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教育与职业教育专业融合发展探究

2024-01-22 22:36孙景琛张卫华
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23年4期
关键词:融合职业专业

□孙景琛 刘 刚 张卫华

(山西开放大学,山西 太原 030027)

开放教育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办学项目,强调学习的自主性。学生能够通过在线学习平台灵活地安排学习时间和学习内容。高等职业教育作为一种以高等职业院校为主体的教育类型,着重于培养全日制学生的职业能力,其教育结构紧跟社会需求,与市场需求高度匹配,致力于培养实际工作岗位所需的技术型应用人才。2017年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率超过普通本科院校,2022年首批职业本科毕业生就业去向涵盖了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大型企业等。高就业率体现了高等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专业设置基本与社会需求对接[1],高等职业教育的成就进一步印证了高等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教育高质量发展对于社会整体发展至关重要,对于新时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深远的意义。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发展经验对于开放教育有着显著的借鉴意义,这两者的深度融合会产生极强的教育实践意义。通过研究部分高等职业院校的专业发展经验和措施,比较和分析高等职业教育与开放教育的专业特点,有助于探索二者融合发展的良好社会效益。制定符合开放教育特色的专业发展策略,以推动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成为当前开放教育改革发展中的重要课题。

一、开放教育学生专业学习需求分析

开放教育学生在不同专业和层次的学习中呈现出明显不同的学习动机和需求,因此有必要对学生群体进行区分,并进行专业学习需求的详细分析。通过对开放大学学生和教师的调研,了解到目前开放教育学生对于专业学习的两类新需求。

(一)学历精准补偿需求

开放教育专科层次的在职成人学生主要追求学历的精准补偿。这部分学生多为基层工作岗位上的劳动者,具备中等职业教育背景和一定的技术技能。他们通过开放教育远程在线学习,方便地获取了较高质量的学习资源,顺利完成了学业。这些学生的学习动机主要集中于学历补偿,他们的学习侧重于补充理论知识和提升学历水平。这部分学生期望在业余时间通过在线学习获得更好的工作机会。由于他们已经具备一定实操技能,因而更关注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的有效结合,更倾向于获得学习内容与实际工作场景有效融合的学习资源,实现学历的精准补偿。

(二)获得跨专业知识和能力需求

开放教育本科层次的学生则更希望获得跨专业的知识和能力。这部分学生选择开放教育主要是为了追求终身学习,其需求是希望补充本专业之外其他专业领域的知识,拓展知识储备,提高能力素养。开放教育招生专业数量较多,涉及众多学科和行业,为终身学习者提供了广泛的专业选择。本科类学生希望通过系统学习与前置学历不同的专业,获取跨专业就业机会,因此他们表现出对于跨专业能力的迫切需求。在这样的前提下,开放教育有望通过培养终身学习者的跨专业能力,使他们成为具备多种技能、拥有多种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二、开放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发展的异同点分析

在“双高计划”背景下,对高等职业教育提出建设高水平专业群的新要求,这种要求是为了满足现阶段学生对综合能力获取的新需求,因此群内各专业的联系与合作也变得极为重要。这需要通过不同学科领域的协同合作,打破传统学科专业壁垒,实现专业之间的有机整合。同时,开放教育也注重不同专业领域的知识融合,使学生拓展多元化专业视野。开放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交叉发展上存在一致性,然而学生群体的不同导致了一些显著差异。开放教育面向成人学生,这些学生在工作过程中已经掌握了一定的技术技能,因此开放教育更侧重于为学生补充理论知识,以提高其综合素养。相反,高等职业教育的学生通常没有工作经验,其理论知识和技术技能均由职业院校培养,因此高职院校只能通过产学融合等办学模式,使学生在校期间获得相应的职业能力。开放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融合能够形成巨大的优势,这种教育模式为学生提供了更灵活的学习路径,能够培养出更具实用性和适应性的专业人才。

三、开放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融合发展策略

高职院校最突出的特点是鲜明的职业导向,专注于培养学生就业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其办学模式通常为校企合作和产学融合,因此高职院校的优势专业通常与区域特色产业相辅相成、滋养共生。为实现学习与就业之间的连贯性,高职院校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通常其专业课内容与企业工作实际联系非常紧密,并建有条件优良的实践实训基地。开放教育融合高等职业教育可以作为其未来发展的转型战略,进而增强开放教育人才培养的职业性和应用性,切实推进开放教育改革发展,提高办学质量。

(一)开放教育融合高等职业教育,能够明晰学生的职业规划与发展

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通常包含了一个关键细节,即“职业导向”。在这一环节中,通常会列举该专业所属的专业大类,并参照现行的《国家职业分类大典》明确该专业主要面向的行业类别,根据对行业企业的深入调研,明确其就业的岗位群或技术领域。此外,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方案还会根据实际情况,举例说明相对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这样的人才培养方案优势在于其能够紧扣目标岗位和实际工作需求展开课程设置,学生在校期间接受的教育更有针对性。

1.加强人才培养职业导向,明确目标职业岗位。开放教育的人才培养方案目前尚未明确专业培养目标适用的职业岗位。当前,作为供给侧的开放教育未能满足人才培养对应的岗位需求。因此,开放教育须借鉴高等职业教育面向职业需求的专业设计和课程设计,重新调整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在方案中需要明确定位适合开放教育学生学习需求的目标岗位,并设计与之对应的人才培养规格,以结合行业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以应用技术为导向,针对行业、岗位发展的关键节点,聚焦核心技术,在方案内设置“岗位模块课程”,培养学生的岗位核心竞争力。这样的方案设置可以使课程更加专业化,为学生定向补充相应的知识和技能,并为学生今后担任重要职位创造条件,进而不断提供高质量的职后教育。

2.依托区域特色产业,建设区域特色专业。目前,开放教育结合地方经济发展的特色专业建设数量较少,各级开放大学有必要充分发掘各自的区域特点,因地制宜,积极培育具有当地特色的应用型专业。在各专业发展过程中,依托当地的区域特色产业,利用本地的优势资源,为当地学生提供与行业和岗位相符的教学资源。与此同时,加强与行业企业的合作,实施订单式培养和项目式办学,并提供相应的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以更好地满足岗位需求,提升学生在职场中的竞争力。这一系列措施不仅有助于为企业提供定向人才,也能够发挥特色专业在社会层面的积极效益。

3.顺应社会实际需求,丰富专业教学资源。为使专业课程内容更加贴合实际需要,开放教育须聘请双师型教师。双师型教师具备将学术理论与实际应用恰当融合的能力,能够为教学资源注入更加丰富的实践内涵。此外,开放教育可以通过加强与行业企业的合作,邀请企业技术人员参与专业课程资源的建设,构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专业课程体系。开放教育教师进入企业一线,参与社会实际工作,有助于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学校和企业还应当以实际工作任务为基础深度合作,形成学校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长期合作交流的体制机制。

4.共享实践教学资源,减少专业重复建设。高等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根据目标岗位要求,为学生配备专门的设备和仪器,建设了满足专业教学的实训基地和虚拟仿真实践基地。开放教育则主要采用远程在线的授课方式,在虚拟环境下进行师生准分离状态下的远程学习。这将导致部分专业的学生实操训练不足、应用能力较弱的现象。如果开放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能够取长补短,优势互补,共同探索实践基地的共享机制,开放教育在实践教学方面的不足将得到弥补。与此同时,教育资源共享也有利于缓解资源短缺问题,并有利于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减少浪费,提高资源利用率[2]。

(二)开放教育融合高等职业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跨专业综合能力

例如,计算机安全领域的高级从业者不仅需要具备计算机技术,还需要拥有相关的法律知识。再如,在家具制造行业,家具造型设计要求将技术与艺术相结合,实现实用性与审美性的统一。当前市场的发展变化向开放教育提出了更加精准的专业要求,开放教育需培养学生适应市场需求的跨专业能力,因而需要建设较多的交叉性专业,提供更多的机会和更大的发展空间。

高等职业教育能够通过跨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将来自不同学科背景的教师汇聚在职业教育师资群体中,形成了具备跨界能力的现代职业教师团队。它不仅增强了学校专业和课程的交叉性;同时也形成了新型的现代职业教师培养机制。例如,广东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借助“艺术+工科”的学科背景和“学校+企业”的教学模式,建立了涵盖多领域的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团队以“双跨界、双能力”为特色,不仅提升了教师自身的跨界能力,也为学校专业和课程的交叉性融合发展奠定了基础。此外,该校还通过组建专业群,将艺术设计类专业与智能产品开发专业聚集在一个集合中,促进了专业间的合作与交流。该专业群涉足智能穿戴产品、时尚健康服饰,以及高端定制皮具等时尚产业领域,这样能够培养满足中高端时尚产品生产所要求的复合型技术人才。高等职业院校还通过项目式教学模式,将跨专业教学内容最终体现到课堂中。这些高等职业教育的成功经验都是开放教育可借鉴的有效做法,进而帮助培养学生提升跨专业就业能力。

1.组建跨专业师资队伍,赋能综合教学团队。为确保学科间的融合具有可持续性,交叉学科的建设需要不同学科之间的充分合作。就教师而言,包括集体备课、教学团队运行以及跨学科教学设计等活动。只有激发所有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将师资队伍作为改革发展的根本动力,才能够实现和完善交叉学科建设这一目标。在这一过程中,开放教育须聘请具有跨专业背景的各学科教师,并进行多专业教师的联合培训。通过这种方式,才能制作出更具交叉融合特点的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具综合性的知识。这不仅有助于教师之间的合作,也有利于学生跨专业学习的深入。

2.突破学科界限,组建新型专业群。专业间的交叉融合需要突破传统学科之间的隔阂,而专业群的组建为此提供了一条可行性途径。通常情况下,专业群由3~5个专业组成,依循专业逻辑、产业逻辑、资源逻辑等专业群建构的三维逻辑[3]。专业群建设任务的交叉融合有助于加强各学科间课程的融合与共享程度。由此才能实现专业间的交叉融合,优化专业结构,进而培养满足市场需求的多领域复合型人才。这既是专业建设的基本要求,也是专业群设计的主要目标。它能够推动开放教育的专业建设快速发展。在建设专业群时,要确保学科间的交叉点符合当前社会发展和人才市场的需要,顺应行业产业发展趋势,否则专业建设创新就会是一句空话。在此基础上,实现传统专业的数字化、智能化也是新专业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开放教育在选择适合市场的跨学科专业和组建专业群时,需要对专业群内各学科和各专业进行全面规划和布局,使交叉专业的课程布局更加合理。此外,还需要合理配置人才、资金、设备等基础资源,以解决培养复合型人才的难题,实现高质量办学目标。

3.整合多学科课程体系,构筑项目式教学模式。交叉学科课程是指将原有的学科目标明确地进行融合,完成学科重构[4],跨学科的项目式课程是在交叉学科课程的基础上,将各学科知识有机整合于实际项目中,这种教学模式更加贴近于工作实际。例如,机器人作为一个复杂的新兴产物涵盖了多个学科,其中包括工程学、计算机科学、机械设计以及电子技术等诸多门类。交叉课程教学的优化能够提高机器人实验的教学质量[5]。以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的工业机器人专业为例,该学院不再进行独立的课程教学,而是将学生1.5年的专业课程集中于3个项目和基于工作过程的26个工作任务之中。通过对涉及交叉性任务的学科、专业以及技能的分解,该学院将相关的指导教师组成教学团队,给予学生针对性指导,培养了学生的跨专业应用能力。

四、结语

专业发展是开放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环节,因此有必要通过建设跨专业师资队伍、构建项目式教学模式以及组建专业群等措施,实现开放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的深度融合,增强人才培养的职业适应性,提升开放教育专业建设与发展质量,助力开放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猜你喜欢
融合职业专业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职业写作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