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冬期鱼塘日常管理关键技术

2024-02-05 12:38王丕浩
农业知识 2024年1期
关键词:病害防治

作者简介:王丕浩,工程师,中国海洋大学,学士,主要从事水产养殖技术指导等工作。研究方向:内陆淡水养殖新技术研究与应用推广、水生动物病害防治与水产品质量安全等。

摘 要:加强越冬期鱼塘管理,保证鱼类安全越冬,这是关系到来年一年养殖效益的关键。实践证明,越冬期鱼塘做到早谋划、早部署、早启动,通过科学应急预防和物资储备、加强越冬期池塘水质管理、溶氧管理、进行科学投喂、做好越冬期病害防治等日常关键技术管理,可以有效避免养殖品种越冬期死亡,从而更好地保障养殖效益。

关键词:溶氧管理;水质管理;科学投喂;病害防治

冬季是水产养殖的重要修整期,为更好地抓好冬季渔业生产,确保养殖生物安全过冬,确保来年的养殖效益,广大养殖户一定要改变传统养殖观念,务必做好冬季养殖管理工作。

1 越冬前准备工作

1.1 越冬期前进行合理投喂,增加鱼体抵抗力和免疫力

越冬前能适当投喂高蛋白饲料,增加鱼体耐寒能力,防止越冬鱼类体质下降,同时可以添加增加免疫力类产品和饲料一起投喂,持续投喂一周左右,以增加存塘鱼体体质和免疫力。

1.2 加强水质底质管理

越冬前对池塘底部进行强化改底,清理养殖池塘底部的残饵、粪便等有机沉淀物,帮助鱼顺利过冬。冬季池塘水质一般较清瘦,有的塘甚至还很浑浊,这样的水体产氧能力差、水质稳定性差、保温效果较差,建议在晴天上午培肥水体。同时,对于外源水较好的鱼塘,可以选择适当加深水位,缓慢加水,不要一次性大量加水,水深保持在2m以上,调节水体肥度,透明度在40cm左右,让池塘水体总量增加,这样在寒潮到来时,水温下降的速度的就会减慢,从而减轻对鱼体的应激。再者,鱼塘深度加深后,底层水温较暖,可以给鱼群一个安全过冬的庇护场所。

1.3 做好冬季应急物资储备

养殖池塘要提前做好应对冬季突然出现的降温寒潮、大风暴雪时物资储备,建议可以少量采购化学增氧剂、水体消毒剂等,以应对池塘出现严重缺氧等突发情况。速效增氧剂(过氧化钙粉、过氧化氢溶液等)化学增氧方法对养殖影响较大,只能作为暂时性急救,临时缓解水体缺氧情况,不宜大量长时间使用[1]。同时储备适量消毒剂,应对越冬期低温发生后发生的疾病情况。

1.4 做好养殖设施设备检修

检查加固养殖池塘越冬保温设施棚架、投饵机等配套设施,检修养殖场增氧机、发电机、保温加热等设施设备,防止冬季突然出现的降温降雪等天气造成断电、断氧等。如果在设施渔业养殖场,入冬降温前须将越冬保温大棚不留风口,全部封闭,以大棚进风降低棚内温度;当养殖水温低于17℃时,养殖棚内可开启电热风机,增加棚内温度;全天启动增氧机增氧或铺底管增氧,打开进风口,以免棚内出现缺氧现象。

2 越冬期内池塘日常管理

2.1 密切关注天气预报信息

进入冬季,养殖户要对天气状况保持高度警惕,提早进行紧急应对,特别是在冬季突然出现的寒潮降温、大风暴雪等恶劣天气,加强对养殖水管等易冻设备进行保暖性检查,提前安装保暖设备进行防冻处理。对养殖池塘的发电机、增氧机、保暖或加热设施进行提前维护,避免在冬季突然出现的极端天气发生断电、缺氧等情况。越冬期必须坚持早晚巡塘,同时减少或停止投喂饲料。提升养殖池塘现有水位,采用防冻措施降低水温下降速度,提高养殖池塘水产动物对入冬环境的适应能力,防止水温突然骤降引起冻伤或应激反应[2]。

2.2 加强养殖水体溶氧管理

露天养殖水面要防止冬季突然降温降雪等情况造成结冰,结冰易造成养殖水体中光合作用减弱耗氧变大,溶解氧波动幅度大,极易造成水产动物缺氧死亡。一是及时清雪破冰,提高水中浮游植物光合作用,提升池塘中的溶氧量,避免养殖品种缺氧[3]。二是定期检测水体溶氧量,冬季在5mg/L左右,低于3mg/L时增开增氧机增氧。三是控制现有水体养殖密度,保证养殖水体充足溶氧,避免出现水质恶化;四是入冬前对适宜销售品种适时捕捞出售,降低养殖密度。四是当溶氧量过低时,可使用氧立得或急救120或育藻肥水精+肥水激活素等增氧剂培育水质,增加水体造氧能力。

2.3 做好气温骤降时防冻害管理

冬季出现突然的温度骤降,极易造成养殖水产品冻伤。做好防冻增温,一是在露天养殖池塘迎风面设挡风墙,减缓水温迅速下降。二是在春季时在养殖池塘中种植一定数量的水草,养殖水产品冬季时可在水草中越冬,降低低温的影响。三是有条件的养殖场搭建养殖温棚,提高养殖水体温度[4];四是对于温水性养殖品种尽量在入冬前进行择机出售。五是对已经搭建养殖温棚的养殖场,做好日常检查保温设施和充氧及供暖设备,保证大棚保温效果。六是冬季鱼塘尽量不要开增氧机,减少池水上下对流,减慢池塘底部水温下降速度,达到防寒目的。露天池塘夜间不要开太阳灯取暖,避免诱使水中鱼类游到水体表层,发生冻伤。

2.4 越冬期养殖水体水质管理

冬天养殖水体温度较低,浮游植物光合作用的强度降低,水中含氧量低,露天池塘中的水位降低,必然会影响到水产品的生长。具体措施:一是视天气情况择期定期将经日晒升温的水注入养殖池塘,稳定水位,确保养殖池塘水位浮动在10~15cm,水深在2~3m为宜,缓慢加水,不要一次性大量加水,避免引起不同水温层交流而使鱼类产生应激反应。二是适量在养殖池塘中撒石灰(增加钙质)与磷肥(提升磷酸盐的浓度),促进水生植物生长,保持水质pH值在7~8.5,稳定与调节水体的酸碱度[5]。三是根据水质状况,适量使用微生物(如嫩而爽活菌宝、金康爽水灵等)改善水质,保持水质清新,可适量增加杀虫药剂预防锚头病等。

2.5 做好饲料投喂管理

对于养殖池塘中越冬类水产品种,在秋季时就要加强营养,增加营养类饲料比例,提高越冬期鱼类免疫力,增强养殖品类的体质。投喂应该遵循四定原则:定期、定位、定质、定量的标准进行,根据气温、水体、鱼类的消耗程度灵活掌握摄食量,选择全方面有营养价值的饲料,不造成浪费和污染水体[6]。入冬初期,水温逐渐降低,遵循少喂、喂好的原则,在停食前20天左右,投喂高营养精饲料,增加鱼类越冬所需的脂肪,提高防病抗病能力[7]。根据水温变化及时调整投喂次数,不可急于投喂饲料,避免鱼群因上浮摄食导致冻伤患病,待水温稳定后,进行投喂,投喂量占鱼重的1.0%~2.0%;水温上升超过10℃时,适当增加投饲量满足鱼类活动需要。水温提升到18℃时,应增加投饵投喂次数。低温期视情况2~3天投喂1次直至每天投喂1次,投饵率控制在0.1%~0.2%,待水温18℃以上时,恢复正常投喂。

2.6 科学防治病害

越冬期养殖池塘病害防治,坚持早、中、晚巡塘,防止缺氧和水质变坏,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有效应对措施,可采用刺激性较小的福碘,并视水质情况适量使用底吉祥+百草益甘旦+福肽拌料投喂。水霉病是冬季和早春时节对鱼类危害最大的疾病,严重时还会导致池塘中80%以上的鱼类出现死亡[8]。应对措施:采用1%~2%食盐水浸洗病鱼15~20分钟;保持水温,避免越冬水温过低,尽可能使水体照到一些阳光;大蒜素全池泼洒,每1m3水体用量为2~3g;生姜辣椒煮水泼洒,有一定抑制效果;循环水可以用紫外线照射杀菌。防治病害时当水质过差或缺氧时,应禁用消毒类、杀虫类药剂。

越冬期鱼塘管理必须做好“两期”管理,从越冬前期、越冬期内两个时间段内加强日常管理,一定要在思想上重视,做到早准备、早部署、早启动,做好越冬期的各项准备工作,运用越冬期水温水质管理、溶氧管理、疾病防控等关键技术,做好鱼塘顺利越冬。

参考文献

[1] 霍新周.冬季水产养殖池塘管理措施[J].河南水產,2022,(5):42-43.

[2] 王春植.冬季恶劣天气水产养殖管理,看看专家咋说[N].农民日报,2021-11-20(6).

[3] 何登伟,刘长军,马春瑜等.冬季恶劣天气条件下水产养殖安全越冬管理技术要点[J].黑龙江水产,2021,40(6):54-56.

[4] 宋萍.冬季养殖管理[J].科学养鱼,2010,(12):82.

[5] 白谦.论冬季养殖池塘的管理[J].农业与技术,2013,33(4):227.

[6] 杨萍.冬季池塘养殖管理技术[J].渔业致富指南,2022,(1):39-40.

[7] 肖艳.冬季池塘养鱼综合技术措施(上)[J].新农村,2023,(1):30-31.

[8] 何海.鱼塘越冬期防病三招[J].农家致富,2022,(1):39.

猜你喜欢
病害防治
贵州天柱县稻田养鱼关键技术和鱼病防治
田七主要病害调查及防治药剂筛选研究
浅谈路桥过渡段路基路面施工及病害的防治
试论提高造林质量的措施及病虫害防治
草鱼高产养殖技术及病害防治技术
白刺参繁育及病害防治技术初探
番茄的栽植技术及田间管理
草鱼高产养殖技术及病害防治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