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黑果病的发生及防治

2024-02-05 12:38徐遵华薛华
农业知识 2024年1期
关键词:防治棉花

徐遵华 薛华

作者简介:徐遵华,农艺师,主要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薛 华,研究员,主要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

摘 要:棉花黑果病(DiplodiagossypinaCooke)是由棉色二孢菌侵染致病,黑果病菌按侵染棉铃的能力,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寄生性病菌,能够穿透棉铃表皮,直接侵入内层组织危害,如铃疫病、炭疽病、和角斑病;另一类是腐生性或半腐生半寄生性病害,病菌穿透力弱,主要通过虫害、寄生性病害和机械损伤造成的伤口,以及铃皮裂缝处入侵为害,如红腐病、红粉病、软腐病、黑果病等。本文主要介绍了棉花黑果病的传播途径及其防治方法。

关键词:棉花;黑果病;防治

棉花黑果病(DiplodiagossypinaCooke)是由棉色二孢菌侵染致病。受害铃壳先变淡褐色,全铃发软,后转为棕褐色,渐变黑色,严重时铃壳变硬,表面布满煤粉状物,内部棉絮腐烂成灰黑色硬结不能开裂[1]。此病的发生严重影响棉花的产量和品质。

1 传播侵染途径和发病条件

病菌按侵染棉铃的能力,可分为两类[2]。一类是寄生性病菌,能够穿透棉铃表皮,直接侵入内层组织为害,如铃疫病、炭疽病、和角斑病;另一类是腐生性或半腐生半寄生性病害,病菌穿透力弱,主要通过虫害、寄生性病害和机械损伤造成的伤口,以及铃皮裂缝处入侵危害,如红腐病、红粉病、软腐病、黑果病等。前一类病菌在棉铃表皮有伤口时,更容易侵入,加快为害。所以要注意治虫,作业时尽量减少损伤,即可减轻铃病的危害。

各种烂铃病菌,主要依附在掉落田间的烂铃上越冬。有的病菌,如疫霉菌可以借病残体在土壤中长期存活,被病残体污染的各种肥料,也是病菌传播的重要途径。炭疽病和角斑病菌仍以种子带菌越冬传播为主[3]。棉花结铃期间,存在于土壤中,病残体上,以及已经发病的病株上的病菌,可以借风、雨、昆虫传播到健康棉铃上,侵染危害。特别是棉株下部果枝上的棉铃,在风雨中常被从地上溅起的带菌雨水污染,而出现烂铃。

烂铃的轻重程度,随每年铃期的天气变化,不同品种在不同栽培条件下发育的早晚和长势长相而不同。28℃~30℃结铃期间的天气,是影响当年烂铃轻重的重要因素,烂铃病菌侵染危害的适宜温度多在24℃之间,多数病菌在相对湿度80%~85%以上时危害严重[4]。棉花一般于7月下旬进入结铃期,大暑立秋前后是一年中气温最高的时节。金乡县常年雨季多在7月上旬~8月上中旬,空气湿度多在80%以上,有的年份雨季延续到8月底或9月初,所以棉区每年都有烂铃,特别是下部果枝上的伏前桃,烂铃率常在50%以上,如果雨季持续时间长,日照少,天气闷热,加上时有暴风雨造成棉株倒伏,棉铃擦伤,烂铃损失就特别严重。

在同样的天气条件下,棉花栽培管理形成的棉田小气候状况对烂铃的发生发展有直接影响[5],例如不考虑地理条件过度密植,又不放宽行距,棉田有机基肥不足,依靠氮素化肥催棵搭架,造成棉枝枝叶徒长,组织柔嫩、田间通风透光不良小气候又湿又闷,有利于病菌繁殖危害,并且棉花抗病力弱,受侵染机会增多,烂铃加重。另外,伏旱时不考虑天气变化形式,不实行隔沟轻灌,盲目大水漫灌,或者浇后遇雨,造成土壤湿度过大,雨季排水不畅,地有积水,都会给病菌提供有利繁殖条件,加重烂铃发展。

病菌入侵棉鈴的难易程度,在具体棉铃生长发育的不同阶段,有着明显的差别,棉铃的生长发育经历3个阶段,一是幼铃期,开花(授粉授精)至子房露出苞叶约7天左右,二是成铃增长期,约18~23天。三是成铃充实期,至裂铃吐絮,约25~40天。一个棉铃从开花到裂铃,整个铃期约50天,结铃越早铃期越短,无论结铃早晚和铃期长短,除角斑病菌从幼铃期即能侵入为害外,其他棉铃病菌对正在快速生长的幼铃和增长期成铃,入侵能力都较弱。直到棉铃外形长足,进入以内部发育为主的充实期成铃,病菌才开始侵染危害,特别到了内部发育已基本完成,只待脱水开裂的成铃后期,棉铃内外生理活动都趋微弱,而含水率不低,正是病菌入侵为害的最有利时机。如果此时田间湿度大,棉铃脱水慢,烂铃会迅速发展。

2 防治方法

2.1 农业防治

清沟沥水,中耕松土,降低田间湿度。适时剪枝、抹赘芽、打老叶。棉田密度过大时,要推株并垄,隔一行推一行,以改善田间通风透光条件,降低湿度,减少病害发生。及时消灭各种虫害,特别是棉铃虫、甜菜夜蛾等,以减少病菌的侵染途径。发生烂铃后,及时摘除,集中暴晒,防止棉纤维霉烂,这样即可减少损失,又可减少病菌在田间的传播扩散。

2.2 药剂防治

在铃病发生初期,在棉株中下部果枝上喷洒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每隔7~10天喷一次,连喷2~3次。

参考文献

[1] 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中国棉花栽培学[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985-988.

[2] 棉花铃病的发生及其防治对策[J].史先英;韩宏分.中国棉花,2007(2).

[3] 棉花铃期病害研究[J].王文.安徽农业科学,2006(6).

[4] 江怀仲.四川棉花铃病研究[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1999,21(1):40-42.

[5] 棉花铃病的发生规律与防治对策[J].诸凤丹;唐赛文.南方农业,2012(5).

猜你喜欢
防治棉花
摘棉花
棉花是花吗?
棉花
快乐城的棉花糖
公路桥梁常见病害原因分析及防治
心中的“棉花糖”
第三讲 棉花肥害诊断及其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