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类高校教师发展的路径研究

2023-12-29 19:42相洪贵梁晶晶王婧倩
北京教育·高教版 2023年11期
关键词:艺术类跨学科高校教师

□ 文/相洪贵 梁晶晶 王婧倩 高 星

随着我国“双一流”建设高校的深入推进,对艺术类高校教师的思想政治水平、教学科研能力、综合素养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使艺术类高校建立健全教师发展制度,建设教师发展平台,提升教师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打造符合自身发展需求的一流师资队伍。同时,深化高校人事制度改革对艺术类高校健全教师发展体系也提出了制度要求。教师发展工作需要建立统一的指导思想、完善的规章制度、有力的保障措施等顶层设计和配套方案。本文尝试从完善教师发展的管理模式、构建“6+1”教师全方位发展体系方面探索艺术类高校教师全面发展的路径。

艺术类高校教师发展的内涵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高校教师发展也得到学界的广泛关注。教师发展的概念、发展历程、制度保障、与高校其他中心工作的协同等都得到了研究。也有学者从不同专业领域、不同地域对教师发展工作进行了研究。高校教师发展的内涵丰富、涉及面广,其理论仍处于不断发展完善中。

本文认为,高校教师发展以服务教育事业的发展为根本目的,以教师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实现为最终目标。艺术类高校肩负着为党和国家培养时代所需艺术人才的职责和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的重任,艺术类高校的教师必须牢筑“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坚定理想信念,以“强国建设”为己任,培养德艺双馨的艺术人才,促进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发展和进步。因此,新时期艺术类高校教师发展的内涵是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建设教育强国、文化强国的宏伟蓝图,以教师发展为艺术类高校高质量发展的根基,遵循艺术类教师成长规律,促进教师在政治素质、师德师风、教学科研水平、社会服务能力、综合素养等方面的全方位提升,实现教师个人发展同我国教育事业、文化艺术事业的发展相协调、相统一。

艺术类高校教师发展的待破之题

第一,“预聘—长聘”制度下青年教师的培养支撑。“预聘—长聘”制度在我国已经获得了广泛实施的环境基础和政策支持,艺术类高校也有不少正在进行这一制度改革,难免引发青年教师的职业焦虑。因此,亟须对青年教师从职业发展规划、职业技能提升、心理素质建设、情感疏通和引导等方面加强培养,通过完善的教师培养机制,增强青年教师的胜任能力和职业自信心,以教师发展的制度性关怀缓解“非升即走”引发的职业安全感欠缺问题。当前,我国艺术类高校对青年教师的培养重教学科研能力提升,轻职业生涯规划;重师德师风,轻心理建设和情感疏导;在培训时以集体的、泛式的培训为主,针对教师个体的差异化培养明显不足;在如何将青年教师培养成艺术大师方面,对于如何走出去、如何提升影响力方面的培养和支撑还不到位。

第二,数字化时代背景下教师的精准化培养。信息化技术的广泛应用对艺术类高校教师发展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从技术层面看,针对教师个体的信息采集和数据挖掘,能够形成教师千人千面的精准画像,为艺术类教师的精准化培养创造了可能,奠定了基础。从需求层面看,专业特色决定了艺术类青年教师普遍具有较强的个性风格,更加注重个性化发展,对自我价值实现的定义也更为多维,需要更加符合他们个性化发展需求的培养方式与之相契合。从组织层面看,艺术类高校应将信息技术更好地运用到学校人才培养、人事管理等方方面面,提升教师发展的数字化、智能化水平。目前,我国艺术类高校教师发展的信息化主要体现在对教师信息技术运用的指导、教师培训的线上开展等方面,数字化技术的深层应用明显不足,主要体现在艺术类高校教师发展信息化平台建设力度不够、教师个人职业发展需求的数据挖掘和分析欠缺、培养效果的数据采集和监测不足等方面。在数字化时代背景下,对艺术类教师的培养方式有待革新,精准化培养要更贴合艺术类教师的差异化发展需求和时代前进的步伐。

第三,跨学科跨领域复合型教师培养。新时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产业变革,对人才的需求发生了重大变化,社会更加需要跨学科、跨领域的复合型人才,跨学科跨领域人才培养已经成为教育界的普遍共识。近年来,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对艺术创作、传播、市场乃至整个生态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艺术类高校要顺应时代发展趋势,做好跨学科、跨领域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抓好艺术与科技的交叉融合,推动艺术学科的创新发展。艺术类高校履行跨学科人才培养和跨学科科研创新的使命和义务的关键在于培养具有跨学科综合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师。当前,艺术类高校在跨学科复合型教师培养时,以学术权威的单向指导为主,不同学科教师间的学术交叉较少,需要以更加灵活多样的培养方式,达到教师之间的知识交流和学术互动,促进知识的共享和思维的碰撞,以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艺术类高校教师发展的路径选择

1.完善教师发展的管理模式

第一,统一思想,高度重视。校级层面要高度重视教师发展工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焦“双一流”建设,深入推动党建工作与教师发展深度融合,构建适合艺术类教师成长的全方位、全过程、精准化的发展体系;紧紧围绕艺术类院校的学科专业特色,深化教师发展制度改革,提高教师专业素质能力,为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提供人才保障。

第二,统筹管理,明确责任。建立教师发展的两级管理模式。全校教职工的教师发展工作由组织人事部门统筹管理,其他各二级部门举办的各类教师培训等涉及教师发展的内容须报组织人事部门审批。学校制定教师发展工作的有关政策、制度和中长期规划;牵头制定各学年培训计划,备案各用人单位培训计划;组织实施学校层面有关培训计划;协调、指导、考评各二级单位的培训工作等;其他各相关职能部门配合教师发展中心共同完成其他方面的培训培养工作。二级单位层面的教师发展工作部门领导为第一责任人,主要负责贯彻落实学校教师发展工作的方针、政策、制度和中长期规划;根据部门工作实际,制定切合自身发展的培训计划,并组织实施。

2.构建教师全面发展体系

校级层面构建“全方位、全过程、精准化、素养型”教师发展模式,实现教师在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水平、科研能力、社会实践与服务社会、信息化和国际化、综合素养六个维度全方位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维度,重点是师德师风和课程思政能力提升,培养高等艺术教育领域高才大德、身为世范,能够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地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人师;教学水平维度,重点是教学方法和技能,培养善于授业解惑、指导学生成才的教学名师;科研能力维度,重点是科研方法和学科交叉,提升教师文化传承创新能力、艺术与科技融合创新能力;社会实践与服务社会维度,重点是通过国情、社情、民情调研和行业、企业实践等,提升教师以艺术创作服务于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求的能力;信息化和国际化维度,重点是以数字技术提升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通过国际会议、赛事、展演等提升教师国际文化艺术交流水平,推动教师走出去,提升我国文化艺术影响力;综合素养维度,重点是充分发挥艺术类院校的特色,突出美育、体育在教师发展中的作用,促进教师的身心健康。通过“六位一体”全方位的培养,努力造就德才兼备、润己泽人的“大先生”,大力培养矢志报国、堪当大任的时代新人,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高水平人才队伍。

二级学院层面结合自身发展开展教师的培训。根据学科专业建设需要,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根据科研创新主攻方向,提升教师的科研攻关能力;根据人才梯队建设需求,对所需人才进行重点培养等。通过学校层面“六位一体”全方位培养和学院一级的培训,构建校、院两级的“6+1”教师全面发展体系。

3.实施全生命周期个性化、精准化培养

教师发展需要提升的六个方面,针对教师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分类实施、有所侧重。实现从新入职教师、中青年教师到资深教师的全过程发展,注重满足教师个性化发展需求,实施精准化培养。

第一,新入职教师培养。帮助新入职教师顺利完成从学生到教师身份的转变。开展师德教育、校史校情教育,加强新入职教师思想政治理论素养;开展教学观摩、岗位锻炼、专业融合、校外学术交流等,大力提升教育教学能力和科研水平;深入行业企业进行社会实践,提高实践能力;加强国际交流能力提升,鼓励向多元化、专业化和个性化发展,进一步增强新入职教师的职业认同和归属感。

第二,中青年教师培养。引导中青年教师发挥中流砥柱的作用。建立红色引擎,以“立德树人”为核心,以党政理论学习为引领,采用书记讲党课、中青年教师主题研讨班、专家大讲堂、读书会、工作坊、参观学习等多元形式,提高中青年教师思想格局。通过举办跨学科导师交流会议、开发产学研联合创新项目、建设跨学科科研创新团队等方式,提升中青年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

第三,资深教师价值实现。发挥好资深教师“传帮带”作用。激励资深教师“带团队”“带新人”,实施年轻教师培养导师机制,通过导师研修、技能交换等活动,体现资深教师的价值。同时,为资深教师提供更多满足其精神追求、丰富其多彩生活、促进其身体健康的培训和活动,进一步增强资深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和自豪感。

猜你喜欢
艺术类跨学科高校教师
跨学科教学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初中历史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的实践与思考
应用型高校推进跨学科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
艺术类专访心得
艺术类声乐高考误区与思考
商标跨类保护的跨学科解释
高校教师平等权利的法律保护
论高校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修养
艺术类金币收藏作品
数字艺术类专业三大构成课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