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非教育合作框架下非洲人才职业能力供需差异研究
——以埃塞俄比亚为例

2024-01-02 07:25张媛远
中国轻工教育 2023年6期
关键词:埃塞俄比亚职业院校人才

张媛远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天津 300222)

一、引言

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征程上,非洲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加强对非合作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同时,非洲作为发展中国家最为集中、人口红利最为突出的大陆不仅是当前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中的重要一极,也是我国建设“一带一路”的重要落脚点。2021年,中非合作论坛第八届部长级会议提出要促进非洲中小企业发展,为非洲援助或提升10所学校,同非洲国家继续合作设立“鲁班工坊”,鼓励在非中国企业为当地提供就业岗位。我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覆盖人口44亿,约占全球总人口的63%,经济规模达约21万亿美元,约占全球经济总量的29%。“一带一路”不仅是经济带,更是产业带和文化带。埃塞俄比亚作为非洲经济政治双中心,人口红利充沛,消费市场潜力大,与中国一直保持着贸易、基础设施投资与制造业上的紧密关系。伴随经济全球化发展和“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中国在埃塞俄比亚投资的企业数量持续增加,特别是中资民营企业积极实践“走出去”战略,投资热情高涨,获得了可观的收益,成为我国境外投资的重要组成部分。另外,中国与埃塞俄比亚两国长期保持友好关系,双方政府均对中国企业的投资予以政策支持,这些都是促进中国企业在埃塞俄比亚投资的主要因素。

二、文献综述

非盟提出的《非洲教育“二·十”行动计划(2006—2015)》和《非洲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振兴战略》推动了非洲各国职业教育的发展。自2000年起,针对非洲中小企业的研究开始受到关注,李智彪通过具体案例深入思考了驻埃中资企业境外投资面临的困难和采取的对策[1]。张礼友研究了中小企业的境外直接投资情况,并从文化相融的角度以个案说明了驻非中小企业的生产经营问题[2]。沙伯力等对中资企业在非洲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进行了探讨[3]。赵鹏飞等对职业教育校企协同走进非洲的多种模式展开了研究[4]。胡记伟等对我国中小企业“走出去”面临的问题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建议[5]。滕珺等对比了中西方传统援助国在与非教育合作中存在的异同点[6]。通过研究文献可见,多数研究者的侧重点是在企业经济和管理方面,而对非洲中小企业人才需求方面的研究较少,仅有高莉莉以孔子学院特色化办学为实例研究了埃塞俄比亚职业技术人才的培养情况[7]。随着“鲁班工坊”建设项目建设和“中文+职业技能”项目的开展,针对驻外中资企业人才供给方面的研究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杨延对建设鲁班工坊的动因及内涵进行了分析,并从侧面阐述了职业教育培训中国际产能合作的需求[8]。吕景泉等认为应把工程实践理念融入技术人才培养理念中,以适应市场对复合型人才的需要[9],并指出“工程化”的职业教育是现代产业体系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10]。但这些文献的研究涉及中小企业产教融合人才培养的甚少。本文通过分析中资中小企业所需人才的能力需求与当地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情况,阐述了企业所需人才应具备的能力与职业院校学生所具备的能力之间的差异问题,并通过对策研究提出了缓解这种不匹配现象的方案。

三、埃塞俄比亚人才职业能力供需现状

1.中资企业的人才需求变化

中国企业在埃塞俄比亚的投资日趋多元化,投资领域从最开始的纺织、餐饮等逐步扩展至工业园区建设、医疗服务等第二、三产业领域。一大批国有大中型企业、股份制企业以及民营企业涌入埃塞俄比亚,投资资金量也呈上升趋势,多个超亿元人民币投资项目先后启动。这些中资企业的管理人员意识到,外资企业本土化不仅可降低劳动力成本、改善与政府间的关系,还能更好地适应当地形势,使企业迎合市场发展的需要。为了更好地实现本土化经营,中资企业对埃塞本土人才的职业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由需具有初级技能水平和单一的专业能力转变为需具有中高级技能水平并具有多元化的职业能力。未来,随着投资力度的加大,中资企业势必会进一步提高对埃塞俄比亚本土人才应具备的职业能力的要求。

2.埃塞俄比亚本土人才职业能力供给状况

埃塞俄比亚职业教育机构主要包括中等职业学校、高等职业学院、培训中心等,截至2019年,埃塞俄比亚共设立了670所公立和952所私立职业技术教育培训机构[11],但高等职业教育学院仅有9所。

根据以上数据,埃塞俄比亚职业教育的规模大体上能够匹配埃塞俄比亚的经济规模,但通过调研发现,埃塞俄比亚职业教育机构绝大多数为培训机构,只能提供短期的、较为简单的技能培训。中等职业学校数量相对有限,毕业生数量较少,且其技能水平受师资和硬件条件的制约,实际操作能力较差,入职后仍需要企业对其进行深度培训。高等职业教育院校数量极少,且专业不健全,每年能够供给市场的职业人才较少。加之埃塞俄比亚的职业教育仍停留在技能知识的理论教育层面,虽然在主观上能够显示出对实际操作技能培养的重视,但客观上缺少高质量的技能实践师资和设备设施,这就导致职业院校的学生所具有的技能知识体系不健全,难以在技能上实现自我升级。

此外,埃塞俄比亚的职业教育机构专业设置陈旧、师资匮乏,即使有极大市场需求的专业也会因职业教育资源缺乏而无法开设,导致毕业生就业难以与所学专业相匹配,需求量大的行业领域缺少毕业生入职。

四、埃塞俄比亚本土人才职业能力的供需差异

1.本土人才职业能力供需调研

(1)埃塞俄比亚中资民营企业用人能力需求调研

此次调查问卷从学习/研究结果、专业理论知识、实际操作技能、实习经验、评估认证证书/技能、沟通能力、敬业精神、工作效率、能力发展潜力、岗位技能、就业取向、竞争能力/工作经验、就业信息渠道、政府/学校/企业沟通、学生综合能力15个方面展开。课题组有针对性地对16家已在埃塞投资钢铁锻造、纺织、医疗、餐饮等领域及行业的中资民营企业的主要管理者和经营者通过电子邮件、电话、微信等方式进行了问卷调研。其中半数以上的受访企业雇佣的当地工人数量超过百人。中资企业为埃塞带来了一定规模的就业岗位,同时对就业劳动力在职业技能上提出了新的要求。此次受访的企业有半数已成立5~10年,涉及的行业包括制造业、建筑业、住宿餐饮业等,通过调研可知,机械加工、电气维修及管理、财会类的人才缺口较大,中资民营企业急需职业教育院校和培训机构为其培养出合格的本土专业技能人才。与此同时,受访企业表示,他们对雇佣员工的实际操作技能要求较高,并会在本土人才招聘中明确标注。

(2)埃塞俄比亚学生职业能力供给调研

为得到更切实的数据,课题组选择了就读于埃塞职业教育培训学院、恩妥妥技术学院、温格特技术学院、亚的斯亚贝巴大学、阿瓦萨大学、默克莱大学、金卡大学等50名本硕层次的学生,他们的年龄在20~28岁之间,专业包括机械、信息、电子、自动化、经济管理及语言等。课题组通过来华培训平台发放了问卷,其内容与企业问卷相同。收回有效问卷43份。通过问卷可知,97%的学生认为技术技能对他们的职业生涯规划十分重要。影响学生就业倾向的主要驱动力是获得更多的工作经验和获得更高额的收入,这是所有影响因素里最具影响力的两个因素。就这两点来说学生的需求与企业的发展要求是一致的。

2.职业能力供需差异比较

(1)数据雷达图

课题组分别对学生和中资企业进行了调研,并把结果以雷达图形式展现出来,如图1所示。

(2)基于平方欧几里得距离算法的分析

①数据分析

采用平方欧几里得距离算法对雷达图中的数据进行分析,导出结果如表1所示,该矩阵为不相似矩阵。通过数值分析能够进一步说明埃塞中资企业对人才能力的需求与学生自身所具备的能力水平具有一定的差距。

图1 埃塞俄比亚人才能力评价雷达图

表1 近似矩阵

为了更好地对调研数据进行分析,我们将对这些项目数据按照平方欧几里得距离算法进行系统聚类分析。系统聚类分析是根据数据找出能度量这些数据之间相似程度的统计量;以统计量作为划分类型的依据,把相似度较大的变量聚合为一类,把相似度较小的变量聚合为另一类,直到所有的变量都聚合完毕,得出谱系图,如图2所示。

图2 企业需求与学生期望能力树状图

②比较结果分析

根据树状图分析结果,我们对这15项职业能力按照聚类进行划分。通过分析这15项职业能力在横轴上的聚类数值,大体可分为3组,如表2所示。其中,敬业精神、能力发展潜力等四项聚类关注于未来发展,且各项聚类数值相对平均且横轴数值取值较低,无论是企业方还是学生方数据差异相对较小,定义为组1。沟通能力、专业理论知识等七项聚类涉及方向较为广泛,但都与人才培养过程密切相关,虽然各项之间横轴数值存在差异,但总体差别没有大幅度拉开,企业数据和学生数据存在部分相似,定义为组2;竞争能力/工作经验、实际操作能力等四项聚类聚焦人才能力和实践,其聚类数值接近15且相对较高,企业与学生数据差异较大,定义为组3。

表2 职业能力分组表

五、埃塞俄比亚本土人才培养与企业人才需求差异比较分析

通过对上述15项本土人才职业能力的聚类分析和其树状图枝干结构形成的3种组别的特点分析,再依次按照组别对比雷达图中的数据发现,埃塞俄比亚职业院校培养的人才所具备的能力与中资企业需要的人才职业能力在供需上存在不匹配的问题。

1.职业院校学生和驻埃塞企业对职业技能人才自身发展重视程度较低且均缺乏长远规划

如组1数据在雷达图中所示,无论是来自企业部分的数值还是源自学生的数值普遍偏低,甚至针对组1中的部分题目来自企业方的数值为零,同时来自学生方的数值也普遍偏低。说明组1方面能力的培养没有得到企业和学生方的重视。此外,组1企业源数值均低于学生源数值,一方面说明企业方对员工的能力诉求重点并未在此;另一方面说明企业对自身未来的前景规划缺乏积极性。这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中资企业对当地政府经济稳定性信任度较差,同时说明当地政府对中资企业缺乏足够的政策支持和包容。而学生作为企业未来的本土员工尚未踏足社会,也未曾对未来发展进行深入思考,即使有少部分学生考虑到自身事业的发展、职业生涯规划等问题,也大都呈现出理想化特点。通过访谈了解到,学生认为自身在为企业创造价值的同时,企业有责任对其职业及个人能力进行培养,这与许多中资民营企业在海外投资后希望尽快盈利的经营核心诉求存在一定差距。受这种想法的影响,学生待入职后有可能因此而产生失落感,影响工作绩效。因此,企业方应加强本土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管理工作,促进企业自身在当地的可持续发展。

2.通过数据整体对比发现校企双方缺乏有效沟通途径和平台

职业技能人才的供应方与需求方因双方各自立场的差异,形成对人才能力需求认知的差别,校企合作共识度差,在组2和组3的数据中均有不同程度的体现。一直以来,校方认为校企合作是实现学校和企业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最有效途径。但驻埃塞的中资企业重在经营而非人才培养,与当地学校联合办学的期望不高。实际上,校企双方在自身发展上存在着合作的需求,但在寻求这种合作机缘时又缺少有力的合作平台。

3.职业院校因师资、教育理念等原因对学生的培养远远不能满足企业的需求

如组3数据所示,企业源数据与学生源数据存在较大的差异。数据显示企业对员工能力的诉求远高于学生的重视程度,反映了当地高校和职业院校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缺乏与市场相适应的深度及广度。加上职业院校师资能力水平的限制,学生在这种职业能力培养过程中处于被动的脱节状态。当学生接受完职业教育奔赴工作岗位后,才发现自身职业能力与岗位需求存在着巨大差距。根据企业方数据结果显示,企业方组3中各项问题数据在雷达图中数值占比较高,说明了企业在这些方面对人才具有较高的诉求。企业极为重视学生自身职业能力的提高,需要学生在入岗前能够具备一定的工作经验、应变能力和对工作环境及事务处理的能力,特别是对高级专业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的掌握。这些都要求学生投入大量的精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而本组学生方各项数据在雷达图中高出组1、组2整体数值。其中“竞争能力/工作经验”在该组中数值最高,其他各项数值均处于中等水平。造成企业需求与本土人才能力及认知的差别的根源是企业对本土人才职业能力的需求与学校对人才技术技能的培养不匹配,这需要用人企业和职业院校采取措施加强沟通和交流。

六、对策建议

1.以中非职业教育合作项目为媒介,培养本土人才,服务中资企业发展

在境外市场,充分利用中非教育合作项目与驻非中资企业同宗同源优势,积极引导本土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市场化发展,对职业院校学生开展高质量职业技能培训。协助本土职业技能鉴定部门建立高水平职业评价标准,提高劳动力培养及选拔质量标准,助力中资企业劳动力本土化的转变与实施。

2.继续深化中非职业教育国际合作,缓解非洲劳动力市场供需矛盾

秉承“授人以渔”的中非职业教育合作理念,在原有“中非高校20+20合作计划”、职业教育特色孔子学院、鲁班工坊等中非教育合作项目基础上,开辟校企合作新途径。以中非合作项目为媒介主动参与企业产品研发与生产实践,与企业合作开设学员订单班及专项训练模块,协助当地职业院校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与企业用工需求方面的适应性,引导学生树立职业教育终身学习理念,深化其自身职业能力提升意识。随着非洲地区鲁班工坊的建设与发展,海外中资企业能够借助该职业技能培养平台更加便捷地获得所需的本土技术技能人才。

3.建立有效的校企沟通渠道,丰富校企合作模式,注重学生职业能力培养

一方面,中资企业要在当地获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应重新定位自身在本土劳动力市场的位置,主动向当地职业院校提出用工需求。同时在企业自身能力范围内向学校提供与其自身生产相适应的技能培训设备及场地,提倡校企资源共享;学校方面也应打破传统教学课程安排,以市场为指引,以需求为导向,强化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另一方面,校企双方共享人力资源和环境资源。借鉴中国校企合作职教模式,职业院校可以通过聘请企业工程师的方式为学生开展实践指导,同时职业院校教师也应积极参与企业产品的生产与研发;开放双方实验室和生产线供对方研习,相互学习和交流。

4.加强本土骨干职教师资能力培养体系建设,完善非洲职教体系

借助鲁班工坊、来华留学等项目实现本土骨干职教师资能力提升。按照能力进阶的发展规律,以工程项目为背景,能力模块为单元开展实践能力的提升。设置培训、教学、科研、竞赛指导等复合师资培养阶梯晋升结构,以呈现出立体化多角度职业教育师资培训环境,促进师资能力的快速晋级,为本土职业教育院校提供高质量职教师资。

七、结束语

中资企业在海外的发展除了依托于技术投入和资金注入外,还应注重本土劳动力投入。如何获得高质量的、充足的高技能人才,且与企业发展轨迹相契合,是每个海外企业获得发展必须要思考的问题。中资企业应放眼未来,着手眼下,尽快与职业院校建立有效的合作与沟通渠道,培养适合企业自身发展的技术技能人才,提高企业在当地市场的竞争力和适应性。埃塞职业院校也应采取积极的措施和态度,主动了解市场对职业能力的需求,加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达成与企业共商、共享、共建的动态关系,实现当地学校和中资企业的共赢发展。

猜你喜欢
埃塞俄比亚职业院校人才
熊猫背包,行走海外
人才云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
埃塞俄比亚阿达玛二期风电场230kV升压站工程施工
埃塞俄比亚:纺织企业投资的重要选择
埃塞俄比亚将建非洲最大风电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