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生”教研:真问题推进真研究

2024-01-27 17:31江苏省无锡市惠山平湖实验小学范莉芳吴晓君
小学教学研究 2023年35期
关键词:三生骨干教师教研组

江苏省无锡市惠山平湖实验小学 范莉芳 吴晓君

新课标背景下,学校聚焦以“生活”“生成”“生命”为特质的“三生”课堂教学实验,探索“三生”课堂教学样态,让学生过上有意义的课堂生活。平湖实验小学在打造以关怀人和发展人为出发点和归宿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催生了“三生”教研新样态,同时也让教师过上了有意义的教学生活。

【案例描述】

[案例一]

“我们不会上”

青年教师过玲的随堂课,上了五年级下册略读课文《猴王出世》。显然,这位代课教师不能很好地关注单元语文要素和文本体裁,设计琐碎,重点不明。评课后,过老师和她的教研组就慌了:“我们还是不明白怎么上好这类略读课文,这么多教学建议怕来不及吸收和体现。”吴晓君校长说:“这样吧,明天我来上这节课, 30分钟讲授完,大家都来听。”

青年教师唐婷的研究课,执教的是四年级下册说明文《飞向蓝天的恐龙》。课堂主体任务“写一份简明扼要的解说词”被她设置成课后题,原因是操作难、课堂时间短,于是避重就轻。副校长范莉芳欣然提出:“我来以此课例做一个‘三生’课堂典型案例。”

[案例二]

“我们试试吧”

蒋虹老师在精品课例活动中执教了《麻雀》一课,大家为之眼前一亮。蒋老师的课堂注重“任务群”视野下学习情境的设计,由“做题”走向“做事”,通过“发布朋友圈文案”的任务情境感悟文本,引导学生将事情说清楚。在大家一致的好评声中,范副校长却及时提醒:“不能只为求新而忘记了最基本的语文实践活动”“莫让任务迷了眼”……如何有所扬弃,坚定地走好语文教学之路,蒋老师迷茫了。

“我们试试吧!”在听取了骨干教师的评课建议后,四年级教研组团队决定继续推进研究,而不止步于精品课例。于是,呈现了第二次的磨课,课堂上重新设置了任务情境,但是结果教学策略不足,课堂气氛不尽如人意。

此时,范副校长和分管教务的吴星燕老师加入教研组,成立临时指导团。教研组重新研读文本,在文本细读的基础上再次设计任务情境,教学效果非常好。于是,这节课又被安排了一次全校展示,作为对学校语文教师的一次新课标学习的培训。

[案例三]

“我还可以上得更好”

丁倩微老师上了一堂说明文《太阳》的展示课。这堂课一亮相就非常成熟,任务情境设计合理,师生语文素养在课堂上得以完美呈现。在市调研时这堂课受到了语文教研员的高度肯定,教学案例被教研员用于她的讲座内容,介绍给市内其他学校。同时,学校将蔡海峰老师的《太阳》同课教学视频发到了语文群里,推荐大家学习。小丁老师听完后大为感慨:这才是真正的实用性文本的教学,太有水平了。“我的课是不是定位还可以高一点?”小丁老师说,“虽然不一定再上,但是我可以写一个更好的案例。”于是她开始着手写作。

【案例分析】

学科育人,育的不仅是学生,教师在教学过中也得以成长。学校需要建构与“三生”课堂要求相适应的“三生”教研新样态,在共研共生中实现从理念到行为的改变,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教研功在平时,日常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必然存在不可回避的真问题,如何运用好这些生成的问题情境,成为学校层面研究的重要课题。让教师过上有意义的教学生活,也应是学校追求的目标。

(一)青年教师观摩学习——全程在线手把手

过老师是位代课教师,对课堂教学“战战兢兢”,面对一系列的教学意见建议手足无措,组内其他青年教师也觉得难以取舍。怎么办?吴副校长决定用实实在在的课例解决大家的疑问,她的教学魅力征服了在场的教师。第一板块引导学生学习略读课文时要关注“导读提示”,通过提供读圈关键信息梳理情节,并加入想象把“成猴”“成王”的过程说精彩;第二板块紧扣思辩题“如果你是众猴中的一只,你愿意拜石猴为王吗?”,巧妙地引导学生感悟石猴形象特点;第三板块品味古典名著的语言特色,并由此提炼出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理情节—悟人物—品语言。整堂课趣味盎然,精彩连连。

青年教师唐婷的研究课,能够关注教学重点,但是不能很好地突破难点,避重就轻是青年教师课堂上常见的现象。骨干教师在评课时具体的教学建议似乎能够帮助唐老师找到一些解决问题的策略,但是终究不是鲜活的。于是范副校长选择了示范课,在她的课堂上,直接把这一主体任务前置,放在“学校布置恐龙展馆,招聘小小解说员”的情境中,紧扣“言之有序”“言之有据”的要求,通过借助演化线、表格梳理、判断等方式轻松逐一地突破写作难点,并由“教师版”和“学生版”解说词对比领会“简明扼要”的特点,学生思维“增量”明显,学习成效突出。

两堂示范课后,评课主体由骨干教师转换为青年教师,大家畅所欲言。课后,范副校长还将课例写成了典型的教学设计,署上青年教师的姓名,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

两位校长“全程在线手把手”地诊断课堂,并且有效“治疗”课堂,不仅体现了教学力,还体现了领导力。特级教师孙双金说:校长管理的源泉在课堂,“校长和教师上同一堂课”,是一种导向,一种文化;“校长进课堂”,是一种表率。

(二)成熟教师一课三磨——共同参与肩并肩

蒋虹老师和她的团队是比较有研究力的,能大胆尝试新课标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很有创新性。但是,学校的骨干教师需站位更高,能在一片叫好声中看到问题,引领其他教师将教学实践做得更好。比如,“摘要式”的“朋友圈文案”略缺思维和感悟力,抖音上的内容也不是很适合学生仿写。

二次磨课,依然以教研组为主体,采纳了部分评课建议。任务情境变为“学校电视台招聘小记者”,引导学生敏锐捕捉文本深意,并将后面的写作内容改为贴近学生校园生活的场景,让学生尝试练笔。结果,学生的兴趣被“小记者”吸引,但走不进文本深处,共情不够。

此时的教研组需要新的力量加入,于是三次磨课由范副校长和分管教务的吴星燕老师介入,引领大家在文本细读的基础上梳理出了两个核心问题:“这是一场( )的搏斗。”和“这段话中藏着几处矛盾?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这两个问题具有思辨的张力。然后重组教材,有机统整话题,引导学生体会屠格涅夫的写作秘妙。而任务情境,回到之前的“发布朋友圈文案”,但是要求更高,必须是“摘要加感悟”式的文案,具有个性化的理解。最后的写作内容选自放学时的场景,连环画的形式贴近了学生的写作心理。这次成功的试上课让教师们明白了:一切教学依然要坚定地走在语文研究的道路上。文本细读是基石,一定要先用好用足文本,再设计贴切的任务情境,切莫“为了任务而设计任务”。

最终的全校观摩培训,共同参与肩并肩,教师们在前后比照的课堂中深刻感悟“一课三磨、淬炼成长”,真正领会了“任务群教学”的含义。

(三)骨干教师深度拓展——理念冲击推一推

小丁老师参加过市区级赛课,已经是一位骨干教师,积淀了一定的教学经验,所以能上出成熟的课。但是,是不是应满足于此呢?当然不是,对于这类教师,需要拓展教研时空,接受专家带来的理念冲击,革新认知方式,启发新思考。正好蔡海峰老师上了同一堂课,并且改革力度非常大。为此,学校特意联系蔡老师,为教师们提供借鉴,希望其他教师通过这堂课,看到更广阔的天地。

【案例反思】

(一)回归教学本真生活

青年教师不会上课,不是一件难为情的事情,而是一个真问题。其他教师提了很多建议,都好,都对,好像都听懂了,可是他就是不知道怎么去设计、怎么去实践。这就是一个真实存在的问题。教学生活充满现实性、情景性、挑战性。绕不过,怎么办?当然可以交给教研组,再去好好揣摩,重新上;也可以给他提供一些资源,让他去感悟对比。但是平湖实小的校领导不仅诊断课堂,同时将建议及时转化为行动,让教师拨云见日,什么叫“目标真实”“训练扎实”“路径朴实”,说了千遍不如做好一遍,直接呈现到你面前。表达是模糊的,感受是鲜活的。一线课堂是教学的常态,教学质量的提升是基于这一节节的家常课。所以,学校必须直面一线教师的真问题,骨干示范,解决问题,全程在线手把手。校领导的行动品质更是让青年教师学有榜样,行有动力。

(二)促进研究有效生成

蒋虹老师作为较成熟的教师,在基于自己对新课标理念的认识上呈现了耳目一新的一课,是值得欣喜的。但是“新”未必真正“好”,“新”和“好”之间是有一段距离的。当然,精品课例已是一定的智慧成果,研究到此画个句号也不为过。学校领导及时地“泼冷水”便将“句号”改写成了“逗号”,促进教师研究走向深入。先发挥教研组力量,再由骨干教师适时介入,教师们共同参与深度研究,解决问题,肩并肩前行。教师们在互动碰撞中对课堂生成更多新的思考,如在最后一次作为培训展示中,有的教师在线上交流时就提出了新的建议,“能否将‘老麻雀的怕与不怕’作为思辨话题,做一个思辨型课例”,这引发了再次的热议。这堂课的研究到此,还不能画上句号,漫长的研究道路上,它可能只是一个分号。这,就是不断生成的意义所在。

(三)激扬教师鲜活生命

无论是青年教师的“我与校长上同一堂课”,成熟教师的“一课三磨”,还是骨干教师的“深度拓展”,都是一种闭环研究。教研既是一个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实践过程,也是一个合作交流、反思创新的自我更新过程,更是一个团队发挥个体优势、取长补短、提升专业素养的共同成长过程。针对不同的教师,要为他们创设不同的路径,拓展教研时空,一起躬身实践,让教师生命个体在与己、与他人意义连接中获得提升,在课堂的提质增效中践行育人育己的使命,过上有意义的教学生活。

“三生”教研,是学生立场、教师视角、以学定教、以研促教教学理念的体现,学校要真正关注教师教学生活,关注教学的障碍点、增值点,这样才会精彩生成教学成果,师生生命在课堂上才会一齐飞扬。

猜你喜欢
三生骨干教师教研组
中小学骨干教师“双减”项目式研修模式探索
守护健康,把大爱传递——全国少儿美术教育骨干教师抗疫版画作品选(二)
守护健康,把大爱传递——全国少儿美术教育骨干教师抗疫版画作品选
英语教研组的建设与发展
第九届全国硬笔书法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绍兴举行
浅析初中英语课如何融入“三生”教育
基于课题研究的中小学教研组组织变革研究
给中学历史教研组长的五点建议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情境创设“三三”法
浅析“三生”德育有效整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