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级融媒体记者做好典型人物报道的技巧探析

2024-02-19 23:49刘兆春
传媒论坛 2024年1期
关键词:典型人物细节

刘兆春

做好典型人物报道,一直以来都是新闻工作者的职责使命。作为县级融媒体记者,应立足基层,发挥基层优势,在全力打造“三大高地”、实施“五大战略”,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江西实践中,主动担负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重任,持续提升新闻舆论的影响力和公信力[1]。

一、深入采访是前提

(一)典型人物报道,要先熟悉所报道的人

要写好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典型人物,首先要对这个人物有深刻的认识。没有深刻的了解,就是再多的写作技巧,也难以塑造出一个好的人物形象[2]。因此,了解人物是新闻记者塑造典型人物形象的首要任务。一个人物的性格、品质显然是无法从外貌来判断,这就要求记者进行深度采访,细致地观察和分析。在采访前,先从正反两方面了解这个典型人物。在采访过程中,要对典型人物的特点、行为动机、价值取向、生活方式等进行全面地把握。

(二)采访要深入实际,贴近人物

人民日报记者费伟伟在《典型人物采访与写作》一书中写道:“一深入就生动,一深入就深刻,一深入就精彩。只有深入才有可能深刻,因为能发现别人还没看到的真相;只有深入,才有可能生动,因为能采掘到别人没有发现的细节。”[3]

作为县级融媒体记者,深入采访典型人物时,要虚怀若谷,沉下去入乡随俗,走近采访对象。在采访过程中,记者碰到的典型人物,有的非常善谈,采访非常顺利;有的则刻意回避,采访起来就很吃力。记者对于不善言谈的人,要转换思想,学会变通,在采访提问上多下点功夫,旁敲侧击,从而完成采访。如可以尝试从采访对象感兴趣、愿意谈的话题聊起,因势利导,逐步引入正题,让采访对象在轻松的环境氛围中完成采访[4]。

(三)拓宽知识面,留心观察

做好典型人物报道,记者应多从侧面尽可能多地掌握与报道人物有关的各类信息,做好相应的知识储备与积累。记者在准备采写典型人物时,一般都要注意观察。采访时,要对所要问的问题进行全面地思考与评判,整理好要问的问题,以及在采访中要如何进行正确的引导[5]。一些典型人物接受采访时进入状态往往会比较慢,记者要按预先设定好的方案,一步一步地推进。记者还要注意典型人物情感的转变,不要只知问、只为达成自己的目标,而要让典型人物有足够的反应时间、思考时间和回答时间。

二、捕捉个性是重点

个性,就是个体在思想、品质、行为等与别人不同的地方。因其人生阅历、生存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典型人物的性格特征也不尽相同。写好一个典型人物,记者要仔细地去发现和挖掘出人物独特个性特征。只要能够将这个特征抓得精准,那么描写就会有针对性,笔下的典型人物也会变得生动起来[6]。

(一)典型人物报道不能“千人一面”

以往的一些人物报道都习惯“走老路”,内容既陈腐又老生常谈,典型人物的报道成了“人云亦云”,“新”不起来,内容“立”不住,这是记者经常感到棘手的一大难题。由于典型人物的生活经历和生活环境等方面的不同,他们在生活中的言行常常会呈现出不同的个性特征。若能把握住典型人物的特点,常常可以突出其独特的个性。如果不管是教师还是工人、农民等典型人物,都只是简单地在名字后面贴上“努力钻研”“勤奋学习”“奋发有为”的标签,人物形象就会显得很抽象,缺少了鲜活的人物特征,也就没有了个性,不能将某个特殊场景中真实的人给呈现出来,就相当于新闻依旧没有在写人[7]。

(二)典型人物报道追求“人物鲜活”

鲜活的人物报道才能吸引人、打动人。报道中写典型人物要尽量“让人鲜活起来”,要擅长从人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去传达人物的想法、情感和精神风貌,这样的报道就才会打动观众,让观众产生共鸣。写人物是为了抓住其个性、抓住某个瞬间、抓住人物的表现。一篇出色的人物报道,往往能让读者看了之后印象深刻,让读者感觉到报道的角色就在自己的身旁,好像是某个朋友、某个邻居,而非那种高不可攀的完美人物。例如,全国道德模范王必盛为了照顾好瘫痪在床的妻子,20多年来写了八本“病历”,每页“病历”上满满地记载了血压、体温、吃药时间等。王必盛细心照顾妻子,每天坚持写病历,这样难得的坚持,成了王必盛这个典型人物的个性。有了这八本“病历”的故事,这个人物就鲜活起来了[8]。

三、挖出细节是关键

(一)做好典型人物报道要有细节

细节是串联起人物报道构架的一个明珠,是对人物、环境、场景的细致刻画。越是细腻的细节呈现,就越能凸显主题,增强其魅力。要把有温度的典型人物故事讲述好,就一定要注重具体的细节。在人物报道中,细节是一道亮光,可以将人物的立体形象展现得淋漓尽致,让读者感受到一种真切的人物体验。而要做到这一点,就要依靠县级融媒体记者对典型人物的深入了解、对采访对象生活的深刻感悟以及敏锐的视角。如笔者在写“中国好人”曾宪红时,发现一个细节很感人:曾宪红一边与妻子谢春兰聊着天,一边不时地往她碗里夹菜,谢春兰每吃一口都要细嚼慢咽,曾宪红则面带微笑。没有丝毫的焦躁和催促。就是一个吃饭的细节,体现了丈夫对妻子的爱,让典型人物更加生动形象。

(二)善于采写表现人物特征的细节

细节是典型人物报道中的血肉,细节可以增强人物报道的活力。只有深入人物的现实生活中才能体会其酸甜苦辣,才能从实际的生活中提取出精神特质。在人物报道的过程中,虚构的一些细节,不仅不符合人物的个性,还会给人一种僵硬的感觉。对实际生活中的细节描述是塑造人物典型化的一种有效途径。细节描写旨在让内容变得栩栩如生,让读者仿佛看到了真人,让人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在对典型人物进行采访时,要注意搜集反映人物特征和个性的详细资料。在适当的地方着重突出,这样的人物就会在受众心目中活起来。如关于全国新时代好少年刘宇的报道这样写道:“只见刚晨练完的刘宇熟练地从学校车棚背起徐淮,快速地穿过操场、爬楼,很快就到了教室,轻轻地把徐淮放到座位上。”通过“背”“穿”“爬”“轻轻地放”等一系列细节,把感动的瞬间刻画出来了,让人脑海中快速地出现一幕场景[9]。

(三)典型人物报道需要运用好细节

在对典型人物进行报道的时候,适当地利用好一些细节,是一个加分项。优秀的典型人物报道,往往是在全面的叙事与概括性的描述中,加入动人的小细节,以细节来衬托、加深报道的主旨。这种典型人物的报道就像是将骨骼和肉体融合在一起,将一个活生生的人呈现在观众的眼前。这要求记者在采访时,要多注意人物的表情、语言和姿态,学会对这些细节进行有效地捕捉。在对典型人物进行报道时,把人物的故事叙述清楚是比较简单的,但是要描写具体的内容就比较难了,因为没有具体的内容,典型人物就会显得虚幻,令人难以相信。而好的细节能让人物瞬间鲜活,也能在观众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这样一来,就需要记者用心、用情与典型人物真诚的沟通,学会捕捉一些细节,在报道中运用好细节,突出人物的典型性和生动性。

四、讲好故事是核心

白岩松曾经说过,在新闻写作传播中,就是在写故事和讲故事。即便是在“快餐式阅读”逐渐流行的今天,好的故事仍然很重要。人物通讯更是要好故事的支撑,来展现人物的形象,突出人物的精神世界。所以说,做好典型人物报道,更是要学会讲故事,人物故事讲好了,人物报道读起来就有吸引力。典型人物报道最吸引受众、能够让受众继续读下去的成功之处就在于有故事、有情节,让人回味无穷。

(一)故事是为了塑造人物

在采访典型人物时,不能只为了讲故事而写故事,因为故事是人的叙述,它是为了刻画人物形象的。我们要学习在对采访素材的整理中,对人物有了总体的了解和掌握,然后再做一个总体的梳理,而不是简单地将资料堆积起来,那样的话,就像是写个人事迹材料一样,并不能让人感动。众所周知,一篇成功的人物报道之所以会被人们记住,是因为它的故事令人印象深刻。如在“中国好人”曾宪红的报道中写道:“2006年,曾宪红总觉得浑身乏力,后被诊断出患有肾病综合征,让这个本来就困难的家庭雪上加霜。曾宪红向亲戚朋友借了5万元,先后在会昌、赣州两地治疗,病情才得到好转。”全家的重担都压在了曾宪红的身上,这个时候曾宪红也病倒了,令人同情。而就是因为有了这个故事,不仅凸显出曾宪红家庭状况的艰难,更体现出曾宪红的坚强不屈、不向命运低头的精神。

(二)运用故事化的叙事技巧

故事化的叙事,要求记者要像包装小说一样包装新闻,像讲述故事一样讲述新闻,增强人物报道的典型性、可读性,让人物报道作品更具吸引力、感染力。记者在做好典型人物报道时,常常会运用人物报道故事化的写作手法。新媒体时代,记者要坚持守正创新,转变以往传统单一、老套的人物报道形式,掌握故事化的叙事技巧,学会灵活运用故事化的叙事方式。要想充分满足广大受众的信息需求,吸引更多受众的关注,只有故事新鲜、情节曲折有起伏,这样的报道才更有味道,故事才讲得精彩。细节是对情节的进一步深入,一个故事包含了很多的细节,才形成了一个复杂的情节。一篇好的典型人物报道,要循序渐进、步步为营,在叙述过程中要有起落,如此,才能牢牢地吸引住读者的目光。

五、结语

做好典型人物报道,是县级融媒体记者的职责所在。同时也应当认识到提高典型人物报道讲故事能力并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实现的,而是一个长期不断学习、历练的过程。作为县级融媒体记者,应该要有一种“站在天安门上看问题”的眼界,不断提升脚力、眼力、脑力、笔力。要成为一名有温度的新闻记者,采访时要处处留心、细心观察,写作时要巧妙构思、反复推敲,打造出更多典型人物报道精品,让正能量赢得大流量,让主流声音传得更远、更响。

猜你喜欢
典型人物细节
新时代新闻媒体如何做好典型人物报道
以细节取胜 Cambridge Audio AXR100/ FOCAL ARIA 906
做好典型人物报道的若干思考
留心细节处处美——《收集东·收集西》
奇妙的细节
党报典型人物通讯写作问题研究
探索典型人物报道的融媒体采编创新手法
细节取胜
决定成败的,绝不是细节
新闻写作中“典型人物”的创作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