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红色基因 厚植爱国主义情怀

2024-01-31 15:11李齐荣邵小丽
江苏教育·班主任 2023年12期
关键词:乡土文化红色文化校本课程

李齐荣 邵小丽

【摘 要】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克强学校地处黄桥革命老区,有着丰富的红色资源。近年来,学校充分挖掘、整合、利用红色资源,将传承红色基因深刻融入学校教育教学全过程,引导师生赓续红色血脉,厚植爱国情怀,坚定报国之志。学校以“红色乡土文化”课程基地为抓手,努力将德育活动与学科教学有机结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引导学生立志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关键词】红色文化;乡土文化;校本课程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23)51-0021-03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用好红色资源,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作为一所以姜堰区(原泰县)县委书记、抗日英雄徐克强烈士名字命名的农村九年一贯制学校,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克强学校依托红色乡土资源优势,以传承红色基因为己任,以“红色乡土文化”课程基地为抓手,致力于用好用活红色资源,深入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革命传统教育,全方位释放红色资源育人新动能。

一、以“思强”校训为主魂,传承红色乡土文化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革命传统资源是克强学校的宝贵精神财富,更是全校师生常学常新的生动课堂。用好红色资源,培育时代新人,是新时代赋予克强学校的神圣使命和重要责任。

克强学校附近有苏维埃红色文化主题公园,学校常年与新四军历史研究点等机构合作,有着丰厚的红色文化底蕴。学校将“思强”校训融入凝聚激励、熏陶感染的校园文化氛围中去,所有建筑的外墙均以红色渲染,校名石背面篆刻着“立校纪言”,重点介绍了徐克强烈士高风亮节的一生以及学校的由来。站在学校大门口,正面“强德楼”上悬挂的“克勤克俭、强智强体”校风,生动诠释着学校的办学思想和克强人的精神追求——“克勤于邦,克俭于家,强智强体,报效祖国”。从“强师楼”“强学楼”“强生楼”“强技楼”等教学大楼的命名,再到屏风、假山、雕塑、画廊的设计,都努力彰显学校“思强”向上的红色文化,激励师生积极进取、奋发图强,让每一面墙壁、每一个角落都发挥催人奋进的功效,让红色精神溢满校园。

作为红色之乡、“红色乡土文化”课程基地,全体克强人充分认识红色精神对教育人、培养人的强大推动力,始终用红色精神浸润自我、发展自我,为培养全面发展的克强学子尽心尽力。学校建有“思强园”,让徐克强烈士的励志精神流淌在师生血液里,根植于师生骨子里。园中还有师生创作的激励性诗词等,有的悬挂在坚韧不拔的青松下,有的展示在梅兰竹菊“四君子”旁。想创作、想展示的学生都可以到阅览室领取专用挂卡,写好后胶封挂在园中“放飞梦想”区域。看到那一幅幅漂亮而又有内涵的作品,很多学生即刻生出“我也想参与”的念头,这就是“思强教育”的成效。值得一提的是,每天上学路上学生眼前的“年度英雄榜”,榜上的“英雄”既有学生也有教师。这一年,他们凭着骄人的业绩上榜,展示一年后,就收入校史馆,写入克强学校历史。这极大地激发了全校师生想变得更强更棒的动力,在“思强”文化熏陶下,全体师生处处唯实、人人笃行,努力做最好的自己。

二、以“思强”精神为主线,打造党建特色品牌

“思强”向上、积极进取是克强学校党建工作的主基调。学校以红色讲堂为思想提升主阵地,党支部书记带头上党课,党员教师在红色讲堂担任主讲,始终坚定理想信念,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在红色文化教育中的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铭记英雄事迹,传承发扬“吃苦不言苦、遇难不畏难、有功不争功”的“克强精神”,以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效,奋力打造“思强荣光”的党建特色品牌。

党支部每年组织全校师生参加“讲红色史诗 忆峥嵘岁月”活动,一个个烈士事迹、一段段革命历史,让师生走进峥嵘岁月,感受革命风雨,重温红色记忆,体悟革命先辈精神,让红色精神浸润每名师生心田,使之成为融于血液的“思强”基因和动力之源。每月组织党员干部学习张桂梅、陈立群等“时代楷模”的先进事迹,以身边的榜样诠释新时代“思强”精神。全体党员人人制订“党员创争规划”,开展“领航”党员示范课活动。组织“思强”先锋优秀党员评选活动,推动实施 “亮目标”工程,提高党员爱岗敬业、争先创优意识。坚持党员带头走访贫困学生家庭,关怀留守儿童,切实将温暖和关怀送到贫困学生、留守儿童的心坎上。

针对不同年龄的学生,学校组织开展红色寻访、讲红色故事、唱红色歌曲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让广大师生在活动情境中感悟新时代先进人物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的精神,感受铿锵有力、振奋人心的力量,激发师生爱党爱国热情,加深对“思强”精神的理解,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三、以“思强”学堂为主体,构建校本课程体系

依托“红色乡土文化”课程基地建设,学校一直主张变“课堂”为“学堂”,以学生“学”为主体,充分发挥九年一贯制的优势,开发分学段、有梯度的“红色乡土文化”课程。

基础性课程注重跨学科整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视校园红色文化对学生的熏陶,引导学生亲近红色文化、品味红色文化、感悟红色文化,以课程丰厚学生的精神家园,滋润学生的心灵成长。发挥跨学科教育联动作用,各学科共同参与,在教学过程中挖掘红色教育内容,渗透红色文化精神,让学科教学资源形成合力,促进红色文化课程的深度融合,让红色文化引领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基础性课程还注重与学校阳光体育活动、综合实践活动、跨学科主题学习等相融合,尤其是德育活动多以红色校本课程为主。

拓展性红色课程注重自主性课程的开发。全体教师有了对红色文化的认同,就会赋予与时俱进的表现形式,学习新的教育思想,以实际行动践行教育理念,及时反思教学行为,形成理论指导新的教学实践,激发了教师立德树人的使命担当。学校配有梦想教室,将红色文化中的“自立、自信、自强”精神与之融合,让学生成长有目标;将梦想课程中“缤纷课本剧”与学校红色课本剧融合,为红色课本剧注入时代元素;将梦想中心“去远方”课程与学校红色之旅融合,帮助学生了解全国各地的红色旅游景点,有选择地制订计划并组织实施。

探究性红色课程以项目式学习和研究性学习为主,让学生更具坚毅品格,发展基础更加扎实。如学校开设的“今日我当家”劳动实践课程,学生在顾问教师的指导下全程参与劳动,以辛勤的汗水涵养健康的人格;“小小邮递员”课程,每周利用社团活动每班挑选5人担任邮局成员,负责学校报刊分发,从课程设计、教师引导到自主实施,学生的责任意识、分工协作能力和吃苦耐劳精神得到了充分彰显。

经历多年红色文化的洗礼和坚毅品格的养成教育,克强学子逐渐养成了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好习惯,具备了勤俭节约、勤劳勇敢的好品质,展现出乐观自信、奋发图强的好风貌。

四、以“思强”活动为主载,锻造师生坚毅品格

紅色文化教育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它通过传承和发扬,将红色文化的精髓内化为人的品格、气质、知识和能力。对于学校而言,红色精神理应成为全校师生独特的精神力量,通过培育崇高的理想信念、塑造高尚的精神灵魂,养成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从而形成积极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学校倡导师生共同坚持做一件“思强”向上的事。如百词斩单词背诵活动,师生携手找卡,相互督促、相互激励、共同坚持、共同成长;美文赏读分析活动,每天由语文老师推介一篇美文赏读,鼓励同学们分享好词好句,从赏析中体悟美文思想,引导学生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形成浓厚的校园读书氛围;瘦身健体活动,学生每天坚持跳绳、跑步、仰卧起坐等,身体得到了锻炼,学习效率也更高了。学校每学期都开展“坚毅少年”评选活动,通过树立身边的优秀典型,鼓励学生比学赶帮超,在成长的道路上互相帮助,引导学生努力成为“自信、自主、自律”全面发展的“坚毅好少年”。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不动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动摇,紧跟时代步伐,顺应实践发展,以满腔热忱对待一切新生事物,不断拓展认识的广度和深度,敢于说前人没说过的新话,敢于干前人没有干过的事情,以新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目前克强学校已处在发展的关键时期,尤其需要开拓创新,只有用新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才能摸索出适合学校发展的道路。学校将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继续坚持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以“思强”校训为抓手,发挥红色乡土文化育人的作用,激发学生成长的内驱力,助力他们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思强好少年”。

猜你喜欢
乡土文化红色文化校本课程
借助乡土文化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借助乡土文化资源 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试论新背景下乡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回归与运用
论红色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及实现路径
培养有民族文化根基的现代中国人
中学历史教学中的乡土文化浅谈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红色文化的价值诉求
红色文化书籍的历史及装帧的特色审美
新疆高职院校少数民族汉语教学的课程设计及开发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