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龄前儿童口腔颌面部外伤的调查

2023-12-29 14:10吴馨怡张文轩张惠淇任璐白隆健王帅
青岛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3年4期
关键词:颌面部外伤瘢痕

吴馨怡,张文轩,张惠淇,任璐,白隆健,王帅,2

(青岛大学,山东 青岛 266003 1 口腔医学院; 2 附属医院口腔医学中心)

口腔颌面部极易受到创伤损害,外伤不仅对咀嚼功能、容貌产生破坏,还会带来社会心理障碍[1]。口腔颌面部外伤是3~6岁的学龄前儿童急诊常见病[2-4]。近年来其发生率呈上升趋势,其中最常见的为颌面部软组织外伤和牙外伤。本研究采用随机抽样方法,选择山东省济南市、泰安市、青岛市和烟台市的学龄前儿童监护人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学龄前儿童(3~6岁)口腔颌面部外伤高发年龄段和原因,为预防学龄前儿童口腔颌面部外伤的发生提出有效的建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9年5月—2020年1月,在山东省济南市、泰安市、青岛市和烟台市共12所幼儿园中随机抽取1 263名学龄前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650名,女613名,男女比例为1.06∶1;年龄1~6岁,平均(3.09±1.26)岁。城市1 020例,乡村243例,城乡比例为4.20∶1。

1.2 研究方法

对研究对象的监护人进行问卷调查。问卷为自制的山东省学龄前儿童口腔颌面部外伤调研表,填写问卷的监护人均知情同意。问卷填写分为线上答卷与线下纸质版问卷填写,线上调研使用“问卷星”,纸质版问卷由幼儿园老师代为分发收回,线上、线下统计样本无重复。对问卷调查结果进行统计,计算研究对象口腔颌面部外伤的发生率,并分析口腔颌面部外伤儿童的性别分布、年龄分布、居住地(城乡)、外伤部位、外伤原因、外伤地点、康复情况及心理影响等。

1.3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2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相关性分析应用logistic回归方法,计算比值比(OR)及其95%可信区间(CI)。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口腔颌面部外伤发生情况

本文1 263名调查对象中,有122名发生过口腔颌面部损伤,发生率为9.67%。122名儿童共发生口腔颌面部外伤193次,其中颌面部损伤150次(占76.92%),口腔损伤43次(占22.05%)。

2.2 口腔颌面部外伤儿童性别分布

122名发生过口腔颌面部外伤儿童中,男72名(59.02%),女50名(40.98%),男∶女为1.44∶1。男性、女性口腔颌面部外伤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083,OR=1.400,95%CI=0.960~2.049,P>0.05)。

2.3 口腔颌面部外伤儿童年龄分布

本次调查1 263名学龄前儿童中,3岁147名,4岁384名,5岁367名,6岁365名。除去13人次数据丢失,共发生口腔颌面部外伤182次,其中1岁11次(6.04%),2岁55次(30.22%),3岁受伤60次(32.97%),4岁受伤29次(15.93%),5岁受伤16次(8.79%),6岁11次(6.04%)。口腔颌面部外伤在3岁时发生率最高,其次为2岁。

2.4 口腔颌面部外伤儿童居住地分布

接受调查的1 263名儿童中,有243名居住于农村,1 020名居住于城市,研究对象的居住地对口腔颌面部外伤的发生率影响有统计学意义(χ2=4.246,OR=1.567,95%CI=1.019~2.410,P<0.05),农村儿童口腔颌面部外伤发生概率是城市儿童的1.567倍。

2.5 学龄前儿童发生口腔颌面部外伤地点

本文193人次口腔颌面部外伤中,家中受伤65次,户外受伤50次,学校受伤16次,其他6次。其中,家中和户外是受伤高发地点,分别占45.08%和40.41%。

2.6 学龄前儿童口腔颌面部外伤原因

除去4人次外伤原因数据丢失,在189人次口腔颌面部外伤中,意外事故占首位(75.39%),其次为交通事故(14.14%)、锐器(8.90%)、其他(1.57%)等。在所有事故原因里,发生率最高的为磕碰伤(占34.55%),其次为摔伤(27.23%)。在17例锐器所造成的口腔颌面部外伤中,其他锐器导致共14例(占82.35%),其中有11例是由玻璃导致的损伤。

2.7 学龄前儿童口腔颌面部外伤部位

122名学龄前儿童发生面部损伤占76.92%,其中,发生率最高的部位为额头;口腔外伤占22.05%,发生率最高的部位为上前牙。在所有的损伤部位里,额头(25.64%)、脸颊(17.95%)、眼周(17.65%)、下巴(8.20%)、上前牙(7.69%)较易发生损伤。

2.8 学龄前儿童口腔颌面部外伤严重程度对儿童造成的心理影响

在122名发生过口腔颌面部外伤学龄前儿童中,共有51名(41.80%)儿童留下明显瘢痕。6名(11.66%)家长认为瘢痕对儿童产生了心理影响,其中1名儿童因瘢痕受到欺凌。明显瘢痕为学龄前儿童发生口腔颌面部外伤后产生心理影响的危险因素(χ2=5.886,OR=9.300, 95%CI=1.087~80.115,P<0.05)。

3 讨 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男童与女童发生口腔颌面部创伤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这可能与学龄前幼童行为差异小有关,与相关研究结果相符[5]。而男童青春期发育较女童晚,比女童更晚学会避免危险行为,故年龄较大的儿童中男童外伤发生率高,男女童外伤发生率差异较明显。也有研究认为,男童较女童更易发生外伤[6-11],关于此尚需进一步研究。

本研究结果显示,学龄前儿童口腔颌面部外伤在3岁发生率最高,而后为2、4岁,这与儿童的成长发育过程有关[3,12-13]:1岁为幼儿的学步期,日常行动依赖于成人,外伤发生率较低;2~6岁为学龄前期,此期儿童好奇心强,但自我保护能力和应变能力较差[14];3~4岁进入幼儿园后生活范围扩大,成人看护减少,更易发生外伤;5岁以后,儿童身心发育更为成熟,自控和应变能力增强,外伤发生率明显下降。因此,家庭、学校对儿童的适当约束可有效减少外伤的发生。

本研究调查结果显示,居住地类型对口腔颌面部外伤的发生有显著影响,农村儿童口腔颌面部外伤发生概率是城市儿童的1.567倍。分析其原因如下:①农村劳动任务重,儿童学习压力较城市儿童小,家长对孩子看管松;②农村儿童的生活环境中有大量尖锐劳作用具;③农村多为石子路,儿童摔倒时易造成损伤;④农村动物较多,学龄前儿童被咬、抓伤的概率较高。

本研究调查发现,儿童口腔颌面部外伤的最好发部位是额头,与相关研究结论相符[6]。究其原因:儿童外伤时由于惯性身体较前倾,额头为面部突出部位,更易发生外伤。但也有研究表明,唇颏部为儿童口腔颌面部外伤最好发部位[10]。上颌前牙是儿童口腔外伤中最常受伤的牙齿,与先前的研究结果一致[15-20]。原因为:①上颌前牙位于牙弓前部,且倾斜度大[21];②上颌前牙软组织覆盖较少,不足以减轻外力冲击[22];③上颌骨较下颌骨的活动度小,增加受伤的风险[23]。

本研究结果显示,意外事故、交通事故、锐器损伤等是学龄前儿童口腔颌面部外伤的常见原因,与相关研究结论相符[2,24-25]。但有研究显示,高处坠落也是儿童口腔颌面部外伤的高发原因[1,13]。本研究结果显示,家庭为学龄前儿童口腔颌面部外伤最高发地点。分析原因为:①家是儿童最常见活动场所;②监护人认为家与其他地点相比更为安全,因此放松警惕。

口腔颌面部外伤既是一种躯体性应激,又是一种心理性应激,口腔颌面部外伤的病儿突然遭受意外伤害,引起剧烈疼痛、出血、缺牙,伤后遗留明显瘢痕甚至致残,使病儿感到恐惧,在短期内发生很大的心理变化[26]。口腔颌面部外伤病儿治疗期间对医院环境感到不安[24],加之因外伤在面部留下瘢痕影响容貌而自卑[21,25],不利于儿童的成长发育。而口腔外伤易造成牙齿的早失,影响儿童的发音、咀嚼效率和美观。故预防口腔颌面部外伤的发生对儿童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儿童口腔颌面部外伤后易遗留瘢痕,为减少明显瘢痕的发生,应避免在瘢痕康复期间频繁给予刺激,对较大创口进行缝合可减轻明显瘢痕,缝合时可通过整形缝合术、抗瘢痕治疗进行处理。最主要的治疗措施是硅酮类药物敷料治疗,其他措施包括医用胶水处理、利用钛丝缝线对创口进行缝合、减张处理、激光治疗、药物注射等[26-31]。缝合后病儿需给予抗生素治疗、术区适当加压包扎、禁食辛辣刺激易敏感的食物、保护术区避免摩擦、拆线后外敷涂抹药物等处理[32-37],以预防伤口感染及瘢痕增生。

本研究发现,多数儿童监护人对口腔颌面部外伤及其后果缺乏了解,因此,有必要告知监护人口腔颌面部外伤预防的必要性,可采取以下措施:①对病儿家长进行口腔颌面部外伤预防的宣教;②利用新闻、短视频等普及相关知识;③健全儿童外伤的预防以及急救措施;④参照运动员牙齿保护套研发生产儿童牙齿保护产品。

学龄前儿童常在2~3岁因磕碰、摔伤等意外事故发生口腔颌面部外伤,建议增加防护教育并为儿童佩戴保护牙套来预防其发生,这对儿童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颌面部外伤瘢痕
手指瘢痕挛缩治疗的再认识
手术联合CO2点阵激光、硅胶瘢痕贴治疗增生性瘢痕的疗效观察
羊常见外伤、创伤的治疗方法
当子宫瘢痕遇上妊娠
急诊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在闭合性十二指肠胰头外伤中的应用
当子宫瘢痕遇上妊娠
颏下岛状皮瓣修复颌面部软组织缺损
多排螺旋CT三维重建在颌面部美容中的应用
计算机辅助模拟技术在颌面部复杂骨折内固定手术治疗中的应用
严重肝外伤27例诊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