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与小学数学融合教学刍议

2023-12-30 14:17曾伟根
教师博览·科研版 2023年12期
关键词:融合教学德育小学数学

[摘 要] 德育不是孤立的,它必须融入各学科的教学任务中,體现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与管理中。开展课程思政是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将德育与数学课程有机结合,可以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的同时培养良好的品德和正确的价值观,实现育人目标。

[关键词] 德育;小学数学;融合教学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发挥教育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重要作用,深化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加强和改进学校体育、美育,广泛开展劳动教育,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爱国情怀、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如何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培养学生爱国爱党情怀,是摆在一线小学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对小学数学课程而言,将德育与之结合,能够帮助学生在学习知识技能的同时,获得良好的品德教育,从而提升道德素质。

一、数学融合德育,立德树人育新人

数学教师要改变“德育是班主任或德育教师的工作”的错误观念,把“立德树人”作为数学课程的教学目标来对待,积极挖掘小学数学课程中丰富的德育元素,灵活地将其渗透到日常教学中,实现以德育人、以文化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为实现上述目标,教师首先要充分利用课内和课外、线上和线下等多种渠道,将德育融入小学数学教学的全过程,实现数学教学与德育的有机结合。其次要提高教学设计质量,丰富小学数学教学的内容和形式。例如,为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可以设计易于操作的统计家庭每周使用塑料袋数量或统计学校门口一分钟人车流量等主题实践活动。通过这种数学社会实践,可以加深学生对环境保护和交通安全的理解。以此类推,通过特定的数学实践活动,就可以相应地培养学生特定方面的素质。可见,将德育融入小学数学教学,能够有效避免学生因错误的主、副科观念造成的片面发展,真正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利用三个融合点,巧妙渗透德育

(一)显性的数学教学与隐性的德育相结合

在日常授课时,教师要注意适当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结合小学数学课程中关于我国经济发展、社会文化发展的内容,挖掘教材中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德育元素,将显性的数学教学和隐性的德育有机结合起来。

例如,在进行“角的认识”相关内容的授课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学生熟悉的国旗、少先队队旗和红领巾,请学生谈谈看见它们时会联想到什么,以此加深学生对国家标志和政治符号的理解。又如,教学“图形的运动”中有关轴对称的内容时,教师就可以给学生播放川剧变脸的表演,带他们观看赵州桥的视频介绍,让他们感受祖国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发达的古代科技。再如,讲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相关内容时,教师就可以给学生讲解数学史——我国古代数学家刘徽在公元3世纪就提出了微数的概念,到公元13世纪我国另一位数学家朱世杰正式提出了小数的概念;讲到“鸡兔同笼”问题时,教师就可以告诉学生,早在一千五百年前我国古代数学名著《孙子算经》就记载了这个数学问题……总之,显性教学与隐性德育相结合,可以使学生切身感受到我国深厚的数学文化,从而在内心深处增强文化自信。

(二)习题编写与德育素材有机结合

将习题编写与德育素材结合起来可以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和道德品质,增强其对我国经济社会各项成就的感知,从而形成民族自豪感。

例如,在给小学生设计折线统计图的练习时,教师可以尝试适当加入我国2002—2021年的GDP增长数据,使他们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有直观的认识;在“路程、时间与速度”相关内容的习题设计中,教师可以融入我国自主研发的航空母舰的相关内容——“山东舰标准航速约为30节,已知1节=0.514m/s,求山东舰每天能行驶的路程”。又如,在解决问题的策略学习中,教师可以结合“节电节水”“保护生态环境”“农地湿地耕地”等主题的鲜活德育素材,开展环保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

(三)实践活动中渗透德育内容

数学是一门基础理论学科,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师可以立足生活中的问题实施项目化学习。例如,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在校内开展“节约用水调查”“垃圾分类调查”等数学实践活动。“节约用水调查”意在让学生通过调查水价、家庭月用水量、本校水龙头总数等一系列课外实践活动,了解目前水资源紧缺的情况,进而培养学生的节约资源意识;“垃圾分类调查”旨在组织学生调查自己和同学在校期间丢弃垃圾袋的情况,使学生审视自己日常生活中的行为习惯,从而增强环保意识,养成爱护环境的良好习惯。这样的数学实践活动,既能丰富数学教学实践,提高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又能摆脱以往以空洞理论说教为主的德育方式,增强德育效果。

三、对标全面育人目标,总结融合教学心得

数学教育承载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功能。将德育融入小学数学课程,可以使学生通过学习数学课程,发展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和敢于质疑的科学精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数学教师要在实践中结合课程内容和学生实际,挖掘小学数学课程中丰富的德育资源,并以学生感兴趣的方式呈现出来,推动育人目标的实现。

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利用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如设计一些具有挑战性的数学问题,培养他们的毅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设计一些需要小组合作解决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在团队中相互协作、互相帮助,培养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设计一些开放性的数学问题,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和策略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和创新能力;在教学中引入一些与伦理和道德相关的问题,让学生思考数学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培养他们的道德判断力和价值观;等等。

四、结语

总之,德育不是孤立的,它必须融入各学科的教学任务中,体现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与管理中。教师必须提高自身业务能力,应根据学科特点找准切入点,挖掘课程中蕴含的丰富的德育资源,在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引导学生在学习学科知识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参考文献

[1]张久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J].小学时代,2019(32):50-51.

[2]林燕红.小学数学教学融入思政的实践与探索——以人教版五年级《位置》为例[J].新课程(上),2019(8):88-89.

[3]陈晓霞.小学数学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策略探讨[J].学周刊,2018(5):68-69.

[作者简介]曾伟根(1985—    ),女,江西丰城人,丰城市新城小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为小学数学教学。

猜你喜欢
融合教学德育小学数学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浅谈体育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
不同计算机语言融合教学方法的探索与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