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规范理论视角下《大中华文库·晏子春秋(汉英对照)》研究

2024-01-05 14:13刘亭亭
校园英语·下旬 2023年5期
关键词:图里文化传播

摘 要:本文从吉蒂昂·图里(Gideon Toury)的翻译规范理论出发,以《大中华文库·晏子春秋(汉英对照)》为例,从预备规范、初始规范和操作规范三个层面对其英译本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译者在初始规范作用下,采取的是可接受原则;在预备规范作用下,典籍英译有助于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在操作规范作用下,采用段落增添,进行语序调整,并采用文末注解等翻译方法。本文期望为《晏子春秋》翻译研究提供一定启发。

关键词:图里;翻译规范;晏子春秋;典籍英译;文化传播

作者简介:刘亭亭(1991.05-),女,山东德州人,山东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英语笔译。

随着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的提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越来越受关注,《晏子春秋》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引起学者关注。整理其相关研究文献发现,对于《晏子春秋》的英译本研究极少,本文将结合吉蒂昂·图里的翻译规范理论《大中华文库·晏子春秋(汉英对照)》进行理论应用与实践的分析研究,并尝试解决下面的几个问题:第一,在初始规范作用下,译者更倾向充分性翻译还是可接受性翻译?第二,译者在预备规范作用下,怎样做翻译决定?第三,在操作规范层面,译者如何在前两种规范影响下具体展开翻译?

一、图里及其翻译理论

吉蒂昂·图里是特拉维夫学派和描述翻译学的代表人物。他对霍姆斯提出的描写翻译研究的观点进行了发展,并且同赫曼斯一起形成了“翻译研究学派”。该学派的学者将翻译研究扩展到社会历史等领域,打破了传统的翻译模式即“规定性”,讨论真正影响翻译的翻译活动及现象。

图里将翻译规范分为三大类:初始规范、预备规范、操作规范。其中前两个规范都是从宏观上来研究文本,而操作规范是从微观上研究文本。初始规范(initial norm)指的是译者所做出的大体选择,是指译者对于源语文化规范和译语文化规范的倾向性,即译者是从源语还是从目的语的角度来翻译文本。如果在译文中译者更倾向于源语的语言习惯和文化规范,就将之称为“充分性”(adequate),反之如果译者更倾向于目的语的语言习惯和文化规范,则称为“可接受性”(acceptable)。预备规范(preliminary norm)包括翻译政策(translation policy)和翻译的直接性(directness of translation),前者指决定在特定语言、文化或时间下选择文本进行翻译的因素,而后者指翻译是否通过中介语进行。操作规范(operational norm)描述译文的呈现和语言问题,其中母体规范(matricial norm)指的是译文的完整性,现象包括段落的省略或迁移、文本分割及增添段落和脚注,而文本—语言规范(textual-linguistic norm)决定着译文语言材料的选择,包括词汇、短语及文体特征。

二、结合翻译规范理论探析《大中华文库·晏子春秋(汉英对照)》

(一)初始规范作用下《大中华文库·晏子春秋(汉英对照)》分析

初始规范指的是译者在还没有开始翻译之前做出的大体选择,分为两个倾向,一个是倾向于源语表达,一个是倾向于目标语表达。若倾向于源语表达,则译文会尽可能多的保留源语的文化信息及文化习惯。若倾向于目标语表达,则译文会牺牲掉部分源语文化信息,从而使目标语读者更容易读懂源文本内容,更容易让译者接受。翻译是一种文化用另外一种文化表达的过程。《晏子春秋》属于中国传统文化典籍,为了能让国外的读者看懂,译者在翻译这部作品时,采用的是初始规范(initial norm)中的可接受性(acceptable)原则,下面举译例来说明:

例1:

原文:《晏子春秋》

译文:THE SPRING AND AUTUMN ANNALS OF MAST-ER YAN

如果按照初始规范里面倾向于源语即充分性(adequate)原则来翻译,可以直接用拼音或汉字来表示,但是如果用拼音表示,汉语读者认识拼音与汉字,并且了解中国历史,自然会明白其中的意思,可是西方读者没有读过,也不了解晏子。如果遇到传统文化色彩比较明显的表达,译文应尽量减少源语表达的色彩,采用目标语读者更易接受(acceptable)的语言,以达到文化交流的目的。

例2:

原文:景公饮酒酣,曰:……

译文:Duke Jing, in his cups, declared:...

原文中“酣”是形容词,形容词表示人或事物的性质、形状或动作、行为、变化的状态,“酉”表示与酒有关。“甘”也具有表意作用。该词本义为酒喝得很畅快。译者在翻译时采用了英语常用的“介词+名词”结构的习语“in his cups”。“in his cups”并非字面意思“在他的杯子里”,而是指喝醉酒、酩酊大醉的状态,非常形象地展示出齐景公酒醉的状态。使用英语习语表达让英语读者更容易接受和理解原文含义。因此,译者在翻译成英文的过程中更倾向采取初始规范的可接受性(acceptable)。

(二)预备规范作用下《大中华文库·晏子春秋(汉英对照)》分析

图里的预备规范翻译作用主要包括两方面,一个是翻译政策translation policy,另一个是翻译的直接性directness of translation。翻译政策是指根据人们生活的特定环境、特定时代、特定语言而选择的文本,翻译的直接性是指是否通过中介语进行。

本文就翻译政策作相应探讨。我国于2002年提出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以推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大中华文库·晏子春秋(汉英对照)》是于2018年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大中華文库》(汉英对照)工程是我国历史上首次系统全面地向世界推出外文版中国文化典籍的国家重大出版工程。《大中华文库》是传播中国文化的典型代表,也标志我国典籍英译事业所取得的非凡成就,推动了中国文化“走出去”。《晏子春秋》英译本在各位中外学者的努力下应运而生。

就翻译的直接性而言,《晏子春秋》是由汉语直接译成英语,并无中介语,不作讨论。

(三)操作规范作用下《大中华文库·晏子春秋(汉英对照)》分析

操作规范是在翻译的过程中译者需要考虑的,分为两方面,一方面是母体规范,即译文的完整性,译者需要考虑哪个段落需要增删,或者为了表达完整,而调整译文段落位置等,侧重于译文宏观方面。另一方面是文本—语言规范,是指针对于译文具体材料的选择,对于单词的选择、短语的运用等译文微观处理属于文本—语言规范。

1.母体规范。《大中华文库·晏子春秋(汉英对照)》有许多补充的注解。注解是中国文化典籍英译中常用的手段,能让国外读者更全面深刻地了解中国文化,减轻处理文化信息的压力。例如,《大中华文库·晏子春秋(汉英对照)》在正文目录开始之前,除了总序以外,还有10条译文注解、简称和其他相关内容说明,包括介绍了一些译文简称,“YZCQ”表示《晏子春秋》索引中“圆括号的内容代表衍文,应当删除,方括号的内容代表脱文,应当增补”等。这些说明在典籍翻译中很有必要,即使是汉语母语者也未必理解古籍中一些专业术语的含义,国外读者就更需要这些解释和说明,以减轻阅读困难。译者遵循母体规范,在保持原文和译文完整性的前提下,增添了注解说明段落,更方便国外读者阅读。

2.文本—语言规范。

例3:

原文:禽兽(矣)〔以〕力为政,……今君去礼,则是禽兽也。

译文:Wild beasts gain dominion by means of force; ... If you, my Lord, now dispense with the rites, then this situation will be akin to that of the wild beasts.

原文中的“以……为”是常见的古汉语结构,其中“以”是介词,和后面的“力”构成介宾结构,作状语,修饰后面发生的动作,“为政”构成动宾短语。从译文可看出,译者将语序进行了调整,把状语结构“by means of force”调整到谓语“gain dominion”的后面,符合英语表达习惯。译者又将下面的“今君……”译成“If you, my lord,...”,同位语结构也是英语常见的语法结构。译者使用英语常见的表达进行翻译会让英文读者更容易接受。

例4:

原文:庄公矜勇力不顾行(义)晏子谏

译文:Duke Zhuang took pride in courage and strength to the extent of neglecting righteous conduct. Yanzi remonstrated.

注释:Duke Zhuang of Qi 齐庄公succeeded Duke Ling 灵公(r.581-554 BCE)and reigned in Qi齐between 553-548 BCE. He was... serving the new ruler of Qi, Duke Jing 景公(r.547-490 BCE), who was also enthroned by Cui Zhu, see Item 5.3[113]; Zuozhuan,B9.25.2/282.

由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译者对于历史人物的翻译采取了添加文末注释的方法,将历史人物相关的主要背景、生卒年份以及相应的评价等都采用英文注释标注出来,尽力消除因历史文化差异而造成的交流障碍。如果英文读者想了解历史背景,可以阅读文末注释;如果英文读者只是想阅读晏子的幽默又智慧的故事,也可选择只读正文不看注释,并不影响译文的流畅性。译者在遵守文本—语言规范方面,采取了调整语序、运用常用英语句型结构、增加文末注释等翻译方法,保证了译文的可接受性。

三、结语

初始规范视角下,译者采取的是可接受原则。预备规范视角下,典籍英译有助于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从微观层面来看,在操作规范作用下,母体规范视角下对译文的正文之前进行注解说明、段落增添。文本—语言规范视角采取了语序调整、文末注解等翻译方法。典籍翻译是为了更好地让世界了解中国文化,加强中国与世界各国的沟通交流。本文运用图里翻译规范理论来讨论典籍翻译策略与方法,以期对译者进行典籍翻译实践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吴洋.从对《诗经》的引用看《晏子春秋》的文本性质[J].北京社会科学,2020(5):56-62.

[2]伏俊琏.淳于髡及其论辩体杂赋[J].齐鲁学刊,2010(2):105-108.

[3]陈来.春秋礼乐文化的解体和转型[J].中国文化研究,2002(3):15-37.

[4]刘宝才.“以水喻人”的学说及其思维方式[J].中国哲学史,2003(1):64-68.

[5]袁青.《晏子春秋》研究综述:兼论《晏子春秋》今后的研究出路[J].管子学刊,2013(3):118-127.

[6]苗江磊.论《晏子春秋》对“晏子”思想的三重阐释[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2):32-38.

[7]马斗成.试论齐国礼仪与社会秩序[J].管子学刊,2005(3):39-42.

[8]廖群.“说体”“托体”与回到“疑古”“信古”之间:以先秦两汉出土文献为例[J].文史哲,2022(4):87-97,167.

[9] TOURY G. Descriptive Translation Studies and Beyond[M]. Amsterdam&Philadelphia: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1995.

[10]張璐.注释作为典籍英译翻译补偿手段有效性的实证研究[J].外语学刊,2020(4):78-83.

[11]曹明伦.谈深度翻译和译者的历史文化素养:以培根《论谣言》的三种汉译为例[J].中国翻译,2013(3):117-119.

猜你喜欢
图里文化传播
找不同
找不同
找不同
找不同
找不同
找不同
英语新闻中文化传播的特色与现状
从眼动实验看中原服饰文化传播与社会服务
中国文化传播与艺术人才外语能力培养创新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