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智时代下医学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模式探究

2024-01-20 12:38曹晓璐
传媒论坛 2024年1期
关键词:数智馆员医学

曹晓璐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衍生出云计算、5G、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兴技术,代表着我们正式进入“数智时代”[1]。技术的不断革新,不仅为图书馆整体发展提供了新思路,也为图书馆服务发展提供了技术依托。图书馆系统中学科服务的发展面临新的挑战与机遇。国内学科服务概念最早在1998年由清华大学引进并且率先建立学科馆员制度。在医学高校中,最早建立学科服务制度的是北京大学图书馆,之后首都医科大学、重庆医科大学等医科类高校逐渐建立学科服务制度[2]。医科类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为医学类学生、教师、科研人员、附属医院临床医生等提供信息资源保障。相比于其他专业,医学具有其自身独特的属性,具备自然性与社会性、实践性与探索性、学科知识的系统性与个体性、实践过程的风险性与职业道德等基本特征[3]。在数智时代下,医学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更需转变思路发挥优势,以满足用户需求,促进教学、科研和临床工作效率的提升,为医学高校学科发展提供帮助。

一、医学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发展与现状

(一)数据来源、研究工具与方法

本文以万方数据库和中国知网为数据来源。中国知网的检索策略为:SU=(学科服务OR学科馆员OR学科知识服务OR嵌入式服务)AND(医学院校OR医学高校);万方数据库的检索策略为题名或关键词:(学科服务OR学科馆员OR学科知识服务OR嵌入式服务)AND(医学院校OR医学高校)。文献类型为期刊论文,发表时间不限,检索时间为2023年5月26日。通过对检索结果中的信息进行筛选,剔除重复、征稿和会议议程等数据。最终得到96篇相关文献,作为本文的原始数据。运用Ucinet与CiteSpace软件,对发文量、作者及作者机构、高频关键词共词网络图谱和前沿热点四个方面进行分析并绘制知识图谱,以此来了解我国医学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发展演变以及现状。

(二)发文量分析

通过对96篇文献发文时间进行统计 (如图1),可知2002年后学界开始对医学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开展相关研究。2002年—2010年,发文量逐渐增多;2011年—2013年,相关研究减少;2014年—2015年,研究到达第一个高峰,发文量突破10篇;2015年—2017年,发文量有所回落;2018年达到第二个高峰,发文量为16篇;2019年回落;2020年再一次回升。回看我国学科服务领域的整体研究趋势,医学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也完全与其吻合,2002年—2010年,相关研究正处于理论研究的不断探索中,发文量逐渐增多;2011年—2013年经历第一波低迷期,2015年达到新高,研究方向逐渐明朗,开展学科服务模式、学科馆员、嵌入式学科服务等研究。2016年后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逐渐从理论研究转向创新服务手段、了解用户需求[4]。2018年,“双一流”学科建设背景下对于医学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带来了较大挑战,相关研究逐渐增加。2020年网络技术不断成熟,对人工智能研究、资源整合、多元化服务研究不断增多。

图1 我国医学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相关文献发文量统计

(三)作者及机构

为进一步了解医学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发展,对发文量排名前10的作者及作者机构进行统计。发文最多的作者为济宁医学院图书馆刘丹,主要研究方向为“ESI学科服务”;其次为首都医科大学图书馆程艾军,主要研究方向为“信息行为”“用户需求”,从用户行为角度,为学科服务提出建议。通过统计可发现首都医科大学图书馆、内蒙古医科大学图书馆对医学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的研究相对较多。

(四)高频关键词共词网络图谱

利用Ucinet绘制高频词与共现词的网络关系图,进而了解医学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领域现状(如图2),可发现“学科馆员”的节点最大,周围的网络线密集程度最高,其次“信息服务”“用户需求”“嵌入式学科服务”“双一流”等主题周围的密集程度也较密集,说明这些主题是医学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领域内较为热门的研究。

图2 医学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领域关键词的高频关键词共词网络图谱

(五)研究热点和前沿

为了解医学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领域的研究热点,利用CiteSpace进行时间聚类分析。对时间线进行纵向分析,可以发现起初的研究方向为“学科馆员”“嵌入式学科服务”“微信公众平台”;2018年,对“信息挖掘”“双一流”“智库”的研究逐渐增多;2020年,研究热点为“云计算”“人工智能”“新型服务”。医学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研究热点和时代背景相吻合,从理论研究到实践应用再到与技术融合,研究热点从“学科馆员”到“信息挖掘”再到“人工智能”。

在国外学科服务发展过程中,医疗健康领域学科服务占据重要地位。美国情报学家F.Davidoff和V.Florance在2000年提出“informationist”,指出信息专家应该作为临床小组的成员之一,以解决信息需求相关问题[5]。之后国外学科馆员嵌入临床、医学实验室等领域发挥信息服务作用。我国医学学科服务研究较晚,医学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发展过程中更侧重理论研究,包括“学科服务”理论的研究等;此后开始进行实践探索,包括“嵌入式学科服务”“学科馆员”等;在互联网的加持下,“微信公众号”开始应用到学科服务中。数智时代的到来,为学科服务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医学高校图书馆可利用大数据、5G等技术对文献资源、数据进行分析、重组,再通过数据进行整合,再通过分析不同用户的个性化需求以提供学科服务,实现医学高校图书馆数智时代下学科服务。

二、数智时代下医学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的必要性

(一)学科与用户特征

医学院校学科专业性强且专业划分细致,对于最新的理论研究与技术研究更敏锐,所以对学科服务要求更高。在数智时代下,信息量巨大,一般的学科服务模式不一定适用于医学专业[6]。医学生与教师课程设置包括理论知识与实验研究,需要了解最新的本专业文献;临床医务人员工作繁忙,空闲时间较少,需要更便捷更快速的方式获取所需文献;科研团队对信息要求更高,需要及时获取本领域的最新动态,对数据分析与知识挖掘服务也有一定要求,需要更深层次的信息服务。

(二)用户信息能力提升

互联网的崛起,智能设备以及移动互联网的普及,极大地改变了用户的生活学习方式。首先,医学高校图书馆的服务群体大多为学生和老师,属于较为年轻的互联网用户,对智能设备的使用能力与接受能力较强[7];其次,技术的飞速进步用户需求逐渐改变,不再仅仅满足于现有的服务方式,需要更为便捷、快速的学科服务[8];再次,医学高校图书馆用户对高技术设备、新型服务方式有较高热情。智能化、体验感丰富的学科服务方式在满足信息需求的同时还可以刺激用户的不断使用,提升用户自我效能感。

(三)创新拓展图书馆发展

新技术为图书馆发展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传统的设备、网站服务、公众号等能满足用户最基本的信息需求,为用户提供较为浅层的服务。云计算、5G、人工智能可辅助图书馆进行更为深入的数据挖掘,为用户提供综合性、个性化的服务,刺激学科服务变革,发挥图书馆作用,满足用户需求。

在医学学科与用户特征、用户信息能力以及拓展图书馆发展的影响下,更需要对医学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进行完善,提供更为精准化、个性化、准确化服务。

三、数智时代医学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难点

(一)平台建设与技术应用

数智时代学科服务如何充分利用互联网与技术搭建服务平台成为关键,既要考虑使用过程中学科馆员与医学高校图书馆用户双方的便捷性与可操作性,更需考虑工作人员后期维护。不仅要充分将智能技术与学科服务相结合,还需提高智能算法的精准度,同时满足学科服务平台精准性、智能性、稳定性,才能为学科服务的效能提供保障。

(二)知识产权问题

随着网络与智能设备的广泛应用,学科服务在方式、速度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导致学科服务过程中容易产生知识产权问题。数智时代,利用技术对文献资源进行整合、传递等过程中,会涉及资源的编辑权等相关的知识产权问题; 快速的互联网文献传递也容易出现资源复制的知识侵权问题[9]。在数智时代下,如何在保证学科服务质量的同时,保护知识产权成为一个难点。

四、数智时代下医学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优化策略

(一)构建学科服务数智平台

数智时代主要特征为智能技术的应用。数智时代下学科服务应充分发挥优势,构建平台,将各类型的文献资源、科学成果进行收集、标注、整理、储存,并对其进行数据分析与知识挖掘,实现资源的整合。通过对数据的聚合、分类将不同的信息精准推送至用户,并且可实现用户与学科馆员的实时交互[10]。医学高校图书馆在提供服务时不仅针对本校学生及教师,还需要为相应的附属医院临床医务人员以及科研人员提供服务。在平台构建中应充分考虑用户的多样性因素。

(二)深化技术应用

构建学科服务数智平台,实现数值化服务需要以技术为依托,医学高校图书馆也应该顺应时代发展,加强智能技术的应用,为学科服务提供有力保障[11]。当前,医学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技术应用较少,且并未充分应用到物联网、云计算、5G、AI技术、VR技术、大数据等方面,更应坚持“技术驱动”的要素,不断研发新的技术,将其充分应用到图书馆的学科服务中。

(三)精准化学科服务

不同的用户从信息需求、信息检索等行为上都具有相当大的区别。因此,提供精准化学科服务可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在数智时代,利用大数据以及云计算可了解用户信息检索习惯、实现精准化信息推送。通过构建荐购平台进行资源建设;建立用户检索平台,了解个性化需求,及时传递相关文献资源;搭建用户与学科馆员的交互平台,实现快速沟通、传递文献资源;利用常用软件,例如微信、QQ等,及时了解用户需求、发布传递信息。

(四)加强学科馆员教育

学科馆员作为图书馆与院系、附属医院的纽带,掌握图书馆资源,传递文献,反馈不同用户需求。医学高校专业性较高,学科馆员不仅要具有一定的图书情报知识,更要拥有医学背景[12]。在数智时代下,更需要加强学科馆员的教育,通过培训与学习,掌握各种新型手段的原理与使用、提高挖掘数据的能力、充实图书情报与医学的理论知识,树立“数智”思维模式,在学科服务过程中不断完善,利用数智化技术手段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

五、结语

随着智能技术的普及,图书馆应充分运用AI技术、5G、大数据等最新技术,建设更智能化的学科服务平台。针对不同用户的需求,满足师生在课程学习以及实验过程中的文献需求;嵌入科研团队,针对项目立项、项目实施、课题结项不同阶段提供精准服务;方便临床医护人员及时、便捷地获取文献资源。从深度与广度上不断提升学科服务的效能,为医学高校学科发展提供帮助。

猜你喜欢
数智馆员医学
“数智”视域中苏南蒲岸村微湿地公园公共设施情感化设计研究
路安炎:按下中国造纸业“数智转型”启动键
网安天下担使命数智引领向未来"双引擎"驱动现代警务创新人才培养(计信系摄影报道)
乡乡镇镇通5G”建设助力山西“数智”转型
医学的进步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你必须知道的事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转聘谢承华、斗尕馆员为荣誉馆员的决定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转聘谢佐等3位馆员为荣誉馆员的决定 青政〔2017〕32号
医学
医学、生命科学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