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乡村振兴的铁路旅游产业融合路径研究*

2024-01-03 06:45任君何娟刘蔚黄晓慧
铁道经济研究 2023年6期
关键词:国铁铁路融合

任君,何娟,刘蔚,黄晓慧

(1西南交通大学交通运输与物流学院博士研究生,四川 成都 611756;2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北京 100844;3西南交通大学交通运输与物流学院教授,四川 成都 611756;4中国铁路经济规划研究院有限公司副研究员,北京 100038;5西南交通大学交通运输与物流学院博士研究生,四川 成都 611756)

0 引言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战略。在此背景下,乡村旅游成为实现乡村振兴发展的重要抓手。铁路、旅游、乡村振兴三者的耦合关系与融合路径是铁路中国式现代化发展体系的内在要求和核心要义。文化和旅游部联合交通运输部等部门出台一系列政策规划、务实举措,推动新时代乡村旅游发展迈上快车道。其中,铁路作为国民经济的大动脉,在乡村旅游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国铁集团发布《铁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方案(2021~2025)》(以下简称《工作方案》),提出依托脱贫地区丰富优质的旅游资源,因地制宜精准开发铁路特色旅游产品,推进铁路与乡村旅游业深度融合,支持拓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文化体验、健康养老等新产业新业态。《工作方案》为铁路旅游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提供了路径指南,实施“铁路+旅游+乡村振兴”多方驱动的乡村振兴铁路旅游发展模式正当其时。

事实上,乡村振兴铁路旅游的深度融合发展并非易事。一方面,“铁路+旅游+乡村振兴”是一个全新的组合,目前关于三者的融合研究较为碎片化,多聚焦于其中一个或者两个关键词,而未将三者统筹考虑,导致现有产业融合理论框架无法系统地进行科学指导。例如,铁路与旅游产业融合研究多是对高铁旅游的讨论[1-2],对脱贫地区的铁路旅游融合发展鲜少涉及;铁路与乡村振兴的融合则主要关注铁路企业在建设扶贫、运输扶贫、消费扶贫等的成果和建议[3-5]。另一方面,铁路、旅游和乡村振兴构成一个复杂的系统,涵盖交通、经济、社会、生态、文化等多个领域,涉及政府、铁路企业、当地农户、社会资本等多个主体,已超越传统的产业发展和经济范畴。如何真正从脱贫地区本位出发,充分依托铁路交通网和旅游要素,探索出一条脱贫地区崛起的铁路旅游发展路径尚需深入研究。

1 乡村振兴铁路旅游的发展现状

1.1 铁路旅游整体运行现状

为推动铁路运输与旅游的高质量融合发展,各铁路局集团公司积极参与铁路旅游产品开发。首先,分析旅游资源,对接地方政府战略,为线路规划和产品设计打下基础。其次,创造多样化旅游产品以迎合不同需求,特别是在列车功能、服务和产业链方面精心设计,不断创新。再次,采取多方面的宣传和营销策略,讲好铁路旅游故事,扩大市场影响力。例如,国铁集团深化对口支援,与泰宁县政府合作,组织各地铁路旅游公司开展“百趟专列进泰宁”活动,促进泰宁乡村振兴、旅游复苏。郑州局帮扶栾川县打造“铁路小镇”,推进乡村振兴“新引擎”,成功入选全球减贫最佳案例。济南局借助“淄博烧烤”热点流量,打造“淄博烧烤专列”特色IP,以“顶流”引“客流”。成都局以“移动的星级酒店”标准改造“熊猫专列”,开发“交通+旅游”精品旅游列车模式。兰州局利用旅游资源和路网优势,以“一列车,一张图,一种游”为主线,设计“环西部火车游”产品,实现“引客入甘”。沈阳局在12306 客户端推出“高铁+冰雪游”主题产品,开启网络营销。这些举措推动了铁路旅游产品的持续创新与提升,为铁路旅游业发展孕育了丰沃土壤。

“十三五”期间,铁路旅游实现营业收入1 042亿元,约占非运输业总收入的6.7%;实现利润124亿元,约占非运输业总利润的9.4%。但目前来说,铁路旅游产品主要由各路局经开部指导铁路旅行社设计,由各路局客运部审定旅游列车开行方案。铁路旅游产品多以旅游专列为主线,提供多景点、一条龙、套餐式旅游服务,主要受众为对时间不敏感、对价格较为敏感的中老年客户。

1.2 铁路旅游与乡村振兴结合现状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国铁集团积极推进各项任务,特别是在乡村旅游方面取得显著进展。一方面,致力于脱贫地区特色文旅产品设计。在研发铁路旅游产品时,不少铁路局将脱贫地区纳入旅游资源清单,针对不同季节、不同年龄段、不同目的的出游人群特点,精心设计以乡村旅游为主题的产品。例如,2022 年,国铁集团同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合作,联合举办乡村振兴农文旅创新行动,为宁夏固原市原州区、甘肃渭源、河北临城等13 个重点脱贫县和革命老区县量身设计区域品牌、产品包装、文旅策划等方案,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另一方面,铁路旅游积极顺应旅客消费升级需求,助力乡村振兴。国铁集团聚焦服务质量提升,深耕路网潜力,根据脱贫地区特点,合理安排列车开行时刻,对既有列车硬件设施进行升级改造,以图定化、品质化、规模化的铁路旅游产品激活脱贫地区的旅游市场。其中,旅游专列和“慢火车”就是铁路不断提高乡村振兴铁路旅游服务意识、质量意识和创新意识的生动体现。目前,全国有81对公益性慢火车在大山深处穿行,覆盖21 个省区市,经停530 座车站,2021年共运送旅客1.7亿人次,运送货物7.2亿t。

2 乡村振兴铁路旅游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乡村振兴铁路旅游产业链韧性有待提升

大部分脱贫地区主要依赖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缺乏农产品的加工和价值链延伸等环节,且在技术、管理、市场等方面存在短板。基于农业的乡村旅游产业链对市场波动极为敏感,资源和机会未能得到充分整合,同时也限制了其在季节性和地域性方面的适应能力。此外,脱贫地区“小生产”与“大市场”对接不畅,对于向脱贫地区引流、促进旅客在脱贫地区游览消费等作用不够,导致产业链韧性不足,存在“断链”隐忧。

2.2 多主体协调与合作有待加强

在铁路旅游与脱贫地区的产业融合中,涉及国铁企业、地方政府、社会资本、合作社和农户等多个主体,他们各自追求不同的经济和发展利益。这种利益分散使得协调合作变得复杂,导致项目推进难度较大。此外,由于缺乏合适的沟通渠道或联农带农的建设机制,作为主要弱势方的村民群体在产业融合中的参与度较低。因此,在乡村旅游产业持续发展、完善利益联结机制等方面还需巩固提升,特别是需要思考如何将铁路旅游的效益与脱贫地区的村民共享,激发他们的内生动力。

2.3 铁路旅游产品市场竞争力不强

脱贫地区通常缺乏专业的旅游资源开发和管理机构,很多潜在的特色旅游资源未能得到有效挖掘和利用。目前,乡村振兴铁路旅游项目仍以常见旅游线路为主,创新不足,难以满足现代市场对多样化、高品质乡村旅游产品的需求。此外,由于资金支持力度不够,脱贫地区的旅游产品往往缺乏有效的市场推广,缺乏市场竞争力。

2.4 脱贫地区运输服务和配套设施有待完善

脱贫地区铁路建设和运营在适应旅游业多样化和个性化的新需求方面仍存在明显的差距。尤其是在以乡村旅游者为服务对象的铁路交通协同融合和服务配套发展方面,仍需补强。例如,部分脱贫地区的铁路面临轨道老化、车站设施简陋等问题。还有部分旅游列车由传统绿皮火车改造而成,虽然注入了文化记忆,但铺位、厕所、淋浴、就餐等功能区改造不到位,充电、网络等基础服务设施不完善,直接影响运输服务质量。再如,铁路站点与景点之间较远,公交、地铁、出租等交通接驳问题尚未得到有效解决,影响游客的出行体验。

3 乡村振兴铁路旅游的产业融合路径

针对现存问题,本研究立足铁路视角,从铁路旅游业与脱贫地区的一二三产业融合、产业链内不同主体间融合、乡村振兴铁路旅游跨界要素融合和服务要素融合四个方面开展深入研究,旨在实现产业配套发展、村户共建共享、资源有效整合等。

3.1 与脱贫地区三大产业融合

“铁路+旅游+乡村振兴”产业融合的中心思想是充分发挥铁路运输业和非运输业的资源、资金、人才、技术、市场优势,破除生产要素流动的隐性壁垒,推动铁路旅游与乡村振兴互补互促,持续强化创新链、优化产业链、提升价值链,释放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经济增长势能,推动区域经济转型升级。

3.1.1 与脱贫地区一产融合

第一产业包括农业、林业、牧业、渔业等,国铁企业在第一产业方面鲜少涉及。但是,第一产业是乡村振兴的核心,其稳固发展才能为乡村振兴铁路旅游营造有利的发展空间。为此,铁路与一产融合的重点工作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改善当地基础设施,充分发挥铁路运输优势,助力游客走进来、产品走出去。其次,通过铁路资源为脱贫地区的农产品拓宽销售渠道,用“流量”带动销量。例如,在火车站设立农产品代销点、帮扶柜,同时进行线上宣传等。再者,助力引入社会资本,做强当地一产,打造特色农产品品牌,协助推进绿色、有机的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培育有影响力的区域品牌。最后,挖掘铁路旅游附加价值,培育果蔬采摘观光园、农业教育体验园、科技农业展示园、花卉休闲园、田园康养园等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将乡村休闲、研学、度假和体验旅游产品推向市场。

3.1.2 与脱贫地区二产融合

脱贫地区二产是在一产产品或原材料基础上进行加工,延伸产业链。国铁企业与第二产业的融合重点仍然是依托运输优势为加工农产品和手工艺品的运输提供支撑,并利用流量资源在营销宣传方面做大文章。此外,国铁企业可与当地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建立具有当地特色和优势的农产品加工业和手工制造业,提升产业链价值,打造特色品牌,建立多功能产业园区。

3.1.3 与脱贫地区三产融合

第三产业主要是流通业和服务业,旅游业即归属于第三产业。铁路非运输业大多也属于第三产业,铁路在此领域具有一定实力和储备。在与脱贫地区三产融合的过程中,国铁企业应充分发挥自身的资源、资金、技术和市场优势,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特别要坚持铁路旅游和乡村振兴两手抓,努力把乡村旅游打造为脱贫地区的主导产业和亮点。同时,铁路商旅服务也应发挥引领作用,将旅游供给与市场需求深度对接,围绕市场需求痛点及趋势,创新推出系列“铁路旅游+”产品。如:铁路旅游+广告,凭借铁路具备的市场优势,可在12306 系统或者车站、列车进行乡村振兴铁路旅游产品的宣传。除此,还有铁路旅游+土地综合开发、信息资源开发和金融保险等产品。

3.2 产业链内不同主体间融合

乡村振兴铁路旅游的主要参与主体包括国铁企业、地方政府、社会资本(具有比较优势的企业)、合作社(集体经济、产业基地)和农户。根据不同主体组成,提出了四种合作模式,探索“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旅游振兴开发路径。

3.2.1 国铁企业+合作社+农户

该模式以国铁企业为主导开发旅游服务项目,同时吸引合作社和农户参与,发挥各自优势(图1)。国铁企业作为实施主体,拥有经营权与所有权,但为让利于民,可把经营权和所有权转让给合作社,由合作社自负盈亏、自主经营,以调动农户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由于该模式涉及的主体相对较少且有合作社参与,受外部影响较小,有利于保存乡村文化的原真性。此外,小规模的农家乐和个体农庄等是主要形式,资金投入和经营成本较少,进入门槛和开发经营难度也相对较低。

图1 国铁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合作模式关系

3.2.2 国铁企业+地方政府+合作社+农户

该模式吸纳了地方政府的力量(图2)。地方政府的初衷是支持脱贫地区的旅游产业发展,且具有政策、资源和组织等方面的优势。因此,地方政府可作为乡村旅游项目的主导方,负责制定产业政策、发展规划,承担基础设施投资、资源统筹、宣传推广和行业管理等。国铁企业可与地方政府紧密合作,参与顶层设计、争取政策支持,并按照地方政府要求积极协调组织当地的合作社和农户。合作社则在地方政府和国铁企业的指导下,对当地旅游资源进行组织优化,调动农户贡献土地、资源、劳动力等。当然,也可以由国铁企业主导建设产业基地,地方政府给予政策倾斜,合作社或农户直接参与基地管理运营。政府的参与能够为乡村旅游开发建设提供有利的政策环境和发展方向,统筹各方资源高效配置。同时,合作社和农户在实施层面具有一定的主导权,可保护乡村旅游的生态和文化资源。

图2 国铁企业+地方政府+合作社+农户的合作模式关系

3.2.3 国铁企业+社会资本+合作社+农户

该模式下,社会资本的加入可为乡村旅游项目开发提供先进技术和丰富经验(图3)。旅游项目的所有权和经营权既可以由社会资本独立掌握,也可以由社会资本和国铁集团共同持有,打造标准化、专业化、网络化的乡村振兴铁路旅游品牌形象。国铁企业可以为脱贫地区旅游产业的招商引资提供支撑和便利,通过推介会、实地考察等形式吸引社会资本入局。合作社和农户仍然是最终产品和服务的提供者,但需遵循社会资本和国铁集团制定的旅游产业发展逻辑。若国铁企业与社会资本成立合伙制企业,合作社和农户也可利用资金、土地等资源入股,利润根据投入股本的多寡分配。需要注意的是,社会资本普遍存在趋利性,国铁企业应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确保合作社和农户获取合理回报,防止脱贫地区人民利益受损。

图3 国铁企业+社会资本+合作社+农户的合作模式关系

3.2.4 国铁企业+地方政府+社会资本+合作社+农户

该模式下,地方政府仍发挥主导作用,制定产业政策和发展规划(图4)。对于旅游资源项目,政府可保留所有权,出让经营权或以经营权作价入股,吸引国铁企业和其他社会资本加入,共同组建乡村旅游合资公司。乡村旅游合资公司与合作社或村民签订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协议,多主体各司其职、各尽其能。该模式能够形成最强大的合力、集聚最优质的资源,为打造乡村旅游驰名品牌创造有利条件。但涉及主体较多,关系相对复杂,需建立清晰、合理的利益联接机制,根据各主体在乡村旅游合资公司中的股比确定最终受益分配规则[6]。

图4 国铁企业+地方政府+社会资本+合作社+农户的合作模式关系

3.3 乡村振兴铁路旅游跨界要素融合

铁路旅游作为连接城乡、融合文化与自然、传承与创新的纽带,将进一步拓展其功能边界,与脱贫地区的丰富资源深度融合,打造多元要素融合的新载体新模式,推动要素跨界配置,为游客提供多样化的旅游体验。

3.3.1 铁路旅游+文化

文旅产业本质上是面向游客消费的文化展示产业,包括市场化运营的博物馆、展览、演艺和文化街区等。文旅融合主要有两条路径:一是将主流文化转化为旅游符号和实体产品,打造IP。以当地特色文化和名人事迹为蓝本,实现乡土文化与现代文化、时尚文化对接。旅游者通过与符号和实物等交互,引发情感共鸣[7]。二是创造性地实现文化的可参观性。依托公共文化场所,为群众提供图书阅览、数字文化服务、宣传教育、体育健身等综合性文化服务。同时,结合乡村振兴、党史学习、政策宣传等内容,通过创编群众喜爱的文艺节目,提升群众满意度和政策知晓率,打造乡村特色文化产业[8]。

3.3.2 铁路旅游+体育

体育旅游是以体育运动为核心,以现场观赛、参与体验、比赛竞技等为主要形式,以满足健康娱乐和旅游休闲为目的的旅游形式。铁路旅游可以结合脱贫地区的禀赋特征和赛事经验,开展登山、漂流、滑雪等各类体育项目,吸引游客和公司团体等。一方面,以旅游资源为基础开发体育旅游产品。例如,郑西铁路沿线区域内高山巍峨,河流纵横,也滋养了少林拳、陈氏太极拳、通背拳等武术门派,可以在铁路旅游产品中加入“武术”元素。另一方面,以体育资源为依托,举办体育赛事,吸引参赛者和观赏者。还可以基于脱贫地区民俗文化、传统节庆等开发民俗体育项目,实现文化与体育的融合渗透。例如,打造滇越铁路沿线少数民族体育文化遗产廊道,将各民族村落的传统体育文化活动(如苗族的“花山节”、彝族的“陀螺节”、哈尼族的“秋千节”等)串联起来,作为乡村振兴铁路旅游产品中的组成部分。

3.3.3 铁路旅游+研学

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时代,“研学+”已成为旅游市场的“爆款”产品之一,涵盖红色研学、农业研学和工业研学等细分领域。对于红色研学,可以利用脱贫地区的红色资源,开展教育与旅游相结合的活动。例如,开设红色旅游专列,将游客带至红色研学基地(如桂北湘江战役旧址、井冈山红色非遗研学基地等),并将列车打造成“流动课堂”,在列车车厢里一起学党史、唱红歌、讲故事、谈体会。对于农业研学,分为农业研究和田园体验两大类。前者强调以参观游览、知识讲解为主要活动内容,通过直接观察现代农业的相关生产生活进行农业知识科普教育;后者注重生态农业与休闲观光的结合,让旅游者亲身参与农业生产,在实践中学习、在体验中游玩。至于工业研学,以企业参观学习为基础,加入休闲和高科技元素,讲好传统工业的故事。脱贫地区的二产资源是开展工业研学的优质基础。

3.3.4 铁路旅游+康养

乡村旅游与健康有着天然的耦合性,乡村的山水风光、清新空气等资源为发展铁路康养旅游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康养度假产品可分为四种:一是以住宅为核心的现代康养度假社区;二是带有自然景观疗养和高级管理服务的康养酒店;三是能够唤起村庄记忆,享受慢生活的康养度假村;四是结合健康养生、文化艺术、商务会展等服务功能的康养度假区。国铁企业可以投资与开发优质的康养度假项目,打造乡村振兴铁路旅游康养品牌。

3.4 乡村振兴铁路旅游服务要素融合

在铁路乡村旅游中,服务不仅仅是吸引游客的手段,更是将产业链各个环节有机融合的纽带,是构建一个多元、协同的可持续发展体系的基石。多元化融合服务是助力铁路乡村旅游事业实现全面稳定发展的有效途径。

3.4.1 运输服务多元化衔接

提升铁路旅游运输服务水平的关键在于提高铁路“门到门”的全程运行效率。在客运服务方面,首先要重点改进脱贫地区铁路车站的地面公交、步行及自行车等全方位衔接配套设施,确保铁路与景点之间的“最后一公里”接驳服务得到良好改善。同时,充分利用5G、物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推动铁路与其他交通方式以及多层次轨道交通之间的时间接续、安检互信、标识统一、应急联动,以提升一体化运营服务水平和出行体验。在货运服务方面,加强脱贫地区物资公铁运输衔接机制,创新铁路运输方式,打通铁路与乡村田间地头的“最后一公里”,确保特色农产品等物资在运输装卸中减少损耗。同时,因地制宜在乡村旅游区建设集客运、货运、邮政快递、旅游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运输服务站,提供客流集散、快递寄送、旅游商品和文创产品展示邮售等服务。

3.4.2 商旅服务多元化融合

游客不仅有基本的游览需求,还涉及交通、餐饮、住宿、购物、娱乐等方面的需求。为提升旅客的出行体验,铁路企业可加强与商旅服务的融合发展。一是,旅游列车可不再拘泥于传统列车的硬座、软卧车厢的载客设计,而是根据游客需求对车厢空间进行功能分区或采用组合式车厢设计,为旅游者提供住宿、餐饮、观光、娱乐等各种设施,完成列车外在塑形和内在体验的双重提升。二是,丰富脱贫地区旅游地铁路车站的服务文化内涵,鼓励在火车站附近设立沉浸式体验馆、非遗旅游体验基地等旅游设施,支持开设特色民宿酒店、小吃街以及文创店等,争取在提升服务质量的同时实现集客引流。同时,积极引导铁路企业与景区、酒店等加强合作,深化推广“车票+门票”“车票+门票+酒店”等一站式铁旅融合服务产品,针对自由行、家庭游、团队游等提供定制化的铁路旅游融合服务。

4 结束语

本研究立足乡村振兴国家战略宏观背景,探讨铁路、旅游、乡村振兴三者的耦合关系,从产业、主体、服务等不同视角,为脱贫地区与铁路旅游的产业链条融合提供具体路径建议,探索“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旅游振兴开发新模式,有效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和促进铁路高质量发展。下一步拟对乡村振兴铁路旅游市场需求进行深入调查,有针对性地设计铁路乡村旅游产品。

猜你喜欢
国铁铁路融合
武汉局集团公司基于国铁商城的财务集中支付探讨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沿着中老铁路一路向南
《融合》
市域铁路与国铁互联互通共线运营地下车站建筑研究
铁路通信线路维护体制改革探索与实践
法国铁路或将迎来3个月大罢工
冰城哈尔滨开启地铁国铁零换乘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