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英语教学中渗透思政教育的路径探析

2024-01-12 23:55赵建芳
校园英语·下旬 2023年7期
关键词:渗透路径农村初中思政教育

摘 要:为了实现全面育人的目标,教师需要关注思政元素与学科教学紧密结合的问题。在讲解学科知识、传授学科技能的同时,教师也要培养学生正确的三观,让学生能够逐步形成完善的人格,进而实现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许多初中英语教师主动审视教学行为,结合农村初中英语教学的现实条件以及基本学情,多措并举的渗透思政元素,逐步提升思政教育的层次及水准,确保学生能够受到优秀思想文化的熏陶。基于此,本文对农村初中英语教学中渗透思政教育的路径进行探析。

关键词:农村初中;英语教学;思政教育;渗透路径

作者简介:赵建芳(1978.10-),女,甘肃漳县人,甘肃省定西市漳县教育局,研究方向:初中英语。

英语是一门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学科,以提升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为基本目标。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以提升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为切入点,确保学生能够形成良好的英语思维,能够利用英语与他人进行流畅自如的交流。具有远见卓识的英语教师主动站在宏观发展的视角,在全方位育人教学观念的导向下开辟新的教学阵地,积极构建大思政育人格局,整合多元化的教学对策,灵活渗透思政元素,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跨文化交流意识,让学生能够积累丰富的语言知识,并自觉接受文化熏陶及教化,规范个人的言行举止。

一、农村初中英语教学中渗透思政教育的意义

首先,符合新课改的本质要求。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教育改革的难度越来越高,教学环境也更加复杂及严峻,教师需要有效处理好教与学之间的关系,着眼于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具体要求,从多个层面着手,积极渗透思政元素,实现思政教育与英语教育的有效融合,稳步推进新课改。

其次,有助于发展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初中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黄金时期,自我意识有所提升,独立意识越来越强。学生主动接触智能设备以及互联网的机会较多,个人的信息接收渠道十分丰富。在多元文化的影响下,学生有了不同程度的行为偏差和思维误区,有的学生甚至崇洋媚外,无法理性看待中外文化。如果教师能够在总结经验教训的过程中主动渗透思政元素,就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文化自信,确保学生站在客观公正的视角看待中国文化与国外文化,并逐步形成良好的爱国情怀,这对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有重要作用。

最后,有助于激活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下,学生能够积累丰富的语言知识,语感越来越强,也能够在学习英语知识的同时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教化,从而形成良好的民族文化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

二、农村初中英语教学中渗透思政教育的要求

(一)以学生的自学意识为基础

为了真正实现初中英语教学与思政教育工作的全面融合,教师需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多措并举增强学生的自觉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政治素养以及英语核心素养,并根据学生的主体差异性落实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其中,翻转课堂、思维导图、在线学习以及英语新闻阅读等都是比较常见的教学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理性认知能力,拓宽学生的英语知识视野。教师则需要选择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比较紧密的教学元素,让学生产生更多的熟悉感和代入感,进而形成良好的自主学习意识,自觉接受思政教育引导,不再盲目从众以及闭门造车。

(二)以教学实践活动为核心

实践教学活动的有效组织以及合理安排对提升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有重要作用。学生若能全程参与实践活动,就可以主动展示自我并与他人进行交流。教师需要明确不同的应用主题并将其与思政教育元素相结合,全面强化学生的思想认知,提升学生的自主意识,让学生能够在教学实践中主动完成学习任务,不再闭门造车。教师需要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丰富实践活动的内容及形式,关注学生的跨文化交流以及自主探索,灵活融入传统优秀文化,进一步熏陶学生、教化学生,坚定学生的文化自信,让学生能够在参与实践活动的过程中与他人利用英语进行交流,进而从多个渠道获取思政知识,提升个人的英语素养以及学习能力。

(三)以阅读教学为突破口

阅读是初中英语教学中的重点以及难点,对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以及英语素养有重要作用。学生可以在自主阅读的过程之中获得更多的学科知识,从而保持开阔的视野以及较强的求知欲。教师也可以结合学生在自主阅读过程中的真实情况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灵活渗透思政元素,让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思政意识,并主动学习英语知识,提升个人的思想修养以及英语学科素养。

三、农村初中英语教学中渗透思政教育的路径

初中英语教学中思政教育的有效渗透有助于创新英语教学模式,丰富教学内容,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教师需要打破教学传统,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主动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灵活渗透具有一定教育意义的思政教育元素,让学生能够重拾英语学习的自信心,逐步形成良好的文化自信心以及民族自豪感。

(一)多角度渗透思政教育元素

在落实思政教育工作时,教师需要围绕全方位育人的根本目标,多层面灵活渗透思政元素,充分凸显协同育人的优势和价值,确保学生站在国家和社会实际的视角看待和分析问题,进而潜移默化的熏陶学生的心灵,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确保学生掌握做人做事的道理。

首先,教师需要以初中英语教材为参照,与学生共同探索教材背后所蕴含的思政元素,促进思政教育工作的全面践行以及有效贯穿,确保农村初中英语教学能够在新课改的大环境下更上一层楼。教师需要坚持生本理念,积极选定思政教育点,根据学生的生活技能、人际关系和行为举止,组织英语教学活动,让学生保持正能量,正视生活和学习中的各种困难,以良好的生活态度以及高涨的学习热情,自主完成学习任务并与他人保持密切的交流。比如在围绕“Where did you go on vacation? ”组织教學活动时,教师可以根据“holidays and vacations”这一话题让学生各抒己见。有部分学生外出旅游的机会比较少,因此无法感同身受,教师可以结合这一基本学情,围绕“过一个有意义的假期”这个主题引导学生自主分析,并将此作为思政教育的核心点和突破口,而不是过多关注外出游玩的基本内容。

其次,教师需要站在社会发展的角度准确定位思政教育,积极参与社会问题、国内外时事、热点事件等,让学生能够调用个人已有的生活经验自觉分析各种社会问题。为了强化学生的社会意识,教师需要选择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比较紧密的生活实例,引导学生主动分析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社会责任感和社会担当。比如在根据“Reading bus driver and passengers save an old man”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新单词时,教师可以结合当下社会中比较常见的“扶与不扶”的问题让学生自由探索。在综合对比的过程中,学生能够自主反思,意识到遵守社会公德以及为他人提供帮助的重要性。教师则可以顺势引入思政教育元素,深入讲解各种社会现象,明确思政教育点,让学生在深度探讨以及自由思考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最后,教师需要站在国家发展的角度,准确定位教学任务及教学目标,以中国文化为切入点,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让学生能够客观公正的看待中外文化的差异,积极认同优秀文化,理解并包容不同文化,逐步形成良好的文化沟通能力及意识,并学会利用英语传播中国文化。在文化自信心以及民族认同感的引导下,学生可以自觉高效地完成英语学习任务,主动讲述中国故事。这一视角下渗透思政教育非常考验教师的教学功底,教师需要以文化教育为切入点和突破口,以吸收文化精华、学习中国文化为主题,确保学生能够保持极强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主动接受优秀思想文化的教化。

(二)践行点线面结合的教育准则

为了实现思政教育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全面渗透以及有效贯穿,教师需要讲究方式方法,关注对多种主客观因素的客观分析及综合研究,借助思政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三观,让学生能够正确、理性地看待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及矛盾,从而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教师需要以解决问题为目标,着眼于思政教育的具体要求,深入浅出的分析各种核心问题,实现多个知识点的有效串联,逐步形成逻辑线。面向全体学生,全方位熏陶学生,让学生能够在情感上受到教育及引导,进而产生更多的灵感和思维火花,自觉的转变个人的行为。其中,问题链和任务链的构建最为关键,直接关乎学生的文化素养水平以及价值观,教师需要选择契合学生主体诉求的教学对策,明确不同的思政教育点,在与学生密切交流及沟通的过程中解除学生的思维困惑,扫清学生的认知障碍,让学生既能够学习英语知识,也能够保持活跃的思维状态以及正确的三观。比如在围绕“I think that moon cakes are delicious”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中秋节的传统文化时,教师可以以“中秋节精神”为思政教育主题,与学生共同分析中秋节的来龙去脉,根据“什么是团圆”这一核心问题让学生自主分析团圆的深刻内涵,一步一个脚印地引导学生,在简单设问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的思维高度。例如,以“my own family reunion、different family reunion、country reunion and world reunion”为问题的切入点,逐步构建问题链,确保学生全程参与、自主感受。思政教育点与问题链之间的结合非常关键,教师需要根据思政线、思维线和知识线让学生自由探索,知识线以语言技能学习和语言知识学习为主,思政线和思维线则贯穿于整个英语知识学习的全过程。教师需要注意这三者的有效融合,逐步发展学生的学科素养以及语言综合运用能力,让学生能够在解读文本的过程中主动了解文本背后所蕴含的思想哲理,只有这样,才能够提升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避免学生的学习浮于表面、浅尝辄止。在完成基本教学任务后,教师需要站在学生的视角,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围绕教学目标鼓励学生进一步感知,确保学生产生更多的情感共鸣,进而逐步升华思想和情感。这种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有助于活跃学生的思维,确保学生真正感受到英语学习的内涵及真谛,从而产生更多的内心触动,自觉改正个人的行为,真正做到知行合一。

(三)以单元话题为思政教育主题

新课改之后的初中英语教材编写模式有了明显的变化,如单元话题成了主体,教师需要以此为专题组织开展学科教学活动。因此,在灵活渗透思政教育元素时,教师需要关注对不同单元话题的综合对比和理性分析,立足于教材全面提升思政教育的深度及广度,以课程资源的有效开发为切入点,在简单扩充、重构、整合教材单元话题的基础上与学生共同探索同一个话题的基本内容,提升学生的深度理解能力以及体悟能力,充分凸显同一话题专题思政教育的育人优势和价值。话题专题拓展思政教育取得的效果比较明显,有助于进一步补充教材中的单元话题内容。教师则需要主动总结经验教训,加强对话题教育价值的有效分析,积极开发与之相关的学科教育资源,理顺教学思路,实现环环相扣。在设计教学思路时,教师需要对教材内容与思政教育的共性进行有效分析,科学选择话题,明确思政点以及知识点,结合主问题逐步构建任务链,以此来更好地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以及学科修养。

在选择话题时,教师需要对思政教育学科素养以及课标进行深入分析,了解这三者对文化素养的培养要求,充分凸顯不同话题中的教育价值以及教育功能。然后结合基本学情进行简单拓展及延伸,为专题思政教学做好准备。在选定话题后,教师还需要明确专题思政教育点,注重对单元话题分支的简单补充以及逐步延伸,引导学生主动分析核心知识点以及具体内容,有效融合思政教育和语言知识,积极整合散乱的知识点,形成完整的任务链,并在任务链的导向下生动直观的呈现不同的主要问题和主要任务,在发展学生语言能力以及思维品质的基础上全面塑造学生的文化品格。比如在讲解“Have you read the Treasure Ialand yet? ”时,教师可以根据“Literature and music”与学生共同探索中西方文化差异,以四大名著作为思政教育点,将其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鼓励学生自主分析中国四大名著,并将其与国外名著相对比,深入感悟优秀名著的魅力以及精髓。

四、结语

在农村初中英语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思政教育的渗透受到了应有的关注。教师需要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目标逐步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以良好的思想政治修养以及业务能力来引导学生、鼓励学生,营造良好的班风、学风,让学生能够自觉学习英语知识,形成良好的三观,最终成长为合格的时代新人。

参考文献:

[1]陈燎.对加强农村初中英语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探微[J].农家之友(理论版),2008(6):51-53.

猜你喜欢
渗透路径农村初中思政教育
中职学校德育课渗透环境教育的实践探讨
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因素的渗透路径分析
新媒体在理工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农村初中英语口语教学之我见
对九年级化学家庭小实验的实践与探索
浅谈农村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效率的提高
如何提高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