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向跳脱知识的搬运:本科教学实践的反思

2024-02-18 04:40孙兴华吕立杰
现代教育科学 2024年1期
关键词:理性精神本科教学批判性思维

孙兴华 吕立杰

[摘要]随着全球变革的加速演进,高等教育发展进程正发生巨變。我国高等教育在外延扩大、内涵发展的基础上,已经步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提升一流人才培养和创新能力,要求全面优化本科教学模式和教学实践策略。我们在本科教学中期望学生跳脱知识的搬运,发展学生对未来进行策略性思考的能力,培养学生面向未来的思维素养。朝向跳脱知识搬运的现实期望来自高等教育变革、优质本科教学、学生未来发展需求三方面。朝向跳脱知识搬运教学实践包括批判性思维嵌入学科教学过程、重塑学生思维培养路径发展理性精神、重视课程内容迭代与强调经典问题,并且需要重构评估策略。

[关键词]本科教学;跳脱;知识搬运;批判性思维;理性精神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843(2024)01-0114-06

[DOI]10.13980/j.cnki.xdjykx.2024.01.018

随着全球变革的加速演进,高等教育发展进程正发生巨变。我国高等教育在外延扩大、内涵发展的基础上,已经步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加快建设成为世界重要的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突出服务国家战略需求,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一流人才培养和创新能力,必然要全面优化本科教学模式和教学实践策略,倡导以学生成长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从学生特点出发,遵循人才成长规律,激发学生能动性和创新精神,拓宽他们的视野和激发他们的竞争力,获得应对未来世界复杂多变情况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在瞬息万变的世界中,要想达成这样的期望,我们应在本科教学中让学生跳脱知识的搬运,发展学生对未来进行策略性思考的能力,培养学生面向未来的思维素养。

知识观影响着教师对教育理论与实践的认知和理解,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知识观视域下的具体教育教学场域中,教师是知识的搬运工,学生则演化成为知识的存储器。“知识的搬运”是知识搬运工另一个视角的表达,是指学习过程中教师一般不对知识进行深加工,只是把书本上或从其他媒介中获得的知识搬到学生面前。知识的搬运与知识的传递学习模式有关,局限于学习完全由教师控制,会出现知识的随意堆积或技能的机械训练,学生缺少面临完成挑战性学习任务的体验[1]。“跳脱知识的搬运”指不能把外部知识简单地搬运给学生,而是要指引学生优化思维认知过程,发展富有创造性和创新力的横向素养,融合到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中。当下,数字革命正在改变着我们的日常生活、工作以及学习方式,也必将重构学生的学习体验,赋能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这也是我们大学教师深度反思本科教学的契机,要朝向跳脱知识的搬运,教学中就要引导学生学会思考问题和洞察趋势,发展高阶思维,在学习内容维度不断地进行横向拓展,进一步激发或释放学生自身的潜力,培养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的能力。

一、朝向跳脱知识搬运的现实期望

(一)高等教育变革的期望

疫情让我们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视角重新审视世界和自我。面对共创后疫情时代的美好世界,我们国家向世界展现了新时代中国的善意、自信与价值观,中国将以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开放助推世界经济复苏。面对共创后疫情时代的美好世界,我国要建成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大学就必须承担起历史重任,担负起培养时代新人的使命。本科生是高素质专门人才培养的最大群体,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主力军,是推动民族复兴最重要的战略力量。面对当下的国家人才战略调整,高校的本科教学要深度思考一些根本性的问题:学生在大学里学什么?能学到什么?学得怎么样?如果说以前在本科教学中考虑的是教学生什么,那么现在更多考虑的应是面向未来、面向拔尖人才培养,我们的教学应如何创新?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潜能,激励学生爱国、励志、求真、力行,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实际上,全球化、数字化时代的经济越来越需要成熟的批判性思考者,越来越需要学生拥有未来思维。我们国家想要培养复合型人才,需要在本科教学中让学生跳脱知识的搬运,通过每一门课程的学习,让学生学会批判性思考,能跨群体协作,并产生新的想法。

(二)优质本科教学的期望

本科教学中我们需要有一个清晰的愿景,那就是优质的本科教学是为了培养学生成才,并不是为了完成某一门专业课程的教授。正因如此,我们常常听到这样的声音,比如“大学不是给学生灌输知识的地方,而是要教会学生如何思考”“高等教育的主要目标不是教会学生思考什么,而是如何思考,如何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思考者”“大学应强调促进学生建立更深层次的思维方式”,如此等等,这些观点都表达了“大学的核心任务是教会学生从多角度思考”[2]。如何使学生成为优秀的思考者?如何让学生的思考更有力量?大学课程要有效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促进本科生获得这项技能。需要通过课程学习方式的创新,让学生获得“自己去思考,自己去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一种“无法进行测试的学力”。教师基于学生的成长需求引导他们跳脱知识的搬运,学会主动、理智地评估各种观点和信息,批判地审视这些论证、观点,形成个人有理有据的论证、观点。本科教学应该培养出愿意并能够运用其分析、解释、推理、评价和自我监控元认知的认知能力,对该做什么或不该做什么能够做出有目的判断的毕业生[3]。

(三)学生未来发展需求的期望

作为教育者,我们有义务让学生为未来的生活做好准备。未来学生个人将会更关注新的生存方式,也会更关注创新,以及自己成长的机会。也就是说,这对每个学生都十分重要,对那些有天赋和有能力的人尤其重要,他们将成为下一代的领导人、科学家和学者,把人类带到更高的发展水平[4]。以小学教育本科生为例,他们未来将从事中小学教学工作,这份工作会随着时代的变化不断面临调整和接受挑战,每天都会听到基础教育改革的新声音,如双减、深度学习、STEM教育、项目式学习、编程教育、人工智能+教育、智能化教学等等。中小学日益增长的个性化、高品质的教育需求,加快了学校形态的变革。在知识爆炸时代,大学教学会面临信息过载、知识更新迅猛、社会和学生需求多样化等多种挑战。这意味着大学的课程不可能把所有的内容都教给学生,也无法在有限时间内给学生补充更多的内容,特别是以生成式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智慧教育新浪潮,已经突破单纯的工具应用维度,将会给本科教学带来深远变革。因此,大学教师不能做知识的搬运工,要将最新的教育理念、最前沿的教学技术、最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最人性化的教学环境深度融合,促进学生跳脱出知识的搬运,去追求自己的梦想和探索未知的世界,使学生养成终身思考、终身学习、终身探索的习惯。

二、朝向跳脱知识搬运的教学实践

朝向跳脫知识搬运的本科教学实践,要重塑教育教学新生态,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要创新本科课程教和学的路径与方式,打开学生学习的边界,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作为核心目标,建设充满活力的学习环境。要促进学生深度参与,助力学生发展成为优秀的思考者和学习者,同时让他们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批判性思维嵌入学科教学过程

批判性思维(Critical Thinking)是指对自己或别人的观点进行反思、提出质疑的过程。大学教育的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使他们能够独立思考、理性分析问题,并做出明智的决策。借助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来解释,批判性思维可以让学生跳出思维惯性,从崭新的角度来思考和行动。在课堂教学中,学生要进行批判性思考,即从不同角度分析材料,发现和检验假设。发展批判性思维的策略架构包含共同拥有的知识、技能和理解,通常以知识建构、评估推理和做决策等3个方面作为主线索展开[5]。

第一,批判性思维明确嵌入课程大纲。批判性思维嵌入课程大纲意味着从拟定教学计划开始,就要思考在所教授的专业课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学生需要了解课程目标,也要明确课程大纲中有关批判性思维的要求。以小学教育专业必修课“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与实施”为例,其在课程大纲中明确提出:“能够批判性地理解和反思所提供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案例,以及那些有助于研究小学数学教学的文献”。这样的要求就是期望学生在这门课程的学习中,能理解他人教学设计,并且能批判性地审视这些教学设计的论证和观点,有理有据地解释个人的论证和观点。另外,在解释每个单元的课程范围和内容时,应尽可能地联系批判性思维的要素,主要包括:辨别能左右自己思维和行为的假设;检验这些假设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多角度审视自己的思维和行为,并在此基础上作出决策。

第二,把握批判性思维嵌入教学过程的时机。有研究者认为,课堂教学过程中,提供真实复杂问题的任务情境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资料,通过分析、取证、推理等方式,作出判断,是发展批判性思维最重要的时机[6]。在课堂教学中哪些情况有利于引导学生进行批判性思考呢?一是将知识或技能应用于现实生活时。此时,学生必须清楚,怎么样把课堂所学到的抽象知识和技能应用于现实生活。二是需要独立判断时。学生需要研究和分析复杂理论问题、概念或大量相互矛盾的数据,从而判断出最准确的解释或最恰当的行为。三是存在多种解释和观点时。学生面对繁杂的数据、文本或其他各种情况,可以从多种不同的角度来认识它们。四是需要采取行动和作出决策时。学生需要解释行为背后的理由,重建推理链,从而找到特定的证据,得出符合实际的结论,最后做出明智的行动。五是鼓励学生将自己视为知识的创造者时。如果课程目标是鼓励学生承担创造新知识或进行新研究的责任,那么当学生设计或解释文本或提出干预手段时,必须清楚这些行为是基于什么样的假设。

第三,教师示范如何运用批判性思维。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教师也需要分享运用批判性思维的经历,示范如何进行批判性分析。这些做法主要是帮助学生体会到,同样的材料可以从不同的视角分析。作为一名教师,不管所教的课程内容是什么,告诉学生你是如何批判分析课程内容的,这是最能帮助学生学习批判性思维的方式[7]。所举的例子越贴近实际越好,要能帮助学生解决当下问题。如果两名教师共同上一门课,也可以通过正反的方面示范批判性思维,从不同视角分析同一个观点,剖析同一个内容,能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看到教师是如何进行批判思考的,比如如何礼貌地保留分歧、如何批判地分析他人的立场等。教师进行示范后,可以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时模仿运用。示范的关键在于公开和直接,要想实现预期的效果,这两个方面是必须做到的。另外,教师示范批判性思维时要注意一个原则,就是在演示过程中,不应暗含任何预定的答案。

(二)重塑学生思维培养路径发展理性精神

跳脱知识的搬运,需要重塑学生思维培养路径,发展理性精神。本科阶段的学生仍然是二元论主导的非理性思维,对事情持有的观点表现为非此即彼,习惯用二分法看待事物,也习惯于知识是毋庸置疑的真理。在专业课的学习中,学生常常希望得到明确的答案,对开放式的讨论缺乏信心。另外,在基础教育阶段通过刷题养成的寻找正确答案的思维方式,仍然会延续到大学的学习过程中。正因如此,本科阶段教学过程中应有意识地帮助学生跳出偏见与局限,理性地换位思考,使学生跳脱知识的搬运。

第一,帮助学生学会欣赏和评价不同的观点,发展他们思考的多元性和包容性。在教学中要让学生意识到,对于某些话题没有人可以给出最终答案,每个人都有资格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并需提供论据支持观点。探讨不同类型的证据是否足够支撑论点,是让学生理解包容反面观点的价值所在,让学生意识到经过讨论后观点被否定,或者需要改变个人观点也是学习的一部分,说明思考方式开始改变,并逐步形成批判性思维。

第二,帮助学生对学习材料进行情境化,促进学生深层次思考。大学课程学习的焦点在于发展更深层次的思维方式,包括主动、睿智地评判各种学习材料的观点和信息。不注重批判性思考的学习很难带来理想的效果,只有对学习材料进行深入思考才能透彻地掌握学习内容。在深层次学习中学生需要努力理解新信息的意思和重要性,然后将新知识与已有知识经验相结合。帮助学生对学习材料进行情境化,是让学生在抽象和具体学习之间建立起桥梁,这可以促进学生深层次学习。以小学教育本科专业课为例,对新信息进行情境化有很多策略,比如将真实的小学教育教学经验纳入课堂内容中,鼓励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真实情境中的问题并获得经验。如果是学习一个核心概念,可以运用一个真实的故事或容易记的例子去解释说明这个概念,让学生通过讨论、角色扮演、模拟、案例分析和书面作业等来总结、复述或归纳这个概念。这些做法能让学生深度了解一门课程的内容,也会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第三,帮助学生厘清课程基本概念和逻辑。大学课程中所包含的内容可以看作是对特定事物的特殊思维方式。比如代数内容是关于数学运算的特殊思维方式,理解这种特殊思维方式必须通过思考来完成,而思考离不开所学课程的最基本概念。事实上,学习任何内容都离不开构成这些内容的最基本概念,而学习任何一个概念也离不开如何运用概念深入思考。通过概念理解进行批判性思考,能帮助学生掌握特殊看待问题的方式和特殊理解事物的策略。课程的内容逻辑上是互相依存的,如果只是让学生按照常规的顺序将最基本的概念内容保存在记忆中,就无法帮助学生构建更深层次的知识结构。所以,我们期望学生从所学内容中受益,就要帮助学生厘清概念及逻辑关系,让学生能够用规范的思维方式去思考,才能够捕捉到课堂上知识蕴含的观点,更加深入地理解知识,并能将这些知识运用到生活中。

(三)重视课程内容迭代与强调经典问题

本科教学需要教师从课程育人的视角思考课程内容,时代不同,教育的社会使命不同,课程内容结构及其育人功能亦有不同的标准。本科教学中如果让学生跳脱知识的搬运,在设计和修订课程内容时,就要考虑课程内容如何随着时代与教育变革进行迭代,还要思考课程中最具持久价值的内容有哪些,如何在教学中强调经典问题,重视课程内容迭代与强调经典问题如何通过创新性教学实践得以实现等。

第一,审视课程的变与不变。每一轮课程计划实施以后,课程就会相对固定下来。基于人才培养的周期课程会相对稳定不变,但课程内容却需要与时俱进更新迭代。特别是应用类型的课程,每个学期如果不及时进行课程内容的迭代,就会使学生的头脑更加封闭、僵化,很难跳脱知识的搬运,也可能意味着学生要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背诵无用的或与当下实践不贴合的观点,缺少创新性思想的碰撞。比如,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生要在专业课中体会到“朝向未来教育的风向标”,及时敏锐地洞察基础教育快速变革的方向,了解中小学真实发生的情况,并融入专业课的学习中,特别是和课程改革相关的内容,如课程方案、课程标准和教材的持续修订,都需要及时融入本科专业课的教学中。再如,2022年发布了新修订的课程方案和义务教育各科课程标准,与小学教育相关的专业课就需要及时进行课程迭代,这样才能保证学生所学能与未来工作场域的教学内容很好衔接。另外,课程结构有着动态发展的过程,内容的设计和迭代,能使课程结构持续优化;而优化课程结构是课程变革的基础,能使学生跳脱知识的搬运转向重视课程学习过程中素养的提升。

第二,辩证强调课程经典问题。研究发现,吸引本科生投入精力学习一门课程的动力常常来自对经典问题的探究。学生可能着重于经典问题的关键技能或概念,也可能着重于通常较难理解的重要概念[8]。因此,课程内容的设计仍然要强调经典问题,这些问题有一定的恒定性,包含着恒定的道理。比如小学教育专业中与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与实施相关的课程,无论课程标准和教材进行怎样的修订变化,有几个经典的问题都会讨论到,如关于教学内容的本质理解、学生情况的分析、运用怎样的学习方式和教学表征促进学生的深度理解等。也就是说,尽管我们在教学中要根据教育改革与时代发展的需求进行课程内容的不断迭代,但是作为一门学科课程会有自己的逻辑结构,这个有点类似于教育哲学家彼得斯提出的“学科规范”:一个学科规范包括内容和认知两项,内容规范指这门学科的基础知识,每个学生只有了解了这些知识,才算精通这一学科,而认知规范是指决定特定学科内容真实性所使用的方法[9]。彼得斯强调对课程经典问题的理解能使学生学会有逻辑地去展开基础问题的思考,以获得思维的升华。

第三,探寻创新性教学实践。课程育人功能的实现需要教师探寻创新性教学实践,因为学生不仅要通过课程本身的真理性获得知识,发展理性认知素养,还要通过课程文化情境中的体验,建立个体性的价值体系与判断力。本科课程创新性教学实践需要从日常点滴做起,从利用技术改进教学方法,到探索更加灵活和个性化的学习方式,需要教师反思授课中存在的问题,特别是要反思是否只有简单的知识输送,因为这仍然是没跳脱出知识的搬运。创新性教学实践可以从以下3个方面探索:一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包括知识建构、自我调整管理与评价、合作以及技巧性沟通等,可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选项和资源,确保所有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其中,更加关注教学的灵活性、公平性和包容性;二是利用多元的学习空间,除了不同类型的教室、不同类型的网络空间,还有非正式的学习空间,这是向课堂外扩展学习不可或缺的典型空间,指向学生问题解决和体验现实世界的创新;三是信息交流与科技的使用,人工智能不仅给大学带来挑战,也对教师的角色和教学方法产生深远影响,教师可以利用这些技术提供个性化的学习体验和个别化的支持,基于人工智能的教学创新打破界限,为学生跳脱知识的搬运提供更灵活的方式。

三、朝向跳脱知识搬运评估策略的重构

学生学习成效是高等教育质量评估的焦点和标准,尤为重视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主动建构的过程。因此,学习过程中的动态评估就显得尤为重要,能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及时评估自己存在的问题,也能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跳脱知识的简单搬运,引导学生将知识迁移到其他内容领域,实现自主学习。在课程大纲中把批判性思维作为评估的一个指标,可以借鉴或开发评估工具,运用适当的评估策略,在学习过程中持续性评估学生的情况。

(一)基于核心问题设计评估任务

威金斯和麦克泰格提出逆向教学设计,其中有两个指导性的问题:哪些知识是核心知識?哪些评估可以反映学生的理解水平?这两个问题可以帮助教师系统思考和设计评估任务。核心知识是学习的本质问题,确定核心知识,就能确定评估核心内容,可以把核心知识作为评估的逻辑起点,再根据核心内容提炼出评估的核心问题。核心问题的设计要反映出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够推动学生思维技能的发展。核心问题应该是更深层、更具批判性的问题,可以让学生逻辑清晰地进行深入思考[10]。基于核心问题设计有意义的评估首先要明确课程或单元的核心问题,而核心问题的确定需要教师基于多元信息进行提炼选择,包括相关标准、思维技能、教学目标和学科课程的大概念等。学生通过回答核心问题,提炼所学内容的大概念并进行迁移,还可以培养和唤起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好奇心,使他们进行深入探究。教师可以将这些问题融入形成性评估,从学生的回答中获得反馈,以此检验学生的理解情况。值得注意的是,基于核心问题设计评估任务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反复对相关内容进行修改和完善。

(二)基于核心问题选择评估形式

基于核心问题进行评估,要求学生理解学习内容并能够进行知识迁移。评估形式选择最重要的是利用核心问题激发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探究精神。通过教学实践我们发现表现性任务、情境分析、真实案例研究等都是比较适用的评估形式。以表现性任务为例,讨论小学某个学科教学设计与实施这个核心问题,可以让学生进行微课模拟教学。评估时也比较简单,就是观察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有时还可以让学生以叙述的形式回答问题:我有关于这个主题教学案例的实际数据或信息吗?我还需要哪些其他信息来更好地理解这个主题的教学设计呢?关于这个案例我需要陈述的内容和迷思是什么?在这个案例中我发现了哪些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鼓励学生做出有意义、深刻而翔实的回答,以此评估学生的目标达成情况和知识迁移情况。情景分析的方式能充分展示学生的批判思维和能力,适用于所有学科教学和内容。将评估用的材料编写成虚构的情景,情景中的人物面临着选择,要求学生站在人物的立场,找出他可能持有的假设,提出检验假设的建议,指出解读这个情景的不同视角。评估时教师要观察学生对关键情景问题的反应,是否有证据、理论支持他的观点,批判思维描述是否能全面展示,等等,以此来判断学生的不同水平。真实案例研究可以借助视频片段或学习期刊等资料内容,让学生提炼一个学习内容的大概念,并举例说明如何应用到其他情境,从而展示学生对某个单元或某个阶段内容的理解。

(三)基于核心问题提供评估反馈

威金斯对反馈的作用进行了充分研究,并得出结论:少讲、多反馈,可以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反馈可以让教师和学生知道距离目标还有多远[11]。我们都会认同反馈在评估中的重要性,同时也会思考有效的反馈是怎样的,“有效的反馈结果应等于或略高于学生目前的学习水平”[12],且必须与教学目标结合在一起,有效的反馈还要鼓励学生突破原有知识,批判性地思考学习情况。如何做好反馈评估呢?教师应尽量使用学生能接受的表达方式,有针对性地进行点评,提供可以立即迁移和实践的反馈。当然,如果上课的学生人数比较多,教师应尽量挖掘学生的共性问题同时对多个学生进行反馈。另外,教师还要重视学生之间的反馈,让学生理解反馈是双向的。在学生完成表现性任务时,可以设计反馈记录工具表,让其同学把反馈建议填在表内,供汇报的学生自我反思改进。

总之,本科教学中朝向跳脱知识搬运,需要教师、学生与未来对话,不断根据时代发展的趋势,使学生获得有方向、有目标的学习经历与学习体验,使学生学会面对不确定性,增强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和造就引领未来的人才。

参考文献:

[1]Sprinthall,N.A.& Sprinthall,R.C.(1990).Educational Psychology[M].New York:McGraw-hall,1990:79.

[2]Reason, Robert D., “Encouraging Perspective-Taking among College Students”(2011) [EB/OL].Education Publications.76.http://lib.dr.iastate.edu/edu_pubs/76,2022-02.

[3]Kuhn D, Dean, Jr D.Metacognition: A bridge between cognitive psychology and educational practice[J].Theory into practice, 2004(04): 268-273.

[4]Vidergor, H.E.(2018a).Effectiveness of the multidimensional curriculum model on thedevelopment of high order thinking skills among element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students[J].The Curriculum Journal, 29(01):95-115.

[5]Heard J., Scoular, C., Duckworth, D., Ramalingam, D., & Teo, I.(2020).Critical thinking: Skill development framework.Australian Council for Educational Research[EB/OL].https://research.acer.edu.au/ar_misc/41,2022-02.

[6][7]〔美〕斯蒂芬·D.布鲁克菲尔德.批判性思维教与学:帮助学生质疑假设的方法和工具[M].钮跃增,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73;213.

[8]McManus D A.Leaving the lectern: Cooperative learning and the critical first days of students working in groups[M].Jossey-Bass, 2005:58.

[9]Peters,R.S.(Ed.).The philosophy of education[M].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73:107.

[10]〔美〕卡羅尔·罗宾逊·萨纳图,等.如何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写给教师的MiCOSA教学法[M].祝莉丽,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1:169.

[11]Wiggins G.Seven keys to effective feedback[J].Feedback, 2012(01): 10-16.

[12]Hattie, J.Know thy impact[J].Educational Leadership, 2012 (01): 18-23.

(責任编辑:王岚)

Towards the Jump of Carry in Knowledge:

Reflection on the Practice of Undergraduate Teaching

SUN Xinghua, LYU Lijie

(Northeast Normal University,Changchun, Jilin 130024,China)

Abstract: With the acceleration of global change,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higder education is undergoing great changes. Higher education in our country is constantly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talent training, and the importance of undergraduate teaching in colleges will appear unprecedentedly at present.Therefore, in undergraduate teaching, we expect students to jump off the carry in knowledge, develop students ability to think strategically about the future, and cultivate students thinking quality for the future.The realistic expectation of “towards the jump of the carry in knowledge” comes from three aspects: higher education reform, high quality undergraduate teaching and students future development needs.The teaching practices of “towards the jump of the carry in knowledge” include embedding critical thinking into the subject teaching process, encouraging students to move beyond either-or thinking, balancing the iteration of course content with the emphasis on classic issues, and reconstructing assessment strategies.

Key words:  undergraduate teaching; trip; knowledge transfer; critical thinking; rational spirit

猜你喜欢
理性精神本科教学批判性思维
基于“韦伯命题”的视角理解“四个全面”战略的实践意义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期末试卷及其分析
建构主义理论在《航空维修原理与技术》本科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
完善教学信息反馈体系,提高本科教学质量
论批判性思维与信息分析能力在高等教育中的培养
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在美国高校英语课堂中的体现
将批判性思维融入英语专业阅读课程的教与学
批判性思维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培养及应用
以知怡情,让数学文化走进数学课堂
小学数学学科育人探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