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鹗河工思想及其近代性探究

2024-01-14 09:40包祎祎
黄河黄土黄种人 2023年10期
关键词:刘鹗河工治河

包祎祎

刘鹗,字铁云,号老残,笔名鸿都百炼生。他不仅是清末著名的长篇小说家,也是清末著名的经世学者,学识渊博,涉猎诸多领域。刘鹗从师于太古学派李龙川,落第不中之后,就不再讲帖括时艺而专心于经世之学,学习西学,以求治国利民之道。清光绪二年(1876年),刘鹗开始研究自己的家学,即河工之学。刘鹗亦究心于勾股、开方等数学问题,以及西洋绘图工具。此后,他更是在医学、音律、水利、甲骨、矿产、铁路等领域有了不俗的成就。在刘鹗的诸多成就中,水利成就即为其中重要的一项。

一、刘鹗河工思想的起源

刘鹗之父刘成忠,精通水利,讲求治河之策,曾总理河南省水利局事务,长期任职河南。著有《河防刍议》《吹台随笔》《因斋扎记》等文。

在《河防刍议》中,刘成忠认为,防范河急要从“埽、坝、引河、重堤”四方面入手,提出“外滩宜守”“盖坝宜建”“埽制宜更”“重堤宜筑”等方略,足见其对水利之精通,经验之丰富。《因斋扎记》为刘成忠记述家史的文稿。根据文史学家刘厚生先生的考证,《因斋扎记》成文之时为刘鹗10岁左右,虽与刘鹗没有直接关系,但可见刘鹗博览群书,好杂学,有其家学的传承。《吹台随笔》为刘成忠在清同治三年(1864年)至同治八年(1869年)任职河南时所作诗文的手稿本,内容庞杂,诸如河工、救灾、学习西方技术等都有涉及。

刘成忠还热衷于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清同治八年(1869年),他命人以《泰西水法》为准,仿造欧式“龙尾水车”8具。经过多次试验后,获得了成功,他将试验的过程与方法记入《记龙尾车迟速》一文。在其父亲的影响下,刘鹗对西方的科学技术也很关注。

刘鹗从5岁起至20岁,常年跟随父亲,耳濡目染,积累学习了很多治河的学问。清光绪二年(1876年),刘鹗在20岁落第后作诗云:“南河寻故址,西坝访新庄。”可见他已经开始深入研究河工之学,并开始实地探访。正如近代考古学家罗振玉言刘鹗:“年未逾冠,已能传其先德子恕观察之学,精畴人术,尤长于治河。”总而言之,刘鹗的河工思想与事业,受其父亲影响很深。

二、刘鹗河工思想的形成

刘鹗的河工思想是他刻苦钻研历代治河名臣著作的结果。东汉王景,明清之际的潘季驯、靳辅等都对刘鹗产生了很大的启发和影响。刘鹗曾说:“尝考历代治河,首推王景。其次,则潘季驯、靳文襄(靳辅)、黎襄勤(黎世序)等。”

东汉王景对刘鹗研习河工之学产生了很大影响。郑州决口,刘鹗向河南巡抚吴大澂谈论自己的治河方法时,提及“设闸坝以泄黄”和“束水攻沙”之策,并赞叹该策“历千余年无河患”。

潘季驯、靳辅二人著作对刘鹗研习河工之学,亦有很大帮助。清光绪二年(1876年),刘鹗落第不中之后,返回故乡淮安。在清咸丰五年(1855年)黄河北徙之前,淮安一直是黄河河工的重心。潘季驯的《河防一览》、靳辅的《治河方略》、陈潢的《河防述言》、张鹏翮的《治河全书》、傅泽洪的《行水金鉴》以及黎世序的《续行水金鉴》,均编纂于淮安,记载了这一地区的治河方略。刘鹗曾盛赞靳辅:“国朝之治河,以靳文襄公为第一人。”另外,刘鹗在绘制《历代黄河变迁图考》时,参考研读了《尚书·禹贡》《尚书·孔传》《水经注》,以及沿黄各县县志等百余种河工书籍。

由此可见,东汉王景和明清治河大家的治河思想是刘鹗河工思想与实践的基石,在此基础上,刘鹗河工思想不断形成和完善。

三、刘鹗河工思想的继承与创新

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黄河在河南境内十堡口决堤,河南中牟等10多个州县约1500 个村庄遭受洪灾,数百万灾民无家可归。在新汛将至之时,黄河郑工堵口仍未竣工。河南总督吴大澂急需河工人才,刘鹗上呈了自己的治河主张并得到任用。刘鹗受吴大澂委任开始负责河南的治黄工程。他亲赴河堤,同河员一道,采取“开闸泄黄”“束水攻沙”等方法,成功使得黄河决口合龙。

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吴大澂奏请朝廷成立了三省河图局,以测绘河南、直隶、山东三省的黄河河图。吴大澂任命易顺鼎为总办,刘鹗等三人为提调。吴大澂还从福建船政局、上海机器局等处挑选了20多位擅长测绘、绘图的技术人员参与此项目。刘鹗负责黄河最下游一段的测量绘图、合稿和文字解说工作。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三省黄河全图》竣工。清光绪十九年(1893年),山东巡抚福润以奇才保举刘鹗为京师知府,刘鹗的治河经历结束。

在父亲与王景、潘季驯、靳辅等人的影响下,在8年的治黄实践中,刘鹗的治河思想逐步形成并不断完善。他的河工思想与治河主张主要体现在其《治河五说》中,根本思想即“束水攻沙”,基本继承了潘季驯、靳辅的思想,体现了刘鹗较为完整和系统的治河理论。

治河五说,即河患说、河性说、治河说、估费说和善后说。这些具有系统性、实践性、可操作性的治河策略,基本上囊括了河工的整个程序,且不乏深入透彻和精辟之处。“河患说”“河性说”指出,黄河特性在于善淤、善决、善徙,因而清后期黄河沉疴难起,泛滥频繁,根本原因还在于泥沙淤积严重,“由淤生溢,由溢生淤,其患环兴,未易己也”。《治河五说》与《治河续说》中的治河策略便是以泥沙淤积为出发点,通过修缕堤、播支河、改河门、创斜堤以刷淤护堤,消除暴涨。“估费”“善后”“续一”等策略的内容,其涉及之处亦有所指。如山东淤垫“治法已详前说,兹略估其费从宽计算,约不过三百万而已”是针对当时河工靡费问题,“互诋交非,其实皆误”是针对当时河员的治河主张之争,水车“宜存储数副,且使勇夫数人常常习蹈,以备不虞”则是针对普通河员的安全问题。

刘鹗治河注重调研考证,体现了他河工思想的实践性。治河,“无一成不变者”,最为重要的就是把握时势。因此,必须注重实地考察,把握水势,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变通。刘鹗的著作中,从“终日管窥蠡测,奔骤河干”,用两个圓木桶证实“此水竞力在上之证也”到“试取伏汛水一盏,以矾澄之,从无有三成沙者”之类的语句时常可见,充分显示出其实践精神。刘鹗继承前人河工的治河思想,悉心加以揣摩,不迷信权威,也不拘泥于传统成法。对于潘季驯的“束水攻沙”之说,他指出“其弊也,易溢”,缕堤与遥堤相结合的堤防系统则是解决这一弊端的方法。他依靠自己的实地调查访问,以实事求是为根本,对治黄简史和治黄理论予以追溯,并加以点评和论述。

刘鹗在治河具体措施上创造了“筑斜堤以澄淤填堤”之法,提出“斜堤”这一系统的设计方案,并附有简明的大意图。过去的“格堤”直面洪水,将洪水防堵在堤防之外,对堤根破坏很大。他对此进行改进创新,修建斜堤。如此,汛期之时,洪水不再被防堵在河堤之外,而是通过斜堤引入堤防之内,以斜堤旁面受水,减缓流速,撇溜归河。洪水退后,泥沙在堤旁沉淀,又可加固堤防。同时,斜堤与滚坝、遥堤、缕堤相配合,“甫过滩脊,即被滚坝骤掣其水,势力顿衰。又被斜堤步步回逼,不能驰骋。数武之外,已成漫溜。及至渐浸大堤,土得水渍,反藉为固,涨满民埝,力同后戗。”刘鹗称此为以水敌水之法。这一方法对于今人治理黄河仍不无启示。

此外,刘鹗在考虑河工策略之时还注意到了一些相关因素,如资金、盐滩、漕运、民生情况,以及策略实施的可能性问题。如,黄河改道韩家园盐滩,刘鹗判断“仅经过杨家河滩两副而已,其余有益无损也”。开通支河时,刘鹗曾“以此意遍访民间”。

要而言之,刘鹗经过河南、山东的治河实践,撰写了多本河工著作,形成了较为完整和系统的治河理论,提出了符合实际的治河方策。刘鹗在治黄上的论述,是在吸取前人智慧的基础上,结合实际进行的创造性的革新。其理论贯穿古今,坚持科学性和系统性。从长期来看,这一时期的治河方略与救急之策相结合,构成了较完备的河工理论。

四、刘鹗河工思想的近代性

讲求效率,追求规范,是刘鹗河工思想近代性的体现。

其一,在水情预报中,把握水情水势的变化,是刘鹗追求治河规范的表现。把握水位水情信息的变化,才能够精准治河,采用适合这一情况的良策。刘鹗对河情进行考察,“潘印川之时,河面不过宽三百丈,靳文襄时中游河面不过宽二百八十丈”,由此考虑河宽愈宽的对策。同时,刘鹗还建议道,每年三次汛前,派人巡视河情,对水文测验做详细记载,仿绘河图,“其变者易之,不变者仍之”。

其二,刘鹗十分注重水学知识,这是他追求规范的另一表现。福润赞刘鹗深谙机器、船械、水学、力学、电学、测量等水学知识。刘鹗熟悉水文规律和治河策略。他考察黄河沿河全势,巩洛濮范之间河患较少,“长清、齐河而下,灾患连年”,应当全力治理。刘鹗熟知黄河水性,将其总结为“首尾弱而中强”,所以应采取“束水攻沙”之法,不应加宽河道。对于黄河泥沙淤积的规律,刘鹗将其比喻为“税局抽捐”,千金货船抽取一金,但一月不止千船,那么税款多的不止一倍五倍。由此推之,清晰了然。对于筑坝,他评论道,“人人多怯言之”,而他准备依王景之法,在斜堤与民埝相交之处修建滚坝,其作用为掣肘洪汛、减衰水力。

其三,大量运用数学语言,是刘鹗追求规范和水学专业知识的集中表现。刘鹗虽未将水利数学上升至理论,但他在治理黄河的实践中,有意识地运用数学思想和量化方法,对土料预算、河工薪资、水情水势进行量化分析,将数学应用到治黄的各个环节,让错综复杂的河工变得清晰明了。他指出,“未尝测量高下”,不敢妄言某项河工是否有风险。除了运用数学文字语言外,刘鹗在《三省黄河全图》凡例里,还运用数学图形语言,将河图之中的河道、村庄、山体等用特定符号标注。

其四,引用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是刘鹗提高治河效率的重要表现。郑工决口之时,刘鹗建议将过去的抛石建坝改为用水泥砌筑,此为第一次将水泥应用于黄河河工。另外,刘鹗提议采用西法测绘、绘制黄河河图。其不仅可以预防黄河泛涨、估算土木,亦可加强管理、明确职责,使得“修守无从推诿,两岸得以合筹”。他亦提出“石闸闸板,中国制法甚笨”,应仿行西法,用机器制作。

其五,系统思想与全局思想也是刘鹗讲求规范、提高治河效率的重要表现。他提出,“筹治河者,当合全局以谋之”,并且“但知一节而不知全局”,则不能有效治理黄河。刘鹗在《治河五说》中,不仅分析了黄河的河性,而且提出了治河措施和善后之法,甚至对治河方策的原因都进行了分析。由此可见,刘鹗治河的系统思想可以说是“全流域治理”治河思想的一个萌芽,可谓是近代性的重要特征。

五、结语

数年间,刘鹗身体力行谋划河事,著有《三省黄河全图》《历代黄河变迁图考》《治河五说》《河工禀稿》等。长期的调查研究和揣摩论证,使得刘鹗的河工思想呈现出继承性与创新性、批判性与建设性相统一的特点,已具有近代性思想和进步性意义。

近代以来,西方的水利人才不断在黄河进行考察活动和研究活动。相比之下,刘鹗虽无先进仪器,但他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实地调查绘制出历代黄河河图,在黄河治理技术和治理方策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创新。他对数学语言的运用,以及对规范高效治黄的探讨,都富有新意,是中国近代水利学发展史上的一笔宝贵财富。

受时代之局限,刘鹗在黄河水患频繁的原因上并未进行人文和经济方面的思考,其所坚持的治河方策由于总督的不认可,在其治河经历的后半段并未实施。他的河工思想没有上升到理论高度,缺乏宣传,因而并未广泛传播。刘鹗河工思想的近代化,在今天也有着重要意义,对黄河治理工程有借鉴与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刘鹗.治河五说[M].清光绪年间刻本.

[2]葛士濬.皇朝经世文续编[M].清光绪年间石印本.

[3]罗振玉.雪堂丛刻[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0.

[4]刘鹗.铁云诗存[M].济南:齐鲁书社,1980.

[5]刘鹗.老残游记[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

[6]刘鹗.历代黄河变迁图考[M].北京:朝华出版社,2019.

[7]蒋逸雪.刘鹗年谱[M].济南:齐鲁书社,1980.

[8]刘蕙荪.铁云先生年谱长编[M].济南:齐鲁书社,1982.

[9]刘德隆,朱禧,刘德平编.刘鹗及老残游记资料[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

[10]刘德隆,朱禧,刘德平.刘鹗小传[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7.

[11]刘鹗.刘鹗集[M].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07.

[12]刘蕙孙,刘德音.刘鹗治理黄河理想初探:兼析老残为黄大户治病的医案[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2): 89-94.

[13]杜濤.刘鹗的治河经历及治河思想[J].淮安历史文化研究,2010,(1):12-22.

[14]马军远,董建霞.刘鹗与黄河治理[J].城市与环境研究,2022(3): 101-107.

[15]王宇谦.刘鹗与近代河工知识转型[C].中国古代文明与现代文明的构建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史博士后论坛论文集.郑州:2023.

(作者单位 郑州大学历史学院)

猜你喜欢
刘鹗河工治河
A Finite-Time Convergent Analysis of Continuous Action Iterated Dilemma
明清时的河道治理中心与三代河工的淮安万家
小说家刘鹗也是慈善家
清代河工赔修制度研究综述
在尧治河酒业首届“诗酒交响”论坛上的致辞
刘鹗古琴藏品留传考
“校风,大;学风,好”
刘鹗和他的《铁云藏货》——《中华珍泉追踪录续篇》(十七)
人间正道是沧桑
《治河论》浅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