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美丽乡村建设 促进乡村全面振兴

2024-02-05 12:38潘金荣
农业知识 2024年1期
关键词:村庄美丽规划

作者简介:潘金荣,女,高级农艺师,主要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

摘 要:美丽乡村建设是建设生态文明、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载体,是实施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支撑。本文针对济南章丘区如何因地制宜加快美丽乡村建设,促进乡村全面振兴,提出了参考性建议。

关键词:美丽乡村;乡村振兴

美丽乡村建设是统筹城乡区域发展,优化农村居住条件,提高农民幸福指数的重要途径,是建设生态文明、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载体,是实施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近几年,济南市章丘区深入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发、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按照环境美、产业美、精神美、生态美的总要求,对农村基层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投入大量资金,农村村容村貌大为改观,农业、农村基层设施、农村公共服务功能明显改善,农民生活品质不断提升,农村民主管理水平得以提高。章丘区先后荣获全国美丽乡村建设典范市、全省生态文明乡村建设先进市等荣誉称号,顺利通过省委农工办生态文明乡村示范县(市)创建工作督导验收。绣惠街道施家崖村获评“中国美丽乡村百佳范例”,文祖街道石子口村获评“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1 美丽乡村发展现状

1.1 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打造“五型村庄”

章丘区美丽乡村建设以“十化五有”为工作内容和标准,即:道路硬化、街道亮化、村庄绿化、河塘净化、墙面美化、庭院街道整洁化、娱乐健身场地化、污水排放集中化、垃圾收运长效化、村规民约制度化;有好班子、有好秩序、有好载体、有好风尚、有集体收入。

按照“富裕、宜居、秀美、和谐、活力”的要求,着重打造“五型村庄”,即:特色产业村,主导产业特色鲜明,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水平和综合效益较高,带动村集体增收、农民致富的能力强。经济富裕村,农民收入稳定持续增加,整体收入水平高于全市平均水平,村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具备较强服务群众的经济实力。生态友好村,村容村貌整洁有序,环境保洁体系完善,各类污染问题得到较好解决,无“三大堆”现象,村庄及周边农田山丘达到绿化、美化、洁化的标准。生活宜居村,村庄规划科学,房屋布局合理,基础设施健全,公共服务到位,群众生产生活方便,居住环境舒适宜人。文明和谐村,历史文脉得到保护传承,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蓬勃开展,群众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基层组织充满活力,村规民约依法规范,民主管理机制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完善;村民遵纪守法、明礼诚信、崇德尚善,干群关系和谐融洽,社会治安状况良好。

1.2 实施“十百”工程建设,示范村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针对各镇街、村庄发展基础不同、地域环境各异的实际,连续三年开展美丽乡村示范行动,每年实施100个示范村建设,在不同区域探索建设美丽乡村的路径方法,累计创建26个济南市级示范村、78个区级示范村、360个镇级示范村,实施各类工程项目630个,总投资过亿元,初步打造出刁镇张官村、官庄街道吴家村等产业带动型,文祖街道三德范村等乡村记忆型,绣惠街道施家崖村、华家村等综合发展型美丽乡村,较好地发挥了典型示范、引领发展的作用。

1.3 实施精品线路片区建设,彰显章丘地域特色

按照“串点成线、连线成面、整体推进”的思路,规划实施了绣江河风韵水乡、省道321线生态家园、章莱路魅力古村三条精品示范线路和垛庄镇“五彩山村”美丽乡村片区。绣江河风韵水乡精品示范线路,以“泉水特色、水乡风情”为主题,沿绣江河、绣源河布局,全长约30公里,与省道244线连接,综合展示沿河古城、特色农业园区、水上旅游项目和生态村庄等内容。省道321线生态家园精品示范线路,以“瓜果飘香、生态农庄”为主题,以省道321线为轴线,全长约20公里,综合展示章丘北部地区良好生态环境和现代农业发展成果。章莱路魅力古村精品示范线路,沿济南市经十东路和章莱路向周边扩展,全长约25公里,南连莱芜雪野水库,北接明水新城,东至朱家峪古村,融合古村历史文化和自然生态景观,体现山乡特色和乡村风情。

2 下一步工作建议

2.1 健全完善村庄规划

一是在规划理念上树立长远计划,不做“短平快”之举,在全区总体规划和城镇体系规划下,做好农村建设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心村建设规划,以此来引领美丽乡村建设。二是在规划设计上借鉴专家学者的建议,多征求本地专家、镇街干部和当地村民的意见,使做出的规划能够和当地水土相服。三是在规划执行上必须防止随意改动原有规划设计,特别是中心村建设的规划更要审慎对待。四是在规划衔接上必须按照衔接配套的要求,修编完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农村社会发展规划、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规划、农村住房改造建设规划等,实现各项规划的无缝对接,确保村庄布局规划和整治建设规划能落地、可实施。

2.2 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

在资金的筹措上想办法,下功夫。一是抓住当前特色小镇建设的机遇,做好引资配套政策的设计,积极吸纳社会资本的投入,使他们参与美丽乡村建设发展。二是积极激发农民的创业积极性,让农民手里的钱“活”起来,使其愿意投入到美丽乡村建设中去,并成为其中最为重要的一分子。三是研究利用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政策性贷款。可通过指定一家区级投融资公司为贷款对象,采取统贷统还方式,从农发行贷取资金,整合美丽乡村建设,选择有条件的镇街试点推进,条件成熟后,全域推开。四是进一步整合涉农资金。由美丽乡村建设联席办建立年度创建项目目录,搭建项目平台,各部门涉农资金按照“渠道不变、集中投放、各记其功”的原则优先向年度创建村庄投放,形成资金整合效应。五是加强资金管理。坚持专款专用,让有限的资金投入发挥最大的效应。

2.3 强化产业深度支撑

一是培育精品农业,围绕主导产业,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建设。引导农民采用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农业生产方式,扩大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生产。二是推进土地流转,突破用地瓶颈,发展规模经营。加快优势特色种养业、农产品加工业、生态养殖小区建设,推进专业化生产、品牌化建设,扶持发展一村一品、一乡一业。三是拓展农业功能,发展乡村生态旅游业。挖掘和释放各镇街资源优势,利用森林景观、田园风光、山水资源和乡村文化,发展农产品采摘、农家乐体验等集住宿、餐饮、娱乐于一体的旅游项目和旅游路线,制作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工艺品和旅游纪念品,打造结构合理、特色鲜明、乡土气息浓厚的乡村旅游产业,真正做到产业竞争力与环境竞争力一起提升。四是培育经营主体,拓展农民创业就业空间。积极探索农民培育新机制新模式,重点培育与农业强国建设相适应、相匹配的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为发展现代农业提供人才保障。引导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引导农民领办、创办、合办企业。

2.4 挖掘打造农村特色

一是立足乡村实际。根据村庄的自然禀赋、资源条件和区位特点,因地制宜,因村制宜,使村庄和环境相互融合,使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真正把美丽乡村建设成为人们的精神家园和生活乐土。二是深入挖掘文化元素。充分利用旧建筑、古民居、老祠堂等,搞好历史文化的保护与开发。同时,利用好村里现有的文化阵地,培育弘扬新时期乡贤文化。三是持续抓好环境治理。把农村垃圾、污水、绿化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重点环节,加大村庄绿化力度,真正實现农村绿树掩映、远离喧闹、重温乡愁。

2.5 建立健全美丽乡村建设体制机制

一是完善目标责任体系。建议根据《山东省生态文明乡村(美丽乡村)建设规范》的美丽乡村建设地方标准、指标体系和农村“七改”要求,立足农村实际,尽快优化调整美丽乡村建设的具体任务目标体系和责任分工体系。二是完善工作组织体系。建议将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联席会议制度提升为推进美丽乡村建设领导小组制度,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区委农办。三是完善监督考核体系。除对各镇街美丽乡村建设完成情况进行科学发展考核外,赋予牵头抓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的相关责任部门的考核权,以更好地推进全区美丽乡村建设工作。

猜你喜欢
村庄美丽规划
我的小村庄
村庄,你好
规划引领把握未来
快递业十三五规划发布
我们创造美丽
平凡又美丽
谁是最美丽的虫(三)
多管齐下落实规划
村庄在哪里
迎接“十三五”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