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被迫”到“主动”
——高效的教育在于唤醒孩子的内驱力

2024-03-13 09:10李应军
家长 2024年1期
关键词:自控力内驱力管控

□李应军

“一管就死,一放就乱”是很多家长在育儿路上的困惑,也是老师被问及最多的问题。家长在陪伴孩子学习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孩子自觉性不高、学习动力不足等问题,这些孩子在学习时无精打采,在家长的约束与管教下才能够提起精神,一旦脱离了家长或老师的“管控”,往往会磨蹭、拖延甚至玩心大发,连老师布置的作业都不能按时完成。究其原因,是由于孩子缺乏内驱力。何为内驱力?顾名思义,就是内部驱动力,内驱力强的孩子即使没有外界的管束与外在奖励的“诱惑”,也能够自觉、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并从学习中收获自信与成就感,树立克服困难的信心与勇气。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学习是一条漫长的道路,也是一条终身之路,“大手拉小手”的教育方式看似有效,但终究不是长久之计,学习本来就应该是孩子自己的事。无论是父母还是老师,都需要明白,教育中最重要的不是通过约束让孩子尽可能多地学习知识,而是要激发孩子学习的内驱力,引导他们在人生路上学会管理自己,拥有对自己负责的意识。为什么有些孩子无法从“被迫学习”过渡到“主动学习”?或许他们缺少的就是学习内驱力。

别让外驱力打压内驱力的生成

在不少学生看来,学习是一件“苦差事”,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比起快乐自由地玩耍,学习显得格外“苦不堪言”,因此对学习产生了抵触情绪,让家长头疼不已。在教育流行“内卷”的时代,很多家长认为,多玩一分钟就会比别人少学一分钟,而少学一分钟就有了落后一小步的可能。因此在督促孩子学习这件事情上,很多家长都保持着高度紧张。为了督促孩子学习,让孩子尽可能地多学一点,不少家长使出了浑身解数,最为常见的便是制定严格的“奖惩制度”。例如:多背一小时英语单词,可以多看半小时动画片;考双百可以得到一件想要的礼物;如果不能在周六晚上完成作业,就取消周日的外出游玩计划……这些奖惩制度在短期内会有一定效果,孩子为了得到奖励、规避惩罚,能够按部就班地学习,但是长此以往,却会破坏孩子“内驱力”生成的可能,导致孩子在学习中存在功利心理,且迫切要求短期见成效。

有的家长可能会认为,只要孩子能认真学习,无论是内驱力还是外驱力都无所谓。实际上,两者在孩子身上的效果却是天差地别。作为老师,我听过这样的故事:有的孩子从小到大学习成绩都很优秀,可是一到大学就开始松懈,沉迷游戏、荒废学业、屡屡逃课等情况频频发生,曾经的“天之骄子”一下子失去了学习的动力,大学生活只能在浑浑噩噩中度过。其实,这种落差出现的原因就是内驱力不足,而外驱力过强。当外驱力过强时,孩子体会到的并不是学习的快乐,而是对于奖励的喜悦和对于惩罚的抗拒,只要这种外力消失了,孩子便会顷刻间丧失学习的动力与目标,学习效率大打折扣,甚至放弃学习。

在低年级阶段,外驱力有一定的效果,家长的陪伴与严格管教能够督促孩子学习,但是随着年级的升高,家长需要降低外驱力对孩子的影响,让教育回归本真,让学习回归本质,引导孩子逐渐发觉学习的意义与乐趣,从而使孩子拥有强大的学习内驱力。

有自由才能学会自控

当前,学习成绩的好坏备受家长的重视,不少家长为了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还会为孩子布置很多额外作业,还有部分家长甚至以小时为单位,对孩子的校外时间进行严格管控。一位家长给我展示了他给孩子设计的周末时间表,从早晨7点起床到晚上10点睡觉,每一个小时都有着严谨、精细的安排,真可谓是事无巨细、煞费苦心。然而,在从教生涯中我却发现了一个现象——家长越是盯得紧、管得严,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就越放松,部分孩子甚至连最基本的班规班纪都不遵守,这是因为家长的过度管控让孩子失去了自我管理的机会,造成孩子自控能力低下。

自控力是内驱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内驱力得以形成的先决条件。自控力是指我们对外界诱惑与自身行为的一种控制,在孩子的成人成才路上发挥着重要作用。想要提高孩子的自控力,家长要在学习与生活中让孩子产生自主感,拥有一些自主选择权,让孩子可以自主决定一些事情,且需要对一些事情负责,这也是激发内驱力的必要条件。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爱利克·埃里克森认为,孩子需要发展自主感,如果忽视对自主感的培养,孩子就会否定自我价值,从而产生自我怀疑。因此,在孩子的学习问题上,家长要避免过度干涉和过多管控,要给孩子留下一定的自主空间。

例如:家长可以和孩子规划周末安排,要和孩子一起探讨、共同决定,家长要重视孩子的意见与感受,让孩子参与自己的时间规划,提高孩子对自己生活的“掌控权”。尤其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家长对孩子的管控权要逐渐降低,引导孩子逐步成为自己生活的主人。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够学会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与生活,在没有家长监督的情况下,依然能够让学习和生活有条不紊。

确定生活与学习的目标

学习是学生生活中的大事,但很少有学生想过学习是为了什么。面对这个问题,家长们可能会说:“学习是为了考上一个好初中,考上一个好高中,考上一个好大学,再找到一份好工作……”然后呢?这种过于具象化与功利性的目标很可能导致孩子在某一个时间节点上突然产生迷茫与困惑——学习究竟是为了什么呢?

针对这个问题,埃隆·马斯克的回答是:“对我来说,我要做的是有意义的事情,尽我所能使这个世界更加美好,这是我想做的事情。”或许正是在这个目标的引领下,马斯克才获得了今日的成功。

教育从来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想要让孩子拥有内驱力,在漫漫人生路上坚守自我,斗志昂扬地向前迈进,家长就要引导孩子拥有生活与学习的目标。比如,孩子想成为科学家,家长就要从小为其灌输成为科学家需要具备的学识与基本条件,让孩子明白想成为科学家要具备坚定的信念与克服困难的勇气。

我们养育孩子是要培养一个完整的人,而不是培养只会学习的“空心人”。现在有些家长经常和孩子谈论学习、考试、升学,很少和孩子谈论“梦想”,但事实是只有拥有了人生理想,找寻到了生命的意义与价值,才能够在内驱力的驱动下坚持终身学习,不断充实自我、提升能力。

内驱力的培养很重要,它是孩子能够扬帆远航的必要条件。正确的教育从来不是亦步亦趋地管教与约束,而是让孩子生长出翅膀,朝着自己树立的人生目标展翅翱翔。

猜你喜欢
自控力内驱力管控
培养内驱力
11招,提升自控力
EyeCGas OGI在泄漏管控工作中的应用
多端联动、全时管控的高速路产保通管控平台
读《做个有自控力的小孩》有感
信用证洗钱风险识别及管控
论新时代创新文化内驱力提升的三个维度
内驱力 决定孩子能走多远
初探价值观提升内驱力
自控力自控力是有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