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敏感性对青少年抑郁的影响:倾向性自我意识与功能失调性态度的链式中介作用

2024-01-10 12:00蒋顺一郑述月陶亚晨
心理研究 2023年6期
关键词:个题倾向性敏感性

蒋顺一 郑述月 陶亚晨

(1 云南师范大学,昆明,650000;2 四川水利职业技术学院,成都,611244;3 西英格兰大学,布里斯托,BS16 1QY)

1 引言

1.1 青少年抑郁

抑郁障碍是指一类以存在悲哀、 空虚或易激惹心境,并伴随躯体和认知改变,显著影响到个体功能行为特征的精神障碍(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2013)。 世卫组织(2017)预估到2030 年,抑郁障碍将成为全球疾病负担第一位的疾病。 据心理健康蓝皮书 《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 (2021~2022)》显示,我国约14.8%的青少年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风险,其中4.0%的青少年属于重度抑郁风险群体,10.8%的青少年属于轻度抑郁风险群体。 专门为儿童设计的普遍预防计划只取得了有限的结果,这一事实可能表明我们未能正确识别儿童和青少年抑郁障碍发生和维持的关键变量 (Bernaras et al.,2019)。

1.2 环境敏感性与抑郁

环境敏感性(environmental sensitivity,ES)是指个体记录和加工外部刺激的能力(Pluess,2015)。 个体的ES 被认为是一种主要由遗传获得的特质,它与环境交互作用, 在个体的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高ES 人群包含4 种特征:对感官刺激更强的意识、行为抑制、对环境刺激更深层次的认知加工,以及更高的情绪和生理反应(Aron et al., 2012)。 高ES 的个体更容易在高风险环境中受到负面影响,也更容易在支持性环境中获得有益影响(Belsky,1997a, 1997b)。

高ES 代表了一种易感性、可塑性,而不仅仅是脆弱性。例如,在重复报告每周生活事件的研究中发现,高ES 青少年比低ES 青少年更有可能从积极的事件中受益(Limura, 2021)。 在有关叙利亚难民儿童和青少年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研究中发现,在童年逆境水平较低的高敏感儿童中战争对其影响最为显著;而在经历高度童年逆境的高敏感儿童中,战争对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影响不显著 (Karam et al., 2019)。 同时,已有研究证实,在逆境条件下,ES会促进儿童抑郁的发展 (Pluess & Belsky, 2010;Mitchell et al., 2011)。在成人中,ES 同样与抑郁相关 (Bakker & mold, 2012; Liss et al., 2008,2005),ES 可以调节童年养育环境对成人抑郁症状的影响(Liss et al., 2005),并且在神经科学的研究中得到证实(Wu et al., 2021)。

那么, 高敏感人群与非高敏感人群究竟有着怎样的不同, 致使高敏感人群在压力环境下更易发展出抑郁?有研究者认为,ES 与抑郁、焦虑和躯体症状之间的联系, 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对感官信息作出反应的不适应思维和相关负面情绪驱动的, 认知反应水平被认为是区分健康和不健康的ES 个体的一种手段(Wyller,2017)。 据此,本研究将探索青少年高ES 与倾向性自我意识的关系。

1.3 倾向性自我意识与抑郁

有意识的注意是一种双向现象, 要么向内聚焦于自我,要么向外聚焦于外部世界,当注意指向自我时, 它会带来自我意识 (self awareness)(Duval &Wicklund, 1972)。自我意识可以广泛地定义为人们有意地意识到自己的内部状态以及与他人的互动或关系的程度(Trapnell & Campbell, 1999)。 自我意识可以分为倾向性自我意识和情境性自我意识,倾向性自我意识(dispositional self-consciousness)是指个体人格中相对稳定的特征或要素 (Buss &Scheier, 1976; Carver & Glass, 1976), 情境性自我意识(situational self-awareness)是指易受操纵的短暂状态,是受情境影响而激活的自我关注(Carver& Glass, 1976)。

人类自我意识的能力,也就是反思自己、思考自己的思想、经历和行为的能力,是理解人格和动机的核心(Silvia, 2022)。 然而,高水平的自我意识既可能与心理健康相关,也可能与心理痛苦相关,这一事实在文献中通常被描述为自我意识的悖论(Sutton,2016)。 自我意识对于行为的自我调节 (Hoyle &Sowards,1993) 和情绪体验 (Carver & Scheier,1990)至关重要,然而自我意识与认知、情感和行为的不适应模式有关 (Teasdale & Green, 2004;Watkins & Teasdale, 2004)。有研究证实,低自我控制和高自我意识对抑郁、 焦虑和压力有显著的预测作用(Mestvirishvili & Mestvirishvili, 2021),个人自我意识在主观健康知觉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中存在调节和中介作用(Kim & Lim, 2021)。

有关自我意识, 存在两个重要的需要回答的问题。一是,什么因素决定了个体自我意识高低差异的存在?目前,鲜有研究讨论什么样的特质或人格与自我意识存在关系。而环境敏感性理论认为,高敏感者具有更深的认知加工(Aron, 2012),据此,我们提出一种假设,高敏感者拥有更高的自我意识。 二是,自我意识是如何发挥作用并导致不健康的心理结果的? 本研究将倾向性自我意识与功能失调态度性态度构建关联, 探讨其在青少年抑郁形成机制中所发挥的作用。

1.4 功能失调性态度与抑郁

功能失调性态度 (dysfunctional attitude, DA)被认为是个人组织生活信念或假设的一种图式(Weissman & Beck, 1978; Weissman, 1979)。Beck(1967, 1986, 2008)认为,这些态度和信念表现出绝对、僵化、极端和笼统的特征,并且会劫持个体的信息处理,导致个体产生系统性的认知偏差,使个体对经验中的消极方面、 消极解释进行选择性关注,而对积极事件和积极记忆进行阻碍。功能失调性态度被认为是抑郁的预测因子, 并且已被大量的包括跨国家、 跨文化的研究所证实 (Beshai et al.,2015, 2016; Mahali et al., 2020)。

功能失调态度的三个基本来源是: 早期儿童经历(王丽君& 王建军, 2023),儿童的先天气质,以及文化的影响(Clark & Beck, 2010)。 环境敏感性属于个体的先天特质 (Aron et al., 2012; Pluess,2015),我们推测,高敏感人群有着更强的自我意识,受到个体早期的人生经验及社会文化、 价值观的影响更深,更易形成功能失调性态度。

综上所述,本研究构建了一个链式中介模型,以考察个体环境敏感性与青少年抑郁的关系以及自我意识和功能失调性态度在其中的作用, 并据此提出以下假设:(1)个体环境敏感性显著正向预测青少年抑郁;(2)倾向性自我意识、功能失调性态度在个体环境敏感性与抑郁之间起独立中介作用;(3)自我意识、 功能失调性态度在个体环境敏感性与青少年抑郁间起链式中介作用,即“个体环境敏感性→自我意识→功能失调性态度→抑郁”。研究的假设模型图如图1 所示。

图1 研究假设模型图

2 方法

2.1 被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在云南省昆明市某中学、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某中学高一、 高二年级发放问卷,由所在学校心理教师在心理课堂上进行施测。共发放问卷700 份, 收回问卷677 份, 剔除无效问卷后,获得有效问卷639 份,回收有效率为91%。 其中,男生307 人,女生332 人;高一年级317 人,高二年级321 人,缺失1 人;年龄14~18 岁,平均年龄15.7 岁。 本研究已通过作者所在单位教育学部教育科学研究伦理审查。

2.2 研究工具

2.2.1 高敏感儿童量表

采用Weyn 等人(2021)修订的高敏感儿童量表21 条目版 (Highly Sensitive Child Scale-21 item version, HSC-21),此量表适用于8 岁以上儿童、青少年的环境敏感性调查。 问卷包括21 个题项,由儿童、青少年自行作答,采用Likert 式7 点计分,从“完全不同意”到“完全同意”,得分越高表明环境敏感性越高。环境敏感性包含三个维度(Smolewska et al.,2006; Pluess et al., 2017):易刺激性(ease of excitation, EOE)包含7 个题项,例如“同时做很多事情会让我感到很不愉快”;低感觉阈值(low sensory threshold, LST)包含6 个题项,例如“大声的噪音使我感到不舒服”; 审美敏感性(aesthetic sensitivity,AES)包含8 个题项,例如“当有人穿新衣服或换了新发型时,我会立即注意到”。在本研究中,总量表的Cronbach’s α 系数为0.80。

2.2.2 自我意识量表

采用Fenigstein, Scheier 和Buss(1975)编制的自我意识量表(Self-Consciousness Scale, SCS),用于测量自我意识的个体差异。 SCS 共23 个题项,采用Likert 式5 点计分,从“非常不符合”到“非常符合”,3 个题项为反向计分题, 得分越高表明自我意识越强。 该量表包含三个维度: 私人自我意识(private self-consciousness)包含10 个题项,例如“我总是想弄明白自己”;公众自我意识(public self-consciousness)包含包含7 个题项,例如“我担心我展示自己的方式”;社交焦虑(social anxiety)包含6 个题项,例如“我需要时间来克服我在新环境中的羞怯”。在本研究中,总量表的Cronbach’s α 系数为0.76。

2.2.3 功能失调性态度量表

采用Weissman 和Beck(1978)编制的功能失调性态度量表(Dysfunctional Attitude Scale, DAS)测量个体潜在的、 深层的认知图式。 DAS 共40 个题项,采用Likert 式7 点计分,从“完全不同意”到“完全同意”,10 个题项为反向计分题,得分越高表明功能失调性认知图式程度越深。该量表包含8 个维度:脆弱性、吸引和排斥、完美化、强制性、寻求赞许、依赖性、自主性态度、认知哲学。 例如,“人一定要相貌好看、聪明、富有、有创造性,否则很难感到快乐”“我的人生价值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人对我的看法”。在本研究中,总量表的Cronbach’s α 系数为0.86。

2.2.4 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

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The Center for Epidemiological Studies Depression Scale,CES-D) 由Radloff(1977)编制,主要用来测量受试者当前一周内的抑郁心境和体验。 CES-D 为自评量表,共20 个项目,采用Likert 4 点评分,0 代表“偶尔或无”,1 代表“有时”,2代表“时常或一半时间”,3 代表“多数时间或者持续”。其中4 个项目为反向计分。量表总分为各项目分之和,总分越大,表明个体的抑郁水平越高。在本研究中,总量表的Cronbach’s α 系数为0.86。

2.3 数据处理

使用SPSS 26 以及Hayes(2018)开发的SPSS宏程序PROCESS 进行数据处理。

3 结果

3.1 共同方法偏差的控制和检验

由于本研究中的所有数据均来自问卷调查,结果可能受共同方法偏差的影响。为了降低这种影响,在研究中采用匿名填写、部分题目反向计分、不同问卷采用不同计分方式等方法对问卷排版及施测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共同方法偏差进行了控制。 在数据正式分析之前, 使用Harman 单因素检验法对研究问卷进行共同方法偏差检验(周浩, 龙立荣, 2004),如果得到多个因子, 且第一个因子解释的变异量没有超过40%,则表明共同方法偏差问题不严重。 统计结果发现,特征根大于1 的公因子有26 个,且第一个因子只解释了方差15.1%, 说明本研究数据并不存在明显的共同方法偏差问题。

3.2 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和相关分析

分析发现, 环境敏感性与青少年倾向性自我意识、功能失调性态度以及抑郁显著正相关,且关联程度呈递减趋势。 青少年倾向性自我意识与功能失调性态度、抑郁显著正相关,功能失调性态度与青少年抑郁显著正相关,详见表1。

表1 各变量平均值、标准差及相关系数

3.3 倾向性自我意识和功能失调性态度的链式中介作用检验

相关分析的结果符合进一步对倾向性自我意识和功能失调性态度进行中介效应检验的统计学要求(温忠麟, 叶宝娟, 2014)。 之后,使用Hayes(2018)开发的process 插件3.2 版本对环境敏感性-倾向性自我意识-功能失调性态度-抑郁的链式中介效应进行检验。 使用模型6 进行检验,将年龄、年级和性别作为控制变量,环境敏感性作为自变量,倾向性自我意识和功能失调性态度作为中介变量, 抑郁作为因变量。

回归分析的结果(表2)显示:环境敏感性显著正向预测青少年倾向性自我意识 (β=0.394,p<0.001), 控制变量中的性别也显著正向预测青少年倾向性自我意识(β=0.089,p<0.05)。 将功能失调性态度和抑郁纳入回归方程后, 环境敏感性显著正向预测青少年功能失调性态度(β=0.178,p<0.001),倾向性自我意识显著正向预测青少年功能失调性态度(β=0.423,p<0.001)。 环境敏感性显著正向预测青少年抑郁(β=0.093,p<0.01),倾向性自我意识显著正向预测青少年抑郁(β=0.112,p<0.01), 功能失调性态度显著正向预测青少年抑郁(β=0.365,p<0.001)。控制变量中,年级显著负向预测青少年抑郁(β=-0.115,p<0.05),年龄显著正向预测青少年抑郁(β=0.090,p<0.01), 性别显著正向预测青少年抑郁(β=0.070,p<0.05)。

表2 各变量间回归关系的分析

中介效应量分析结果(图2 和表3)显示:倾向性自我意识和功能失调性态度在环境敏感性与青少年抑郁的关系中起到显著的正向中介作用, 总间接效应值为0.170,占环境敏感性对抑郁的总效应(效应值为0.394)的43.12%。链式中介效应主要由三个间接效应组成,分别是:环境敏感性-倾向性自我意识-青少年抑郁的间接效应1 (效应值为0.044),环境敏感性-功能失调性态度-青少年抑郁的间接效应2(效应值为0.065),环境敏感性-倾向性自我意识-功能失调性态度-青少年抑郁的间接效应3 (效应值为0.061)。 三个间接效应分别占总效应的11.19%,16.52%和15.41%。 以上间接效应的95%置信区间均不包含0,说明间接效应均有显著作用。 三个效应间的两两比较,置信区间均包括0,说明三者对比没有显著差异。

表3 中介效应量分析

图2 中介效应量分析

4 讨论

4.1 环境敏感性与抑郁

本研究结果发现, 环境敏感性与青少年抑郁显著正相关, 这与以往的研究结果一致 (Liss et.al.,2005; Lionetti et al., 2022)。 高敏感个体的大脑在进行认知加工时, 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显示次级知觉加工脑区的激活更大(Acevedo et al., 2014)。 更深层次的认知加工与更高的情绪反应被认为是高环境敏感性个体的核心特征 (Lionetti et al., 2019;Aron et al., 2012; Greven et al., 2019)。

有关抑郁障碍和有抑郁障碍风险的人群的认知研究结论是:此类人群在自我参照加工、解释、注意和记忆中存在消极偏向, 很难抑制负面信息进入工作记忆,存在认知控制困难,这些研究结论在儿童和青少年中同样适用(LeMoult & Gotlib, 2019)。如果说人类的大脑是一个信息加工处理器,那么,高敏感人群的大脑就是信息捕获更为敏锐,加工强度更大、程度更深的一类仪器。在信息的加工过程中,它表现出更多的强迫性、被动性,因而导致更强的失控感。

4.2 倾向性自我意识和功能失调性态度的单独中介效应

本研究证实, 倾向性自我意识在环境敏感性与抑郁之间发挥独立中介作用。 来自认知与行为的大量研究表明,人类优先处理与自我有关的刺激,这在脑科学研究中被称为自我优先化(self-prioritization)(Sui & Rotshtein, 2019)。 自我意识是意识体验的关键组成部分, 它为有意识的自我监控提供了必要的信息,与脑部结构中的内侧前额叶/前扣带和内侧顶叶/后扣带皮层“中枢”及相关区域的突触旁网络相关(Lou et al., 2017)。 另有研究发现,环境敏感性与大脑中涉及注意力和行动计划的区域(扣带和运动前区)的激活增加有关,与涉及意识、感觉信息整合、同理心和行动计划的大脑区域(如扣带、脑岛、额下回、颞中回和前脑区)的激活有关,证明了意识和响应性是环境敏感性的基本特征 (Acevedo et al.,2014)。 如果说对有关自我的信息进行优先处理是人类的共性, 那么对有关自我的信息捕获更为敏锐、认知加工更为深入,从而形成更为强烈的自我意识,则是高敏感人群的特质特征。

同时, 自我感知缺陷与抑郁症状之间存在着强有力的关系 (Kopala-Sibley & Zuroff, 2020;ZHU, et al., 2019)。 来自神经科学的研究结果显示, 重度抑郁障碍患者异常的自我注意与腹侧皮质中线结构(ventral cortical midline structures,ventral CMS)的神经活动改变有关,他们无法将注意的焦点从自己转移到他人(Northoff, 2007)。 综上,我们可以证实,高敏感青少年有着更强的自我意识,并且这种自我意识在其抑郁的发展过程中发挥作用。

本研究还证实了, 功能失调性态度在环境敏感性与抑郁之间发挥独立中介作用。 Weissman 和Beck(1978)认为,易患抑郁的人在日常生活中本身持有功能失调性态度, 如果自己的实际生活与这些态度中所蕴含的社会规则相违背, 则会导致负性自动思维的激活,从而致使抑郁程度的加深。 然而,无论是抑郁还是功能失调性态度, 一个需要被回答的问题是,为什么同样身处压力环境,有的个体会产生不适应发展,而有的个体不会?

我们认为, 功能失调性态度是高敏感人群对社会价值体系的感知及自我价值评判后的产物。 功能失调性态度共40 条目,所有条目均指向“自我”,例如“人一定要在外表和附属价值上优越,否则很难感到快乐”“如果我不用最高的标准要求自己, 就只能沦为二流”。 由此可见,高敏感青少年对身存环境的高感知促使其更易形成功能失调性态度, 从而促使其抑郁发展。

4.3 倾向性自我意识和功能失调性态度的链式中介效应

本研究证实, 倾向性自我意识与功能失调性态度在环境敏感性与青少年抑郁之间发挥链式中介作用。在“自我”与抑郁关系的研究中,产生了许多重要的理论。 自我差异理论(the self-discrepancy theory)是由Higgins(1987)提出的,他提出了自我的三个方面:真实自我、理想自我和应该自我。 当理想的自我和现实的自我相匹配时,这种获得/非获得觉知会引发幸福、快乐和满足等情绪,但如果一个人的希望和愿望没有实现,则会引发悲伤、沮丧、羞愧、失望和潜在的抑郁 (Kopala-Sibley & Zuroff, 2020)。Blatt(2007)提出了一个自我的结构模型,该模型认为自我定义需要发展对自我的复杂理解的能力,其总体上是积极的、稳定的、有凝聚力的和现实的。 自我定义发展中的延迟或缺陷可能导致高水平的自我批评人格风格(Kopala-Sibley & Zuroff,2020)。 其衍生物即为完美主义, 完美主义伴随着对批评的强烈恐惧、对犯错的担忧以及对完全钦佩的渴望,完美主义者被认为非常容易抑郁 (Hewitt & Mikail,2017; 孙梦婷, 燕良轼, 2020)。 自我决定理论(self-determination theory)提出,人类对能力、亲缘关系和自主性有着基本的、 天生的需求 (Ryan &Deci, 2017)。 当这三种心理需求得到满足时,个人幸福和社会发展都得到了优化, 而这些需求的受挫会导致痛苦、 自尊受损和易受精神障碍(包括重度抑郁障碍)的影响(Kopala-Sibley & Zuroff, 2020)。

功能失调性态度是以上有关自我与抑郁关系的综合体现,例如“如果我不是总能把事情做好,人们将不尊重我”“要成为一个优秀的、有道德的、有价值的人, 我必须帮助所有需要帮助的人”“别人怎么看我,这很重要”。从这些条目中可以看出,功能失调性态度是一个综合了“理想自我”“真实自我”“应该自我”“自我定义”“完美主义”“能力”“亲缘关系”和“自主性”的信念及价值体系。高敏感人群因为拥有更强的自我意识, 而在自我认识的构建上产生更多复杂的条件、要求和结论,更易形成功能失调性态度,这是解释青少年抑郁发生及维持机制的重要方向,亦为日后抑郁干预方向的选择提供了一些新的指导。

4.4 本研究的价值与局限

本研究探讨了环境敏感性与青少年抑郁的关系及其作用机制, 深入系统地揭示了环境敏感性通过倾向性自我意识与功能失调性态度对青少年抑郁作用的内部机制,同时,也进一步深化了环境敏感性特征与青少年抑郁发生发展机制关联的研究。 更为重要的是, 本研究从倾向性自我意识和功能失调性态度两个方面推动了有关抑郁认知特征的研究, 相信将对未来抑郁的干预研究提供理论支撑, 并且产生推动作用。

本研究同时也存在一些局限:第一,采用的是横向设计, 无法考证个体环境敏感性、 倾向性自我意识、功能失调性态度是否存在年龄效应,也难以明确地展示其内在因果,因此在后续的研究中,应该考虑采用纵向研究设计,更好地解释此问题。 第二,本研究采用的是自我报告的方式获得的数据, 未来研究可考虑实验设计来确保结果更加准确。第三,倾向性自我意识的内涵与功能失调性态度的内涵仍有待进一步的讨论与明晰。

5 结论

(1)环境敏感性、倾向性自我意识、功能失调性态度和青少年抑郁之间两两显著相关, 且环境敏感性显著正向预测青少年抑郁。

(2) 倾向性自我意识和功能失调性态度在环境敏感性与青少年抑郁之间起显著的中介作用, 且该中介效应包含了三条路径: 意识倾向性自我意识的单独中介效应,功能失调性态度的单独中介效应,倾向性自我意识和功能失调性态度的链式中介效应。

猜你喜欢
个题倾向性敏感性
基于模糊数学法的阿舍勒铜矿深部岩体岩爆倾向性预测
是谁拿走了金表
钇对Mg-Zn-Y-Zr合金热裂敏感性影响
考试时最让人崩溃的事
AH70DB钢焊接热影响区组织及其冷裂敏感性
关于医患冲突报道的倾向性分析——以“湘潭产妇死亡案”为例
坏路灯
如何培养和提高新闻敏感性
“没准儿”“不一定”“不见得”和“说不定”的语义倾向性和主观性差异
微小RNA与食管癌放射敏感性的相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