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信息技术应用背景下企业加强内部控制的措施

2024-03-11 16:58唐佳伟
企业改革与管理 2024年2期
关键词:信息系统信息安全信息技术

唐佳伟

(广西煦美医药有限公司,广西 来宾 546500)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企业内部控制工作正经历着一场深刻的变革。为了适应新环境,企业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内控责任体系,并在此基础上构建智能化的内控模式。同时,强化信息系统全生命周期管理并提高员工信息安全意识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一、信息技术对企业内部控制的影响

(一)优化内部控制环境

信息技术为企业内部控制注入了新动力。一方面,能够推动决策科学化,管理层可以利用大数据分析等现代技术,更快、更准确地获取决策依据,制定战略;另一方面,能够提升执行效率,通过信息共享和业务流程再造等手段,节约时间成本,加强内部执行力度。此外,还能够加强监督约束力度,系统日志记录可对员工行为进行约束,避免违规操作。总体而言,信息技术能够帮助企业建立规范化、程序化的内部控制体系,明确控制环境要求,发挥监督作用,为企业内部控制有效运行奠定基础。

(二)丰富内部控制手段

信息技术拓宽了企业内部控制的技术途径。一是通过设定系统规则、业务流程、访问权限等,实现过程自动控制,代替人工控制的低效性。二是应用大数据分析和预警系统,对业务运行开展全天候监测,任何异常都可在第一时间被发现。三是利用智能算法、模拟测试等前沿技术手段,辅助企业开展风险评估工作,使评估结果更加科学准确。可以说,信息技术为内部控制提供了自动化、智能化、前沿化的新工具,企业可以运用这些新工具进行全方位控制,包括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评估,从而大幅提升内部控制的质量与效率。

(三)提升内部控制效率

信息技术显著增强了企业内部控制的效能。一是通过电子审批替代传统纸质流转,简化复杂的人工操作流程,提升执行效率。二是利用信息系统实现过程自动控制,减少大量人工作业,大幅压缩成本支出。三是实时监控和智能预警可快速定位问题,并迅速响应,最大限度减少负面影响。总体而言,信息技术实现了内部控制的流程优化、成本优化与时间优化,简化了操作、降低了成本、缩短了反应时间,使企业内部控制向着高效、智能、敏捷的方向转型升级。

二、信息技术应用背景下内部控制面临的风险

随着信息技术在内控工作中的广泛应用,内部控制面临的风险也在发生深刻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控制环境复杂性增加

信息技术为企业内部控制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但同时也增加了控制环境的复杂性。一方面,信息系统将企业内部各职能部门和业务环节连接在了一起,形成一个庞大的控制网络,由于链条过长,存在“断裂”的风险。另一方面,信息技术在过去主要是对业务流程实施控制,而现在还需要控制支撑业务的信息系统本身,包括软件、数据、接口等,增加了控制的难度。此外,大量的信息系统管理规范如系统使用规范、数据安全规范等也需要制定出台并严格落实,使控制规则愈加复杂化。

(二)控制盲区扩大

信息技术使内控更加精细化的同时,也扩大了控制的盲区。主要体现在系统漏洞难以发现、自动控制失效风险及数据安全风险加大三方面。一是信息系统架构复杂,大量系统接口和各种零星系统漏洞容易被忽略,形成控制的盲区。二是如果过度依赖系统自动控制,一旦规则设计不当,控制缺陷又不易被识别,就会出现控制失效的情况。三是业务数据电子化存储,利用网络可进行远程访问、控制和更改数据信息,使得数据防护任务更为艰巨。

(三)新型舞弊手段出现

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违规操作和舞弊也成为一种新风险。主要表现为三类:一是利用系统漏洞进行违规操作或数据篡改来达到舞弊目的。二是通过入侵公司网络,直接访问信息系统并窃取关键业务数据。三是依托互联网的跨区域和跨国境特点,采用虚假身份实施跨区域或跨国境的网络舞弊活动。

三、信息技术应用背景下企业加强内部控制的措施

首先,建立内控责任体系是确保内部控制工作有效实施的基础。企业管理层必须充分认识到内控工作的重要性,将其视为企业持续稳定发展的关键因素,积极履行个人内控责任,为整个企业树立榜样。各职能部门和业务部门的主管作为内控责任人,需对本部门的内控工作负总责,要确保各项内控制度在本部门得以有效执行,并及时解决存在问题。此外,内审部门在内控体系中扮演着重要的监督角色,应定期检查内控制度的执行情况和运行效果,及时发现并纠正存在的问题。为了确保内控工作的有效性,企业还应建立内控责任追究制度,一旦出现内控失效或问题,能够及时定位责任人并进行问责,有效避免类似问题再次发生。

其次,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构建智能化的内控模式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智能内控系统的建立可以对业务全链条进行实时动态监控,及时发现并处理存在问题。企业可以利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手段,实现内控全流程数据化。通过对业务核心指标和关键节点的提取,构建精细化内控规则库,进一步提高内控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同时,利用算法模型辅助内控执行和监督,例如风险评估、异常识别、绩效预测等,实现内控的自动化,减少人为干预带来的风险。

再次,强化信息系统全生命周期管理对于企业来说也至关重要。在信息系统建设的各个阶段,企业应充分考虑内控的需求,确保关键控制点和主要规则得到有效落实。通过在系统策划和需求分析阶段纳入内控需求,企业可以更好地防范潜在风险。在系统设计与开发过程中,将自动控制、异常报告、日志记录等内控机制融入系统架构和代码中,可以提高系统的安全性。在系统测试阶段,重点检查内控功能的正确性和有效性,有助于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在系统运维过程中,企业应及时跟踪内控执行情况,并根据业务变化调整完善相关规则,形成内控机制与信息系统的良性互动,确保信息系统的持续有效性。

最后,提高员工信息安全意识也是企业做好内部控制工作的重要一环。员工是企业最重要的资产,他们的信息安全意识直接关系到整个企业的信息安全水平。因此,企业应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在日常工作中开展信息安全相关知识的学习培训,提高员工对信息安全的认识和防范技能。同时建立信息资产分类分级管理制度,让员工了解不同级别信息的安全要求,培养员工的数据保密与合规意识。实施严格的网络访问权限审批制度也是必要的措施之一,这样可以有效减少因员工疏忽导致的安全风险。此外,开展各种信息安全应急演练,使员工在面临问题时能准确响应和处置,也是提高信息安全意识的重要手段之一。

四、结语

未来,企业内部控制仍需不断适应科技和行业变革带来的新要求,持续关注新技术在内控领域的新应用,并积极探索创新之路,是企业内控工作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企业应主动应对挑战,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优化内控模式,使之适应数字化转型需求,在提效的同时防范风险,推动内部控制实现智能化、精细化发展。

猜你喜欢
信息系统信息安全信息技术
企业信息系统安全防护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基于区块链的通航维护信息系统研究
保护信息安全要滴水不漏
信息系统审计中计算机审计的应用
高校信息安全防护
基于SG-I6000的信息系统运检自动化诊断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