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延边州数字乡村建设路径研究

2023-12-29 02:01金松兰
东北亚经济研究 2023年6期
关键词:延边州城乡现代化

金松兰

(延边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吉林 延吉 133000)

引 言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经长期探索和实践取得的重大成果,锚定的是全体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1]。2018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首次提出要“实施数字乡村战略”,随后每年中央“一号文件”持续强调要抓好数字乡村建设。数字乡村建设是党中央立足于城乡高质量融合发展的新要求,基于数字中国建设视角,顺应全球数字化变革趋势,为实现乡村振兴而做出的战略决策。[2]数字化丰富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背景,但面向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的数字乡村建设研究尚显不足。选取具有少数民族地区特色的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以下简称“延边州”)作为研究地,在分析数字乡村建设和中国式现代化内在联系的基础上,讨论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延边州数字乡村建设的实践与困境,探寻新时代延边州数字乡村建设的发展路径,在推动其他少数民族地区数字乡村建设方面,其经验与启示值得推广。

一、中国式现代化和数字乡村建设的概念界定与内在联系

(一)基本概念界定

1.中国式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3]中国式现代化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一个原创性科学概念,[4]是在深刻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经验基础上提出的重大新论断、新命题。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5]

2.数字乡村。2019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纲要开篇指出:“数字乡村是伴随网络化、信息化和数字化在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应用,以及农民现代信息技能的提高而内生的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和转型进程。”[6]该定义基本涵盖了数字乡村建设的关键要义。数字乡村就是数字经济在乡村的实际应用,它是随着信息化、网络化以及5G 等高新技术的发展,以互联网、物联网等为基础,以数字信息技术为载体,将高新技术用于现代农业农村等领域的新型生产、生活方式。数字乡村的目标是提升农村地区产业发展,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通过数字化手段,改变乡村传统发展模式,推动农村经济的转型升级,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活条件。

(二)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数字乡村建设的内在逻辑

在中国式现代化的总体要求下,真正将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扎实推动乡村振兴落到实处,寻求数字经济这一新引擎和新动力是一种现实逻辑的自然拓展。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数字乡村建设是顺应政策、迎合时代背景的要务与大事。

1.满足广大农民对于美好生活的内在需要。数字化在广大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中发挥着重要的角色。首先,数字技术改变了农村居民的生活方式和消费习惯,信息网络逐渐成为当代农村居民与外界生活之间的主要对接方式,农民群众切实体会到了数字化带来的便利。其次,数字乡村建设使电子商务走进乡村,通过电商平台和物流配送系统将农产品直接连接市场,使农民享受到了“数字红利”,引领农民致富。最后,数字乡村建设使乡村基础设施得到大幅改善,有效地提高乡村地区的现代治理水平,让农民接收到更准确更及时的国家土地政策、补贴政策等,同时网络还丰富了农村居民的文化生活水平。

2.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有力支撑。乡村振兴是一项关乎民生大计的重要战略部署,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明确提出,要推进数字社会治理精准化,深入实施数字乡村发展行动,以数字化赋能乡村产业发展、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7]首先数字乡村建设助力发展现代农业,推动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服务体系数字化转型。其次,助力乡村共建共治共享,数字技术保证农村治理水平的科学性、时效性,实现乡村治理能力现代化。最后切实改善农民生活质量,增加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提升农村医疗卫生、公共教育、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水平,是改善农民生活质量的重要路径。

3.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迫切需求。随着数字乡村各项政策的出台,我国数字乡村建设有效推进,数字化赋能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农业农村现代化既包括“物”的现代化,也包括“人”的现代化,还包括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5]数字乡村建设将农业数字化,赋予农业生产经营驱动力。在实践中,采用数字技术催生农业新业态、新模式,具体场景包括智慧田园种植、智慧畜牧养殖、鱼塘养殖、智慧园区、线上直播等,最终目的实现农业无人化、自动化、智能化、线上化生产经营管理,让“数字化田间地头”成为现实。

4.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有效途径。中央网信办、农业农村部等十部门印发《数字乡村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8]明确指出要着力发展乡村数字经济,坚持统筹协调、城乡融合。[9]首先,数字经济拓宽了城乡产业融合广度。数字经济激发了产业融合创新,形成城乡全产业链由线下向线上融合发展的趋势。其次,数字经济促进城乡产业深度融合。以数字化供应链带动一、二、三产业城乡协同发展。最后,数据要素促使城乡要素生产率提高。数据要素共享低成本性使城乡间自由流动具有先天优势,有利于城乡要素融合发展。

5.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最大增量。数字乡村建设使互联网成为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最大增量。一是数字技术的运用使中国乡村传统文化资源在数字空间不断被激活,升级改造传统乡村文化业态,同时也保护和传承乡村的传统文化和历史遗产。二是数字技术增强了中华文明传播力和影响力,使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传播方式多样化,呈现移动化、视频化、碎片化趋势,为乡村地区人们共享文化成果提供了便利。三是数字乡村建设有助于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发展,提升主流媒体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

二、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延边州数字乡村建设的实践与困境

延边州地处中俄朝三国交界,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旅游资源。延边州是我国唯一的朝鲜族自治州和最大的朝鲜族聚居地区,完整地保留了传统的朝鲜族文化、艺术、礼仪等,历史底蕴丰厚,时代特色鲜明。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延边州政府积极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发展数字经济”“建设数字中国”的战略部署。在2020 年国家首批公布的数字乡村试点地区中,延边州和龙市成功入选。近年来,延边州的乡村数字化水平稳步提高且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此同时也仍然存在着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

(一)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延边州数字乡村建设的实践现状

根据《县域数字乡村指数(2018-2022)研究报告》,延边州全州各县的数字乡村指数综合评价如表1、表2。延吉市的数字乡村发展综合排名靠前,其他县域在数字化供应链、数字化营销和数字产业化也存在不同的亮点。

表1 2018年延吉市数字乡村指数评价结果

表2 2020年延边州各县域数字乡村指数评价结果

1.乡村基础设施供给得到提升。乡村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内容包括网络基础设施、信息服务基础设施以及传统基础设施。首先,数字乡村建设优化农村地区的网络基础设施,2021年末,延边州4G 及以上用户187.25万户,增长3.6%;5G 用户达60.36万户,增长84.9%。互联网络宽带接入用户71.07 万户,比上年增长4.0%。[10]其次,数字乡村建设助力信息服务基础设施完备,利用大数据技术为农村居民提供政务、生产、生活等领域信息服务的站点和设施。最后,传统基础设施主要包括水利、电力、交通、农业生产和物流等基础设施,通过引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实现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升级,为农业生产经营和农村居民生活提供更为便利的条件,目前,延边州数字农业正逐步发展,已建设省级智慧农业示范基地1个。

2.乡村区域电子商务发展迅速。数字乡村建设为乡村地区农产品线上销售拓宽了渠道,既缓解乡村农产品的滞销,又引入直播卖货、无接触配送和社区团购等新的销售模式。尤其是电商直播具有操作简便,传播速度快,受众范围广等优势,持续发挥出较强的带货能力。电子支付等线上服务促进传统产业结构的调整、物流配送转型升级形成了线上带动线下、线下推动线上协同发展的模式。数字乡村建设推动着农村数字销售、数字支付的发展进程,使乡村区域电子商务发展迅猛。据统计,截至2022年,延边州实施信息进村入户工程,电子商务服务450余万元,成交约1500吨[11]。其中,和龙市已形成了县、乡、村三级物流配送体系,有4个镇级电子商务服务中心、76个村级电商服务站和10个景区体验店[11],特色农产品均实现了互联网转型,线上交易不断增长。

3.乡村智能治理体系有效推进。数字乡村建设给乡村治理体制提供科技支撑,以数字化手段构建乡村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首先,推动农村基层党建数字化。运用数字技术丰富党的理论、政策宣传方式。其次,推动线上便民服务。推动乡村开展信息化管理,完善村级综合服务站管理服务平台业务板块,简化办事流程。最后,推动基层组织减负。依靠数字化平台,延伸农村基层干部数据信息采集和报送的手段,提高效率、节约时间、保证质量。近年来,延边州推进吉林省数字农业农村云平台应用,已完成“吉农码”注册34493 人,其中管理人员7554 人、新型主体1719个、普通农户25220人。[12]

4.特色数字产业化开展运营。数字产业化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基础和动力源泉。一是要提升基础软硬件、关键基础材料供给水平和生产能力等;二是加快数字产业链现代化,加快技术融合和产业创新,完善重点产业供应链体系;三是大力发展数字商务,培育数字技术驱动的新业态新模式。延边州数字乡村建设中产业化的“特色”是基于延边州地域特色。例如延边州和龙市数字乡村重点建设项目“金达莱丝路”,“金达莱丝路”是整合全市特色产业融合发展的公共服务平台,是按照农商互联新模式,整合全市种植大户、养殖大户、农村合作社以及龙头企业,创立产销对接的“金达莱丝路联盟”,完善供应链体系,实现了农产品定制、生产、加工、包装、销售一体化,产品信息追溯化,产品质量溯源化[13]。

(二)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延边州数字乡村建设的现实困境

1.数字乡村建设的区域发展不平衡。目前,延边州数字乡村建设具有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特点。其一,是城乡“数字鸿沟”未能有效解决。尽管伴随着乡村扶贫战略的顺利实施,城乡差距有所缩小,但是城乡之间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存在明显差距。其二,由于延边州农村地域辽阔,经济发展水平不均衡,乡村间发展也不均衡,并且落后乡村地区数字化技术投入和应用程度有限,数字化农业机械在农业生产领域的应用力度不够。其三,尽管国家数字乡村建设相关政策已出台,但就延边州各地县市而言,数字乡村建设政策体系并不完善。缺乏发展可持续性,针对当地特色产业对接方面尚未有效突破。

2.数字乡村建设的相关技术支持不到位。当前,数字乡村建设技术支持和延边州当地农业农村的融合不够充分。其一,数字技术对于延边州农村地区的配套性、适用性不够。在推进数字乡村技术的创新与应用的过程中,没有充分考虑不同类型乡村社会发展状况、区位条件、资源禀赋等。其二,延边州农村地区有关数字化软件开发不充分,适用场景较少并且农民运用不够便利,且农村信息反馈机制不健全,基层治理部门与村民之间难以进行有效沟通,导致农民群众需求与意见不能及时得到回应。其三,当前与农业科技成果相关的核心技术水平较为薄弱,很多没有配套完善的单项数字化技术,仅初步应用于支持农业数字化服务体系的建立,而后续发展数字化服务缺乏创新动力支持。

3.数字乡村建设的多元主体赋能不足。数字乡村建设是一个复杂庞大的系统,推进乡村数字治理,离不开多元主体的参与。一是推动数字乡村建设的农民主体数字素养严重缺失。目前农村地区居民的数字素养意识不强,导致无法有效享受数字政务服务。二是延边州乡村数字化人才应用水平不高,一方面会导致乡村治理很难走出封闭保守的困境,另一面缺乏数字化治理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三是延边州农村地区受经济形势和发展环境的影响,人才外流问题突出,优秀人才不愿意扎根乡村,导致数字农业领域难以吸引到具有农业规划和管理技能的专业人才。尤其是延边州朝鲜族聚集,具有朝鲜语和汉语语言转化困难。

三、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延边州数字乡村建设的优化路径

民族欲复兴,乡村必振兴。从中国现代化视域下出发,针对当前延边州数字乡村建设的现实困境,从以下三个方面提出延边州数字乡村建设的优化路径。

(一)弥合数字乡村建设的“数字鸿沟”

1.推动数字城乡一体化进程。数字乡村建设过程中要突出解决城乡发展差距问题,构筑更加畅通、统一的城乡一体数字化发展大循环。具体体现在:首先保障城乡数字基础设施发展根基,深化农村地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其次要加快城乡三次产业数字化协同发展。深化农村地区电子商务发展,提速“互联网+”农产品出村工程,鼓励企业、社会组织进一步提供技术、平台、人力等要素支持,建立更高水平的农村电商体系。最后要保障数字技术提升城乡生活品质,打破城乡居民户籍限制,推进城乡教育、医疗、社保等公共服务体系一体化规划、标准化建设、均等化分布、异地化办理,推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逐步缩小城乡公共服务差距。

2.加速实现数字城乡要素流动。加强数字乡村、智慧城市建设,要搭建城乡“数字桥梁”,以数据流促进城乡关键信息要素的交互共享,从而破除城乡要素流动障碍,促进城乡要素合理双向流动和要素红利释放。首先,运用数字技术优化土地、资金、人才、技术等生产要素及其配置,促进生产要素双向流动、资源配置效率快速提升。其次构建数字化交易平台,规划城乡一体的建设用地、资本等市场,进一步畅通了城乡要素双向流通渠道。最后利用数字普惠金融通过多样化的融资筹资渠道降低交易成本,为涉农生产提供更加灵活的金融服务,缓解经济不发达的乡村地区融资难问题。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农业农村领域,激发社会资本参与数字乡村建设积极性。

3.实施数字乡村差异化发展战略。数字乡村建设要基于延边州乡村特色,建立健全符合农村地区数字经济发展规律的特色产业。具体而言:第一,打造现代农业产业园。现代农业产业园能够有效带动产业融合聚集,大大提高农民收入,目前已成为引领农村现代化和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有力举措。第二,延边州乡村文化资源丰富,朝鲜族特色明显,将乡村文化数字化,借助互联网平台和数字技术,展示和弘扬优秀民俗文化以及非物质文化,打造乡村文化IP 和乡村风情的文创产品等。第三,大力开发延边州旅游资源。把延边州生态环境优势和数字乡村建设联系起来,长白山风光游、朝鲜族民俗风情游、跨国跨境游、生态旅游、冰雪旅游、红色旅游、汽车自驾游等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

(二)加强数字乡村建设的技术扶持

1.注重数字“硬件”“软件”两手抓。首先数字乡村建设首先得有网络,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农村宽带及加快5G 网络全覆盖等等。在数字乡村建设的过程中,落后的农村地区要先从硬件设施搭建来加速农村农业数字化转型。其次在数字化软件研发方面,一是要针对有利于数字乡村发展的技术产品和应用软件进行开发。二是数字操作系统、APP 软件、线上事务、线上办理都要以方便延边地区普通涉农用户好用为基本要求。推广的技术要应用起来方便、听起来易懂、可以实现朝鲜语汉语双语服务。三是对于相对发达的乡村地区,要进一步发展数字乡村的高端服务设施,逐步实现农村地区的健康养老、智慧医疗、“互联网+”教育等,实现城乡公共服务资源共享。

2.丰富数字乡村农业技术创新。数字乡村建设必须立足当地农情,实现创新引领、技术先导。一是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领域的应用。以特色高效农业为试点,开展智慧农业核心技术攻关,加快制定智慧农业应用标准规范,推动农业物联网关键技术的完善与创新,改进农业生产方式,实现农业生产管理精细化,提高农业“三率”。二是深化物联网在农业装备方面的应用。推动农机装备行业与工业互联网融合发展,为农民提供数字化农机农具,推进智能灌溉施肥、智能温室建设、生长收成监测、人工智能辅助育种等新农具的应用。三是建立智慧农业科技产业园,加速推进相关农业企业的集聚和项目的落地,打造农业创客成长空间,增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加快推动物联网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3.健全数字乡村智能治理体系。数字乡村建设给乡村治理体制提供科技支撑,以数字化手段构建乡村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一是推动农村基层党建数字化。运用数字技术丰富党的理论、政策宣传方式,实现延边州各地党务平台互联共通,各地党建工作同步有效推进。二是推动线上便民服务。应用“吉农码”云平台,大数据助力精准发现问题,推动乡村开展信息化管理,完善村级综合服务站管理服务平台业务板块,简化办事流程。三是建立反馈与民众参与机制。提高乡村数字监管平台基础性数据的可靠性,激励村民参与村级公共事务,推动群众监督逐步走向常态化,提高农民的参与感与决策权,对农民群众需求与意见进行及时反馈,开启共建共治共享新局面。

(三)夯实数字乡村建设的人才支撑

1.提升农民数字素养内生动力。农民数字素养作为数字乡村建设的关键内生动力,能够激活农民行动主体的数字知识、能力与意识,对于乡村多领域的数字转型有重要驱动作用。[13]第一,需推动广大农民积极转变旧有思维,提高对数字产品和工具的认知、使用意愿与创造能力。第二,要采取有力措施降低农民使用数字技术的门槛,提高数字乡村发展的普惠性,引导并鼓励农民通过学习新一代信息技术,积极发展智慧农业,推动数字经济与农业深度融合。第三,培养农民防范网络诈骗,保护个人数据隐私的意识,安全利用数字技术的能力。另外要特别关注广大中老年农民、相对贫困农户等弱势群体的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

2.内育外引强化人才队伍建设。数字乡村的发展离不开数字型人才的推广及示范。第一,延边州政府可以出台相关奖励政策吸引数字化人才到乡村进行建设。农村地区与当地高校合作,联合“三下乡”活动,输送数字素养高的学生下乡实践,为农民提供相应数字技术指导。第二,多渠道培育数字化人才队伍。加强对数字农业农村领域企业的扶持,提高和培训基层领导干部的数字水平,面向农民群众普及数字农业和农村知识。第三,实施差异化数字化人才培训。将农村地区居民分为:贫困农民和普通农民和高素质农民,并且与当地农村智能化产业结合,进行分类培训。

3.着力优化数字人才保障体系。延边州需出台相应的人才服务乡村的鼓励政策,实施数字人才留乡就业的优惠政策,提高数字化人才下乡的福利待遇。各地乡村地区要注重发挥人才评价的积极作用,以职业属性和岗位需求为基础,优化年终考核制度,对人才予以优秀肯定,激励人才创新晋位,激发人才活力。同时,全面保障外地人才的生活需求,遇见语言困难配备朝鲜语指导,为人才创造一个安全、卫生、舒适的生活环境。

猜你喜欢
延边州城乡现代化
边疆治理现代化
奋进的交响 辉煌的乐章
城乡涌动创业潮
共青团吉林省延边州委积极组织抗洪抢险
Hair Highway--Studio Swine 的现代化诠释
城乡一体化要两个下乡
基于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居住区景观设计初探——以延边州汪清林业局绿美家园小区为例
缩小急救城乡差距应入“法”
城乡一体化走出的新路
国内某1 700 mm热轧厂现代化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