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发展理念下高校安全管理高质量发展研究
——以广西财经学院为例

2024-03-20 20:07
山西青年 2024年1期
关键词:高质量管理工作校园

曾 华

广西财经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3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建立大安全大应急框架,完善公共安全体系,推动公共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现如今,各高校高度重视校园安全管理工作。但传统的高校校园安全管理已无法满足高校的高质量发展需求,校园安全管理质量的缓慢提升与高校教学快速发展的需求不相适应。例如管理政策内容宽泛,难以达到教育和保障学生的安全;学生的自我防护意识不强,导致网络电信诈骗案件等事故不时发生;校园盗窃、火灾等事件也偶有发生;在实际的“三防一体”防范建设上,无法满足学校安全工作的需求;校园周边复杂的环境,影响着学校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一、研究示例的开展安全管理的基本情况

广西财经学院自2004 年合并组建,现投入使用的有明秀校区和相思湖校区。2022 年,为加强校园安全管理工作,提升实效,保卫处更名为党委保卫工作部,由校党委直属管理。

分区管理。根据学校工作和生活环境安全管理的实际,将校园分为重点部位、宿舍区、公共区等。分区管理的优点是需要实现轻重程度不同的防护,既能达成预期效果,又避免了资源浪费。

分级管理。学校安全工作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使用、谁负责”原则,逐级、按岗,全面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尽职免责、失职追责”工作责任制,明确与落实各部门(单位)和各级负责人的安全职责,包括校园环境安全、网络安全、信息安全、生产安全、校园治安、消防安全、交通安全、食品安全、卫生防疫、应急突发事件处置等主要内容,保障师生员工人身、财产和公共财产安全,维护学校的稳定,切实把学校安全工作责任落到实处。

学校安全管理工作还是以归口管理为主,依据“谁主管,谁负责”“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做好统筹规划,“人防”工作与“物防”建设、“技防”建设多重并举。逐步完善安防监控、交通管理、校园门禁系统等智慧校园等技术方法,保卫学校教学、科研的建设成果。

二、影响校园管理高质量发展面临的困境

(一)高校安保体系存在的问题

当前,高校普遍实行的是分管校领导责任制下,由保卫部门具体负责开展各项安全管理工作。这种垂直纵向的管理方式,优点是保卫部门履职清晰,工作落实高效。但随着高校的发展,这种体系也呈现出一些弊端:从纵向上看,安全工作的开展集中在一条线上,导致任务繁重,工作效率低下,形成合力效果不明显。尤其是安全管理工作,需要快速推广到师生群众的班级、家庭、个人等方面时,安全管理的宣传、教育、任务执行等工作,难以落实到具体的点上,效果与预想很难达成一致;从横向上看,多部门协调机制不完善,如在处置突发事件过程中,保卫部门需要协调相关行政部门、教学院部的参与,甚至是地方公安、消防、医疗的介入。缺乏领导职权和协调机制,是高校安保体系最薄弱的。

(二)安全防范投入成本较高

作为校园安全防控的重要举措,“人防”“技防”“物防”三者结合起来,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投入成本又成为构建“三防”系统的一大门槛。在“技防”方面,随着不断增加的科学技术的投入,建设了视频监控系统、门禁管理等技防系统,这些技防建设的投入、维护、更新是一项不小的投入,如建设一套功能适中,摄像头布点合理的监控系统,动辄上千万,少辄也要几百万的资金。而“人防”和“物防”是传统的主动防御措施,“人防”是校园安全防范的核心方法,在“人防”方面,普通高校每年的招标金额也高达百万,甚至数百万之多。“物防”中的防盗门和防盗窗大幅提升了高校安全管理的效率和效益。由此可见,“三防”的投入合在一起,是一笔不小的支出。

由于高校多校区的拓展,许多高校形成了一校多区的校园格局,办学规模扩大,校内固定资产和师生人数的增加,管理成本成倍增加的压力更是不言而喻。

(三)安全教育实际效果差强人意

高校作为培养高质量人才的重要基地,不仅要对其进行学业、学术上的培养,还要对其进行生活技能,包括安全知识的培养。高校开展安全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更多的安全知识和能力,避免或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从而推动社会在安全稳定方面向着更好层面发展。因此,高校安全教育有着培养学生和维护社会安全稳定的重要意义。但从目前安全教育的实际效果来看,虽然高校采取了各种形式的安全教育,如开设安全教育课、安全舆情宣传、安全演练等,但与所期望的目标,仍然有不少差距。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在互联网背景下,网络环境与日俱新,学生对于专业外的知识更愿意接受短、新、快的形式进行传达,自然也会把安全知识当成专业外的知识进行对待。然而,安全知识却是一个系统的体系,涉及防盗、防骗、防侵害、消防安全、交通安全等,学生希望通过碎片化的知识进行吸收是不现实的。二是网络犯罪的技术层出不穷,这就使得学生容易被这些犯罪分子进行网络诈骗等,严重损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和生活安全。

三、当前提升高校安全管理质量的必要性

(一)高校安全管理高质量发展对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2021 年3 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指出,统筹发展和安全,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维护社会稳定和安全,加快法治社会建设进程,编织全方位、立体化、智能化社会安全网。

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已步入内涵式发展阶段,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以质量提升为发展目标,着眼于充分发挥高校内部各种要素的优化配置,如管理体制机制的创新、教学内容和方法的优化、师资力量的加强、人才培养质量的严格要求等,通过充分发挥各种要素的配置效率,推动高等教育质量的提高[1]。管理机制的创新,不得不涉及校园安全管理的高质量发展,这也是高等教育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而高校的学生来自五湖四海,家庭背景的地区和社会阶层、群体、行业各有不同,高校作为一个综合的复杂的管理系统,须先保障高校校园安全稳定,抓好高校的安全管理,提升安全管理的质量,对建设平安中国有着重要的影响。

(二)提升高校安全管理质量是高校实现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

高校是国家学术、科研、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对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为了高校保持良好的发展状态,这就需要高校实施一系列管理措施。校园安全管理作为各项工作正常开展的重要保障之一,是高校正常运行不可或缺的一项措施,确保有效预防各种危害发生和及时处置紧急事件。

当前,随着社会需求的发展,各高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与社会的关系日益密切,高校的安全管理工作面临着一些困难和挑战。通过调研发现,高校安全管理工作开展的成效如何,势必与管理质量的高低成正比关系,工作质量的高与低也是检验高校安全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指标。

四、新发展理念下高校安全管理高质量发展的思考

为提升高校安全管理的质量,创新传统工作模式和制度,增强高校安全服务质量动力、破解校园安全工作发展难题,努力构建健康和谐的新型校园安全管理防控体系,从而实现多方位,多举措提升高校安全管理质量提供了方向指引,为从传统的安全管理模式向新型的安全管理转变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新理念,这是加快推进高校改革发展的基本遵循[2]。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讲话中强调:“这五大发展理念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具有内在联系的集合体,要统一贯彻,不能顾此失彼,也不能相互替代。哪一个发展理念贯彻不到位,发展进程都会受到影响。”就高校的安全管理而言,不断深化新发展理念所包含的“五大发展理念”在实践中的意义,对提高安全管理高质量发展起着重要的引领性作用。

(一)创新是安全管理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创新发展,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3]。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高校规模不断增大,校内人员的层次越来越丰富,随之而来的安全管理工作,面对的问题呈现出多元化和复杂化的特点,但快速、准确、果断仍是安全管理处置各类问题的首要原则,如果仍以老旧方式,传统的管理方法,势必影响工作的开展。除老旧,去传统,创新是唯一的途径。理念方面,已经从传统“管理”向现代“管理”转变;治理模式方面,已经从传统“人工治理”向现代“科技治理”转变[4]。创新是高校安全管理工作的基点,在当前社会高速发展的压力下,高校安全管理工作要获得高质量的发展,就要站稳在这个基点上,形成发展的动力,贯穿融合,推动安全管理质量提升。

创新发展需要高校制定科学的发展规划。要保证高校这个大系统健康、有序地运转,校园的安全管理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承担着校园治安、消防、交通等正常的秩序,以及各类突发事件的处置,而这些服务水平的提升,不能停留在几年甚至十几年一成不变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上,随着社会的不断向前发展,对于校园安全管理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在校内,需要和各部门统筹规划,在校外,需要和政府部门、公安机关、消防救援通力合作。

创新高校安全管理的运行机制和管理特色,使高校的安全管理质量切实得到提升,这就要求高校明确安全管理的发展方向,明确各部门、各单位职责和权力,明确各项安全工作开展的目的、要求,并把工作重点放在抓成效上。

创新性提高安全管理涉及多方面,包括管理模式的创新,如及时修订管理制度,提升科学管理,依法管理的力度。管理措施的创新,如多渠道获取安全稳定信息,及时分析和研判,早安排、早部署,做到防患于未然;在加强安全保卫队伍的建设方面,在引入社会化安保管理服务模式的同时,完善队伍的监管、考核、激励机制,提升安全保卫队伍的服务能力和处突能力,承担起校园安全稳定的重要任务。

“技防”“物防”管理措施的创新是确保校园安全的技术保障,“技防”“物防”的架设,并不是一味增加投入,而是要根据学校的实际与科技的发展相结合,架设一套智能、适用的设施设备,实现投入合理、使用简便、管理高效的最佳效果。高校的安全管理,始终离不开“人防”“物防”“技防”三大要素,但要获得高质量的发展,关键还是取决于创新,以创新思想推动管理理念,以高要求的管理措施实现校园安全管理的高标准,才能从根本上发挥出创新对高校安全管理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

(二)协调是安全管理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

高校安全管理高质量发展,需要协调统筹化管理和精细化管理两个方面的关系,推动整个工作的调整与优化。

第一,打造“直线统筹,多元管理”的协调关系。安全管理质量是高校顺利开展教学和科研的重要保障,安全管理质量的高低显示了这个重要保障所达到的水平。为了确保安全管理获得高质量的发展,这就需要高校打造一个“直线统筹,多元管理”的格局。“直线统筹”,即高校安全管理工作要在创新管理模式的基础上,坚持学校党委对安全工作的统一领导,建立起以保卫部门为主导的安全管理工作的主线;“多元管理”,即学校建立健全覆盖党政机构、教学院部、教辅部门、科研机构的安全管理体系,明确与落实各部门、各单位和各级负责人的安全职责,保障师生群众人身、财产和公共财产安全,维护学校的稳定,切实把学校安全工作责任落到实处。

第二,重视“多元管理”体系的建设。高校自身完善纵向和横向的管理,纵向方面,明确职权责任,完善机构设置和管理模式。横向方面,明确划分责任,细化职责,加强部门间的统筹协调,需要学校的重视、各行政部门、教辅部门、教学院部、科研机构的合作与监督。

高校安全管理的高质量发展,牵涉到高校的意识形态、网络安全、信息保密、治安安全、消防安全、食品卫生等多个领域,是一项牵涉面广、关注度高、影响面大的系统工程,而开展工作的主体早已从保卫部门“独立”开展的局面向所有部门共同参与的“多元管理”转变,需要强化协调机制,强化联防联动功能,强化责任落实,才能进一步健全学校安全管理体系,确保安全管理各项工作的开展。木桶原理证明:安全管理工作离不开各个部门、各个单位的共同参与,但是,每个部门在安全管理工作当中,各自发挥的作用达到一致时,效果才能达到最好。

第三,2000 年1 月,公安部、教育部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治安保卫工作的通知》指出:“各级公安机关要加强对高校治安保卫工作的指导、监督、检查,督促学校进一步加强保卫组织建设。”政府、公安、消防等部门,对高校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并与高校相互间厘清职责权限,充分释放协调联防联动效能,推动高校安全管理的各方面工作获得提升和发展。

而高校在开展联防联动工作时,要以辖区公安机关为核心,协调政府相关部门力量积极参与到高校的安全制度、安全措施和安全保障等不同方面的指导与评估,联防联动工作形成常态化,从而实现学校安全管理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三)绿色是安全管理的文明建设

高校安全管理的最终目标是营造文明校园。这就要求高校安全管理的发展必须以人为本的服务宗旨,保证工作效率和质量,切实做到全心全意为师生群众服务。

遵循管理规律。党委领导下的保卫体制,为高校安全管理体系运行提供了制度保障,也取得了明显的治安效果,创造了一个和谐的校园环境。高校安全管理质量的发展是一个长期的任务,安全管理工作需要建立起长效机制,把安全稳定工作摆在突出位置,通过强有力的组织保障,让安全管理工作呈现可持续性的、良性的发展势态。

加强制度建设。制度要全面,但也要常新,完善健全的制度是工作的指导和行为约束的有力保障。但观念陈旧、与时代脱节的管理制度,必定会影响高校的安全管理工作。因此,高校的安全管理制度不仅涵盖管理、奖惩、应急处置、信息反馈等方面,还必须做到根据实际情况,对制度中存在的不合时宜的条款、漏洞进行删减、修改、补充。

加强队伍建设。须先根据校园安保工作实际需要定岗定员,通过招标方式,引入第三方社会安全管理力量,用合理的投入来建设一支强有力的校园保卫力量。然后,加强检查和管理,监督这支队伍的人员构成、职业教育、技能培训等,提升安全管理的效能。

重视日常工作的进一步优化。形成服务师生群众的工作机制框架,建立完善的服务体系,健全长效的信息收集、舆情处置、隐患消除、奖惩措施等机制,使校园安全管理工作实现可持续性。

(四)开放是促进合作交流,提升安全管理的软实力

高校安全管理正不断往开放性发展,需要与师生群众进行有机的交流,以保证管理的正常运转,通过沟通与合作,联动与监督,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与力量,促进高校安全工作更科学地进行开放管理,在安全意识、主体责任、应急机制、联动机制等方面正确处理其中的相互关系,发挥多方助力作用,推动安全管理高质量发展。

第一,鼓励师生群众主动参与,从而提升主体意识,推动高校的安全管理获得实效。师生群众是安全管理质量的主要受益者,主体安全意识的提升,高校的安全管理质量会获得积极推进,管理获得实效。通过完善安全教育的课程体系,高校安全教育涉及多方面的知识,例如交通安全、网络安全、人身安全、治安安全、消防安全等,内容非常丰富,采用多种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把理论的学习和实践的操作结合起来,将安全知识内化为主体的行为习惯。并通过把安全课程作为选修课或者必修课,以学分的形式鼓励学生学习,最终实现推动高校的安全管理获得实效。

第二,开放校园安全管理。积极引进优秀的安全管理队伍,不仅仅是管理人员的引进,而是更高效的社会管理模式、管理经验、管理模式的引进。这有利于保障高校的安全管理稳步开展。向社会引进有资质的公司驻校组建校园专职保卫队伍的模式,是高校实行开放管理的一种探索,在组建保卫队伍的过程中,要明确专职保卫队伍的性质和职能,让这支保卫队伍知道自己是高校安全管理的中坚力量,队伍的专业化是高校安全的重要保障,督促队伍定期开展职业技能的培训,熟悉服务对象、服务准则、服务标准、服务技能等,从而实现招好、管好、用好的最终目的。

第三,引进多种评估机制,促进安全管理工作质的提升。随着社会的发展,高校的安全管理呈现出社会性、多样性和广泛性等特点,如果仅以自己管自己,自己检查自己,对管理的质量不免会产生偏差。为了避免这种偏差,可以考虑引进第三方评估机构,对高校的安全管理工作进行评估,获得具有公正性和参考性的结论,通过开放第三方评估的措施,获得高校安全管理质量提升的指导性意见。

(五)共享提升安全管理的硬实力,促进全面发展

联防联动的目的是协调各方的工作,并形成汇聚,深入推行联防联动机制是实现资源共享、人力共享、信息共享的最佳途径,更重要的还是通过整合各部门、各单位的力量,促进资源、人力和信息的共享,形成真正的安全管理合力,打造一个合作共赢的工作格局,构建有效的管理机制。

第一,高校需要建立自己的联动机制,促进工作机制的流动性和可持续性。主要是高校保卫部门在学校党委、行政的领导下,与其他党政部门、教学院部、教辅部门、科研机构的联动。通过各方面的加强支持与配合,调动高校内丰富的人力资源,落实各项安全管理任务和责任,形成良好的校园环境与群防群治的氛围。

第二,高校与外部管理主体的联防联动。保证高校的安全管理合法开展,需要地方政府、公检法、消防等机构的指导与支持。因此,高校必须加强与属地公安机关的治安联动,通过地方政府、公检法、消防等机构对高校安全管理工作的支持与帮助,形成安全管理合力,确保校园及周边治安环境的稳定和谐。构建高校与外部管理主体的联防联动,一般可由高校负责主持联席会议的召开和维持会议秩序,共同明确联动的事项范围,主要包括需要开展联动的工作内容、工作方式等,及时总结联合治理中取得的成果和不足。同时,联动机制的运行应当灵活,不拘泥形式,而是以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为首要目标,让联动成为强化高校安全管理的“安全带”和提升安全管理质量的助推器。

第三,各高校间也可以形成信息共享网络。各个高校的安全工作存在着诸多共性,但是共同目标仍然是维护校园安全稳定。各高校也掌握着不同的信息和资源,各高校间能建立起相互配合、协商合作的信息共享网络,对推动高校安全管理高质量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五、结语

自2004 年成立至今,广西财经学院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校园安全管理要实现明确目标、深化改革、提高安全管理效能,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坚持问题导向,以实现学校安全管理的高质量发展为目标,探索新办法新模式,加强校园安全的普及和教育,增强师生群众的防范意识。在实际工作中,注重高校安保工作的专业化、智能化和高效率,完善高校安全管理体系,为校园安全提供有力的保障。

猜你喜欢
高质量管理工作校园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
青脆李、脆红李周年管理工作历
建筑施工管理工作探讨
高质量项目 高质量发展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
做好初中班级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三部曲”促数学复习课高质量互动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开心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