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的自我驱动力是夸出来的

2024-03-13 09:10羊晓军
家长 2024年1期
关键词:夸赞牙牙学语驱动力

□羊晓军

孩子刚来到这个世界上是一张白纸,什么也不知道,什么也不懂,一切都从零开始。

当他们开始牙牙学语时,妈妈会为一声含混不清的“妈妈”而激动万分,夸赞:“宝宝真能干。”

当孩子蹒跚学步时,虽然摇摇晃晃走不稳,但是家长伸出大拇哥:“宝宝真行!”

当孩子嘴里嘟噜出“弟子规,圣人训”时,家长会亲亲他的脸颊:“宝宝真聪明!”

孩子在“真能干”“真行”“真聪明”的鼓励下,学会了说话,学会了走路,学会了背诵《弟子规》《三字经》,学会了很多很多,越学越带劲,从跟大人学,到主动向大人提问:“马儿为什么有四条腿?”“天上的星星为什么不掉下来?”这个时候,孩子就像一台动力强劲的知识吸纳机,家长的赞美与鼓励就是孩子学习的助推器。但是好景不长,随着孩子走进学校,这台知识吸纳机渐渐动力不足,从上课精力不集中,到作业潦草应付。特别是随着年级升高,成绩渐渐下降,从一二年级的“双百”渐落至90 分、80 分、70 分,及至中考、高考,很多孩子的成绩甚至“惨不忍睹”。这是为什么呢?孩子是变懒了还是变笨了?都不是,是孩子学习的自我驱动力逐渐衰退,甚至消失不见。

夸赞与鼓励是驱动成长的阳光雨露

在心理学上,自我驱动力是指一个人内心推动自我行动、实现自我目标的能力。它包括两个要素:一是有自己的目标;二是能自觉主动地向着目标前进。

一个人的自我驱动力是天生的,是一个人成长的力量种子,它推动着我们不断学习、不断进步。但就像种子发芽与生长需要阳光照耀、雨露滋润一样,自我驱动力也需要呵护与滋养——家长的夸赞与鼓励,无疑就是孩子自我驱动力成长的雨露和阳光。

孩子牙牙学语时,每个家长都是睿智的,他们对孩子的点滴进步都不吝惜赞美,真诚鼓励。可惜的是,孩子一年级入学后,许多家长却“风格突变”——满眼都是孩子的错误与不足,再也看不到孩子的进步。

当孩子高举99分的试卷满怀希望得到家长的赞许时,看到的不是家长满意的笑脸,而是满脸的冰霜,听到的不是“真行”“真聪明”的夸赞,而是厉声的呵斥:“怎么搞得,才考了99分,这个字如此简单,为什么写错?你看人家小明,得了一百分,你只知道玩,学习一点儿也不努力!”

孩子的笑没了,孩子的心沉了。下一次孩子考了98 分,家长的脸更冷了:“你是猪脑子吗?一点记性都没有,真是笨极了!”刚破土的幼芽经受不住狂风暴雨的蹂躏,刚上学的孩子经受不住家长一而再、再而三的呵斥与打击。孩子学习的秧蔫了,努力的气泄了——既然自己的努力无法得到肯定与夸赞,既然自己是“猪脑子”,努力还有什么用?于是,孩子自信心没了,进取心丢了,凡事不再那么努力,自我驱动力的幼芽在家长的呵斥声中渐渐枯萎了。

学习是一件很复杂的事,虽然小学生学习是“以课本为本”,但学习内容包罗万象,一个人的智力再高,学习再努力,也不可能将所有知识都事无巨细地装进脑子里,而且也没有这个必要。判断一个人学习是否优秀的标准,不在于他记住了多少知识,考了多高的分数,而在于他是否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自我驱动力是否得到更好的发展。

如果把知识比作一头牛,那么一个个知识点就是对牛不同程度的了解。孩子学习就如同认识这头牛,不同年级对认识牛的要求是不一样的。对低年级的孩子来说,只要掌握了牛的总体特征,能够认识这头牛就算学好了;对高年级的孩子来说,要随着学习的深入了解关于这头牛的更多知识。

考试是测查评估学习情况的手段,为了考查孩子的学习能力,或为了发现、甄别不同孩子的潜能,除了要求学生认识“牛”之外,还要对“牛”的了解进行考查,比如内部构造、实用价值等。对于考试,能考满分固然优秀,但个别知识点没记准、没记住也很正常。家长关注孩子学习成绩,应当看到99%的“大收成”,而不是盯着1%的“小瑕疵”,正如瑕不掩瑜,只要有进步就应该表扬。

渴望赞美是人类最普遍的需要,孩子尤其如此。清代教育家颜元说:“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在对待孩子学习这件事上,每位家长应像当年鼓励孩子牙牙学语那样,善于聚焦孩子的优点——用笑脸肯定孩子成功,用语言鼓励孩子前行,用奖励巩固孩子自信,让自我驱动力的种子在赞美的阳光雨露下茁壮成长。

自我驱动力的发展需要目标引领

有个女孩是早产儿,身体非常瘦弱。上学后每次体育课跑步,她总是跑在最后,沮丧的她回家后常常跟妈妈抱怨。

幸运的是,女孩的妈妈是一位有着教育智慧的家长,她问孩子:“如果你努力,能跑过前面那个人吗?”女孩点点头。

“那下次你努力一点,跑过前面那个人就可以了。”妈妈说。

女孩做到了,每次跑步都尽最大努力,争取跑过前面的“那个人”。

“不仅是跑步,学习也一样,做任何事情都一样。”妈妈说。于是,女孩不再关注自己是“第几名”,而是只瞄准前面“那个人”,每次的目标都是努力超越“那个人”。就这样,女孩跑步越来越快,学习越来越好,最后“跑”进了北大,“跑”到了美国哈佛,读了硕,攻了博,荣获哈佛大学“杰出工作奖”,还被选为哈佛教育学院学生会主席。这个女孩子叫朱成,出生于宁波,现在是哈佛大学教授。

有目标才会有动力,让孩子确立合乎实际的恰当目标,是促进自我驱动力发展的前提,一个又一个目标的不断实现,会坚定他们不断超越自我的决心和信心,激发他们向更高目标迈进的斗志和勇气。

什么样的目标才算恰当?苏联教育家维果斯基提出过“最近发展区”理论:如果孩子当前的学习水平是5,通过努力后可以达到8,那么5—8 就是孩子学习的“最近发展区”,也就是孩子通过一定努力可以达到的高度。家长和老师给孩子提出的要求要在孩子的“最近发展区”内,低于这个区间没有挑战性,孩子不感兴趣;超出这个区间,孩子拼尽全力也做不到,就会放弃,甚至产生自卑心理。就像有些家长要求孩子“回回考双百,次次考第一”一样,只是一种不切实际的幻想,只会使孩子“压力山大”,甚至处于无限焦虑之中。

“努力尝试跑过前面那个人”,这样的目标不仅在孩子的“最近发展区”以内,更是明确具体的,不会让孩子担心胆怯,只要“些许”努力便可达到。有了这样的目标,孩子才会越战越勇,通过自我驱动力的点滴累积,最终铸就成功的高山。

猜你喜欢
夸赞牙牙学语驱动力
牙牙学语
春天
油价上涨的供需驱动力能否持续
从牙牙学语到中国新歌剧的开创者——为纪念作曲家马可诞辰100周年而作
温暖厚实,驱动力强劲 秦朝 QM2018/QC2350前后级功放
突出文化产业核心驱动力
以创新为驱动力,兼具学院派的严谨态度 Q Acoustics
聪明的男人,不吝啬夸赞妻子
限量夸赞
组织派对、文化沙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