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脱口秀节目的文化影响力研究
——以《脱口秀大会》为例

2024-01-18 00:49宫兆敏范翔宇
关键词:饭圈亚文化受众

宫兆敏,范翔宇

(哈尔滨师范大学 传媒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0)

新媒体的发展日新月异,为了满足受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各种题材的网络综艺节目不断涌现,如以腾讯视频推出的《女儿们的男朋友》等为代表的婚恋类网综,在当前社会大龄青年数量增多、恐婚一族比例上升的背景下,用多元的婚恋观念、文化观念,为受众舒解疑惑和焦虑,传递积极向上的婚恋观;谈话类网综则以腾讯视频推出的《十三邀》为代表,作为综N代,每一季由许知远和十三位来自不同领域的嘉宾进行对话,在对话中观察、理解当下社会,在快节奏的时代背景下,《十三邀》以其跳脱大环境泛娱乐化的风格,让受众能够静下心来,由许知远对于世界的反思引发受众思考;音乐类网综以芒果TV推出的《乘风破浪的姐姐》等为代表,该节目将音乐与“出道成团”的主题相结合,以30位群像丰富的姐姐“成团”过程为主线,既展现音乐魅力,又能体现出她们不断突破自己的精神;推理类网综以芒果TV推出的《大侦探》为代表,作为国内首档明星推理综艺,包括烧脑剧情、人物扮演、智能推理等环节,嘉宾通过角色扮演,增强综艺效果,而“校园霸凌”、“家国情怀”等主题,呼吁受众关注社会现实,立意深远;纪实类网综以爱奇艺推出的《种地吧》为代表,10位年轻艺人组成“种地小队”,节目真实记录他们在近200天的时间里,在140余亩土地上劳作的场景,在劳作过程中,有“10个人搬30吨化肥”等出圈名场面,把粮食的生产过程直观的呈现给年轻受众,让大家了解到民以食为天的真正含义和珍惜粮食的重要性;另外,还有以《脱口秀大会》、《吐槽大会》等节目为代表的脱口秀类网综,以腾讯视频推出的《脱口秀大会》为例,脱口秀演员根据每期不同主题,以不同的视角切入,运用喜剧技巧进行观点输出、价值观的传递,作为新周刊第二十一届“中国视频榜”年度综艺奖、“影视榜样2021年度总评榜”年度综艺,节目频频登上微博话题榜,以接地气、现实的话题内容,成功引起受众共鸣,创建了“中国式幽默”的正确打开方式[1](P180-181)。而网络脱口秀节目的爆红,使原本小众的文化走进大众视野,形成强烈的文化认同,产生了重要的文化影响力。本文将以《脱口秀大会》为例,研究网络脱口秀节目的文化影响力。

一、网络脱口秀对青年亚文化传播的影响

青年亚文化最早出现在20世纪50年代的英国,指的是由青年群体所创造的,通过风格化的符号对主流文化和父辈文化进行挑战,进而与其形成即抵抗又合作的社会文化形态。英国学者默克罗比这样描述青年亚文化的特征:“这不是传统的中产阶级文化,与父辈文化也不紧密相连。这是一个被工人阶级年轻人的经验所统治的文化空间,是他们的语言、他们的创造力首先创造出了这个亚文化。”[2]

网络脱口秀节目一般具有较强的启示性与生活性,以幽默讽刺、戏谑自黑的语言为载体,通过对现实的批判与讽刺,营造出青年亚文化氛围,受到青年受众的追捧。在青年亚文化范畴中,有诸多表现形式,在这些表现形式中,女性文化、“丧”文化、饭圈文化是比较引起大家注意、并且受网络脱口秀影响较大的三种。

(一)女性独立的抗争

尽管在网络脱口秀中无论是脱口秀演员还是主持人,均以男性居多,但是在其中依旧不乏优秀的女性脱口秀演员存在。以《脱口秀大会》节目为例,第一季中的思文、第二季中的杨笠、第三季中的李雪琴和第五季中的鸟鸟等女性脱口秀演员脱颖而出,女性演员、女性观点、女性立场、女性价值观和女性话语权在节目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她们在节目中关于女性话题的观点与立场在网络上引发了广泛讨论和大量女性共鸣,唤醒了受众尤其是女性群体的女权意识。

应该承认的是,虽然男女平等早就得到了政治、法律和社会等方面的认同与保障,但是长期以来男权主义社会的阴影并未完全散去,很多时候男权主义还存在在一些人的潜意识中,女性脱口秀演员以脱口秀特有的语言特点极大程度讽刺了男女不平等现象,为女性亚文化的抵抗发声[3](P68-70)。例如“为什么大家对女性的幻想,就永远是年轻、漂亮、身材好”“你在外面要工作,回到家里还要操持家务,你忙里忙外,别人见你都要竖起大拇指:哇,你老公真是家里的顶梁柱。确实是顶梁柱,就杵在那里啥也不干,我要这铁棒有何用”这两段分别批判了外界对女性身材的长期凝视、男性在家庭中缺位的社会现象。另外还有像“男人为什么看起来那么普通,却那么自信”等经典的出圈语录,上述内容均是网络脱口秀中女性亚文化的抵抗。

女性亚文化更加关注女性的心理诉求与情感,直面女性所面临的现实焦虑。一方面,在女性亚文化的抵抗中,不平等的男女社会性别关系被逐步消解、重新定义,展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女权思想与平权意识。而另一方面,在这种抵抗过程中,随着网络脱口秀节目市场化的运作,难免被市场和流量所裹挟,与影视剧领域的“她经济”和小说领域的“女性向”小说类似,出现了为了抵抗而抵抗、为了女性而女性的情况,并且有同质化的趋势出现。

(二)“丧文化”下的情绪表达

“丧文化”是一种典型的青年亚文化。从古至今,“丧”字往往和不太好的事情一起出现,无论是一声还是四声的读音,都伴随着压抑的情绪。目前在国内,关于“丧文化”的起源与定义并没有确切统一的说法,在美国经济发展时期,有过“垮掉的一代”的概念,其与“丧文化”有异曲同工之处。从符号学的角度来看,“丧文化”指的是像“葛优瘫”这类的表情包在网络上快速传播;而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这其实是一种集体性的社会焦虑[4]。

“丧文化”的出现并非空穴来风,与青年人的压力处境密不可分。一方面,转型期的中国依旧存在着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社会矛盾;另一方面,现代社会的青年存在着自我认同危机。很大一部分的脱口秀演员将自己包装成消极、颓废、无力的形象,通过丧气、自嘲的语气呈现脱口秀节目。从一嘴浓郁东北话、自带“丧”感的脱口秀演员李雪琴,到学历一般、生活不富裕、恋爱没希望的何广智,再到“丧”系脱口秀的杨波、鸟鸟,这些演员的脱口秀都是这种风格。

一方面,“丧文化”与社会主流文化所提倡的积极向上、充满朝气与活力的精神面貌完全背道而驰,加剧了年轻群体负能量的输出,《中国青年报》2018年所刊登的文章《告别丧文化,才能找到人生的方向》中也指出:有些时候,年轻人会暂时性地陷入负面情绪,偶尔“丧”一下,发发牢骚排解情绪,可以理解。但是,如果这种“丧”成为一种生活态度,影响和左右年轻人,就需要警惕。另一方面,作为网络脱口秀中一大青年亚文化形态,脱口秀中的“丧文化”其实并不完全是“躺平”,而是一种情绪表达,脱口秀演员们以“丧”为进,提醒主流文化要关注到青年人的生存环境,警示主流文化与亚文化之间的矛盾。虽说脱口秀中的“丧文化”并不能直接解决青年所面对的各种各样的压力与现实问题,但是通过脱口秀演员的表演,可以帮助青年人进行情绪表达,从而缓解一部分的压力与焦虑。

(三)饭圈文化的融合

在青年亚文化场域中,网络脱口秀节目还融合了饭圈文化,并与饭圈文化相互影响。美国学者亨利·詹金斯将“饭圈”定义为“狂热地介入球类、商业或娱乐活动,迷恋、仰慕或崇拜影视歌星或运动明星的人”,“饭圈”即粉丝所在的圈子,它的出现是源于粉丝对于偶像的崇拜与依恋[5](P67-68)。虽说网络脱口秀节目在中国兴起的时间不长,但是诸多知名网络脱口秀演员都有了自己的“饭圈”,如以发表犀利的女性话题观点而走红的脱口秀演员杨笠,在其个人微博账号,每每发表一些女性话题相关的内容时,评论中便会出现大量的力挺、彩虹屁甚至是“杨笠语录”,饭圈文化便悄然出现在杨笠的评论区。由于饭圈文化具有封闭性、排他性的圈层文化属性,因此,脱口秀演员会对自己“饭圈”内青年的认知与行为产生重要影响。

除了演员各自的“饭圈”之外,演员之间的“CP粉”也大量出现。以《脱口秀大会》第三季为例,节目中李雪琴和王建国便组成了“雪国列车”CP,甚至李诞和王建国、王建国和呼兰也都有自己的CP,这些CP在节目期间涌现出大批粉丝。除了在节目中“磕CP”,甚至在节目之外,还出现了一些粉丝将节目中演员与生活中真人的边界模糊,制作粉丝向剪辑,这些也为节目贡献了诸多热度和热搜,增强了节目的可看性。

对于处于“饭圈”之中的青少年来说,可能会导致其盲从、缺乏理性思考等弊端出现。“饭圈”内部的青少年,都是靠着喜欢相同的脱口秀演员、CP连接起来,形成自己的圈层,而在圈层之中,青少年希望获得他人的认同感、找到归属感。在唯流量化的“饭圈”生产过程中,绝大部分情况下资本选择的都是有流量的演员,而忽视对于脱口秀演员道德层面的考核,部分青少年心智不成熟、认知能力不高,以自己喜欢的脱口秀演员和CP的言行为唯一正确的事情,比如某些脱口秀演员触犯法律时,部分“饭圈”内的粉丝无底线的维护自己所支持的脱口秀演员,由此可见,在这样的圈层文化中极易出现混淆是非的情况。

二、网络脱口秀对受众思想观念的影响

在互联网出现之前,受众的思想观念主要受传统媒体引导,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兴起,各式各样的社会思潮迅速传播,如极端个人主义、拜金主义等对受众思想观念产生冲击[6]。思想观念是人们特别是年轻的脱口秀受众群体重要的思想基础,在当前快节奏的时代和社会背景下很容易受到影响,网络脱口秀节目在对受众思想观念积极、正向引导的同时,也不可避免的产生消极影响。

(一)网络脱口秀对受众人生观的影响

网络脱口秀首先充实了受众的人生观,节目中提倡独立与解放、尊重个性自由、重视民主与法治、鼓励通过实践实现我价值,这些都在潜移默化中对受众产生影响。思文将老公形容为“上铺的兄弟”,成功树立独立女性人设,而其老公程路,也在后续的段子中称自己“立志要做独立男性”,两人前后呼应的内容,便是对新时代受众独立精神的提倡;另外呼兰的段子“稳定对我来说没有意义,我要更强,我又不是血压,我要那么稳定干啥”、李雪琴的段子“这个人生道理,听别人说是一码事,做起来是另一码事”等也是在鼓励受众要开拓进取、不断实现自我价值。

网络脱口秀节目有助于激发受众独立思考的能力,拓展受众的视野,让受众明确自己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与时代同向、同行的人生目的,树立积极阳光的人生态度,实现属于自己的人生价值,引导受众以乐观向上的人生观念增强人生获得感与幸福感。

但是,部分网络脱口秀节目中的内容,在提倡独立与个性的同时,也会诱发一部分青年受众的极端个人主义思想。比如上文提到的程路与思文,二人在分别走红之后选择了离婚,离婚之后两人再次登上《脱口秀大会》,谈到离婚原因时思文说:“我觉得可能还是平时生活的过于独立,我俩互相从来不干涉对方的任何生活,之前很多朋友说,看了我的上下铺的段子觉得很受启发,跟自己的老公也要当兄弟,我觉得这个事是好的,但是我觉得任何事情它都要有一个度,需要很好的平衡和把握。”而在这之前两人关于“独立”的段子,显然对他们自己和部分受众都产生了影响。此外,由于节目的娱乐化与脱口秀的吐槽属性,很多严肃的话题与现象也用来搞笑,很容易导致受众将一切事情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均放在享乐上,造成享乐化。

(二)网络脱口秀对受众文化观的影响

网络脱口秀拓展了受众的文化视野。脱口秀演员会借用电影、音乐、美术等其他文化形式的内容,而这些文化会潜移默化渗透到受众的思维之中,拓展受众的文化视野[7](P128-130),如杨笠在段子中讲述的美国电影《复仇者联盟》、颜怡颜悦讲述的日本动漫《美少女战士》、大张伟和王冕更是直接将音乐与脱口秀结合起来,呈现出独特的音乐脱口秀形式。除了拓展文化视野外,网络脱口秀还能推动受众文化素质提升。比如鸟鸟的段子“从小就知道我长得挺普通的,因为我妈天天对我说:女儿啊,你得好好学习,女人不能要一头没一头,我后来就只好考上了北大”、还有李雪琴的“北大梗”、呼兰的“留学梗”等,都在无形之中增强受众的文化自觉,对其文化素质自觉提升起到推动作用。

网络脱口秀节目可以拓展受众文化观念的多元性,推动受众文化观念的创新发展,如不盲从权威轻信经验,积极实践,独立思考,对固有模式进行创新等,帮助受众以积极正确的文化观念,丰富文化底蕴,增强审美情趣,提升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

但是,部分网络脱口秀中的内容,会诱使一部分青年受众的文化认同减弱、历史虚无主义盛行等情况出现。比如在节目中“脱口秀OG”周奇墨面对马拉松比赛由来的段子“当年,雅典跟波斯打仗,打赢了,然后派了一个跑得最快的士兵,连着跑了42公里,把胜利的消息带回去,然后当场累死了,我不理解的是,这个事情发生以后,所有人的反应不是人不要连着跑42公里,会死,这是生理的极限,大家的反应居然是,要不然我们都试试,攒个局。你想一想,这个兄弟如果在天有灵,每年看到那么多场马拉松比赛,他什么心情,每一个过了终点的人,仿佛都在跟他炫耀,哥们,这有什么难的?”“因为但凡换作是我,呼哧带喘跑了这么久,回到雅典,我说的第一句话肯定是:水,渴死我了,然后啪倒地死了,就剩下那些雅典人,围着我的尸体在那纳闷,说这个人是怎么回事,大老远跑过来喝口水,前面打的是什么仗,口水仗吗?”。关于历史事件的戏谑表达,否认了事件与事件当事人的历史价值,容易造成青年受众的历史虚无主义,而一些与我国历史事件相关的段子,也会诱使一部分青年受众的文化认同减弱。

(三)网络脱口秀对受众经济观的影响

网络脱口秀丰节目增强了受众的诚信意识,契约精神等,罗永浩的段子“梦想还是要有的,哪怕欠了6个亿”“等我们这些债务真的全部还完之后,可能会拍一个纪录片,来记录这一段诡异的人生旅程,这个纪录片的名字,我都想好了,就叫《真还传》”等便是对诚信意识和契约精神的最好体现。节目中多位演员均讲述过自己的创业经历,虽说并不是所有创业都是成功的,但是对于受众的创业思维、竞争意识具有启示作用。

网络脱口秀节目可以丰富受众先进的的经济观念,增强诚信意识,强化契约精神,拓展创业意识,提高竞争思维,这些先进的经济观念有助于年轻受众对于经济、金钱产生正确认知与意识,也有助于未来整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健康发展。

但是,部分网络脱口秀中的内容,也会诱使一部分年轻受众的不良经济观念,如拜金心理、过度消费等。如邱瑞的段子“我以为我花钱已经够大手大脚的了,直到我看到我妹妹给她男朋友买了一双1万多的拖鞋。那个价格真的超出我的认知了。我说,咋地啊,是穿上你这双鞋能增加移动速度吗?王者的一双真正能增加移动速度的鞋只卖530啊。那是一个‘杀人’都合法的地儿,鞋都不敢卖这么贵啊。鞋没送两天两个人就分手了嘛,现在还分期还那双鞋呢。我说你俩好,你俩这后会有期,是分期的期啊”便是关于分期付款、超前消费、拜金心理的描述。何广智的段子“所以现在每次有人问我,为什么一个人要租那么大的房子的时候,我都会说,我要把我当时住在郊区丢失的尊严给找回来,我现在住的两室嘛,就一个卧室住我,另一个卧室住我的尊严”,也可能会诱使年轻受众产生过度消费的想法,这种错误的经济观念,对受众具有消极作用。

三、结语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各种类型的网络节目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在网络节目中,网络脱口秀节目作为近几年最受年轻人喜爱的节目类型之一,具有重要的文化影响力。

青年亚文化层面,作为多样的文化类型的中的重要部分,青年亚文化源源不断为主流文化注入新鲜血液,激发着主流文化的活力。青年亚文化能够在年轻受众群体中广泛流行并获得大量认可,很大一部分原因是面多当前快节奏的时代与高压力的社会,青年受众的焦虑不安,为了寻求心理寄托而选择的方式麻痹、放松自己。除了消极影响外,青年和亚文化中也不乏积极元素,如帮助年轻受众进行价值表达,宣泄和消解其不安焦虑的心态等[8]。

思想观念方面,网络脱口秀节目的文化影响力体现在正反两方面。一方面,对受众的文化观、价值观、经济观等产生积极影响,如充实节目受众人生观、拓宽节目受众的文化视野、给节目受众带去先进的经济理念等;而另一方面,网络脱口秀节目也很容易使得节目受众尤其是年轻受众产生不健康的三观,如享乐主义、文化认同感弱、畸形的消费观等。

网络脱口秀节目的受众以年轻人居多,将网络脱口秀节目文化影响力的积极方面扩大、尽可能的减弱消极方面影响,对于年轻受众来说至关重要,这也是网络脱口秀节目演员、节目创作团队和政府相关部门应共同努力的。对于负面和消极的部分不应一味打压,排斥,应以合理的方式进行正向引导,去其糟粕。从网络脱口秀文稿撰写者的角度,首先要增强自己的文化底蕴,另外在文稿撰写过程中,应该对文稿中的价值观进行多维度思考,对一些容易传递负面情绪、形成负面文化影响力的文稿要及时调整,实在难以调整的部分,也应在表达过程中变换方式或加以解释说明,避免对受众产生误导。从网络脱口秀节目创作团队的角度,首先,应加强对演员及文稿撰写者的培训,使演员自身及文稿撰写者先树立起正确的思想观念,提升政治觉悟;其次,加强对演出文稿与演出内容的审核,对于一些明显会产生负面文化影响力的内容应及时调整,无论是前期的文稿、节目中期录制、还是最终成片,任何一个环节中发现问题都应及时调整;再次,健全内部审核机制,最大程度的避免负面文化影响力的节目出现。而从政府相关部门的角度,也应该健全监管机制、加大审核力度。

面对层出不穷的网络脱口秀节目,网络脱口秀节目演员、节目创作团队和政府相关部门应共同努力,最大程度的避免节目的负面影响,将网络脱口秀节目的正向文化影响力不断扩大。

猜你喜欢
饭圈亚文化受众
古代也有“饭圈”——把自己活成一束光
“饭圈”到底是个什么圈
整治“饭圈”乱象
在“饭圈”一路“打怪升级”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玩具变“潮” 已成为一种亚文化?
向沛文:穿行于青少年亚文化
小区域内亚文化区划分路径研究——以重庆市区域内亚文化分区研究为例
用心感动受众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