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大概念教学策略研究

2024-02-17 20:03福建省武平县教师进修学校林法煌
新教育 2024年2期
关键词:概念历史教师

□福建省武平县教师进修学校 林法煌

初中历史教育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了解过去,更是为了培育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应该思考通过哪些方式有效开展大概念教学,帮助学生系统掌握历史知识、建立历史框架,特别是提升历史解释能力。

一、大概念教学的概述

1.大概念的定义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 年版)》指出:大概念是将分散的知识、技能、观念等联成整体,且赋予它们意义的概念或观念等。大概念具有抽象性、统摄性、迁移性。一般史实概念与历史事物有密切联系,但不是大概念。

初中历史大概念可以多层面整合、提炼:一是统领各板块的大概念,如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可分别提炼为“统一多民族国家”“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社会主义现代化”等大概念。二是学习单元中的大概念,如三国两晋南北朝,可提炼为“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这一学习单元的大概念。三是每课中的大概念,如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可提炼为“社会变革”。

2.大概念教学的定义

大概念教学是指根据大概念建构学习内容的框架,设计教学过程及环节,组织和开展教学活动,以大任务、大问题来统领整个学习过程,引领学生建构合理的历史知识结构,避免碎片化,促进学生掌握探究历史的方法和路径,拓宽学生认识历史的视野。

大概念教学旨在通过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历史学科中的关键概念,从而提升他们的学科核心素养尤其是思维能力。这种教学方法强调对历史知识的整体把握,注重学科内在逻辑和脉络的理解,而非简单的死记硬背。

3.大概念教学的价值

大概念教学强调让学生理解历史事件和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形成一个完整的历史脉络。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比较、概况等方式,自主地探索历史事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培养历史解释能力。即能够客观叙述和分析历史,有理有据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在对相关史料加以理解和辨析的基础上,尝试发现和提出新的问题,加以论证,形成自己的历史认识。

二、初中历史大概念教学的基本原则

1.扎根于学科知识结构

教学应该紧密围绕历史学科知识体系展开,确保所教授的大概念与历史学科的主要内容相契合。教师应当深入研究历史学科的学科内涵,全面了解各时期、各领域的重要概念,结合教材和课程要求,有针对性地选择和设计教学内容,确保学生形成的大概念具有学科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2.以学生认知发展为导向

教学应该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点,合理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使之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阶段。首先,教师应该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学科认知能力,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策略。对于认知水平较低的学生,可以采用具体、形象的案例或事例进行教学,帮助他们建立基本的历史概念。对于认知水平较高的学生,可以引导他们进行深入的历史研究,拓展他们的认知边界。其次,教学内容的设置应当符合学生认知发展的规律。在教学设计中,要根据学科知识的难易程度和学生的年龄特点,逐步引导学生从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地理解历史概念,使他们在认知上能逐步提升。最后,要鼓励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积极参与讨论、提出问题,促使他们在认知上得到全面拓展。

3.注重历史大概念的时空性与联系性

教学应该强调历史概念的发展过程和变化趋势,使学生能理解历史概念的演变和相互关系,形成对历史发展规律的认知。首先,教师应当将历史概念融入历史发展的具体时代背景中,让学生了解某一概念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具体表现和内涵,以此形成对其历程性的认识。其次,教学要注重历史概念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影响。历史概念往往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关系网。教师通过讲解和讨论不同概念之间的相互影响,帮助学生建立起对历史概念动态变化的认知。最后,引导学生关注历史概念在现实生活中的延续与发展,让他们认识到历史概念是随着时代变迁而不断发展演变的。

三、初中历史大概念教学的具体策略

1.提炼主题

提炼主题是大概念教学的核心环节,它应该多形式、多办法、多途径才能实现。提炼主题的思维逻辑是:比如中国近代史第1 课“鸦片战争”、第2 课“第二次鸦片战争”、第5 课“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第7 课“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签订”均体现民族矛盾、外国对我国的侵略,即“外患”;既然有外患,是否有内忧呢?结合古代史所学内容即清中叶以后的政治腐败、故步自封和当时的国际局势,认识当时中国面临的严重危机,即“内忧外患”。第3 课“太平天国运动”、第4 课“洋务运动”、第6 课“戊戌变法”和第7 课的“义和团运动”“抗击八国联军”等是救亡图存的历史事件。从1840 年鸦片战争到1901 年《辛丑条约》之间的历史是封建统治的历史,是清朝晚期的历史,所以,这段历史的大概念可确定为“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后一单元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也属于救亡图存,而且内忧外患依然存在,但从时间上已不属于晚清时期,从统治阶级来看是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终结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政权,所以与前一段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不应归结为同一大概念。

2.情景模拟

情景模拟是一种具有强烈互动性的教学方法,通过创设特定的情境,让学生在模拟的环境中亲身体验历史事件或生活场景,以此来深入理解历史概念。以“原始农耕生活”为例,教师可开展以下教学活动:第一,在教学准备阶段,教师需要准备好相关教学资源,包括图片、视频、道具等,以模拟原始农耕生活的场景。第二,教师可以选择一个合适的教学空间,布置成原始农耕社会的场景。准备一些模拟农具、食物、服饰等道具,让学生在模拟环境中感受到原始农耕生活的真实性。第三,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扮演不同的角色,如农民、狩猎者、采集者等。每个角色有着不同的任务和责任,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亲身体验原始农耕社会的生活方式和经济结构。第四,在情景模拟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交流和讨论,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比如讨论农民如何合作、如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等。第五,在情景模拟结束后,教师组织学生对原始农耕生活相关知识进行讨论,重点分析农耕方式与发展等内容,根据模拟的情景加深对历史概念的理解。这样能指导学生深入理解原始农耕的发展规律,也能培养学生形成以事实为依据的历史认知能力。

3.角色扮演

角色扮演是一种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通过让学生扮演特定的历史角色,使他们能更加身临其境地体验历史情境,深入理解历史概念。以“盛唐气象”为例,具体教学如下:首先,在教学准备阶段,教师需要对盛唐时期的历史背景、社会制度、文化繁荣等方面进行充分了解,并准备相关的教学资源,如图片、视频、资料等,以便在角色扮演活动中提供参考和支持。其次,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每个小组扮演盛唐时期的特定角色,如皇帝、文人、士兵、商人等。每个角色都有着不同的社会地位和身份,通过角色扮演,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当时社会的结构和人们的生活状态。再次,在角色扮演活动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情境和任务,让学生在扮演的角色中进行互动和交流。比如模拟朝廷宴会,让“皇帝”主持,让“文人”献诗,让“士兵”演示武艺,让“商人”介绍贸易等,通过互动,学生能更加生动地感受盛唐时期的文化和社会风貌。最后,在活动结束后组织学生进行角色心得分享,让每个小组的代表分享他们在扮演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以及对盛唐时期的理解。

4.问题导向

问题导向教学是一种启发式教学方法,历史教师通过向学生提出具体问题,引导他们主动探究和解决问题。教师在开展“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教学时,可以开展几个层面的教学探索:第一,在教学准备阶段,教师需要充分了解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背景和特点,准备相关的教学资源,包括文学作品、画作、音乐等。第二,教师在课堂导入过程中提出多个思考问题,引导学生对课程内容进行探索与理解。如“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如何反映了社会变革和文化发展?”“清代文学作品中有哪些代表性的特点?”“思考清朝前期文学艺术对当代文学艺术发展的影响是什么?”这些问题能作为学习的起点,激起学生对历史知识进行探索的动力,利于开展后续的课堂教学。第三,鼓励学生独立或者是找寻合作伙伴进行课堂研究,收集相关资料和信息,以回答引入问题。学生可以阅读清代文学作品、分析画作、欣赏音乐等,以获取更多的信息和见解,通过史料分析来支持自身观点。第四,教师在学生讨论基础上进行针对性引导,合理补充相关背景与知识,以帮助学生更全面地理解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提出“你认为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对中国文化有什么重要影响?”“你在学习过程中有哪些新的发现或体验?”等引导性问题。这样利于学生通过反思更深刻地理解历史概念和概念之间的联系,形成历史大框架和大概念。

5.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是一种促进学生合作、共同探讨、共同学习的教学方法。以“改革开放”教学为例,历史教师能开展以下教学活动。首先,教师在课程教学之前准备相关资源,包括改革开放时期的历史资料、文献、图片等。根据学生认知情况设计针对性的教学方案,设计一系列的合作任务,重点指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索课程内容。其次,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中的成员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相应的角色,如政府官员、农民、工人、商人等。每个角色都有着不同的视角和利益,通过合作,学生能从不同角度来探讨改革开放时期的影响和意义。再次,教师给每个小组分配一个具体的研究任务,如“改革开放对农村经济的影响”“改革开放对城市发展的推动作用”“改革开放的进程与取得成效”“改革开放对中国发展的影响”等。每个小组需要共同收集资料、分析数据,进行讨论和整理,以完成任务。最后,教师鼓励学生在合作研究之后进行内部讨论,通过PPT等方式向班级同学展示合作探究成果,在回答相关问题基础上增加对改革开放的理解,促使他们形成对历史的独立理解和见解。

6.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是一种通过具体实例来引导学生思考、分析和讨论的教学方法。教师在开展“民族大团结”课程教学时,具体做法如下:第一步,教师提前准备相关的历史案例,确保案例具有代表性、具体性和教育性。同时,准备相关的教学资源,包括案例描述、背景资料、相关图片等,以便在课堂上使用。第二步,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负责研究一个具体的历史案例。他们需要通过阅读相关资料、讨论和分析,了解该案例的详细情况,并理清事件的经过和影响。第三步,学生在整合资料基础上制作报告,包括案例背景、事件经过、各民族的合作方式、取得的成果等方面的内容,利于学生形成家国情怀。第四步,教师可以对每个小组的成果进行点评,提供反馈和引导。引导学生对其他小组的成果进行评价和讨论,促使学生在交流中得到更多的启发和思考。这样可以为初中历史教育提供一种生动而有效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在亲身参与案例研究中,深刻理解并珍视民族大团结这一历史大概念的伟大意义,也培养了学生的家国情怀和正确的民族观。

7.教学反馈

教学反馈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及时获取学生学习情况的信息,据此对教学进行评价和调整的过程。在历史大概念教学中,教学反馈同样至关重要,具体如下:第一,教师在课堂上通过观察学生的表现来获取反馈信息。包括学生的参与程度、理解程度、表达能力等方面,通过观察可以初步了解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第二,教师可以通过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的方式来获取反馈。通过学生的回答,了解他们对所学内容的理解程度,也可以发现一些常见的错误或疏漏。第三,通过批改学生的作业来获取反馈信息。作业的探究深度等能反映学生对历史概念的理解程度,教师能通过批改过程给予及时的评价和建议。第四,设计简单的反馈问卷,让学生在课后匿名填写。通过问卷可以了解学生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看法,收集到学生的意见和建议。根据教学反馈所获取的信息,教师可以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及时调整和优化,以保证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大概念教学在初中历史教育中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学生建立起对历史知识的整体性认知,尤其是培养他们历史解释能力,对历史形成正确的观念和判断。教师需要充分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科知识结构,根据这些因素有针对性地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以确保教学的有效性和可理解性。这样可以为学生提供了更深入、更全面的历史学习体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和综合能力。

猜你喜欢
概念历史教师
Birdie Cup Coffee丰盛里概念店
最美教师
教师如何说课
幾樣概念店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学习集合概念『四步走』
聚焦集合的概念及应用
新历史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