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中介语语料库的介词“给” 的 用法偏误分析

2024-02-04 11:04陈金桂
今古文创 2024年5期
关键词:偏误分析介词

陈金桂

【摘要】介词“给”的用法是汉语学习者习得的难点也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重点。本文分析了介词“给”的语法特点并基于语料库总结了介词“给”常出现的偏误类型及偏误产生的原因,希望能为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偏误分析;介词“给”;中介语语料库

【中图分类号】H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4)05-0114-03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4.05.037

一、介词“给”的语法分析

长期以来有不少关于研究介词“给”的著作。如李晓琪(2005)在《现代汉语虚词讲义》中将“给+V”结构中的“给”视为介词,认为这是介词“给”的一种语法形式。例:“给弄脏了/给摔碎了”。赵新、刘若云(2013)等人在《实用汉语近义虚词词典》中还将介词“给”和介词“为、替”的用法作了近义比较。张斌(2001)在《现代汉语虚词词典》中写到介词“给”的七种用法:

1.引进交于、付出的对象。如:给他买了一本书。

2.引进行为的对象,相当于“为”。如:我给厂里拉煤。

3.引进动作的指向,相当于“向”。如:给我使眼色。

4.表示某种遭遇,相当于“被”。如:钱包给小偷偷走了。

5.引进动作的受害者。如:我把刀子给他弄丢了。

6.直接用在动词前,加强语意。如:衣服我给弄脏了。

7.用于祈使句,加强祈使语气。如:快给我把门关上!

关于介词“给”的定义和使用范围,吕叔湘(1999)在《现代汉语八百词》中认为介词“给”有六种用法,与张斌的看法有重合。

二、介词“给”的偏误类型分析

关于偏误类型的分类,不少学者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本文这里把偏误分为四种类型:遗漏、误加、错序、误用。

(注:词语误用【Cb】、错序词【Cx】、同义叠加【Cdj】、缺词【Cq】、多词【Cd】)

(一)遗漏偏误

遗漏偏误分为两种:遺漏介词“给”;遗漏动词。

(1)今天张老师让我[Cq给][Cx写]你们一封信。

(2)我晚上打电话[Cq给]母亲和孩子。

在现代汉语中,有些不及物动词不能带宾语,需要介词引进关涉对象,否则就会出现介词的遗漏偏误,如以上两例。

由于汉字“给”有多种词性,再加上介词“给”最初是由动词虚化而来,所以很多留学生容易把介词“给”误用为动词“给”导致句子缺谓语而产生偏误。如:

(3)学校给我们[Cq举行]考试,我很紧张。

状中结构不完整,应该添加动词充当谓语,不然就会产生偏误。

(二)误加偏误

误加偏误就是在不需要介词“给”的地方人为的添加介词“给”。这种误加大都是在动词后面多加了介词“给”导致偏误,如:

(4)他请[Cd给]朋友们喝酒。

(5)老师马上表扬 [Cd给]我们。

(三)错序偏误

汉语表示语法的方式主要是靠语序和虚词,因此,词语的排列顺序尤为重要。介词“给”的基本语序为“N1+给+N2+VP”。但有时介词“给”的句法位置相对灵活,如在表示引进交付、传递的接受者时有时放在动词前,例:给我来杯酒。有时放在动词后,例:交给我一封信。这就很容易让学习者产生错序偏误。如:

(6)昨天我[给Cx]妈妈没打电话。

这一句话的偏误原因是将否定副词和介词“给”的顺序错置,因为从语义上看,这里的否定副词否定的是后面整句话,而不是否定单个动词。

(7)我回来买[给Cx]你们好吃的东西。

(8)我擦[给Cx]你桌子。

这两句错误的原因是将动词和介词“给”的位置错置。

(四)误用偏误

由于一些介词的意义和用法有很多相似或重叠之处,但是在某些义项或语法形式上又有区别,所以学习者在使用时容易产生偏误。大概有以下几种:

1.将介词“跟”和介词“给”误用

介词“跟”主要引进动作行为的关涉对象。

(9)李宁经常【给】[Cb跟]他的同桌一起玩。

(10)你一定要【给】[Cb跟]我们联系把[Cd]!

介词“给”和介词“跟”都可以表示关涉对象,在表示引进与动作有关的对象时,二者可以互换,如:“他给/跟我同伴使了个眼色”,而有些语句的谓语动词包含双方或多方的协作关系时,如“谈论、分析、联系、合作”等,只能用介词“跟”不能用介词“给”。

2.将介词“给”和介词“让”误用

介词“给”和介词“让”都可以引进谓语动词动作的施事者,但是两者的用法存在一些细微的差异,介词“让”主要引进受事、施事对象。二者主要的用法差异体现在语义上。学习者在使用时出现偏误就是因为忽略了这些差异。如:

(11)妈妈在家时,我们想干什么,就【给】[Cb让]我们干什么。

“让”字有表示容许的意思,而介词“给”没有这层意思,很显然,本句话所想表达的意思是“我们想干什么,就容许我们干什么。”

(12)爸爸【给】[Cb让]我在大学学习。

这句话很明显具有使令意义,相当于要求、命令。

(13)我觉得跟当地人聊天能【给】[Cb让]我了解他们的思考方式,行为【样式】[Cb方式]和生活方式等等。

3.将介词“给”和介词“对”误用

介词“对”和介词“给”都可以引进动作行为的关涉对象。这两个介词在语义使用上有不同之处,在使用上容易产生偏误。如:

(14)她的表现很奇怪,每次只要一见到了,他就立刻【给】[Cb对]我笑了起来。“对”有“面对”的意思,接肢体、面部动作的动词,引进的是空间上的朝向关系,所以不能用介词“给”。

(15)在学校【】[Cbq上]课是【给】[Cb对]我【】[Cq来]【】[Cq说]有点容易。

4.将介词“给”和介词“被”误用

介词“给”可以引出动作行为的发出者,引出施事,表被动义,但是介词“给”和介词“被”出现的语体色彩不同,介词“给”表被动和处置义,更多的出现在口语。所以在使用中,很容易出现“给”和“被”替换不当的情况。如:

(16)偶尔我做错了一些事情,就会【给】[Cb被]爸爸责罚。

(17)小刚因为个子长得矮,经常【给】[Cb被]人嘲笑。

当“被”用在动词前,表示被动的动作,但不点明施动者。不能跟“所、给、把”等词混用。

5.将介词“给”和介词“向”误用

介词“向”可以表示一种动作或空间的朝向,而介词“给”没有这种用法,学习者没有弄清楚句子的语义,所以在使用中就会出现错误。如:

(18)【竟然】[Cb结果]我先【给】[Cb向]她赔礼。

(19)那天你为我【给】[Cb向]公司请一天假,我很感动【了】[Cd]。

三、介词“给”的偏误原因分析

根据语料库中介词“给”的偏误例句,结合前人的介词偏误研究成果,对介词“给”的偏误原因分析如下:

(一)母语负迁移

学习者没有掌握目的语规则的情况下,只能依靠已有的母语知识,因而同一母语背景的学习者常常会出现同类性质的错误。学习者容易将母语的语言规则迁移到目的语上来。以母语为英语的学习者为例分析习得介词“给”时所产生的母语负迁移。

英语属于屈折语,形态变化是其主要的语法手段,在翻译中,英语中的for/to有时则译为介词“给”。例如:在《牛津中阶英汉双解词典》中for的义项有十三项,与介词“给”相对应的有两项,分别是:介词“给”表引进、交付、传递的对象。对应for的义项是:给、供、为了。介词“给”表引进动作的受事,相当于“为、替”。对应for的义项是:为了。由于这种错综复杂的对应关系,学习者在使用中就很可能出现偏误。如:

I will cook some eggs for you. → I will cook you some eggs.

英語中,有时将间接宾语提前,这时介词to/for可以省略,但是汉语中的介词“给”没有这种用法,所以学习者在使用中容易出现这种省略偏误。出现这样的错误,很可能是母语知识负迁移造成的。

(二)目的语知识泛化

学习者把他所学的有限的、不充分的目的语知识,用类推的方法不适当地套用在新的语言现象上,造成了偏误,也称为过度概括或过度泛化。这类偏误一般在母语中找不到根源。留学生遵照老师在课堂上所讲的知识去运用,但是他们在运用中却很容易出现错误,如:

(20)*我们都知道生命很宝贵,但如果生命只给人痛苦的话,就会有放弃生命的欲望。

(21)*父母都必须重视他们给孩子的影响。

这几例都缺乏一个谓语动词,这是因为大部分学习者在第一次学习“给”的时候,都是学习的其动词用法,这种用法相对简单,很容易被学习者优先使用,导致学习者将动词“给”的用法套用到介词“给”的用法上,由此产生偏误。

(三) 文化因素影响

有的偏误不完全是语言本身的问题,而是由于文化差异造成的语言形式或语言使用上的偏误。究其原因,不外是受本国文化的影响,或是未能正确理解目的语文化所造成的。语言存在于文化之中,文化感知影响语义,不同的文化语境对语义的阐释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在分析句子的时候,不光要从语法层面,也要从语义层面。例:

(22)我递给他书。

(23)*我递给书他。

在例(22)中,表示与事(间接宾语)的“他”出现在受事(直接宾语)“书”前面,所以合法。而例(23)的顺序相反,生成句子就不合法,这是由于语义原因导致语序受限。

(四)学习策略和交际策略的影响

1.学习策略

简化的学习策略常常指学习者故意减少他们认为的目的语的冗余部分。如:

(24)父母辛苦工作,是为了给我们一个好生活。

(25)今天学校要给我们考试,我们都很紧张。

这两句话省略了介词“给”后的谓语动词“提供”和“举行”,这是由于学习者误将介词“给”用作动词,所以将谓语动词省略掉了,这在句法上并不造成偏误,但是从语义上看则表达不妥,从而产生偏误。

2.交际策略

语义替代:用比较熟悉的同义词做近似表达。例:我先回去了,明天再给你们联系。这里用介词“给”替代“跟”是由于这两者之间的意义和用法都有相似的地方,加上介词“给”的使用频率很高,所以学习者在使用时很容易使用语义替代的交际策略。

回避:在面对一些较难的动词时,学习者常常喜欢用介词“给”充当动词的用法,从而放弃使用一些较难的动词,以至于产生偏误。

(26)这件事情给我(造成)很深的影响。回避了复杂动词“造成”

这些被回避的动词相对于介词“给”来说比较复杂困难,所以学习者往往喜欢使用“给”而避免使用复杂动词。

(五)教材的影响

学习者学习汉语影响最大接触最多的就是汉语教材。陈瞳在《外国学生介词给的偏误分析》中对初级阶段的几本使用时间较长、反映较好的教材做了一些调查。所包含的教材有:《当代中文》《跟我学汉语》《新实用汉语课本》《快乐汉语》《走进中国》《汉语教程》《汉语阅读教程》。调查发现,在初级教材中,虽然有列举介词“给”的语义,但是缺乏练习,相关语法点的解释和练习也很少见,并且也没有将易混的介词进行区分练习。

(六)教学的影响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主导者和课程的设计者,如果教师在设计教学的时候对介词“给”的用法讲解的不夠深刻,对容易发生混用的其他介词的区分练习不够充分,学习者就很难习得介词“给”的用法。

五、结语

本文基于全球汉语中介语语料库中有关介词“给”的语料,不区分学习者母语背景和汉语等级水平,对学习者习得介词“给”的偏误类型做了分析研究。通过考察语料,筛选出偏误句子,分类归纳出最常见的四种偏误类型,并结合学习者本身的习得特点分析其产生偏误的原因。

参考文献:

[1]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

[2]刘珣.对外汉语教学引论[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0.

[3]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4]陈瞳.外国学生介词给的偏误分析[D].北京外国语大学,2015.

[5]黄爽.基于动态作文语料库的留学生汉语习得介词偏误分析[D].烟台大学,2019.

[6]周宇航.留学生介词“给”的偏误分析及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教学策略[D].河南大学,2017.

[7]封秋蒙.基于动态作文语料库的介词“给”用法偏误分析[D].安阳师范学院,2020.

[8]李丹.动态作文语料库中介词“给”的偏误分析[D].吉林大学,2012.

[9]郭慧.老挝留学生习得介词“给”的偏误分析[D].云南师范大学,2019.

[10]刘洋.英美留学生习得对象类介词“对、向、给”的偏误分析[D].黑龙江大学,2015.

[11]黎氏青.越南学生介词“给”的习得研究[D].吉林大学,2012.

[12]崔泳允.韩国留学生习得介词“给”的偏误分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6.

[13]海伦娜.蒙古留学生习得介词“给”的偏误分析及教学对策[D].南京师范大学,2015.

[14]杨永.留学生介词“给”偏误研究[D].暨南大学,2007.

[15]戴思秋.日本留学生习得介词“给”的偏误分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4.

[16]周洋.韩国留学生习得对象类介词“对、向、给”的偏误分析[D].吉林大学,2013.

[17]王宇泉.基于中介语语料库的介词偏误分析[D].上海师范大学,2011.

[18]王燕,彭有明.对外汉语中介词“给”的教学[J].社科纵横,2012,(03).

[19]约瑟夫.赞比亚留学生习得对象类介词“对、向、给”的偏误分析[D].河北大学,2018.

[20]祝华杰.介词“给、替、为”的差异分析及虚化介词[D].广西师范大学,2010.

[21]任怡菲.近义介词“替、为、给”研究[D].郑州大学,2020.

[22]刘睿.对外汉语中引进对象的介词“给、为、替”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5.

[23]张彦群,张红运.浅析英汉跨文化交际的语言语用失误[J].天中学刊,2004,(06).

[24]谌艳姣.英语背景留学生“给”及相关句式的习得研究[D].湖南大学,2019.

猜你喜欢
偏误分析介词
介词和介词短语(二)
介词和介词短语
介词不能这样用
外国留学生使用“把”字句的偏误分析及教学策略
从话题一焦点结构审视连动式中的偏误问题
动态助词“了”、“过”的对比分析与对外汉语教学
留学生汉语学习中“对于、关于”的偏误分析
英语学习者焦点句式习得的偏误现象及成因研究
关于对外汉语教学偏误分析的心得
介词填空专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