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项目化学习的小学劳动主题课程设计实践

2024-02-17 20:03江苏省张家港市乐余中心小学
新教育 2024年2期
关键词:劳动水稻探究

□江苏省张家港市乐余中心小学 施 惠

劳动教育是小学生文化启蒙的起点,是实现人从自然性走向文化性的关键途径,劳动教育具有立德树人、培根铸魂、启迪智慧、润扬心灵的价值导向。基于项目化学习的小学劳动主题课程可以在常态生活劳动、创造生产劳动和志愿服务劳动中进行,本文结合学校开展的“盘中餐—追寻一粒米的生命之旅”主题项目化学习为例,阐述项目化学习在小学劳动教育中的应用策略。

一、分析项目内容,提出驱动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质量的提升和粮食生产的连年丰收,中小学生的节粮、爱粮、惜粮意识日益缺乏,对“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缺少深刻的价值认知,为了引导学生认识到粮食的来之不易,做尊重劳动成果的引领者和示范者,同时也为了以一种更具意义的方式纪念袁隆平,教师开展了“盘中餐—追寻一粒米的生命之旅”主题项目化学习实践。在小学劳动项目化学习中,教师要基于主题劳动课程的核心知识提出本质问题,但有时候本质问题过于抽象,教师要善于设计基于真实情境的趣味游戏或视频导入等活动,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积极融合、有效串联,将其转为驱动问题,充分激发学生的探究学习热情。以“盘中餐—追寻一粒米的生命之旅”项目化学习为例,教师可以挖掘的本质问题为:“大米是怎么来的?”教师积极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观看袁隆平种植水稻的故事分享视频,通过观看水稻的生长历程视频,充分了解水稻的生命历程,促使学生在进入情境中初步了解项目活动的主题,并通过展开头脑风暴式的讨论,驱动学生进行深层思考,在此基础上,学生提出了以下驱动问题:①水稻在中国的来历?它有多久的历史了?②水稻有哪些种类?水稻的种植和加工过程是怎样的?③水稻六态瓶将如何制作?④水稻变成我们的粮食大米后,大米可以制作哪些食物?通过层次渐进的问题自主生成,激活学生进行深度项目探究的欲望。

二、基于项目主题,确立学习目标

在小学主题劳动项目化学习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立足项目主题,以驱动问题为价值引领,自主、合作参与递进深入的实践劳动探究,通过在劳动体验中完成问题设计、活动规划、劳动体验、问题解决、作品创作、成果展示完成一系列项目任务。小学劳动项目化学习是学生掌握劳动技能、发展多元思维、涵养劳动品格、树立愿劳意识的实践过程,教师要通过建构项目任务、搭建探究平台、促进深层体验等方式鼓励学生获得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因此,教师对项目设计必须是在学生已有的劳动知识与技能之上的,充分丰盈学生的生命成长。因此,教师制定了以下项目化学习目标:①劳动观念:学生能通过劳动实践体验,全方位、多维度地体验粮食生产过程的艰辛,领会劳动的不易,树立愿劳意识,逐渐在生活中学会尊重劳动成果、尊重劳动者;②劳动思维:学生能在探究性实践体验活动中,在观察发现、调查探究、合作活动、社会参与、劳动实践、作品创造等过程中培养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关键能力,培育必备品格,发展核心素养;③劳动能力:学生能在参与校内外耕作体验劳动实践中,学会认真观察农事劳动操作要领,掌握劳动方法和技能,学会正确地使用劳动工具,提升劳动技能;④劳动习惯和品质:学生能在全程参与劳动实践的过程中,树立家庭和社会责任感,培育积极向上的愿劳意识,形成稳定持续的劳动习惯。

三、推进项目实施,深化价值认知

1.阶段一:探寻水稻文化,激活主题学习

煮熟的大米晶莹剔透、清香松软,一粒稻种需要经过怎样的生命之旅,才能成为饭桌上的重要粮食,这是需要学生去了解、去探寻的主题。因此,教师引导学生在网络视频、文献资料、绘本故事中自主了解和探寻我国水稻的历史、来源以及传播的途径,并且在此基础上将获取的水稻知识信息,通过将水稻的关键信息进行整理和总结,以思维导图和主题漫画小报的形式将水稻的历史呈现出来。例如,有学生通过阅读《盘中餐》绘本故事了解到种植水稻的几个主要阶段、水稻的加工方式以及中华民族传统的农耕文化,在全面了解水稻的种植和加工过程中学会珍惜粮食;接着,教师提供一些关于水稻文化的诗词歌赋、科普绘本故事等项目学习资源,完成关于水稻等人文知识的搜集,如有些学生通过搜集关于水稻的诗词《悯农》《山村》《四时田园杂兴十二绝》等,在满怀情感的吟诵中了解到古时候粮食种植的不易,激发学生珍惜粮食的观念意识。

2.阶段二:多元具身实践,体悟劳动价值

要想提升学生的劳动品质、涵养学生的劳动品格、培育其劳动观念,教师在小学劳动项目化学习中更要通过展开基于真实情境的创造性劳动实践,鼓励学生在问题解决的劳动实践体验中丰富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和劳动创造精神。因此,在阶段二的项目化学习中,教师充分注重学生的多元具身实践,设计了以下两个子项目活动:①体验水稻的种植活动;②探究水稻的种子品质。首先,教师带领学生来到学校的劳动实践基地,联合当地农民伯伯的实地教导实践,展开水稻种植全过程的劳动实践体验,鼓励学生在历时三个月的劳动实践中,经过整地施肥、育苗、插秧、施肥、除草除虫的实践中获得真切的劳动体验,在一环扣一环的种植和观察养护过程中认识到粮食成熟的不易,学会珍惜粮食,掌握种植水稻的劳动技能,形成劳动习惯;与此同时,教师引导学生在水稻的生长过程中进行积极观察,记录种植日记并将水稻的各种形态保留下来,通过在小组内合作制作“水稻六态瓶”的形式将珍贵而又美好的水稻文化记忆保存下来。然后,在“探究水稻的种子品质”的子项目活动中,教师通过组织学生实地参观当地的碾米厂,通过观察碾米机到观看大米的生产总过程,全面了解水稻的种植过程,教师还可以积极联合当地的社会资源,邀请当地农科院或农技站的工作人员到校作关于水稻种子品质提升的主题讲座,引领学生在聆听和观察图片中了解水稻品质提升的方法,丰富自身的科学知识。

3.阶段三:劳动成果展示,知情意行统一

项目学习成果是小学劳动项目化学习区别于其他劳动课堂教学模式的一个重要特征。项目学习成果不仅能证明自己学到了相应的劳动技能,更直观形象地指向实践学习的用途。因此,为了更深层地体验水稻文化,教师通过设计“展示大米的美食制作”这一子项目活动,引导学生在寻访当地大米美食文化,促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大米还可以制作红糖糍粑、大米松糕、年糕、米丸子等传统食物,并且鼓励他们在亲自动手制作美食的过程中探究当地的传统食物文化习俗,充分感受劳动制作与创造的喜悦。例如,教师以小组合作的形式,鼓励学生在制作红糖糍粑、制作油炸米糕等实践劳动过程中真切体会农耕民族世世代代对大米的艰辛和创造加工,深刻体会到每一粒大米所承载的文化价值内涵,引领学生在劳动创作中学会敬畏自然,感恩大自然的馈赠,并且在生活中学会尊重劳动者和珍惜劳动成果。

四、设计评价量表,展开多元评价

在小学劳动项目化学习中,教师要通过设计主体多元、评价内容丰富的评价量表,促进个人、小组和教师的共同进步。教师在劳动评价量表的设计中既要全方位评价学生在项目化学习过程中的知识与劳动技能的获得,也要将劳动情绪体验、学习态度、同伴合作、问题解决、劳动创新精神考虑在内;与此同时,教师还要根据学生的劳动成果呈现,给予一定比例的结果性评价,通过个人自评、组内互评、教师评价等多元评价方式促使学生积极与自我对话,展开反思和正向评价,学会合理评判和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充分体现项目化学习的育人价值导向,促使学生在评价中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自我管理和辩证分析能力,从而实现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

教师在小学德育中应高度重视劳动教育,引导学生弘扬劳动精神,树立愿劳意识,提升劳动观念,促使学生在动手动脑、出力流汗的实践过程中提升身体素质、实践能力和知识技能,充分完善个体的精神力量和意志品质。因此,教师在劳动教育中需积极开展主题性项目化学习实践,通过有意识地为学生创设真实鲜活的情境空间,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认知,促使学生在有意义的实践劳动体验中探索并解决生活中的劳动问题,激发学生的劳动兴趣,提升其劳动创新精神,进而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关键能力、必备品格和核心素养。

猜你喜欢
劳动水稻探究
什么是海水稻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水稻种植60天就能收获啦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一季水稻
水稻花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