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体育锻炼动机对运动坚持性影响的研究综述

2024-01-09 17:35鲍颖双张松林金跃群温州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
体育风尚 2023年20期
关键词:动机体育锻炼社交

鲍颖双 张松林 金跃群 温州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

1 大学生体育锻炼动机的研究综述

1.1 体育锻炼动机的概念界定

马启伟[1](2008)在其著作中指出,体育动机常常以内部心理活动的方式存在,如意向、愿望、要求等,从外部观察很难,但想要体育动机在某一方面可以激发个体在心理、生理和行为上发生变化,需要达到一定的强度。

1.2 体育锻炼动机的测量

目前来说,大多使用简化版的锻炼动机量表来对体育锻炼动机进行测量和研究。此量表具有内部一致性,信度和效度较高,题目数量不多并且能够较为全面地反映相关内容。但是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此量表针对的主要对象是内部动机,在对外部动机的研究上有待进一步加强。

1.3 大学生体育锻炼动机的研究进展

夏冬冬[2](2021)将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在校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研究得出大部分学生将健康动机和乐趣动机作为他们进行锻炼行为的第一位和第二位动机。张中江[3](2009)等在其他研究的基础上,对2072 名大学生的调查,进一步对不同性别大学生的锻炼动机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发现女生的外貌动机强于男生,而男生强于女生的三个维度为健康、能力和社交。祝玮[4](2021)则对此领域做了更细化的研究,以6所处于扬州市、1所处于盐城市共7 所选修、普修网球课程以及网球专项的高校大学生为调查对象进行研究,得出结论:大学生的体育锻炼动机存在显著差异于性别、是否为网球专项、学校不同这三个变量上,而年龄、家庭类型这两个变量对大学生体育锻炼动机的影响不大。陈善平[5](2008)等通过研究得出结论,体育锻炼动机由两个维度构成,分别是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前者主要包括健康动机、外貌动机、能力动机、社交动机和乐趣动机。前者能够促进参与体育锻炼主动积极性的产生,但是当后者过强时,从前者的角度出发会对发展产生一定的约束,而从学生自身的层面上来说造成一定的阻碍于良好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

2 运动坚持性的研究综述

2.1 运动坚持性的概念界定

孙君[6](2011)认为所谓运动坚持性是指有规律地完成体育活动的锻炼者,持续参与体育锻炼。而人们在运动锻炼时间方面的特点可以用运动坚持性来体现,这也是展现运动锻炼是否能够产生良好锻炼成效的一个重要的中介变量。

2.2 运动坚持性的标准

关于对运动坚持性的衡量,不同的学者使用的是不同的标准。主要有以时间为准则的少于3 个月,3 个月到6 个月之间,多于6 个月;每周小于1 次,1 次到3 次之间;每星期运动的频率多于等于3 次,强度多于30 分钟,中等以上强度等等,而使用率较高的标准是与体育人口相一致的时间、强度与频率。

2.3 运动坚持性的研究进展

2.3.1 影响因素研究

李翠玲[7](2008)等发现对个体的运动坚持性产生影响的因素包括体育活动的持续时间、强度、频次、运动舒适感和活动的目标以及任务的难度等。董德朋[8](2015)等则是在其他学者的基础上将其主要归纳为个体因素,环境因素和体育活动因素。而王新雷[9](2009)以IT 行业从业人员为调查对象,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发现适宜的天气更能让人坚持进行运动。钱铭怡[10](2007)等则是与心理层面结合起来,通过研究发现认为自己在健康方面存在问题并且健康上受到运动锻炼影响的这一类群体,在对体育锻炼的长期坚持上更有能力。

2.3.2 对策研究

对于运动坚持性对策的研究,蔡衍[11](2006)等提出了目标取向和认知、环境、社会支持手段、决策、强化方法,并提出推进全民健身活动的一些建议。王深[12](2015)等认为可以通过改变和完善整体的运动群体来影响对应的个人坚持性。

2.3.3 其他研究

孙德荣[13](2011)等认为从运动坚持性中可以反映出实际上个体所完成的体育锻炼行为和对其的持续,也从另一种方面体现了个体在体育锻炼的过程中在心理层面的改变和所做的决策。在此基础上,王深[14](2016)等通过建立与检验假设,得出运动坚持性可以从三个维度进行评判,规律性的运动习惯、个体努力的意志和积极情感体验。

3 体育锻炼动机对运动坚持性影响的研究综述

宋晓东[15](2001)通过研究发现,参与体育锻炼动机与运动坚持性两者之间呈显著相关关系。在此基础上,田麦[16](2016)通过研究,发现体育锻炼动机对运动坚持性的影响在心理学领域中已成定论:体育锻炼动机与个体运动坚持性呈正相关关系。

关于体育锻炼动机的构成目前比较普遍认同的为健康动机、外貌动机、能力动机、社交动机、乐趣动机五个部分,而对于运动坚持性的评价主要采用的标准是个体参与体育锻炼所进行的时间。对于体育锻炼动机对运动坚持性的影响研究从广义和狭义两个视角来进行切入和阐述。

3.1 广义视角

从广义视角来说,一般指使用所有体育锻炼项目的整体性来探讨参与者所具有的体育锻炼动机与运动坚持性之间的关系和影响程度。陈善平[17](2006)等通过运用运动承诺理论,研究了大学生的锻炼坚持机制,得出相关结论。相关结果表明对于大学生的运动坚持性具有积极促进作用的因素包括个人在各个方面的投入、运动锻炼的相关设施氛围和条件、社会对其的帮助等等,而社会中以及制度上的相关限制、锻炼过程中所可能产生的风险等对其具有一定的消极影响。褚跃德[18](2009)等、高兴旺[19](2009)、肖林霞[20](2014)通过研究与调查得出结论:关于大学生的乐趣动机、能力动机以及健康动机三个方面,与其运动坚持性之间存在着显著的相关关系,而社交动机与外貌动机两部分则与其之间不存在显著关系。肖林霞[20](2014)对湖北省5 所高校在校大学生进行研究,通过进一步的分析得出的结论为健康动机是影响大学生运动坚持性的重要因素,对运动坚持性有重要的预测作用。

3.2 狭义视角

从狭义视角来说,一般指使用个体体育锻炼项目来探讨参与者体育锻炼动机对运动坚持性的影响。李丽娜[21](2010)以福州市7 所全日制普通高校非体育专业的在校本科大学生为调查对象,以排球运动项目为切入点,发现能力动机和乐趣动机在促进大学生的运动坚持性方面发挥积极作用,而社交动机并不能促进大学生的运动坚持性。刘薇娜[22](2011)等则以参与户外运动的680 名青少年为调查对象,以户外运动为切入点,得出结论:社交动机和乐趣动机与运动坚持性之间关联密切,能力动机与运动坚持性不存在关联。叶世俊[23](2013)等对安徽省930 名中学生进行调查,以羽毛球运动项目为切入点,研究得出羽毛球参与群体的外貌动机和能力动机相比社交动机、乐趣动机和健康动机在促进运动坚持性上发挥更大作用。李国一[24](2016)等以广场舞参与群体为调查对象,将体育锻炼动机分为五个维度,分别为乐趣、能力、外貌、健康、社交,得出结论:个体参与广场舞的锻炼动机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运动的持续性;不同的动机维度决定了个体参与广场舞运动的坚持性。

4 结语

本文从体育锻炼动机和运动坚持性两个关键概念出发,对前人的研究进行了系统回顾与梳理。通过文献分析发现在国内关于大学生体育锻炼动机对运动坚持性的影响研究虽然有了一定的基础,但是在以下几个方面有待完善:

首先,体育锻炼动机会受较多因素影响从而造成不同,引起差异。如自变量、研究的水平、方式方法以及差异源等,需要实行具体详细、可行性较高的操作性评价。

其次,对运动坚持性进行量化比较困难,缺少统一的准则和衡量标准。

最后,由于研究所使用的方法手段不同以及研究范式之间的区别,此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探索。

猜你喜欢
动机体育锻炼社交
社交之城
Zimbabwean students chase their dreams by learning Chinese
社交牛人症该怎么治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二语动机自我系统对动机调控策略及动机行为的影响研究
如何培养中小学生体育锻炼的好习惯
社交距离
你回避社交,真不是因为内向
动机不纯
论幼儿的动机特点与良好动机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