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百科全书·渔业》(第三版)编辑实践与经验

2024-02-19 23:49张会芳
传媒论坛 2024年1期
关键词:百科全书百科克氏

张会芳

《中国大百科全书》自1978年开始编纂,第一版共74卷,于1993年全部出版,约7.8万个条目,涉渔业的相关条目组织在《农业卷》中“农业史”“农业综论”“水产”“农业工程”四个部分,共227条[1]。《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于2009年出版,所有条目按汉语拼音顺序排列,共32卷,约6万个条目,涉渔业的条目在农业部分组织修订,共140余条,条目按音序整合在整个全书中[2]。《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以下简称“百科三版”)于2011年立项,2014年正式启动,通过建立数字化编纂平台,编纂发布网络版,然后在网络版的基础上编辑出版纸质版。第三版中,渔业学科成为独立的执行学科,并于2014年7月启动调研工作,10月邀请唐启升院士担任学科主编,12月在青岛召开编委会预备会议;2015年1月正式组建编委会,启动学科组织编撰工作;2022年12月,完成网络版2900余条的审稿与发布任务。

渔业属应用型学科,同时也是广大读者经常检索、查阅的学科。本文拟结合百科三版渔业学科的编辑工作实践,从条目选条标准、设条的层次性、中文名称规范、条目外文名称规范及编写提纲设计五个方面分享百科全书编纂过程中的编辑经验。

一、百科全书选条标准

百科全书编撰的第一步即为设计科学、合理、有体系性的框架条目表,梳理知识内容,这还可作为约稿和撰稿的依据[3]。选条是百科全书编纂过程中的基础性工作,只有选条适宜,全书编纂才能成功。科学合理的选条标准,可以防止学科知识主题遗漏,有效控制编撰规模的大小。编委会根据设计总条数和各分支所包含的知识内容的多少,以及知识层级的限制,讨论确定各子类或者子分支选条数量,然后参考选条数量执行合理的选条标准。如有关淡水养殖种类的条目,设计条目数约为80条,最终收录83条,其选条标准是:①选列养殖产量6万吨以上的水生生物;②选列养殖产量没有达到6万吨,但是比较有特色的养殖品种,如淡水冷水养殖鱼类的代表——鲑鳟鱼,又如新兴特色养殖品种——中国大鲵等;③保留《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一版和第二版中的淡水养殖种类,并以中文学名为条目名称设条。这样可根据产量标准,检查是否有设条遗漏,如果不符合第一条标准,那么可通过第二和第三个标准判断是否保留超出第一个标准的条目。由此,可以通过设定科学、合理的选条标准,查漏补缺,保证百科全书条目框架表的完整性和体系性,保证编撰质量。

二、准确把握设条的层次性

科学知识在长期的发展与积累中,形成了整体和局部的体系结构,这种体系结构式反映在百科全书中,就是框架条目表。准确地把握设条的层次性,是对科学知识体系的客观反映。百科条目层次性的把握,通常可根据地理范围的大小、概念涵盖范围的大小进行判断与把握。

以渔业学科综论分支条目表初稿为例,在 “世界渔业”一组条目中,其下一级条目为“日本渔业”“韩国渔业”“欧洲渔业”“南美渔业”“非洲渔业”“大洋洲渔业”等,缺少“亚洲渔业”,且国家级别的渔业与洲级别的渔业并列,与客观事实不符。因此,编辑审稿中,宜在“欧洲渔业”前增加“亚洲渔业”作为同级条目,“日本渔业”“韩国渔业”等国家一级的渔业,置于“亚洲渔业”的下一层级。

三、条目中文名称规范

百科全书中文条目的规范化有助于避免交叉重复。百科三版的条目设立,在内容方面有体系性原则、层次性原则、时代性原则、特色性原则和检索性原则五项原则;在形式上有主题词原则、简明性原则、通用性原则、概要性原则、名词性原则和单义性原则六项原则。值得重点关注的是,百科三版属于综合性百科全书,某些条目不仅仅归属于同一个学科,如水生生物物种类的条目,不但出现在渔业中,生物学、生态学,甚至海洋学中都会有水生生物的条目。如“克氏原鳌虾”,俗称“小龙虾”,在渔业学科中,“克氏原鳌虾”是养殖物种,在生态学中“克氏原鳌虾”是入侵物种,在生物学中,“克氏原鳌虾”是鳌虾科的一种。农业资源与环境学科涉及各类土壤的条目,地理学也涉及土壤类条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初期列进了渔业、海洋学、法学等学科等等。怎样才能检索并处理学科内或学科间的交叉重复? 现代的工具书编撰基本是借助计算机来批量检查重复内容。而中文条目名称的规范化处理,则尽可能地减少异名同质条目的设立,使得初步设条的名称一致。这样可以在编撰的前期,即分类目录设计阶段就可通过批量检索,找出交叉重复的条目,然后界定重复条目的学科归属与撰写问题,避免大量重复。因此,从交叉重复条目的角度讲,中文条目名称的规范化很有必要。

百科全书中文条目的规范化有助于提高条目检索性。物种有中文学名、别名、俗名等,百科一版在设条时以物种的中文学名为条目名;百科二版中也以中文学名设立了主条目。但由于俗名等也具有检索性,因此设立了参见条,如以“中华绒螯蟹”为主条,以“大闸蟹”为参见条。由于俗名和别名仅是某些生物在不同地区的名称,并不是所有地区民众或读者普遍熟知的名称,且不具有唯一性。如“螃蟹”是中华绒螯蟹、锯缘青蟹等蟹类的俗称,而中文学名是物种唯一通用的中文名称,其检索性较俗名和别名等更强。因此,从检索性上讲,百科条目中文名称的规范化也很有必要。

百科三版由于是网络版,检索上可以有多个关键词。因此,在渔业学科中,根据通用性原则和检索性原则,物种类条目仅以中文学名设主条,不再以俗名和别名等设参见条。但俗名和别名列在定义后,在网络版中还单列在摘要中,可作为检索的入口词或者关键词。在纸质版中,俗名和别名等以索引词的形式呈现,也具有检索性。如“中华绒螯蟹”,定义:节肢动物门(Arthropoda)软甲纲(Malacostraca)十足目(Decapoda)弓蟹科(Varunidae)绒螯蟹属(Eriocheir)一种,俗称河蟹、毛蟹、大闸蟹、螃蟹等。在百科三版网络平台上,检索“中华绒螯蟹”“河蟹”“毛蟹”“大闸蟹”“螃蟹”都可以检索到“中华绒螯蟹”一条,在纸版《渔业》卷的内容索引中,也可以通过以上检索词检索到“中华绒螯蟹”一条。

百科全书中文条目的规范化有助于提高百科全书的编校质量。从文字编校质量上,规范化的中外文条目名称,更容易发现其中的错别字及其他问题。如渔业学科中的“克氏原螯虾”“克氏原螯虾养殖”“克氏原鳌虾白斑综合征”,通过对比与查证,很容易发现“克氏原鳌虾白斑综合征”中的“鳌”属于别字,应改为“螯”字;又如,“淡水甲壳类病毒病”“淡水甲壳动物细菌病”“淡水甲壳动物寄生虫病”一组条目中,很容易发现“淡水甲壳类病毒病”改为“淡水甲壳动物病毒病”可以使学科框架知识条目表体系性更强。

百科全书中文条目的规范化有助于规范学界尚未统一的规则等。渔业学科中的品种类条目,由于品种名格式呈现多样化,在三版编撰之前,学界也尚未形成统一的格式,因此所设条后中文条目名称的格式也多样化。为保证体系性,百科三版渔业学科在征求编委会意见的情况下,对品种名类条目进行了统一体系化规范。形式全部规范为:物种名“品种名和品种编号”的呈现形式。因此,从形成或推出某一领域的标准或规则的角度讲,中文条目的规范,有助于将学科界尚未定论的规范、标准、规则等进行统一。

四、条目外文名称规范

百科三版条目设有中文和外文条目名称。渔业学科中,同类或者同组条目,不但中文名称需要按照设条原则进行规范,外文条目名称上也有必要进行规范。

如“温台渔场(fishing ground in Wentai)”的英文名称调整为Wentai fishing ground。又如,“单船灯光有囊围网捕捞(single boat seining with lights)”中,“单船”翻译为single boat,“有囊围网捕捞” 翻译为seining ;“单船有囊围网捕捞(one-boat seining with bagnet)”中,“单船”翻译为one-boat,“有囊围网捕捞” 翻译为seining with bagnet;而“有囊围网捕捞机械(bag seine fishing machinery)”中,“有囊围网捕捞” 翻译为bag seine fishing。因此,百科三版渔业学科在保证准确性的前提下,对此进行了名词翻译的统一化,即“单船”翻译为single-boat,“有囊围网捕捞”全部统一翻译为bagged seine fishing。

五、条目编写提纲设计

百科条目的编写提纲,不是针对某个具体条目而设计的,是基于条目类型划分而制定的各类条目的编写要求。设计编写提纲时,不能只根据表面的大类进行设计,还需关注其不同属性的子类进行设计。大类与子类的编写提纲设计之间需要坚持一致性和灵活性相统一,既符合客观事实,又可重点突出地呈现条目所蕴含的知识。如同样是物种类条目,不同类型的物种,除了分布范围、形态特征及生活习性外,科学研究的重点有所不同,读者所关注的重点也有所不同。虽同是物种类条目,其编写提纲的设计也应根据所设条的物种的类型各有侧重。

在百科三版渔业学科中,所涉的物种有捕捞类物种、养殖类物种、增殖保护类物种、观赏类物种。其中,养殖类物种还延伸出了选育的新品种。物种条编写提纲中,有关物种的分布、形态特征的描述、生活习性的描述的内容,是所有类型物种条目的通用且关键的内容,编写提纲中均应涉及。但捕捞类物种条目,除描述物种的上述基本特征、特性外,还需要强调该物种资源的利用与养护的情况。因此,编写提纲中设计了相应的内容,如北方蓝鳍金枪鱼等。养殖类物种条目,除描述物种的上述基本特征、特性外,还需要强调该物种的养殖情况。因此,编写提纲中列有“养殖概况”,如乌鳢等。观赏类物种条目,除描述物种的上述基本特征、特性外,还需要强调其主要的观赏品类。所以,编写提纲中设计了有关品类的内容,如锦鲤、金鱼等。而品种类的条目,需要介绍品种的选育人或单位、选育时间、选育过程、品种特性、养殖要求等,其编写提纲有别于其他物种类的条目。同一大类的条目,由于子类不同,也可以根据子类的特点,设计编写提纲,但同一子类的条目宜保持统一的编写提纲,如鲤和乌鳢,同属于养殖类物种条目,那么编写提纲应具有一致性。

六、结语

《中国大百科全书》历经三版,为保证编纂质量,每一个版次都设计有其对应的条目框架表,尤其是第一版和第三版;每个版次都有创新,包括对一些学界或者业界尚未统一的规则或标准等进行一定程度的规范。百科三版渔业学科也不例外。其在学科框架条目表的选条标准上具有严谨性,在学科知识架构的搭建上,也充分尊重了客观事实;在条目的中外文名称、编写提纲等方面既传承了百科全书的权威性、准确性和规范性,又根据学科知识的发展,与时俱进增补了相关内容;还在框架设计的维度上,组织编撰流程上、编辑审稿方式上进行了创新。百科三版网络编撰平台、发布平台以及智能校验系统,也是新时代数字化出版的重要成果,我们将以此为基础,不断发现问题、剖析问题、解决问题,继续积累编辑经验,并在编撰流程、编纂方法上探索与创新,以助力数字化时代百科全书内容的与时俱进。

猜你喜欢
百科全书百科克氏
乐乐“画”百科
百科全书
特殊的“百科全书”
外固定支架联合克氏针闭合复位治疗第5掌骨基底部骨折
克氏针张力牵引固定法治疗骨性锤状指
克氏针悬吊法在急性伸肌腱Ⅰ区损伤中的应用
百科全书
探索百科
超有趣的互动百科
带圈克氏针与普通克氏针治疗锁骨骨折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