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价低迷,养猪场如何应对?

2024-02-05 12:38成建国
农业知识 2024年1期
关键词:应对策略

作者简介:成建国,研究员,国家执业兽医师,研究方向:生猪繁育育种研究、猪病临床诊断。山东畜牧兽医学会养猪专业委员会专家组成员,山东畜牧协会猪业分会专家组成员,山东省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专家,山东省科技特派员。

摘 要:当前生猪价格低迷,养猪企业盈利下降,甚至亏损,养猪企业、场、户经营困难,有的停产、倒闭退出。面对猪价低迷,养猪场如何应对呢?养猪场仅凭一己之力是无力改变生猪市场格局的,生猪养殖业更多的还是比拼“内功”,即提高母猪繁殖性能,以应对生猪价格市场的低迷。

关键词:猪价低迷;养猪企业;应对策略;母猪繁殖性能提高

2023年,我国生猪市场价格波动总体呈现“跌—升—跌”“过山车式”特点,来自中国养猪网的信息看,从年初16.84元/kg持续下跌,直到7月底止跌反弹,反弹到9月份与年初价格基本持平之后,又出现连续下跌,直至12月18日的价格为14.68元/kg。“跌”成为2023年生猪价格的主要标签(如图1)。

1 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状况

2023年10月末,能繁母猪全国存栏量4210万头,已连续10个月回调。能繁母猪存栏量从2022年年底的4390万头连降10个月,累计去产能180万头,幅度为4.1%。规模场能繁母猪2023年1~10月累计去化1.61%,散户累计去化13.16%。行业存在供给过剩而需求不足的情况,生猪价格持续走低,豬粮比长期维持在7∶1以下,大多数猪企硬扛了大额亏损。由于前期能繁母猪去化幅度有限,叠加上市企业供给压力较大,同时,冻品库存高叠加出栏增加也加剧了供给压力,这或压制猪价上行。根据目前的产能数据,按照产能滞后10个月计算,生猪供给仍显宽松。2024年上半年需求淡季叠加供给高位,生猪价格难有起色;2024年下半年需求旺季叠加产量进一步去化或有起色,预计情况将好于2023年同期,或可实现较长时间的盈利。

2 养猪场应对措施

生猪价格持续下跌,养猪利益减少,甚至亏损,造成生猪养殖场经营困难。面对猪价低迷,养猪场如何应对呢?

笔者认为,养猪场仅凭一己之力是无力改变生猪市场格局的,生猪养殖业更多的还是比拼“内功”,即提高母猪繁殖性能,以应对生猪价格市场的低迷。

2.1 选择饲养优良的品种

建立高产母猪繁育猪群,依据母猪的繁殖能力、发情、配种的难易程度和泌乳能力等进行选种,充分利用杂种优势。不要过分强调体型注重双肌臀,而忽视了双肌臀猪泌乳能力要差5%~10%,直接影响仔猪的断奶窝重,且产仔少,难产率高,增重慢,将会造成潜在的经济损失。

2.2 缩短生产天数和非生产天数

母猪的非生产天数是指生产母猪和超过适配日龄(一般设为230日龄)的后备母猪既未怀孕也不哺乳的天数,即非生产天数指母猪既未怀孕也不泌乳的日子;其余的时间则为生产天数,包括妊娠期和泌乳期。

非生产天数=365-[每头母猪年产窝数×(泌乳天数+妊娠天数)]

一头母猪一个非生产天造成的损失至少是15元人民币。

2.2.1 影响非生产天数的因素

影响非生产天数的因素有受精率、分娩率、断奶发情间隔、工人的观察力等因素。

2.2.2 减少母猪非生产天数可有效提高母猪的繁殖性能

在母猪空怀期,首先要做好配种母猪的查情工作,尤其是配后18~23天的母猪,降低母猪返情率;其次要做好B超妊娠诊断,及时发现空怀猪,配后23~35天完成至少2次的B超妊娠检查工作;三要保证精液品质;四要训练有素的配种员熟练操作。

在管理上应减少妊娠后期流产及死亡率,适时决定淘汰老的,生产性能差的母猪,断奶当天淘汰最经济。

母猪泌乳期,提高哺乳母猪采食量,可缩短断奶发情间隔;适当缩短哺乳期,如哺乳期由28天降为21天。

2.2.3 淘汰低产母猪,严格执行种猪淘汰标准

后备母猪,满足以下条件之一者淘汰:大于250日龄未发情的;连续2次配种未怀孕的;250日龄体重低于125kg的;由于各种疾病导致失去种用价值或者危及生命的。

生产母猪,满足以下条件之一者淘汰:断奶超过40天未发情的;连续2次流产的;连续配种3次未怀孕的;青年母猪前2胎产仔数平均低于6头的;5胎以上母猪最近一次产仔数低于9头的;连续3胎断奶仔猪数平均低于8头的;由于各种疾病导致失去种用价值或者危及生命的。

生产公猪,满足以下条件之一者淘汰:连续30天精液质量不合格者;其所配母猪受胎率低于70%,且平均产仔数低于9.5头的;由于各种疾病导致失去种用价值或者危及生命的。

3 优化胎次结构

合理的母猪群体结构,后备母猪占生产性母猪的20%~24%。母猪群胎次占比为一胎15%~18%,二胎15%~18%,三胎15%,四胎13%,五胎12%,六胎11%,七胎10%,八胎8%。3~6胎为母猪最佳繁育期,应为核心繁育群体主流(如图2)。

4 提高窝产活仔数

4.1 选育优秀的基础母猪群,提高青年母猪窝产活仔数

针对接受限制饲养的后备母猪应催情补饲;后备母猪是高产前提,首窝多产、一生多产。配种前11~14天提高采食量40%~50%(3.8~4.0kg/天);配种后立即限饲,可提高排卵数;第2个情期配种,多等21天,母猪终生产仔数可提高2头,等到第3情期可进一步提高,但经济上不如第2情期配种合算;日龄达到160天(体重100kg)时开始用成熟、性欲高、输精管结扎的公猪进行刺激,每天接受公猪刺激两次,每次5~10分钟。

4.2 做好后备猪的更新

按照公式执行,年提供后备母猪数=基础母猪数×淘汰更新率÷后备母猪培育合格率。

4.3 选择优良的精液品种

“公猪好,好一坡”。

4.4 妊娠期合理的饲养管理

4.4.1 妊娠母猪期望的目标

产仔多、活力好、泌乳多、繁殖寿命长、成本合理,根据需求分胎次、分阶段饲养,确保泌乳期采食量最大化。

4.4.2 妊娠母猪采食量与泌乳母猪采食量关系

妊娠母猪采食量与泌乳母猪采食量呈负相关,妊娠早期高采食量可降低胚胎成活率,为提高泌乳期母猪采食量,妊娠母猪必须限饲(如表1)。妊娠早期的饲喂水平越高,胚胎成活率越低。

4.4.3 母猪膘情评定标准

妊娠各阶段标准膘情应为断奶至配种2.5分;配种至妊娠21天2.5分;妊娠22~84天3.0~3.5分;妊娠85天至分娩3.5分。母猪膘情评定标准(如图3)。

4.4.4 妊娠期饲料一般饲喂量

斷奶到配种,自由采食;配种到21天,1.8~2.0kg;21~75天,1.8~3.6kg;75~90天,1.8~2.3kg;90天到分娩,2.0~2.7kg。

4.4.5 过度饲喂妊娠母猪出现的问题

高能量摄入影响乳腺发育,乳腺中脂肪细胞增多,乳腺细胞减少—泌乳量降低;抑制泌乳母猪采食量,泌乳期采食量降低,哺乳期体能损失严重,增加淘汰率;难产,产程延长,增加死胎数,分娩时体重大,笨拙,容易压死仔猪。

4.4.6 妊娠期母猪饲喂不足造成的影响

发情困难,断奶发情间隔延长,或不发情;受胎率低;后续胎次产仔少;母猪瘫痪症,体储备损失严重,机体钙磷分解。

4.4.7 妊娠期青绿饲料对母猪繁殖成绩的影响

妊娠期饲喂青绿饲料可提高母猪繁殖成绩(如表2)。每头母猪每天额外添加3~5kg青绿饲料,其窝产仔数、活仔猪数均有提高。

4.6 泌乳母猪饲养管理

4.6.1 泌乳母猪期望的目标

母猪应保持良好的终生繁殖性能,尽量减小营养负平衡,一般泌乳失重控制在15kg之内,以最大程度的增加采食量,增加营养浓度;仔猪成活率高,断奶体重大。

4.6.2 哺乳母猪前期建议日采食量

泌乳母猪产仔后1~7天建议日采食量(如表3)。

4.6.3 泌乳母猪产仔后7天至断奶后发情配种期间的采食量

泌乳母猪产仔后7天至断奶后发情配种期间每头母猪采食量为:饲喂量=2.5kg+(0.4~0.5)kg/头×窝仔猪数(头)

泌乳期采食量提高可降低泌乳期母猪体重损失,增加泌乳量,增加产仔数,缩短断奶至发情间隔,增加下胎分娩率,增加仔猪初生重,降低妊娠期饲养成本,延长母猪使用年限。

泌乳期低采食量会造成严重后果,断奶前一周控制采食量,导致下一胎怀孕30天时胚胎死亡率增加,胚胎的重量明显降低,这种错误做法在我国很普遍,原因是断奶前1周正是卵泡发育的重要阶段,这时的营养供应不足,卵泡的质量降低;断奶到发情的时间延长,甚至不发情,后果是非常严重的。

总之,养猪生产中,母猪繁育性能的高低及种用年限的长短是影响养猪场经济利益的关键因素。母猪繁殖性能包括每胎繁殖性能、年生产力、终身生产力以及群体繁殖性能四个方面,与养猪场生产成本、经济效益息息相关。研究表明,母猪总产仔数每增加1头,经济效益将增加272元。终身分娩胎次仅为1胎的母猪每头仔猪断奶成本为276元,而终身分娩胎次提升至5胎时,每头仔猪断奶成本仅为201元,下降了27.17%。因此,提高母猪繁殖性能对于提高猪场生产水平和盈利能力至关重要,对于应对当前养猪市场低迷可助一臂之力。

猜你喜欢
应对策略
刍议智慧金融下的精准扶贫
关于当今校外少儿美术教育发展的思考
浅谈“营改增”对建筑企业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商业银行在互联网冲击下的发展探讨
初中英语情趣教学的现状浅议
筑牢洪灾后的舆情“堤坝”
大数据时代管理会计的发展困境与出路
“营改增”对集团企业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利率市场化改革对商业银行的挑战及应对策略研究
我国信用评级业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