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立学课堂”:让古诗文学习“有法有度”

2024-02-17 20:03江苏省如皋市实验小学
新教育 2024年2期
关键词:音韵古诗文古诗词

□江苏省如皋市实验小学 杨 华

古诗文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精髓,是中华文明的瑰宝。部编版语文教材,从小学低年级学段起就收录了古诗文。在部编版语文教材中,古诗文的选编注重了经典性、育人性,这是可喜的,它让中国语文教育回归了“中国化”。依托部编版语文教材实施古诗文教学,一方面要突出古诗文的人文话题,另一方面要处理好古诗文与语文要素的关系。要引导学生积极探寻古诗文中的中华文化基因、元素,创新古诗文教学,让古诗文教学“有法有度”,让学生在古诗文教学中“生长”。

一、“有度”:古诗文教学内容

对于古诗文教学来说,重要的是“教什么”和“怎么教”。处理好这样的两个问题,古诗文教学就能获得实效。部编版语文教材是教师古诗文教学的重要参照,因为部编版语文教材的古诗文编排关照了学生的年龄、心理等的特征。部编版语文教材中的古诗文编排是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当然,在古诗文教学中,学生的古诗文学习内容可以在教材基础上作一定的拓展、延伸。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古诗文教学内容也不是越多越好、越早越好。

1.以“主题”为抓手,丰富古诗文教学内容

中华古诗文博大精深,甚至可以说是浩瀚无边。茫茫古诗词、古诗文,我们应当从中选取哪些内容引导学生诵读、学习?有人往往会一言以蔽之,选经典的古诗文。诚然,经典的古诗文是学生语文素养发展的重要基石,甚至可以说是内核。但经典也是十分丰富的,拓展延伸学生的古诗文学习内容不能笼而统之,或者说不能无序、无度。笔者在教学中,往往会以一定的主题为抓手,丰富学生的古诗文学习内容。

以主题为抓手,可以是从古诗文表达的主题入手,也可以是从古诗文的体裁主题入手,还可以古诗文作者写作的相关古诗文作为主题,等等。具体到教学实践中,以什么主题作为抓手,还要根据教师的教学意图、目的、要求等。比如教学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一首思乡之情的诗歌,教师就可以补充相关的以“乡愁”为主题的古诗文,如李白的《静夜思》、张继的《枫桥夜泊》、贺知章的《回乡偶书》等。此外,还可以补充一些以“思乡之情”的古诗文名句,如袁枚的“明月有情应识我,年年相见在他乡”,如张九龄的“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情”,如马戴的“落日他乡树,寒灯独夜人”等。这样的一种以主题为抓手的古诗文教学内容的拓展、延伸,能增进学生对思乡主题的体认。

以主题为抓手,谋划学生的古诗文学习内容,能让学生的古诗文学习层次化、结构化、整体化、系统化等。中华古诗文内容涵盖了咏物、咏史,边塞、田园、思乡、送别、抒怀、言志等诸方面。因此,拓展延伸古诗文教学,要求教师要熟谙每一主题下的相关古诗文。只有教师对中华经典古诗文有把握,才能游刃有余地以主题为抓手,对学生的古诗文学习进行拓展、延伸。

2.以“育人”为目的,拓展古诗文教学内容

引导学生展开古诗文学习,不是要将古诗文以“死记硬背”的方式走进学生的心灵,而是要以“育人”为目的。引导学生的古诗文学习,重要的不仅仅是掌握古诗文的内容,更为重要的是培育学生的高贵品格、品质。作为教师,要从“育人”这一总体性的语文教学目标出发,在古诗文教学中融入相关的思想、情感、情操,从而让学生能通过古诗文学习提升自我的品质,提升自我的人生境界。在古诗文教学中,教师要融入古诗词作者的仁爱思想、舍生取义的价值取向、唯物辩证性的哲理思维、忧患与乐观的性格、天人合一的审美,等等。

比如教学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这一单元是以“爱国”为主题的单元,其单元的人文话题是“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在该主题下,教材单元选编了王昌龄的《从军行》、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以及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为了进一步培育学生的爱国情怀,笔者在教学中补充了以“爱国主义”为主题的多种古诗词。其中有保家卫国的如王昌龄的《出塞》、卢纶的《塞下曲》等;有对痛恨腐败的如王升的《题临安邸》等;有对国家改革期盼的古诗词如清代龚自珍的《己亥杂诗》(九州生气恃风雷)等。这样的一种古诗词的补充、拓展、延伸,不仅仅是基于主题的拓展,更是基于育人的根本性教育价值追求。以育人作为教学的根本性目的,不仅仅是语文古诗文教学的内在要求,同时也是“立德树人”时代国家对语文教育提出的总体性、根本性要求。正如习总书记多次强调的,“课程教材要发挥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作用”。在古诗词教学中,要有效落实《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中倡导的,“体现中国和中华民族风格、体现国家和民族基本价值观、体现党和国家对语文教育的基本要求”。

“诗里乾坤大,联中韵味长。以“育人”作为目的,不仅要凸显古诗文的旨趣,更要体现有效的价值引领。要借助于古诗文教学,体现民族精神、凝聚民族情感、丰富文化积淀。要借助于古诗文精炼的语言、优美的意境、深刻的内涵,来凸显中华文化的基因,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对学生进行中国梦的教育。

3.以“审美”为核心,谋划古诗文教学内容

如果说,以主题、育人为抓手、为目的的古诗文教学内容的拓展、延伸,是一种基于内容向度的拓展、延伸,那么以审美为核心,谋划古诗文教学内容,就是一种兼顾内容与形式的古诗文的拓展、延伸。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可以抓住古诗文中的相关“意象”,古诗文中的相关的表现手法,甚至古诗文相关的创作技法等,来谋划古诗文的教学内容,对学生的古诗文学习进行拓展、延伸。

比如教学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古诗词三首时,笔者发现,该单元中选编的三首中有两首古诗词有“月”。其中,《山居秋暝》中的“月”是一种“山水田园之月”,《枫桥夜泊》中的“月”是一种“孤寂愁苦之月”。而我们知道,“月意象”是中国古诗词文化中的一个鲜明的意象。为此,笔者在教学中,以“月意象”作为审美核心,补充、拓展了相关的有“月意象”的古诗词。诸如“怀乡之月”(如李白的《静夜思》等)、“清新美好之月”(如李白的《古朗月行》等)、“空灵宁静之月”(如刘禹锡的《望洞庭》、李白的《鸟鸣涧》等)、“辽阔苍凉之月”(如王昌龄的《出塞》等)。通过这样的古诗文教学的拓展、延伸,学生对中华古诗词中的“月意象”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古诗词教学中,像“月意象”这样的经典意象还有很多,诸如“水意象”“杨柳意象”“杜鹃意象”等。从某种意义上说,抓住意象,就能引导学生深入解读古诗文的思想、情感、文化与精神。在中华经典古诗文中,意象犹如一张庞大的网,笼括着中华古诗词的全幅境域。

以“意象”为核心引导学生进行古诗词审美,仅仅是古诗词审美的一种方式。古诗词审美的着眼点、着力点是十分丰富的,如教师可以古诗词的语言、古诗词音律、古诗词意境等。在小学古诗文教学中,教师要选取一个审美着眼点,丰富、拓展学生的古诗文学习,让学生的古诗文学习拓展有度、延伸有序。

二、“有法”:古诗文教学方式

在小学语文立学课堂上,很多教师的古诗文教学,往往就循着简单的“诵读”“品词析句”等展开。古诗文教学方式应当是丰富多彩的,作为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涵咏古诗文,同时还可以采用浸润的方式、濡染的方式、对话的方式、思辨的方式等。通过丰富的古诗文教学,引导学生理解诗人、解读古诗文意蕴;引导学生品味古诗词,去感受、体验古诗词的内在情感;去启发学生想象,引导学生步入古诗词的意境之中。在古诗文教学中,教师要启迪学生思维、催生学生想象,提升学生的古诗词审美鉴赏水平。

1.浸润:让学生领略古诗文的音韵之美

古诗文不同于现代文,它具有一种音韵之美。很多古诗词,在古代不是用来读的,而是用来吟唱的。在小学古诗文教学中引导学生领略其音韵之美,不是让教师以说教、分析的方式展开,而是要以一种吟诵、浸润、濡染等的方式展开。要着力引导学生对古诗文的韵律去感受、体验。从某种意义上说,学生吟诵、浸润古诗词音韵之美的过程是一个审美享受的过程。

以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杜牧的《山行》教学为例,教学中,笔者首先引导学生将这首古诗的阅读节奏划分出来,进而引导学生诵读。由于节奏的划分,学生诵读起来铿锵有力。同时,笔者让学生在诵读的过程注意韵脚,将“斜”读作“xiá”,从而让古诗的音韵更加地和谐,朗诵起来更加地朗朗上口。而事实上,根据专家考证,“xiá”并不是唐代的读音,在唐代,“斜”读作siá。在古诗文教学中,注重平仄押韵,不仅能让学生领略到古诗文的节奏之美、音韵之美、情韵之美,领受到古诗文的语言的灵动,让学生受到古诗文的音韵的滋养,同时还能激发学生的古诗文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古诗文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爱上古诗文学习。

音韵是古诗文的内在质素。在古诗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推敲古诗文的韵律,引导学生推敲古诗文的平仄、押韵等方面的内容,要引导学生细细咀嚼、品咂。如此,就会让学生的古诗文学习得有滋有味,就会让学生触摸到古诗文内在律动的跳动,就会让古诗文的音韵之美根沁入学生的心田。

2.濡染:让学生领略古诗文的画面之美

古诗文不仅具有音韵之美,同时还具有一种图画之美。正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在小学古诗文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领略古诗文的音韵之美,更要引导学生领略古诗文的画面之美。作为教师,要教学中可以借助于相关的教学手段,如应用多媒体课件,如应用挂图,如用如诗如画的语言描述等,来让学生领略古诗文的图画之美。

如教学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的《山居秋暝》,笔者就借助于信息科技,呈现了山居秋日薄暮之景。结合诗歌中的“空山”“新雨”“明月”“松间”“清泉”“竹喧”“莲动”等美术元素,能让学生触摸到诗人的高洁情操。在学生将诗歌与图画结合起来进行欣赏的同时,笔者还给学生配上了古琴的背景音乐,从而让整个的古诗文解读浸润着一种“禅意”。学生沉浸在古诗词所营造的画面之中,视觉能转化为听觉,听觉能转化为视觉,学生的古诗词学习形成了一种“通感”。如此,抽象的符号化的古诗词就被教师转换成了具体的、形象的、直观的图画、声音,学生沉浸其中,细细品味,就能体验到王维的隐居生活的怡然自得。

引导学生领略古诗词的画面之美,就是要让学生的心灵在古诗文解读中得到陶冶、享受、栖息。在领略古诗词的画面之美过程中,也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古诗词思维,催生学生的古诗文想象,让学生的古诗文学习步入一种敞亮、澄明之境。

3.对话:让学生领略古诗文的意境之美

古诗词的音韵、画面之美,构筑了古诗词的意境。为了让学生的古诗文学习步入意境深处,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古诗词学习过程中相互对话、交流。在古诗词对话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激发学生的古诗词思维,更要催生学生的古诗词想象。只有想象,才能将学生的生活经验、学习经验等与古诗词对接,才能让学生真正理解古诗词的内在的深刻的意蕴。

对话不是言语的你来我往,而是蕴含着一种平等、自由精神。对话的目的,是形成对古诗词的深度理解,对古诗词的意蕴、情韵等的共鸣、共振。对话不追求观点一致,而是追求对古诗词情趣、意趣、理趣、旨趣的领悟。只有通过对话,才能让学生领略到古诗文的意境之美。比如教学《清平乐•村居》,笔者组织学生在“翁”和“媪”之间展开对话,从而将古诗文中的“一家人”远离战祸、安享天伦的幸福之情呈现出来。在对话、研讨过程中,学生能感受、体会到古诗文中的农村生活的清新秀丽、朴素雅静的环境描写,进而能体验到这一首词所表现的“这一家人”的和谐、惬意的天伦幸福生活。由此,学生还联想到“全天下人”是否也享受天伦幸福,进而会主动地发出疑问。通过引导学生在对话中联系古诗文的写作背景,即抗金派辛弃疾遭到当权派的排斥,打击,而主和派当权。由此,有学生说,可能辛弃疾想到了沦陷区的许多家庭正饱受金国铁蹄的践踏、蹂躏等。对话,能丰富古诗词的内涵、意蕴等。

引导学生围绕古诗词展开对话,其方式是多样态的,诸如生本对话(即学生与古诗词文本对话)、师生对话、生生对话等。多维度的对话,还能引发学生围绕古诗文展开积极的思辨。学生会积极主动地用古诗词中相关的诗句来论证,会援引其他相关的古诗词来论证,会从古诗词的写作背景等方面来论证。通过对话,能让学生浸润在古诗词的意境之中,对古诗词形成独特性的感悟。这样的一种对话教学,能萌发、生长学生的古诗文素养生长的力量。

古诗文是中华古典文化的精华。古诗文兼备中华文化的文字之美、情趣之美。在小学古诗文教学中,教师要以主题为抓手、以育人为目的、以审美为核心,丰富古诗文的教学内容。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浸润、濡染、对话,从而让学生领略古诗文的音韵之美、图画之美、意境之美等。古诗文教学,应当追求一种“言意共生”的语文学习境界。

猜你喜欢
音韵古诗文古诗词
踏青古诗词
古诗文阅读备考指津
我和古诗词
趣读古诗词
从声调演变史看方言中调值变化现象
诵读古诗词 体验音韵美——石家庄市友谊大街小学开展诵读古诗词活动
古诗词中的新年
引领小学生诵读古诗文之妙招
《中华大典·音韵分典》与音韵训诂研究
《汉语十四行试验诗集》的音韵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