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X”证书制度下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供需标准的匹配分析

2024-01-19 06:21黄宝莹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 2024年2期
关键词:专业人才康养用人单位

收稿日期:2023-06-10                                                          修回日期:2023-06-30

作者简介:黄宝莹,女,讲师,研究方向为社会工作与社会福利。

基金项目:2023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项目“面向乡村振兴的管理学课程实践教学改革与实践”(2023

JGA);2021年度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科研基础能力提升项目“双失能老人精准识别和支持机制研究”(2021KY0950);2019年度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学改革专项“1+X证书制度下创新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GXYZJGZX2019A01)

摘    要:文章在老龄化发展和“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以下简称“‘1+X’证书”)制度出台的背景下,运用实证法从高校、学生、用人单位、培训评价组织4个主体维度对高校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与管理专业(以下简称“康养专业”)人才供需标准进行调查。研究发现,该专业的人才供需标准基本匹配,但仍存在高校培养标准无法有效契合学生的就业期望、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未能有效支撑学生的就业竞争优势、用人单位对该专业的培养标准存在一定的认知偏差等问题。基于此,文章从人才培养目标、校企合作、“1+X”证书制度、产教联盟等角度提出具体的改进建议,以期助力我国康养专业人才培养提质增效。

关键词:人才供需标准;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与管理专业;“1+X”证书制度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24)02-0097-04

一、研究背景

快速老龄化是当前我国人口结构的显著特点。根据人口迭代宏观仿真模型模拟预测结果,我国于2022年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将于2030年迈入超级老龄化社会。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1]。人才紧缺一直是制约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2]。为加快这一产业人才的高质量供给,一方面我国高等院校大规模开设康养专业,专门培养康养专业人才;另一方面,政府部门发布一系列政策文件,启动“1+X”证书制度。经过数年的专业发展和证书制度推行,目前从高校毕业的、持有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康养专业人才越来越多[3],但现有的康养专业人才队伍是否符合市场的需求仍有待研究。文章以高校康养专业人才培养为切口,科学评价当前康养专业人才供需标准,对助力康养专业人才培养具有重要作用。

二、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

文章以5所高校146名已进入实习阶段的康养专业学生、24所高校的康养专业负责人、2家有康养专业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资格认证的培训评价组织的主要负责人、14家用人单位的主要负责人作为研究对象,并综合采用问卷法、访谈法展开调研。

研究内容主要是调查研究对象关于康养专业培养标准的态度和看法,收集关于康养专业培养标准的相关信息;分析4个主体在康养专业培养标准上的匹配情况和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三、调查结果

(一)康养专业在人才供给标准方面的调查结果

1.多数高校倾向于培养护理类人才

在高校康养专业的人才培养方向上,有12所高校的专业负责人选择了护理类,各有6所院校分别选择了社工类和管理类;同时,护理技能类课程在各高校康养专业核心课程中占比较大(图1)。可见,多数高校更注重向康养专业学生传授护理类知识和技能,康养专业的人才供给标准更倾向于护理类。

2.多样化的就业期望是当前康养专业学生的普遍特征

在对康养专业学生的调研中发现,学生的职业期待和对胜任力的感知存在差异。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老年能力评估师、健康管家、社会工作者等岗位的兴趣较高,而对营销人员、护理员和保健按摩师等岗位的兴趣较低,且大部分学生认为自己能够胜任护理员、社会工作者、老年能力评估师等岗位(图2)。

2.能力方面,用人单位要求康养专业人才具有高适应力

在技能需求方面,用人单位要求康养专业人才掌握基本护理、健康照护、突发情况急救应对、心理护理、沟通、团队协作等技能,但在实践中,学生的技能水平普遍较低,尤其是在突发情况急救应对、心理护理和养老机构经营管理等方面(图3)。

3.岗位方面,用人单位对康养专业人才的岗位设置标准单一

访谈得知,用人单位对护理员、社会工作者、护士、基层管理人员的需求量较大。但由于社会工作者和护士等岗位在学历和资格证书方面存在门槛,康养专业学生往往无法满足要求,因此,康养专业学生毕业后基本上只能担任护理员和基层管理人员。

四、匹配分析

(一)高校培养标准与用人单位需求标准基本一致,但未能契合学生的就业期望

调查可知,高校康养专业普遍重视对学生护理技能的培养,这有效回应了用人单位对护理员的需求,且用人单位也表示“康养专业学生掌握的技能符合岗位需求”。

随着时代的发展,康养专业学生的就业期望偏向多元         3.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中护理类热度较高

培训评价组织发布的职业技能等级标准主要有护理类、社工类、管理类和康复保健类。其中,护理类、康复保健类证书与现有专业课程相關性较大,因此,这些证书的考证热度较高,而社工类、管理类与现有专业课程相关性较小,因此该类证书考证热度较低。

(二)康养专业在人才需求标准方面的调查结果

1.总体上,社会对康养专业人才的需求迫切、缺口较大

康养专业人才的空缺亟须高校根据社会需求标准大规模培养人才。但从对用人单位的访谈情况来看,康养专业毕业生进入养老服务行业从事护理岗、社工岗后流动性较大,纷纷表示“养老服务行业存在工作强度大、工作待遇低及心理压力难调适等问题”,进而导致康养专业人才供不应求,供需关系严重失衡。

化,不再只局限于护理岗位,很多学生希望能够从事更广泛的养老服务岗位,如老年健康咨询、社区养老服务等。然而,高校在培养学生时,往往没有开设相关的多元化课程,导致学生缺乏相关知识和实践经验,无法胜任多元化的岗位[4]。此外,部分学生对护理方向缺乏兴趣,且用人单位对除护理以外的其他岗位需求匮乏,共同导致了相当一部分康养专业学生在毕业后不愿在养老服务行业就业,最终使得这部分康养专业人才流失到其他行业。

(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响应了用人单位对技能的需求标准,但未能提升学生的就业优势

调查发现,培训评价组织开设了老年康体指导、失智老年人照护、中医体质评估与运用等证书,基本满足了用人单位的技能需求标准,反映出养老服务岗位持证上岗逐渐成为主流。但是,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也存在有待解决的问题。第一,证书的公信力不强,部分用人单位的岗位要求和补贴发放主要依据当地民政部门颁发的证书,而培训评价组织颁发的证书没有这样的效力,因而学生考取这些证书无助于就业。第二,证书无法代替实践经验,虽然有的学生取得了多项职业资格证书,但用人单位更看重实践能力。第三,学生考取证书只能选择高校给定的类别,因此证书在学生选择职业发展方向的过程中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只是强化了高校侧重培养的技能。

(三)用人单位对康养专业人才培养标准存在一定的认知偏差

调查发现,用人单位的人才观显著影响了其对人才的需求标准。一方面,部分用人单位认为康养专业应该培養多种职业技能的人才,但实际岗位需求仅限于护理岗位标准或社工岗位标准,未能全面了解康养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甚至是学校特色;另一方面,部分用人单位重“用人”不重“育人”,更倾向于只发挥“用人”作用,职业发展平台和机会匮乏,职业发展空间相对较窄。以上认知偏差使得康养专业人才缺乏职业发展动力,难以在养老服务行业中长期发展,导致部分已就业的康养专业人才职业发展前景不容乐观,很容易半途流失[5]。

另一方面,培养技能复合型康养专业人才。建设完备的康养专业实训和实践体系。在校内实训方面,开发多种技能实训项目,形成沉浸式、情景式实训过程。在校外实践方面,强化并保证实施轮岗式实践,确保学生在多个不同的岗位中进行技能实操,保证轮岗的实践时长,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培养不同的技能,确保学生切实掌握复合型技能。

同时,在复合型康养专业人才的培养过程要突出本专业的“智慧”特征。随着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的应用、普及,用人单位对服务人员的科技素养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高校应建设智慧型康养专业教学平台,增加智能化、信息类方面的课程和技能培养内容,以促使康养专业学生能够有效适应智慧养老的时代发展。

(二)深化校企合作,构建人才供需标准协调的动态沟通机制

调查发现,高校和用人单位在人才培养方面存在沟通次数较少、信息对称质量不高的现象,因此,高校应主动建立动态沟通机制,采用座谈会、访谈会、专项调研等

五、改进对策

(一)创新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复合型康养专业人才

调研表明,尽管高校专注于护理类人才的培养符合用人单位的基本需求,但不符合大多数学生的职业发展期望,同时也可能成为毕业生职业发展的阻碍。从整体、长远上来看,这一现象不利于实现康养专业人才高质量发展的长期目标。因此,高校应创新人才培养目标,紧随老龄化社会的发展趋势,努力培养复合型康养专业人才。

一方面,培养知识复合型康养专业人才。首先,构建具有特色的康养专业课程体系,充实专业课程、通识课程、创新创业课程,在课堂培养过程中有机融入人文通识教育、康养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以满足复合型人才具备多维知识结构的要求。其次,强化课堂知识传授过程,综合运用多种校内外课堂教学资源,邀请校外专家进行课堂授课,开拓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具有强大的学习动力和坚定的专业自信。

多种方式,实现高校和用人单位在人才供需标准方面的双向、深度沟通。

第一,高校要掌握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情况。高校要及时知晓宏观行业发展的动态趋势,了解行业对康养专业人才的总体需求,并基于此决定人才培养的大方向,将其体现到康养专业的培养方案中。在充分理解宏观人才需求的基础上,高校也要充分理解个别企业的特殊人才需求,适当、动态地调整人才培养方案,使人才培养更贴近实际需求。

第二,高校要加强向用人单位宣传康养专业人才培养现状的力度。虽然康养专业人才需求源自社会,但作为个体的用人单位事实上主要追逐的是短期利益,可能对行业长远的发展趋势缺乏敏锐性。人才供给是高校助力 养老服务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高校应通过课题研究和项目咨询等方式,向用人单位说明专业人才的培养情况,同时应探索建立康养专业人才继续教育平台,帮助用人单位开展整体的人才职业发展规划,识别和改善关于人才问题的认知偏差,协助用人单位解决康养专业人才不就业、易流失的问题。

第三,将校企沟通成效落实到校企合作育人中。校企沟通的最终结果不仅仅是信息传递的完成,而是各方之间就康养专业人才培养达成共识,如此才能实现真正的校企合作[6]。校企合作不仅是为了满足高校的实习输送和用人单位的用工需求,更要关注人才发展的长远目标,因此,校企双方要深化在育人层面的贡献,通过双导师制、现代学徒制构建密切合作育人机制,培养学生多样化的知识技能,形成具有弹性应变、灵活面向等优势的养老服务综合型人才队伍。

(三)完善“1+X”证书制度,注重改善学生考证体验和提高证书公信力

调研表明,“1+X”证书制度的实施中还存在有待改进之处。文章认为,相关改进措施应围绕考证、公信力、证书设计等方面开展。

第一,优化学生考取证书过程,即要提高学生考证的便利程度,激发学生考证内驱力。高校既要通过培训、比赛等形式积极引导学生考证,也要鼓励学生根据自身特点和兴趣选择证书,减少对学生选择过程的干预。培训评价组织要与高校加强合作,将学位课业与考证培训有效渗透交融,降低学生在时间、精力等方面的负担,提高学生考取证书的积极性。

第二,强化证书公信力。“1+X”证书制度应围绕科学性、影响力、便利性等方面进行完善。培训评价组织要加强建设证书公信力的意识,积极与养老服务行业合作,推动用人单位参与证书的设计和考评过程,同时,结合社会需求及时补充并完善证书包含的知识与技能要求,提高证书在用人单位中的公信力。主管部门应加大宣传力度,通过主流媒体、新媒体等渠道宣传“1+X”证书制度的基础知识及重要意义,促使用人单位认识和认可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价值和作用。

第三,探索开设复合型专业资格证书。当前,各类康养专业职业资格证书相互独立,证书的考取过程也相互独立。学生若要取得多个证书,需要投入多倍的时间来复习和考试,不利于复合型技能人才的高效培养。因此,可以考虑将存在内在关联的部分证书合并在一起,形成复合型专业资格证书。在保证证书专业性的同时,不仅能够提升学生复合型技能的培养速度,也可以提高资格证书的价值与吸引力,有助于加快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四)建立智慧健康养老产教联盟,实现康养专业人才培养的多维主体协同

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和竞争压力的提高,人才在养老服务行业竞争中的重要性越来越高,人才培养和储备成为养老服务用人单位不可替代的战略性资产。康养专业人才培养是一个涉及高校、用人单位、培训评价组织等多个社会主体的系统过程,这一过程不是某个主体独自完成的,而是需要各主体充分合作。因此,康养专业人才培养工作需要打造新的平台——智慧健康养老产教联盟,采用系统观念和方法全面统筹、协调推进的方式,以便于多个社会主体在这一平台内实现合作育人[7]。

产教联盟是与特定产业教育有关的主体为了提高综合实力,以合约或股份的形式结盟,通过组织间的密切互动,实现资源共享和协作创新的一种地方性合作模式,具有战略性、长期性等特点。促进养老产业的发展和康养专业人才高质量培养是智慧健康养老产教联盟的重要目标之一。产教联盟能够协调多方主体针对人才培养标准达成共识,形成人才培养合力。在智慧健康养老产教联盟中,高校仍是育人的主阵地,培训评价组织进行证书资格认证,用人单位提出人才需求和开展辅助培养。“1+X”证书是人才资格和水平认证的主要载体。

总而言之,在智慧健康养老产教联盟中,各主体可以在师资队伍、实训平台、证书考评等方面充分利用其他主体的资源培养专业人才,有效解决各主体对证书公信力、认同感不足的问题,实现多元主体立足所长、优势互补、协同育人,节省资源实现学生效益最大化,促进养老服务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有机衔接,提高养老职业教育的办学水平,高质量、高效率地实现养老服务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六、结束语

人口老龄化问题是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积极老龄化是我国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战略选择。实施积极老龄化战略需要高校培养出合格的、符合战略需求的养老服务专业人才。文章以康养专业的人才培养为研究对象,指出当前我国养老服务人才的供给和需求标准仍然存在一定程度上的错位问题。针对发现的问题,文章认为,高校应当正视学生作为养老服务人才本身的发展条件和基本诉求,突出人才主体地位的价值取向,贯彻多元培养主体的协同育人基本思路。在具体改进措施方面,文章提出要建立智慧健康养老产教联盟,强化高校和用人单位在人才供需标准方面的沟通协调机制,以“1+X”证书作为产教联盟中的“信用凭证”,实现复合型康养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最终实现养老服务人才供需标准的均衡和协调。

參考文献:

[1]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

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

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J].中华人民共和

国国务院公报,2022(30):20.

[2]  李建伟,吉文桥,钱诚.我国人口深度老龄化与老年

照护服务需求发展趋势[J].改革,2022(2):1-21.

[3]  张雅桦,郁菁,邓洁,等.我国养老服务专业人才建设

的挑战与应对策略:基于7省市平面数据的分析[J].

社会政策研究,2017(5):18-30.

[4]  居辰阳,张杨,郝彬卉.从人才培养满意度角度提升

人才培养质量路径研究[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

践),2022,76(10):7-9.

[5]  迟玉芳.老龄化背景下的养老服务人才需求调查研

究:基于50家养老服务机构的数据分析[J].社会福

利(理论版),2018(10):53-61.

[6]  屠其雷,李晶,赵红岗.养老服务与管理行业人才需

求与职业院校专业设置匹配分析研究[J].中国职业

技术教育,2022(19):46-54.

[7]  黄宝莹.1+X证书制度下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的发

展研究[J].新疆职业教育研究,2019,10(4):14-16.

■ 编辑∕陈晶

猜你喜欢
专业人才康养用人单位
用人单位应避免七个认知误区、切实保障职工年休假的合法权益
性骚扰的用人单位法律责任研究
餐厅经营模式多样 事先分清用人单位
康养太极:太极康养教学教研实践创新初探
康养小镇“康养+”发展模式探析
高校应用型经管类专业人才的培养
编辑出版专业人才的培养路径
森林康养地试点,可以先粗后细
新时期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人才的培养
如何打造工程咨询业需要的专业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