提升苹果、做大西瓜与甜瓜的特色农业产业发展规划,兼顾互联网+、数字经济、数字农业等信息化数字化技术为这些特色农产品全产业链发展提供的可能性。

片区特色农产品选择优化布局过程中,要考虑其初级农产品种植、养殖过程及其加工产品的加工生产中,蕴含的农旅观赏体验休闲价值,布局规划特色农产品产业的全过程体验旅游,充分发掘其乡村特色体验旅游价值。特色农产品产业的选择布局,要结合片区周边主要农作物产品、时令蔬菜水果产品、节庆观赏花卉与农业花卉产品、特色养殖畜牧禽蛋产品的土壤气候等资源禀赋条件,综合考虑设施农业、其他现代农业生产加工技术提供的可能性,统筹规划进行选择。

(3)赋能渭北东府特色民俗餐饮文化,发展片区特色民俗旅游产业。片区特色民俗旅游产业的规划布局,要呼应当地打造“吃蒲城、最关中”餐饮品牌,以特色农家乐、品质乡村民宿为主要业态。乡村特色餐饮方面主打蒲城勺勺客与关中东府地方特色餐饮文化特色。建议片区特色景点景区应结合特色精品旅游线路与产品,以关中东府特色农家乐业态,在各主要景区景点合理布局,吸引当地村民和社会资金投资,开发传承蒲城乡村美食与特色小吃。

在乡村休闲旅游发展方面,可考虑片区土地资源丰富,民俗文化厚重特色鲜明等特性,在各主要景点景区规划中、高档次的乡村特色品质民宿,发展特色民宿和康养休闲度假等其他乡村特色休闲旅游产业。赵家村片区可依托义龙赵家村古村落保护与开发,结合关中东府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原民国时期渭北关中东部古村落城墙、村居恢复复原,保护性开发义龙赵家村古村落古村居文化,以渭北东府中、高级乡村品质民宿业态,比如渭北老街或东府老街业态开展民宿旅游,同时利用民宿业态传承开发蒲城乡村美食和特色小吃。

猜你喜欢
蒲城赵家片区
赵家祥教授
那年夏天和蒲城葡萄
片区综合开发的投资模式探讨
Airport gate assignment problem with deep reinforcement learning①
展望临港新片区金融改革与创新
青岛新片区打造人才聚集高地
白塔寺片区地图
执纪监督蒲城破解熟人圈
人文圣地 魅力蒲城
蒲城酥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