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BOPPPS模型探讨西医院校中医学教育 *

2024-02-18 14:15吕玲玲陈敬贤郭元彪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4年2期
关键词:中医学西医院校

吕玲玲 陈敬贤 郭元彪 郑 岚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中医教研室,上海 200025)

中医学扎根于中华传统文化,其内容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1],是本科医学教育中必不可少的课程。然而,中医学思维模式独具一格,虽然在西医院校也是必修课,但中医理论相对晦涩难懂、内容多而课时少、教学模式陈旧、理论与实践脱节等种种原因[2],使学生接受度较低,导致教学过程相对困难、教学成果不佳。如何创新性引入教学模型,提高中医学在西医院校的教学质量和成果,值得进一步探索。

BOPPPS 教学模式兴起于加拿大教师技能培训工作坊,将课堂教学划分为6 个阶段,即导入(Bridge-in)、目标(Objective)、先测(Pre-assessment)、参与式学习(Participatory learning)、后测(Post-assessment)、总结(Summary),简称BOPPPS[3]。BOPPPS 的核心内容是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对课堂教学过程进行模块化分解,以达到教学目的[4]。该模式具有3 个有效性(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是一个闭环教学过程模型,已被全球33 个国家超过100 所大学、研究所采纳并顺利使用,其设计之有效、影响力之深远可见一斑[5]。目前,中医学教学应用BOPPPS 模型较少,缺乏完整架构,但因其与中医学的教学目标、教学形式、教学方法有共通之处,值得应用并深入探讨。

1 优化教学理念 注重名中医经验传承

B(Bridge-in):导入,即正式进入课程教学之前的引言环节。教师可以以临床中的案例开篇,这样既可吸引学生的眼球,又可使学生了解如何将所学的内容应用于实践。比如,中医学注重传承,师承既是中医教育的特色,又是中医文化传承最直接的方式[6]。通过讲授名老中医医案或者播放名老中医讲座视频片段等方式,让学生接近名中医,培养医学生,尤其是西医医学生的兴趣,也可加强中医思维方式在疾病中的应用。再如,教师授课时可针对某一疾病或疾病的临床表现进行辨证分析,引起学生兴趣。就像同样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西医以抗凝、扩冠等治疗为主,而中医则辨其病因病机、本虚标实,又区分气滞、血瘀、寒凝等病理因素,采用不同的治则治法、处方用药,体现了“同病异治”的中医理论。

2 以目标为导向 强调中西医并重

O(Objective):目标。比如中医诊断学中的舌诊教学,以掌握正常和临床常见的病理舌象为导向,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学会以中医舌诊思维诊疗疾病并将其应用于中医临床实践诊疗过程。

中医学的实践性教学是促使知识向能力、素质转化的有效途径,有利于医学生了解、熟悉、掌握各种医学基本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术,培养临床思维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7]。在西医院校的中医学教学实践中,我们认为实践性教学的设计还是应坚持中西医结合,在具体疾病的现代医学知识和诊疗规范的基础上,结合中医药的传统辨证论治,以及现代中医理论研究或循证中医学研究,进行临床实践。这可以使西医学生更能理解和运用中医理论,全面提高临床能力。另外,要针对每次课程中的教学目标,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凝练重点、突出目标。

3 充分利用多媒体优势 开发APP或云教学

P(Pre-assessment):前测,即课前预习过程。学生通过前测,可以掌握重要知识点;教师通过前测,可以明确学生的预习情况,上课时对于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详细解释,有利于提高学习效果。

在现代的教育教学背景下,充分利用多媒体优势,开发APP、云教学,或应用医学教育平台,构建中医学知识体系,鼓励学生进行摸底前测,有助于教师准确了解学生的基础能力和学习愿望,促进教师及时改进授课方式,进行针对性教学,形成良好的反馈模式。尤其是在后疫情时期的特殊时段,以BOPPPS教学模式为切入点却并不局限于其6个要素的常规闭合型研究[8],依据6个要素的特点合理安排线上、线下教学的不同形式,使线上、线下过渡时期的教学更加丰富、多样,满足不同学生、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也拓宽了教学思路。

4 理论与实践并行 培养动手能力

P(Participatory learning):参与式学习。以案例式教学为主,让学生多方位参与教学实践,改变传统面对面教学口口相传的模式,使教学更加生动形象。比如对于中医舌苔中的厚苔、薄苔、黄苔、腻苔、剥苔,可通过增加病案,引导学生深入式体验学习,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中医“望、闻、问、切”;同时进行简单施治、处方、开药,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中医整个思维过程及治疗过程,让学生在与患者接触之初,迅速进入临诊状态,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脉络,避免茫然无所适从[9]。

中医思维是中医学关于认识、研究人的生命、健康和疾病的立场、观点、方法的思想体系,是历代中医在中华文化环境背景下,在不断认识疾病与健康的实践活动中逐渐形成的[10]。对于主要授课对象为西医专业学生的综合性医院中的中医学课程,通过这种形象化的学习研究,西医学生更能理解中医思维,并将其运用于临床诊疗过程。

中医学设有见习课时,在具体的见习带教过程中,鼓励学生适当多动手,如针灸见习时让学生感受针刺的得气感、学习拔罐的操作技法等,可以摆脱传统枯燥的填鸭式教学,使学生更生动、形象地理解中医部分理论。内科见习中,教师可辅助性地应用科室现有的中医四诊仪器,进行现场操作诊疗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中医望、闻、问、切和辨证思维。

5 增加问题测验 及时掌握学习情况

P(Post-assessment):后测,即通过小规模、短时间的高强度演练,重新审视并改进教学过程,从而确保既定课程教学目标的有效实现。针对每节课程设置问题测试,内容涉及课堂知识、本次授课重点的中医理解、本堂课程的感想、随堂中医辨证测试、趣味中医等,共10个小问题。以教学课程中的重点为主,开放式作答,帮助学生和教师掌握学习情况,这些在开发的云教学或APP软件中都可以实现。练习测试亦便于教师及时关注学生对中医思维的理解,激发西医院校学生对中医浓厚的学习兴趣。

6 增加调查问卷 提高教学效果

S(Summary):小结。总结每次课程的重点难点,制定每次课堂的教学评价量表,以微信调查问卷的形式进行,借此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及研究创新能力,训练学生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问卷调查,可以使教师更加深入地了解学生想法,提高教学成果。

7 注重人文教育 树立大德观念

教学离不开对学生人文素养的教育。在不断增强学生中医能力、中医知识储备、中医思维的同时,更要注重复合型教育培养。在平时的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引导学生培养“大医精诚”的胸怀、高尚的品德,深刻理解古代医家接待患者时“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的行医态度[11]。中医学作为传统国粹,文化的传承更须深入人心。惟有注重软实力、强化高层次人才的品行素养,才能使中医的时代课题传承下去,完成中西医结合共同发展。

8 结语

中医学的教学,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中医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及时转换原有的思维模式,在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的总体原则指导下,结合不同疾病的具体特点,以及人和自然、社会环境的因素全面考量,发现问题(患病之本)、分析问题(梳理相互关系)、解决问题(确定应对方案),逐渐学习中医理论知识,形成自身的思考与领悟,这样才能提高西医院校中医学教学的效果。

总之,加强西医院校的中医学理论课程改革,对以BOPPPS 教学模型为基础的复合教学模式进行创新,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使之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培养其独立自主的思维和应变能力[12],培养其中医理论素养,提高其临床实践能力,实现教育教学多样化发展,是当前的大势所趋。我们相信,这种教学模式将有助于医学相关专业的学生更好地了解和认识临床,从而为更好地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奠定基础,为中西医交叉融合事业提供人才保障!

猜你喜欢
中医学西医院校
中医学关于“瘀血”的用法
中医学关于“证”的用法
浅谈心房颤动的蒙西医治疗
蒙西医结合治疗肺结核进展
蒙西医结合治疗眼底出血的临床疗效
展望蒙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的前景
中医学对脑心的论述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