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途径

2024-03-26 08:35张晓燕
求知导刊 2024年1期
关键词:有效策略阅读双减

摘 要:“双减”政策的提出,对课堂教学而言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小学语文教师应调整传统教学模式,推进课程改革,培养学生的学科关键能力,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阅读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重要内容,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全面贯彻“双减”政策,提高教学实效,是教师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基于此,先整体概述“双减”政策,再分析“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最后对具体的教学策略进行探究。

关键词:“双减”;小学语文;阅读;有效策略

作者简介:张晓燕(1981—),女,甘肃省定西市临洮县连儿湾乡连儿湾小学。

阅读是学生获取知识和经验、提升思维能力和审美情趣的重要渠道,在小学阶段,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性,提高对阅读教学的重视程度,创建良好的阅读平台,与学生进行有效的交流和互动,对学生进行专业、科学的指导,最大限度地发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育人价值。纵观当前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如阅读形式单一、学生的自主性不强、阅读教学流于形式、课堂效率不高等,教师必须深入分析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

一、“双减”概述

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文件表明政策的颁布是建立在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之上的,目的在于切实提升学校育人水平,持续规范校外培训,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1]。“双减”政策符合课程改革的需求,与当前教学工作的主旋律相适应,根据文件内容,“双减”政策的总体要求是构建教育良好生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以学生为本,遵循教育规律,整体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确保“双减”工作平稳有序开展。广大小学语文教师应深入分析和解读“双减”政策,深刻理解“双减”的精神内涵,把握教学的总体方向,不断完善教育教学体系,构建高质量语文课堂。

二、“雙减”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

(一)生本原则

“双减”政策面向的是全体学生,学生是教育的对象,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教学时,应始终与学生站在统一战线,构建民主、平等、和谐的班级生态环境,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带着激情进行学习和探究。实践证明,只有调动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才能拓展他们学习的深度和广度。立德树人是新时代教育的根本任务,教师应将核心素养培养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依照生本原则进行教学设计,将生本理念植根于课堂实践的土壤,对学生进行精心的呵护和照料,充分体现语文阅读教学的人文特质,让学生感到舒适和放松,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二)差异性原则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也不存在两个一模一样的人,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差异性是人的最普遍特征。教师通常将基础好、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视为优等生,将基础一般、有进步空间的学生视为中等生,将剩下的学生视为后进生,这种划分方式虽然并不科学,但是可以体现出人的差异性。差异性原则是“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基本原则之一,表现为尊重和理解学生存在的客观差异,包括他们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性格特征、思维发展情况等。由于学生的学情不同,因而在开展教学工作的时候,教师应当关注个体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这样就能有效避免“大锅饭”的现象,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合适的教育,都能获得成长和进步。

(三)探究性原则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应以生活为基础,以语文实践活动为主线,以学习主题为引领,以学习任务为载体,突出不同学段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需求。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不仅要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与教育规律,将科学的理念和方法贯穿于研究工作的全过程,还要开发和利用教育资源,为学生创造自主阅读和交流互动的条件,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提升。依照探究性原则开展语文阅读教学活动,可使学生带着目的进行阅读和研究,充分发挥主体作用,探索高效的阅读方法,最终强化阅读能力[2]。

三、“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具体策略

(一)发挥目标的导向作用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开展应有理论依据作为指导,而确立目标恰恰是对教学进行规划和设计、确保教学工作顺利开展的先决条件。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语文阅读教学之前必须明确教学目标,并根据教学目标开展语文阅读教学工作,采取有效策略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确保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在备课阶段,教师应先对教材进行全方位的梳理,设置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总体目标。考虑到“双减”强调有效减轻学生过重的负担,因而教师必须始终遵循以人为本的核心思想,不能给学生施加过重的压力,应顺其自然,鼓励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发现乐趣,全身心投入其中,丰富阅读经验,增强情感体会,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以部编版语文教材四年级上册中的《呼风唤雨的世纪》为例,这是一篇说明文,说明文是一种常见文体,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具有科学性、条理性等特点,整体结构通常可以分为总分式、并列式、连贯式、递进式等不同类型。教师应以文体为切入点,设置下列教学目标:第一,引导学生归纳、概括、阐述课文大意;第二,带领学生了解和认识说明文的写作方式和规律;第三,进行读写练习,深度挖掘语文阅读的多重功能,最大限度发挥课程的育人价值。这样一来,教师便可以依据目标制订教学方案,使各个教学阶段都有章可循,使语文阅读教学呈现层层递进的趋势,从而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帮助学生展开自主阅读[3]。

(二)趣味导入,激发探究兴趣

部分小学生缺乏自主学习意识,在阅读课上比较被动,只会听从教师的安排去完成任务,不能体现出主体地位和自我意识,这阻碍了阅读教学质量的提升。张载说过:“人若志趣不远,心不在焉,虽学无成。”这体现了兴趣的重要性。践行“双减”的目的在于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尽情地实践、表达和创造,在交流和互动中触发灵感,实现语言的建构与运用,实现核心素养的提升。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相对枯燥无趣,无法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要想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就要更新教学理念,重新调整教学思路和方向,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为前提,基于“双减”背景进行课前导读,增设趣味性导入环节,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增进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例如,在教学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摔跤》一课时,教师可以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通过大屏幕播放小兵张嘎的相关视频,增强视听效果,打造生动形象的语文阅读课堂。多媒体可同时展现图文声内容,能为学生提供理想的学习环境,教师平时要善于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打造现代化高质量语文课堂。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学生会被画面深深吸引,自然而然地代入主人公的角色,与其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逐渐沉浸在课堂之中。之后,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特点,依据教材内容创设相应的问题情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究兴趣。

(三)采用多元化阅读方式

教学质量与教学方法有很大的关系,如果教学方法不合理,教学质量就会受到影响。为了更好地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教师必须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探索更为科学有效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在获得良好阅读体验的同时产生进一步阅读的欲望,利用空闲时间进行课外阅读。在传统的语文阅读课上,一般是学生朗读或默读,这种方式比较单一。新课标指出,应增强课程实施的情境性和实践性,促进教学方式改革。基于此,教师不妨采用多元化的阅读方式。例如,在教学故事性较强的文本材料时,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将课文改编成剧本,用生动形象的表现形式全新演绎课文内容,实现对文本材料的鉴赏和解析。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优化阅读教学过程,完善课程体系[4]。

以部编版语文教材六年级上册《穷人》一课为例,课文描写的是渔夫的妻子桑娜收留邻居遗婴的故事,表现了社会底层人民即使贫穷也依旧心地善良、乐于助人,具备优秀的道德品质。文中多处出现对桑娜动作、神态、行为等的描写,体现了人物性格。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大意,弄懂作者的写作意图,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对人物形象特点进行全面的了解和分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展开剧目表演,使学生代入角色,根据对话、旁白来揣摩角色的心理活动以及行为动机,进而对课文内容进行深刻的分析和解读。角色表演能使原本抽象的文字内容变得更有画面感,学生更易沉浸其中,感受角色情绪的变化和波动,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

(四)优化课堂提问

课堂提问是师生互动的主要方式,也是引发学生思考的有效手段。在“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以问题为载体,以阅读材料为线索,为学生设计富有启发性、趣味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有序推进阅读活动的开展,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通常通过提问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之后再对教学方案进行调整,优化教学设计。但部分教师为了在课堂上完成教学任务而减少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导致学生在课堂上很少有动脑和实践的机会,不能唤醒主体意识,语文阅读教学效果欠佳。

课堂提问会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改变他们的阅读思维方式,使其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带着问题进行阅读,深入分析和解决教师提出的各种问题,进一步强化解决问题的能力。语文阅读应该是充满乐趣的过程,教师应打破传统教学的桎梏,给学生创造更多交流和互动的机会。譬如,教师可按照学情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让小组成员共同探讨、完成阅读任务。通过这种互动方式,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会变得更近,课堂氛围也会变得更好。小学语文教师要让学生以“自主探究”作为主要学习形式,对“学什么”“如何学”等有一定的认识,将自主探究作为获取知识和学习经验的路径。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帮助他们探寻最有效、最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5]。课堂提问有一定的技巧,教师不仅要对课堂提问的内容和方式进行创新,还要确保问题的合理性,难度要适当,要使问题符合小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更重要的是,要能够启迪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教学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25课《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时,教师可以在學生了解故事情节的基础上引导他们分析人物形象,提出相应的问题:“裁缝的慢性子体现在哪些方面?顾客的急性子又有哪些具体体现?”为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课文大意进行总结和说明。学生通过讨论和交流分享各自的想法和见解,最终理清上下文的关系,明白课文揭示的道理。小学生处于思维发展的关键时期,教师可以设置“如果你是顾客,你有什么办法可以让裁缝在规定的时间内跟上进度?”等开放性问题,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思维,鼓励他们踊跃发言,尽情表达自己的独到见解,以此实现全面发展。

结语

“双减”背景下,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不应该一味地追求成绩,而要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收获快乐,通过阅读来建构语文基础知识体系。基于“双减”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应积极采取自主探究阅读模式,引领学生在多元化的学习活动中发现阅读的魅力。同时,教师也要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获得健康、全面、可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沈明瑜.带着问题阅读,筛选重要信息:“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中段阅读教学策略探究[J].语文世界(教师之窗),2022(10):17-18.

王琦.“双减”背景下的小学语文“自主探究”阅读教学模式[J].新智慧,2022(23):12-14.

潘婷婷.“双减”背景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析[J].启迪与智慧(上),2022(8):88-90.

林建高.共话“双减”,“语”你同行:“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学科教学的新思考[J].华夏教师,2022(14):27-29.

游玉玲.减负悦读沁润书香:“双减”政策下小学中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2,7(7):31-33.

猜你喜欢
有效策略阅读双减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浅析初中地理课堂合作小组创建的有效策略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
小学语文教学激发文本阅读兴趣的有效策略
构建职校高效语文课堂的有效策略
有效开展幼儿游戏课程教学的策略探究
语文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