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的功能定位及其实现路径

2024-03-20 20:07
山西青年 2024年1期
关键词:大学语文语文课程人文

王 辉

阳泉职业技术学院基础教学部,山西 阳泉 045000

语文课程所依托的文本本身具有较强的发散性,蕴含着巨大的隐性育人力量。相对于中学课本,大学语文在教材的选取和编订中,更倾向于选取人文性和思想性更强的文章。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学与中小学的区别是没有升学压力,教师可结合学生实际情况专业教学,让学生学得较轻松。高职学生大多来自普通高中,他们系统完整地学习过中小学语文课程,经历了中考和高考。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有何功能,如何定位,如何教出特色等问题值得任课老师深入思考。

一、以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

课程标准是按照教育目标制定的教育教学指导性文件,是教育教学的行动指南。但截至目前,国家没有发布统一的大学语文课程标准,教育部2022 年发布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版)》和2020 年发布的《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20修订版)》都体现出这样的特点:一是介绍了语文的含义及时代背景。二是分析了语文的性质及理念。指出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兼有工具性与人文性。三是规定了语文课程目标和内容。四是附录部分详细实用。五是提出语文课程性质和基本理念。六是指出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七是提出了课程结构及内容。强调多读多想多写多看,发展独立阅读能力,提倡自主写作,自由表达,养成积累习惯。

综上,笔者试图将大学语文课程的标准要点归纳如下:一是课程性质,大学语文是中学语文的延续和递进,是大学生学习祖国语言、提高人文素养的文化基础课,具有工具性、人文性,是重要的文化载体。二是大学语文的作用,能够帮助大学生认识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培养听说读写能力、思维能力、文学鉴赏能力,培养价值判断能力和人文情怀。三是课程内容,包含口语表达、文学鉴赏、书面表达,涉及语文基础知识、基本能力,重点是人文情怀,含思想信念、理想抱负、爱国情感、社会责任、公共道德、家庭意识、个人品格、处世态度、自然理念、生活情趣等。四是课程实施,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教材为凭借,化静态课程为动态课程,以教师理解的课程启发、点拨、引导学生体验为经历和经验的课程,使学生的热情得以点燃,兴趣得以激发。帮助学生开展综合性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五是课程质量。语文基础更加扎实,语文能力更加增强,语文素养更加全面。六是课程评价。制定成绩考核标准,灵活运用综合评价、整体评价,以评价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七是大学语文教材和课外读物。编写符合大学生身心规律的大学语文教材,注重历史深度、文化高度、视野广度、情感热度,课文力求文质兼美,有时代气息,有助于改善学生语言习惯、思维品质、表达能力。推荐有现实意义并有影响力的名家名作供学生课外阅读。[1]

在教学上,高职大学语文课程因校各异,有时因教师各异。各类高职大学语文的性质、任务基本相同,通过高职大学语文,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陶冶学生的人文情怀,为学生学习专业知识提供帮助,为学生走向社会和融入生活提供必要准备。相对于普通高校,高职大学语文更加注重联系本专业及强调实用,有些高职语文前面冠以专业名称,例如,医用语文、财经语文等。

二、以各版本大学语文教材为凭借

关于大学语文教材,各地各校编写的教材有很多。初步了解,当前大学语文教材的编写体例有如下标准:文学类、文明类、价值类、综合类。

文学类教材一般按体裁编排,分为诗歌、散文、小说、影视戏剧单元。例如,徐中玉、齐森华、谭帆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 年12月出版的《大学语文》课本,按文学类别编写,每一类选择一些代表性文章,例如,《蒹葭》《饮酒》《江城子·密州出猎》《曲则全》《怀念萧珊》《林黛玉进贾府》《魂断蓝桥(节选)》,通过这些选文,培养学生的文学意识,增强语言感受,培育人文情怀。

李贺忠主编、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的《大学语文》,以价值分类编写,设立了为学篇、胸怀篇、理想篇、生命篇、爱情篇、人情篇、民生篇、行状篇、怀古篇、写景篇,选录了《进学解》《黄州新建小竹楼记》《洛神赋并序》《春江花月夜》《伤逝》《别赋》《秦腔》《垓下之围》《前赤壁赋》《声声慢》等文章。此教材以人生价值为导向,涉及面广,力求培养学生的丰富的人文精神[2]。

金振邦、杨双双主编,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大学素养语文》,以文明标准编写,分为:神话,开启人类文明的大门;语言,人类交流的平台;文字,人类文化的基石;文学,人类情感的载体;礼仪,人类交际的准则;表演,人类娱乐的舞台;典籍,人类精神的宝藏;中文,多元文化的奇葩。对应选用了大量课文。例如,神话有《盘古神话》《普罗米修斯》,语言有《诸葛亮舌战群儒》《在母语中生存》,文字有《苏秦始将连横说秦王》《祭侄季明文稿》,文学有《行行重行行》《培根散文选》,礼仪有《燕昭王求贤(节选)》《礼治秩序》,表演有《霸王别姬》《辛德勒的名单》。此教材,力图从文化层面各个角度体现语文的文化传承功能,给学生以人文广度影响。

徐中玉、齐森华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的《大学语文》,以人文综合类为标准编写,分为品格·胸怀,为政·爱国,社会·民生,人生·世态,亲情·人性,爱情·婚姻,传记·逸事,怀古·咏史,写景·记游,论文·品艺,中国小说,外国小说,附录。选录的课文有《离骚(节选)》《谏逐客书》《采薇》《我与地坛》《祭十二郎文》《滕王阁序》《墨池记》《柳毅传》《舞会以后》等。附录部分含文学史、语法、诗词格律、工具书、历史朝代知识,这本教材,兼备工具性与人文性[3]。徐中玉教授主编的《大学语文》教材至今已修订到第十一版,由粗放到精细,由课文统领到分单元编写,至今发展为很高水平的权威教材。

通过对各种版本的大学语文教材进行分析,笔者认为,不论在高职院校使用何种旧版本,教师在进行课程教学的过程中,都要能够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心理特点,以及教学内容和要求,创新教学方式、丰富教学内容,为每一个学生都设置相应的学习任务、创设相应的学习情境,保证每一个学生都能掌握语文知识和专业技能,并将理论知识能够有效地应用到实践活动中,通过对大学语文教材的讲授,逐步引导学生树立职业的远大目标和理想,帮助学生进行职业规划,使学生提高对自己未来的认识,提供前进的动力。教师通过语文教学,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职业品德,使学生爱岗敬业、具备较强的责任心,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为社会贡献力量、创造价值,从而提高学生的自我价值[4]。大学语文可以发挥学生的价值,激发学生的潜力,因此大学语文具有育人的价值,实现立德树人的任务。

三、以国家职业教育政策为动力

高职院校诞生于20 世纪80 年代,大规模兴起于21 世纪初,许多学校由当时的中专学校升格而成。中专语文与高中语文处于同一层次,但没有升学压力,中专语文相对高中语文内容简单些、专业性强、强调实用,不是主课,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惬意。进入高职院校后,语文不是主课,有些高职院校甚至取消了语文课,由于学生大都来源于高中,高职语文定位不准,导致部分学生厌学,部分教师积极性受挫。在中小学,作为主课、被奉为“骄子”的语文课,在高职地位一落千丈,甚至被边缘化,导致部分教师不安心教学,转行搞行政。近年来,中小学语文课进一步被重视,地位进一步提高,也影响到高职。

近年来,国家相继出台推动职业教育发展的政策文件。2015 年,教育部印发《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 年)》提出:“加强文化素质教育,坚持知识学习、技能培养与品德修养相统一,将人文素养和职业素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加强文化艺术类课程建设,完善人格修养,培育学生诚实守信、崇尚科学、追求真理的思想观念。”因此,高职大学语文课的重要性进一步得到确认。2019 年1 月,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强调没有职业教育现代化就没有教育现代化。因此,职业教育上升到国家教育重要战略高度,作为高职的大学语文课任重道远。2019 年6 月,教育部发布的《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教职成〔2019〕13 号)指出,职业学校必须开设语文课,鲜明地表明了语文的地位。

四、以学生发展前景为目标

高职院校按照教育目标,根据社会需要和行业要求,有针对性地培育学生,专业性、职业性、实用性十分突出。因此,大学语文要紧紧围绕高等职业教育特点,发挥课程的基础和人文功能,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适应社会需求和职业特点服务。

一是在课程目标和内容上要立足于语文的性质。大学语文要紧扣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特点,首先,打牢语文基础,帮助学生努力学习语音、文字、词汇、语法、逻辑、修辞、文学常识、文言文、文化知识。同时,培养学生的听记能力、说话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其次,丰富人文情感,使学生立志高远,成为追求理想之人;毅力顽强,成为坚韧不拔之人;安全至上,成为热爱生命之人;刻苦执着,成为终身学习之人;敬业扎实,成为勤奋工作之人;诗意栖居,成为享受生活之人;遵纪守法,成为清廉规矩之人;亲和自然,成为绿色环保之人;浩然正气,成为热爱祖国之人;冰清玉洁,成为品质高尚之人;与人为善,成为团结合作之人;敬老爱幼,成为守护家庭之人[5]。

二是在教学方式上要围绕“巩固、拓展、提升”努力。巩固包括回顾、夯实、补漏。即回顾中小学语文学习历程,总结规律,稳固基点,抓住要点,突出重点,攻克难点;掌握汉语拼音方案,学习使用普通话,积累字词,牢记句子类型,懂得语法、修辞、标点符号知识及运用;培养听说读写能力;回顾中小学课文,挖掘人文价值,陶冶情怀。夯实即通过回顾中小学语文,夯实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丰富人文知识。补漏,即查找以往学习的不足,填补空白、缩小差距。拓展即开阔视野、拓展思维、丰富情感。将语文课不再局限于课堂、聚焦于考试、立足于升学,而是恢复语文的固有功能,将语文视野引向于广阔的社会、多彩的生活、深远的历史。语言是思维的反映,学习语文也训练思维,要培养学生思维的准确、敏捷、开放,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直观思维、创造思维、灵感思维、逻辑思维。要通过观察、阅读、表达、实践,陶冶爱国情怀、故园亲情、爱情、友情,树立远大理想,坚定美好信念,锻造坚韧毅力,严格法纪观念,热爱学习,勤奋工作,锐意进取,追求幸福生活。要通过大学语文课程的学习,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个人素养及品位。培养听记能力、阅读理解能力、思维能力、观察能力、想象能力,为学习助力。要在学习大学语文的过程中,丰富语文知识,提高政治思想素质,培养语文能力,增强人文价值判断力。要提高政治鉴别力,提升思想境界,增强审美鉴赏力,提高道德品位[6]。

三是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大学阶段,学生已经由青年向成年转化,学习观念由被动向主动转化,根据职业要求、专业特点,结合兴趣爱好,学习主动性增强。教师要因势利导,激发学生兴趣,点燃学生学习热情,提高课堂学习效率,鼓励学生自学。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相互学习,成立学习兴趣小组,支持学生参加文学社、书法社等文艺社团,适当组织学生开展登山、郊游、参观、敬老、扶困及志愿者活动。引导学生开展专题讨论,鼓励学生进图书馆和上网查找资料;引导学生开展科研活动,撰写专业论文;指导学生开展毕业设计、撰写毕业论文;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写作调查报告等。

五、结语

高职大学语文承接中学语文,是学生学习祖国语言、感受中华文化、陶冶人文精神的重要文化课,是高职学校的基础工具课、人文素质课,具有表达交往功能、认识世界功能、文化记载功能、思维工具功能、情感传递功能、人文精神陶冶功能,能为学生立足社会、成长为心智健全的有用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大学语文语文课程人文
人文
大学语文创新教学初探
山西省2018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大学语文
人文绍兴
大学语文教学模式探析
大学语文课程的“思化”品质认识
人文社科
项目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的应用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
语文课程改革深化中的学校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