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智驱动下新型主流媒体融合与治理功能更新

2024-03-10 11:25凌昱蔡雯
出版广角 2024年3期
关键词:新闻奖栏目融合

凌昱?蔡雯

【摘要】随着互联网技术与信息技术的发展,新闻专栏逐渐由传统媒体向新兴媒体转型,成为新时代下重要的舆论引导阵地。各类新闻专栏依赖的平台纷纷引进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向广大市民提供多元化服务,从单一服务转向综合服务。根据中国新闻奖评选办法中的参评媒体,可以看出新闻名专栏以技术平台为依托,历经从报纸、通讯社、广播电台、电视台到增设新闻网站,再到增设新媒体及自有平台的过程。关注我国主流媒体融合进程中的媒体治理功能更新,选取中国新闻奖获奖栏目作品作为分析样本,从媒体融合中的重要维度技术形态出发,探讨新闻名专栏在不同时期呈现的特征,并以此为基础考察主流媒体如何嵌入国家制度框架,具有重要意义。

【关  键  词】新型主流媒体;媒体融合;治理;新闻名专栏

【作者单位】凌昱,中共北京市委党校(北京行政学院)国际交往与世界政党教研部;蔡雯,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

【基金项目】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国家治理视域下的新型主流媒体建设研究”(22JJD86

0015)。

【中图分类号】G210【文献标识码】A【DOI】10.16491/j.cnki.cn45-1216/g2.2024.03.004

自2013年媒体融合理念被提出并于2014年上升为国家战略具体实施以来,十几年间我国各级主流媒体积极运用各项信息革命成果,进行大刀阔斧的融媒改革和治理实践。2013年8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

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提出要“加快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2014年8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要以“先进技术为支撑、内容建设为根本”。在顶层设计的宏观指导下,主流媒体在技术、内容、渠道等方面纷纷发力,打造“两微一端”等新媒体平台,形态上具有融合的规模框架。2019年1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人民日报社举行第十二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运用信息革命成果,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2020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指出“逐步构建网上网下一体、内宣外宣联动的主流舆论格局,建立以内容建设为根本、先进技术为支撑、创新管理为保障的全媒体传播体系”。可见,在我国媒体融合从“推动”到“加快推进”再到“深度融合”的进程中,先进信息技术塑造了媒体融合的外部环境,成为媒体融合的重要驱动力与根本性变革遵循。

与此同时,国家与政府作为“元治理”角色,为活跃在治理活动中的各类社会治理主体与市场治理主体授权,赋予他们治理权力,并协助他们建立有效的治理网络与协调机制。我国主流媒体是国家治理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由“中央—省—地(市)—县”四级党委和政府主办的重要媒体,既依赖国家提供的各种制度资源,同时也成为国家与社会有效互动的重要手段。媒体融合是动态、渐进的过程,以媒体融合为代表的中国主流媒体现代化发展,应密切接入治理现代化发展的整体进程,关注与其他治理主体、各种资源的紧密联系,以更加系统性、全局性的视角审视媒体融合发展。媒介化社会的到来与信息技术的重要变革,为我国主流媒体嵌入治理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新型主流媒体如何回应新时代治理创新的新诉求,是一个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的课题。

基于此,本文关注我国主流媒体融合进程中的媒体治理功能更新,选取中国新闻奖获奖栏目作品作为分析样本,从媒体融合中的重要维度技术形态出发,探讨新闻名专栏在不同时期呈现的特征,并以此为基础考察主流媒体如何嵌入国家制度框架。一方面,中国新闻奖是经中央批准常设的全国优秀新闻作品最高奖,获奖作品代表了新闻业内认可的实践性角色。另一方面,选取新闻名专栏作为分析对象的原因是新闻专栏具有固定性、连贯性。与新闻报道不同,新闻专栏将治理过程中不同利益相关方的互动协商在专栏运作的过程中展现,由此为我们在中观层面观察媒体融合进程中主流媒体如何与外部资源交换互通、与其他社会主体互动以发挥治理效能提供了极佳素材。

新闻名专栏反映的媒体治理运行机制既取决于媒介平台,也取决于技术,并在一定程度上沿着嵌入制度这一媒介运作逻辑进行。由此,在媒体融合的进程中,将主流媒体技术平台样态变化视为自变量,观察主流媒体对政务协作、公共事务的介入情况,以及主流媒体如何在连接政府和民众的过程中建立有效的治理运行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一、中国新闻奖新闻名专栏(2005—2023年)历时性特征分析

中国新闻奖新闻名专栏奖项于2005年设立,笔者搜集2005年至2023年的《中国新闻奖作品选》,获得完整的特别奖及一等奖的新闻名专栏样本。数年来,中国新闻奖的奖项设置随媒体形态变化不断调整,新闻奖评选方法对新闻名专栏参评媒体、参评门类、参评要求等都进行了更新。

根据中国新闻奖评选办法中的参评媒体,可以看出新闻名专栏以技术平台为依托,历经从报纸、通讯社、广播电台、电视台到增设新闻网站,再到增设新媒体及自有平台的过程。笔者总结中国新闻奖新闻名专栏(2005—2023年)所依托平台的历时性变化,并以图片形式呈现(如图1)。2000年之后网站作为平台的专栏逐渐增多,2010年之后依托新媒体(如微信)、自有平台(如客户端)的专栏渐多,此历时性分布特征一方面取决于评选办法的规制变化,顺应媒介技术发展,融媒栏目与新媒体栏目确有传统新闻名专栏所不及的“交互性”等网络互动特征,另一方面说明依托网站、新媒体以及自有平台的专栏成为治理的有效机制,符合“社会影响大”的评选规则。

中国新闻奖自2005年起评选新闻名专栏项目,其中去掉重复获奖的12个新闻名专栏,不属于治理的5个旅游文化类专栏、文化历史类专栏、科普类专栏,分别是《空中茶社》《安娜游世界》《隴原史话》《Second Thoughts(转念之间)》《永远的丰碑》,共评选出168个新闻名专栏,加上2016年特等奖中的新闻专栏1个、2017年融媒栏目2个,以及2018年、2019年、2020年新媒体品牌栏目各2个,共177个专栏。

二、媒体融合进程中治理功能的运行机制分析

随着互联网技术与信息技术的发展,新闻专栏逐渐由传统媒体向新兴媒体转型,成为新时代下重要的舆论引导阵地。各类新闻专栏依赖的平台纷纷引进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向广大市民提供多元化服务,从单一服务转向综合服务。根据新闻专栏反映的媒体治理模式,笔者将其划分为三种类型(见表1):第一,观念协同型,传统新闻名专栏多是面向大众,介绍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内容,有学者将宣传视为一种观念、情感、精神和信念的协同[1];第二,政务协作,包括协商对话型和问政考评型,栏目通过建立参政议政的平台,引进群众监督机制,推进政府公共事务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第三,公共服务,即服务帮忙型,栏目为大众提供教育、医疗及衣、食、住、行等基本生活保障的各项服务。中国新闻奖特别奖、一等奖(2000—2023年)新闻专栏定位的相应治理职能历时性转变具体如图2所示。

综上,笔者以不同平台阶段的新闻名专栏案例为据,聚焦专栏政务协作与其介入公共服务的治理运作机制,并以平台样态变化及媒体融合自身革新作为线索观察其中治理模式的动态变迁。

1.观念协同新样态

在主流媒体融合的进程中,观点协同型栏目自始至终占据重要地位,它以报道、评论的方式进行宣传教育的协同、规范,并对用户心理与观念进行引导。就我国新闻名专栏介入社会管理的传统模式看,观点协同型栏目主要有以下三种模式:一是宣传报道模式;二是公开发表、播出的舆论监督模式;三是以不公开的渠道将采写的信息提供给有关领导和部门的内参模式,如《百姓呼声》红网专栏启动专报(内参)等内部监督模式。当下,伴随着科技的进步,主流媒体介入治理的工具条件也不断得到更新,由最初的报纸发展为广播电视媒体,以及互联网、融合媒体。新闻作为人们获取新鲜资讯重要的载体,始终与传播媒介的改变相伴,实现自身的进化演变,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在翻新,治理效能的边界也随之拓展。创办较早的专栏依据平台形态的更新,在观念协同方面实现了媒介产品在内容与形式两个方面的革新。

在内容方面,如央视的《新闻联播》三次入选新闻名专栏。在第二十九届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中,《新闻联播》以“头条工程”为核心,构筑习近平总书记最新思想和政治风采的宣传高地。同时,该栏目打造《央视快评》新节目,站稳政治立场,作为党和国家政府的舆论宣传阵地发挥强有力的作用,由此荣获新闻名专栏的奖项。

在形式方面,在全面推动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中国新闻奖新闻名专栏的内容呈现方式日益丰富,从文字类节目逐步向多媒体形态过渡。融媒体报道成为主流舆论阵地上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整合动态影像、数据可视化和艺术化叙事元素的融媒类栏目开始增加,其中包括直播、短视频、条漫等形式的媒介产品。在直播方面,如《新华直播》等新闻名专栏能够为党和国家的重要活动服务,对国家领导人的重大活动、重要会议及国内情况、国际重大事件进行现场直播与连线直播。在短视频领域,最典型的案例要属由《新闻联播》打造的专为新媒体平台定制的网红短视频《主播说联播》,再一次以媒体深度融合为抓手,使新闻传播取得最好的效果。

此外,随着网络传播的兴起,传统媒体相继建立网站,借助网络传播中的互动性,组织公众参与公共议题传播,发挥治理功能。传统新闻栏目以新技术为支撑,向新媒体靠拢,由此带动了整个栏目资源的整合。例如,充分利用当下热门的微博、微信、抖音等互动社交娱乐平台,搭建一个以获取新闻线索、发布新闻内容为目的的微平台,增强新闻栏目的品牌竞争力。这类实践中较为典型的栏目案例是河南日报报业集团的《焦点网谈》栏目。《焦点网谈》利用网络平台,发动并组织网友提供新闻线索、探讨社会问题,形成“报网互动”这一全新的新闻生产流程与治理运行模式。

2.政务协作新向度

在媒体融合寻求自身发展的历程中,政府的公共治理不断面临新的困难和挑战,政府与媒体的关系也在各类公共事务及危机处置中不断协调,并呈现关系愈加紧密的趋势。

2000年以前,传统主流媒体的新闻专栏通过线性传播开展政务协作。在纸媒、广播电视媒体作为强势媒体的前互联网时代,报纸的互动新闻由来已久,热线爆料、媒体活动、记者采访、社区活动、读者来信等都是报纸常见的互动方式[2]。但是在这些互动方式中,新闻媒体与新闻用户之间的交互反馈往往要持续数天,甚至更久。在发展过程中,新闻媒体由邮政信件向电话短信转变,然后通过广播电视直播技术缩短响应时间,提高互动性。近年来,各级各类广播电台开办了许多以电视为依托的直播节目,如在《阳光热线》栏目中,河北省直54个部门的主要领导带领有关处长轮流入驻广播直播间,通过热线电话、手机短信的形式直接与广大听众进行交流,回答政策咨询,听取听众建议。

在互联网技术改变信息传播方式和媒体形态后,主流媒体的政务协作呈现网状双向传播的特征,在问政与协商层面发挥治理效用。主流媒体设置涵盖各级政府部门的问政平台,为大众提供了一个积极表达其多元化利益的平台。如人民网建立的地方领导留言板,向省(自治区、直辖市)、市、县三级领导提供留言页面,以便网民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可以通过留言的形式向地方各级领导反映情况、提出问题,多位书记、省长特意安排了专门的部门负责记录网民的留言,对这些留言进行反馈,建立回复留言的固定机制。

移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平台使人们能够随时随地参与传播、建立关系、沟通情感,也为新闻媒体连接公众提供新途径。近年来,传统媒体纷纷开通新媒体账号如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等,拓展信息传播范围,加大与用户之间的沟通互动力度。2013年,南京广播电视台设立《民生》栏目,在节目录制之前,栏目组借助微博、微信等平台,收集网友对当期主题的看法与观点,并以此为依据设计台本。在通过网络直播节目的过程中,栏目组鼓励网民发送弹幕或评论,并将网民的观点和意见直接展现在演播大厅的巨屏上。節目录制结束之后,节目组将录制花絮剪辑成约一分钟的短视频,通过网络二次传播预热。借助传播技术与互联网平台,新闻媒体不仅能够邀请用户全过程、多领域参与政务协作,还能够建立网络行政全媒体平台,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媒体与政务之间的一体同构。

在当今数字化、共享性、互动性、智能化的网络传播环境中,新闻媒体在政务协作领域发挥的作用明显突破了主流意识形态传播与舆情监测监督这两个传统维度。新闻名专栏所依托的平台不断翻新,从2000年前传统线状媒体的单向传播,到2005年前Web1.0网站以及2010年前Web2.0微博微信等网状双向传播,再到如今抖音、快手、客户端等多边交互传播,媒体与政府的政务资源进行整合并形成媒体与政务一体同构的平台,媒体协助政府政务的作用更加突显。

3.公共服务新效能

除了传统意义上的新闻报道,新闻媒体还通过采取新闻行动的方式介入我国民生领域和社会事件。新闻行动是指新闻传播主体在传播过程中,通过一系列有关新闻的实践行动以解决社会问题、提供公共服务等,强调新闻媒体对社会事件具有主体性、能动性功能。从传统媒体占据主导地位到新媒体后来居上,媒体变迁并没有影响中国新闻界对民生领域的突发事件和社会问题的关注,尤其是面向市场的都市类媒体,这方面表现更为突出。较为典型的案例是北京电视台专栏《法治进行时》2006年开通免费法律服务热线、徐滔法律服务网等向公众提供免費法律咨询。媒体以新闻行动的方式关注民生问题,体现了媒体秉持为公众服务、促进社会向善向上的宗旨。

与此同时,媒体不仅利用自身力量促进社会问题解决、为公众提供帮助与服务,还通过连接外部治理力量与资源发挥治理效能。当社会问题或公共服务超出新闻媒体自身的供给范畴,新闻媒体可以通过与各社会组织、爱心企业合作,通力协作提供公共服务参与治理。在社会组织方面,新闻媒体通过媒体宣传、与社会组织联合开展公益活动及爱心援助活动关注民生事务。较为典型的是每日新报专栏《新帮办》针对残疾青年等社会弱势群体,联合相关社会组织举办“鹊桥相会”专场相亲活动,并组建《新帮办》“临终关怀志愿者服务基地”“自闭症儿童康复之家”“义工服务中心”等专业性公益团体,从而形成提供公共服务的长效机制。互联网平台使新闻名专栏能够更便利地动员组织用户、参与公共服务。2012年2月,每日新报专栏《新帮办》推出报网联动机制,携手聚耐网,发起“团聚爱心”倡议活动,网友每次点击该网站的活动页面,帮办基金便可从网站获得0.1元的爱心款。可以说,在技术的辅助下,新闻媒体凭借自身的影响力与凝聚力,与网站合作发起活动,将网站的点击量、浏览量转换成爱心基金,将流量变现,从而更好地投入公共服务事业与公益事业。

在新闻媒体的实践中,用户不仅仅是被动员、被组织的对象,也是能够自发组织、自觉行动的践行者,由此扩大公益活动的范围、规模与影响,推进民生问题更快得到重视和解决。互联网平台、媒体的自建平台携带的泛在连接的特点,也推动用户间自组织治理形式的进一步发展。如上游新闻旗下的《帮帮》栏目设置“玩社群”“找答人”“曝光台”“帮你问”“找朋友”等互动板块,为用户提供平台,促使用户入驻自发结成小组或者社群,以自组织的形式提供公共服务。在这一过程中,新闻媒体不再局限于投入自身的资源,或是动员组织其他社会主体协同参与治理,更多的是起到连接性的治理作用,为用户间的自组织治理提供基础架构与运行逻辑。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伴随着媒介演进,新闻媒体在提供公共服务中动员与组织社会各主体的方式与策略不断调整,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借助技术手段提高成效的发展过程,并且越来越显现连接与联通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李立景. 传媒化协同治理模式:基于社会治理框架下的媒介形态分析[J]. 宁夏社会科学,2018(3):218-226.

[2]胡智锋,刘俊. 何谓传媒艺术[J].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4(1):72-76.

猜你喜欢
新闻奖栏目融合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关于栏目的要求
栏目主持人语
“大师问答Ask the Guru!”栏目问答精选(二)
河南10件作品获第27届中国人大新闻奖
栏目制,为什么这样红
河北省第二十五届人大新闻奖获奖篇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