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靠内驱学业有保证

2024-03-13 09:10邓艳华
家长 2024年1期
关键词:内驱力三观姥姥

□韦 宁 邓艳华

有做家庭教育的老师说:优秀学生的成绩都是孩子自学得到的。这话虽然偏颇了一些,但是其中所蕴含的道理值得每位老师和家长深思。为什么同样的班级、同样的老师授课,孩子的考试成绩却大相径庭?

影响孩子成长、成才的因素究竟有哪些?首先是先天的物质前提,孩子拥有灵活的头脑,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智商高”。其次是环境因素,包括家庭成长的小环境和时代赋予的大环境。而最重要的就是教育,其中包括:家长倾尽全力给孩子提供的优质正规的教育资源,以及为孩子打造适宜成长的家庭小环境,后者往往更为重要。

那么,家长能够激发孩子主动学习吗?是靠管卡压、看着逼着写作业,还是彻底放手,顺其自然?其实,正确的家庭教育不仅应该严慈相济,而且应该能够激发孩子学习的内驱力。

启发高层级需求获得向上内驱力

动机是激发和维持有机体的行动,并使行动导向某一目标的心理倾向或内驱力。美国心理学家伍德沃斯在上世纪初期就认识到,动机是决定人们一切行为的内在动力。所谓动机,是个体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当人的某种需要没有得到满足时,它会推动人去寻找满足需要的对象,从而产生动机。从这个观点出发,上世纪30 年代西方国家首先从企业管理的角度,提出了动机激励理论。

我们在家庭教育指导中,会被反复问到一个问题:我的孩子为啥必须严密看守才肯完成那点儿作业?一旦放松了管控,往往就恣意妄为。其实,这里的关键是孩子在学习认知上还没有完全形成自我驱动力。学生为什么必须搞好学习?一为生存,二为发展,因为“不劳动者不得食”。家长可以允许孩子学业不优秀,但是不允许孩子不努力付出。同时,家长要运用正确的家庭教育理论,要相信自己的孩子无论学习优劣,他们纯洁的内心都是向上、向善的。在家长从小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要学会适时适当地放手、放心、放权。

在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心理需求理论的前提下,学者们通过深入研究,认为人类的需求有生理、安全、归属和爱、自尊、认知、审美、自我实现7 个递进的层次。经过教育或训练,如果人们形成了自己的理想目标,甚至到了高层次的认知和自我实现的阶段,就会超过低层次的生理需求。

有这样一个真实的例子。成成从小生活在农村,虎头虎脑、充满好奇且活泼好动,虽然家里不富裕,但是对生活充满了希望。初中时,他每天上学要步行10多里,带的午餐往往是粗茶淡饭。他的同桌典典家境优越,爸爸是工程师,收入还不错,所以典典的午餐经常是散发着麦香的白馍。午餐的差距让成成暗下决心:一定要好好读书,要像典典爸爸那样有本事,以后也要天天吃“白馍”。经过一番努力,成成考上了北京理工大学,毕业后也成了一名工程师。

现在的孩子长在蜜罐里,吃穿用都不愁,生理层次的需求得到满足后,便需要在激发高层次的动机和需求上做文章,让他们从心底生发出求知向上的不竭动力。

树立正确人生观激发社会性动机

心理学家从动机的起源上,将动机分为生理性动机(吃穿用等需求)和社会性动机(包括爱与归属、认知学习和自我精神发展等)。在学习中,社会性动机起着决定性作用。笔者多年担任班主任工作,有时会故意在班里设十几个“班干部”,为的就是让孩子人人都有角色意识,管好自己,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担当意识,带领大家共同前进。

孩子的“三观”需要培养,需求层次更要提高。我们探讨如何提升孩子学习的自我内驱力问题,必然会涉及一个人为啥活着的问题。说的通俗一点,就是每个人的“三观”会决定其人生的轨迹。这是一个古老又年轻的话题,也是一个高深又切实的话题。那么,什么是“三观”?就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对世界不同的看法和认知,会影响人们对待家庭、学业、事业的态度,从而收获截然不同的人生。

雨雨非常聪明伶俐,喜欢打游戏,有时候能玩到深夜。由于父母工作忙碌,她和姥姥一起生活,学习成绩比较差。在接触中,笔者发现她非常尊敬、孝顺姥姥,于是便与老人取得了联系。在笔者的建议下,姥姥给雨雨讲了自己的人生经历,并教育雨雨要好好学习。在姥姥的影响下,雨雨明确了自己的责任和奋斗目标,自律性增强了,课堂上能够专心听讲,课下作业也会努力完成。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在期中考试中,雨雨的综合成绩直线上升。

角色责任认识清学习主动效率高

延延学习成绩较差,上初二的他恰值青春期,有着强烈的自尊心和逆反情绪。为了教育他,老师故意让他当物理课代表。延延好面子不服输,担心自己物理成绩不好被嘲笑,便开始努力学习物理。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延延的物理成绩高歌猛进,甚至带动其他学科成绩一路提高,延延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树立起了自信心,更增强了学习的动力,后来成功考入了省重点高中。

人们常说,21 世纪的文盲不是没有文化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当今社会教育的四大支柱,即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生存。一般来说,学习首先要有强烈的动机,要学会制订计划,包括远期规划、中期计划和明确可行的近期目标。家长在引导孩子定目标时,要符合教育学家维果斯基提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也就是让孩子正确认识自己,确定一个“跳一跳,够得着”的学习目标。

此外,家长还应该和孩子完善学习的细节:做好预习、听课、笔记、复习、整理错题等环节,还可以将这些学习环节绘制成《每日成就表》,每天逐项完成。家长也要学会示弱,不妨采用“费曼学习法”,请孩子给自己当“老师”,让孩子在“教学”的成就感中获得不竭的学习动力。

猜你喜欢
内驱力三观姥姥
培养内驱力
你的三观,我很喜欢
你的三观,我很喜欢
雪姥姥
论新时代创新文化内驱力提升的三个维度
五毛钱的“三观”
内驱力 决定孩子能走多远
八旬姥姥活得美
初探价值观提升内驱力
请告诉女儿,三观不合的人不能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