橘小实蝇在晚熟冬桃上的发生特点与防治技术

2024-02-05 12:38许珂党同洋廉靖满宏宇王伟葛松松韩腾
农业知识 2024年1期
关键词:形态特征防治

许珂 党同洋 廉靖 满宏宇 王伟 葛松松 韩腾

作者简介:第一作者:许 珂,农艺师,主要从事植物病虫害测报与防控工作。

*通信作者:韩 腾,农艺师,主要从事植物保护研究与推广工作。

基金项目:2022年枣庄市科学技术发展计划项目—“气候异常背景下的果园植保技术创新”(2022NS10)。

摘 要:橘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 Hendel)是重要的果蔬检疫性害虫,近些年随着物流运输业的发展,橘小实蝇在鲁南地区晚熟冬桃上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危害。发生为害期主要集中在10月中下旬~11月上旬,本文主要介绍了防治橘小实蝇所采用检疫、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措施。

关键词:橘小实蝇;形态特征;为害特点;防治

鲁南地区是山东省重要的水果生产基地,常见的水果有苹果、樱桃、梨、桃、葡萄等,果树产业在促进当地农民经济增收和乡村振兴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病虫害一直是制约果树安全生产的重要问题,其中橘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 Hendel)号称水果“四大杀手”中的头号杀手,属于重大果蔬入侵害虫。橘小实蝇主要分布在南方果树产区,但是近些年随着各地贸易往来频繁,北方果树产区也出现了橘小实蝇。鲁南地区于2017年首次发现橘小实蝇,根据近几年调查显示,橘小实蝇在晚熟冬桃上的危害呈现出逐年加重的态势,为害果实后,轻则造成冬桃果皮黑点凹陷,影响果实商品性,重则造成果实内部腐烂脱落,甚至造成绝产。

1 形态特征

1.1 卵

长约1mm,宽约0.1mm,成细长椭圆形。卵不聚集成团,分散,初产时为白色,后逐渐变成淡黄色[1]。

1.2 幼虫

共包括3个龄期,体长从1.2~11mm不等,乳白色,呈锥形,头尖尾粗,1~2龄期生活在果实内部,不会跳跃,3龄期善跳跃,离开果实钻入地面进行化蛹。

1.3 蛹

蛹为围蛹,椭圆形,长约5mm,宽约2mm,初化蛹时候为淡黄色,后期逐渐变为红褐色。

1.4 成虫

雌性成虫体长7~8mm,雄性成虫6~7mm,整体颜色呈现黑亮黄相间,前胸两侧有明显亮黄圆斑,中胸两侧各有1条黄色纵线与后胸的黄斑组成U字形,其余部分为黑色。腹部黄褐色,呈近圆球形,在第3节有明显的横向黑色条带,中央有一条纵向黑带伸向腹端。雌性腹部产卵器发达,成针状。

2 发生规律与为害特点

橘小实蝇发生和危害程度主要受当季温度和湿度的影响,最适宜发育温度为15℃~30℃,土壤表层相对湿度为60%~70%。在鲁南地区晚熟冬桃发生为害期主要集中在10月中下旬~11月上旬,世代重叠严重,寄主广泛,存在辗转取食为害的情况[2],因此在晚熟冬桃上的危害程度与前一个季节的发生基数有较大关系。

深秋季节早晚温度较低,成虫频繁活动时间主要为白天中午前后。在桃树上的产卵方位主要为树冠外层向阳面,在果实中间或者果肩处产卵,每次产卵5~10粒不等,严重的每个果实存在多个产卵孔。成虫通过气味和颜色选择即将成熟的桃果进行产卵。产卵时首先使用尾针试探性刺破果皮,如果果实成熟度差或者果肉偏硬,成虫随即转移产卵部位,果实受刺的部位3天左右出现黑斑并坏死腐烂。卵在晚熟冬桃内发育时间约为10天,3龄幼虫掉落地面钻入3~5cm深处进行化蛹,蛹期约为10天,蛹羽化为成虫后需要继续取食补充营养才能交配产卵,果园中腐烂的冬桃为成虫的主要食物来源。

果实被产卵后外表无明显被害特征,仔细观察可见细小的黑点,即为橘小实蝇的产卵孔,卵在果实内孵化成幼虫随即进行取食为害,造成果实内部腐烂成黄褐色水浆物,果实停止发育。

3 防治方法

橘小实蝇是世界检疫性害虫,具有飞行能力强、繁殖快、取食广和适应性强的特点。果园喷施化学药剂后橘小实蝇随即迁飞离开,等到药效结束后再回来继续为害,化学防治效果较差。果实一旦被产卵就失去了商品价值,因此需要采用植物检疫、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學防治等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措施。

3.1 加强检疫

严禁从虫害区运输带有橘小实蝇危害的果实,如柑橘、香蕉、芒果等,发现后立即销毁,阻断传播链。加强虫害相邻区域监测普查,及时发现,迅速采取综合防控措施,防止害虫扩散蔓延。同时加强在果品市场、高速路口、居民小区等人员频繁活动的地区悬挂性诱剂,及时监测发生动态和发生数量。

3.2 农业防治

橘小实蝇羽化后需要继续取食才能进行交配产卵,因此要做好田间卫生工作,将病虫烂果及时带出果园进行深埋或者销毁,切断食物来源。同时果园可以采用铺设地膜或者园艺地布的方式,阻断幼虫转入地面化蛹的通道。

3.3 生物防治

性诱剂或食诱剂是一种生物诱捕剂,可以显著降低种群密度,减少农药使用量。鲁南晚熟冬桃产区可以在9月初开始悬挂生物诱捕剂,每亩至少悬挂诱捕瓶6个,瓶内诱芯上滴几滴性诱剂(主要成分为甲基丁香酚)或者涂抹食诱剂。也可以将诱捕剂喷涂在粘虫板,并将其悬挂在桃树树冠外侧中上部,每20天左右换一次生物诱捕剂。

采用生物诱捕剂要做好统防统治和群防群治工作。由于生物诱捕剂可以大量吸引周边的成虫,单个果园或少量果园使用会存在橘小实蝇为害加重的情况,周边没使用的果园反而出现为害减轻的现象。因此使用生物诱捕剂时,要做好跨村甚至跨乡镇的联合防治工作。

3.4 物理防治

果实套袋可以有效降低橘小实蝇的为害,同时也会明显降低冬桃其他病虫害的发生,提高果品质量,降低农药使用量[3]。晚熟冬桃套袋应在果实5~6月份硬核期进行,果袋应选择双层纸袋,开口处要扎紧实。

3.5 化学防治

使用诱捕剂加强橘小实蝇动态监测,根据晚熟冬桃果园诱捕剂的诱杀情况,在橘小实蝇发生初期及时对果园地面喷施杀虫剂,杀虫剂可以选择10%高效氯氟氰菊酯水乳剂1500~2000倍液复配有机硅助剂或者30%灭蝇胺悬浮剂1000倍液复配有机硅助剂,每隔7~10天连续使用2次。树冠投影处是重点喷施药剂部位,喷施地面要仔细,不能遗漏。

参考文献

[1] 王开宏,高秀梅.鲁南地区橘小实蝇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措施 [J].落叶果树,2023,55 (5):62-63.

[2] 唐鑫,韦文添.油梨园橘小实蝇的发生为害及其综合防控技术 [J].福建热作科技,2023,48 (2):57-58+67.

[3] 金扬秀,张德满,谢传峰等.橘小实蝇绿色防控技术研究进展 [J].植物检疫,2022,36 (3):1-6.

猜你喜欢
形态特征防治
永德县乌木龙彝族传统服饰文化的形态特征
浅析对嫌疑立体足迹形态特征的提取技术与生物特征辨析
网络互动类综艺节目的形态特征
福建南音音乐形态特征与传承探讨
公路桥梁常见病害原因分析及防治
戏曲舞蹈表演的形态特征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