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营销线损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

2024-03-26 22:02陆欣雨金苑
管理学家 2024年5期
关键词:线损管理电力营销问题

陆欣雨 金苑

[摘 要]文章阐述了线损管理在电力供应中的重要意义,分析了线损测试与计算方法落后、线损预算激励机制不完善、基础数据收集与分析能力不足、基础设施建设与维护不足等问题,提出积极推行线损管理数字化改造、完善线损责任考核与激励机制、加强用户用电信息化建设应用及加大线损治理和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等对策,以加强线损管理工作,提高电力营销和供应的安全性、经济性。

[关键词]电力营销;线损管理;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42;TM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722(2024)05-0043-03

一、线损管理在电力营销中的重要意义

(一)确保电力供应的安全稳定

线损管理可以全面监测电网系统的供电情况,测算线路上的能量流动情况。开展精细化的线损分析,可以准确判断线路的工作状态,发现线路故障隐患,例如发热点、潮湿点等问题设备或线路段。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得到及时处理,很容易引发事故,危及系统安全运行。线损管理可以定量评估这些隐患对系统稳定运行的影响,制定预案,提前防范风险。此外,线损测试结果还可以验证电网运维措施效果,为电网建设、运维决策提供依据。线损管理可以实时掌握系统运行情况,确保电力系统安全可靠,电力供应更加稳定[ 1 ]。

(二)提高电力营销和供应的经济效益

线损管理的核心在于测量线损电量,判断异常线损,制定针对性的线损治理措施。这些措施的实施,可以切实减少线路传输和变配电过程中的能量损耗。减少的线损电量,直接转化为电网企业的经济效益,当这部分损耗不再发生时,企业即可减少采购电量或者增加电量销售。线损管理水平的提高,意味着电网企业在现有资源条件下,可以提供更多可销售电量,这将直接增加企业的收入。所以,线损管理是电网企业获得经济效益提升的重要手段。据测算,全国电网线损率为6.59%,每降低1%,可减少电能损耗452亿千瓦时,增加年度利润约320亿元[ 2 ]。

(三)维护用户的切身利益

用户购买的电量中,因线损发生的损耗部分是额外增加的电费支出。线损管理减少了这部分损耗发生,使用户的实际用电量更接近于购买电量。这意味着用户减少了无效支付,购电费用更合理,电费负担得以减轻。用户不再承担线损电量对应的电费,切身利益得以维护。这将会提高用户的电费支付意愿,有利于改善电力企业与用户之间的关系。

(四)推进能源节约与绿色发展

线损减少直接意味着发电端煤炭、天然气等一次性能源的消耗下降。这是在发电源头实现节能减排的直接效果。同时线损管理可以评估线路输配电过程中的节能潜力,找出“短板”,指导技改实施,实现线路科学合理配置,挖掘线路在可再生能源输配电中的潜力。线损管理可以大幅减少系统能源消耗,推进能源绿色化利用,助力我国能源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

二、电力营销线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线损测试与计算方法落后

许多电网企业线损计算仍停留在经验计算阶段,主要依赖历史数据,采用定额定值法测算年度线损率,无法反映线路实时损耗。这种计算公式简单,准确性较差,预测偏差较大,无法科学预估线损电量,也就无法及时发现线路异常问题,缺乏针对性。许多企业线损监测系统也比较简单,主要依靠手工巡检和模拟量测,无法实现线路工作参数的全面、动态、精确监测。线损监测数据无法与线损计算相结合,难以准确判断线损异常变化的原因。当前线损测试与计算方法的局限严重制约了线损管理水平的提高,无法满足电网经济高效运行的需求。

(二)线损预算激励机制不完善

部分电网企业在线损管理方面,考核评价体系不够全面和系统,只简单将线损率作为考核指标,没有细化部门责任和完成进度,没有制定针对性的激励措施。一些企业负责线损管理的主管部门和业务人员的绩效评价中,线损指标占比较小,缺乏强有力的约束激励,导致企业内部对线损管理重视不足,投入资金和人力较少,线损治理措施执行不力,线损数据统计和分析工作被忽视[ 3 ]。一些地方甚至出现了线损数据弄虚作假现象。可以说,线损预算和考核体系的不健全,严重制约了线损管理工作的开展,线损管理流于形式,系统治理效果难以实现。

(三)基础数据收集与分析能力不足

目前,不少电网企业线损相关数据仍主要依靠人工读表和统计。计量装置和信息系统建设比较落后,自动化智能化设备配比低,仅有50%左右的计量点实现了自动采集,大量数据无法实现自动化汇总,仍需大量人工统计工作,使得数据收集效率低下,准确性得不到保证。同時,企业缺乏高效的线损数据处理和分析平台,无法对海量线损数据进行深入挖掘和精细化分析,未能有效提取数据价值,直接后果是无法找到线损形成的原因,也无法制定针对性治理措施。此外,数据的积累与应用脱节,测算系统与决策支持系统割裂,数据应用水平有待提高。

(四)基础设施建设与维护不足

我国许多地区电力基础设施建设仍然比较薄弱,部分线路和配变设备长期处于高负荷运行状态,故障率居高不下。特高压和110千伏级别线路跨度大,多位于高山、深林、荒漠等复杂地形带,电塔、变压器等设备散落分布,维护保养和巡检十分困难。一些配电设备由于放置环境恶劣,容易受到盐雾侵蚀。电网企业由于资金、技术等方面原因,无法及时更新改造老旧设备,也缺乏线路、设备精细化数字化监测手段。这些因素导致线路故障多发,线损电量增加。同时自动化改造建设严重滞后,设备智能化水平偏低,无法实现精细化运维,也制约了线损管理效果,急需加强电网基础设施建设。

三、加强电力营销线损管理工作的对策

(一)积极推行线损管理数字化改造

电网企业应积极推进线损管理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转型,构建面向未来的线损监测与管理系统。

一是搭建线损监测数字化平台。平台应实现电网拓扑结构的数字化建模,通过物联网、传感器等设备,收集电压、电流、功率等线路实时运行数据,实施线上动态监测。并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对海量监测数据进行汇聚、存储和智能分析,构建高效、精细的线上线损监测体系。

二是通过数字孪生和AI算法,构建线损预测预警模型。模型可以基于大数据分析线损变化规律,结合气候、负荷等影响因素,实现线损预测。建立阈值报警机制,对可能出现异常升高的线损及时发出预警,为电网调度决策提供支持,指导线损控制[ 4 ]。

三是数字化支撑业务应用。线损监测与管理数字化系统,可以与其他业务系统深度融合。基于系统数据支撑线损治理措施制定,也可以为电网调度决策提供依据。此外,应加快传统电网向配网自动化和数字变电站转型。采用数字化设备替换模拟量测装置,推行无人值守变电站和无人巡检机器人,降低人为抄读误差。

四是加强内部协同和数据共享。通过统一数字平台和數据中心,打破业务系统数据壁垒,强化部门间、系统间协同配合,实现线损相关数据的跨系统、跨部门共享应用,提高数据利用效率,切实提高线损管理的数字化、智能化水平。

(二)完善线损责任考核和激励机制

电网企业应完善线损管理的责任考核和激励机制,形成科学合理的线损管理体系。

一是明确部门线损管理责任。企业高层要高度重视线损管理工作,成立线损管理领导小组,并细化不同业务部门的线损管理责任。例如计划部门负责分解线损指标与制订计划,生产部门负责线损执行与治理,营销部门负责用户用电管理,财务部门负责线损数据核算等。各部门要将线损管理目标任务分解到基层单位与个人。

二是将线损指标纳入考核体系。在部门与员工定期考核中,将线损完成情况作为重要评价指标之一。考核内容可以包括线损完成率、线损异常情况报告、线损治理措施落实情况等。

三是建立线损激励机制。对完成线损管理目标任务好、线损异常波动降幅大的部门和个人,给予物质奖励和精神鼓励,将线损任务与绩效、年终奖挂钩。同时,对线损管理不力的部门和个人进行约谈问责。

四是加强线损数据监督考核。建立数据监测质量考核制度,完善线损数据的抽查机制,确保线损数据真实有效。

此外,应定期开展线损管理评估,总结推广好的工作方法与经验。通过全面考核与激励,充分调动各方参与线损管理工作的积极性,推动企业线损管理能力整体提升。

(三)加强用户用电信息化建设应用

电网企业应加快推进用户端的信息化和智能化建设,充分利用先进技术手段,收集和分析用户用电详情数据,服务于线损管理。

一是加快智能电表换装步伐。广泛推广安装智能电表,实现用户用电信息自动化采集,获取用户详细的负荷曲线数据和用电特征信息,为线损管理提供基础数据支撑。智能电表可以实现对电量、需量、功率因数等参数的精确计量,还可以根据远程命令控制用户供电情况。

二是建设智慧用电平台。搭建统一的信息化用电平台,实现对海量用户用电数据的存储、处理和多维度分析应用,形成用户用电画像。充分利用云计算和大数据分析技术,开展用户群体层面的线损监测、用户用电特征挖掘和用户分类,为管理决策提供数据支撑。

三是开发用电异常识别模型。根据用户历史用电记录,运用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算法,建立多分类的用电异常识别模型和异常预警机制。一旦检测到异常波动或用电负荷突增,可以快速锁定潜在的线损问题区域,指导现场检查与处理。

四是实现用户信息系统与营销业务系统的深度融合。实现用户用电信息平台与营销业务系统的无缝对接,建立用电异常数据与线路线损监测预警的关联分析机制,提高线损风险的发现精准度,为抄表验算、电费计费优化、用电稽查等提供强大的决策支持。

五是支撑调度和治理决策。用户用电特征数据和用电预测结果,可广泛运用于配网重构、负荷均衡、能效管理等多方面决策,指导电网规划建设和运维管理。可为制定针对性的线损治理措施和治理资源优化提供数据分析依据,使治理举措更加精确[ 5 ]。通过推进用户用电信息化建设和开展数据挖掘运用,电网企业可以大幅提高线损管理的智能化和精确化水平,有效防控线损风险。

(四)加大线损治理和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

电网企业应加大线损治理和电网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和技术投入力度,通过设备更新改造、新技术应用等措施,提高系统可靠性,为线损管理提供基础保障。

首先,要加大输变电设备的改造和线损治理力度。对于运行年限较长的线路、变压器、开关等设备,要制订年度改造计划,优先更新改造那些线损严重的设备。改造内容包括:采用先进材料替换线路导线,降低传输损耗;使用新型变压器替代落后产品,减少铁损和铜损;更换和增设无功补偿装置,将线路电压控制在合理范围。这些措施可以直接减少线路耗电量,是消除线损的重要举措。

其次,要加快数字化变电站、配网自动化等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数字化变电站能够实现对主变参数的全面监控,并自动实现设备监测、状态评估、事故预测、风险预警等功能,可以显著减少人工线损。配网自动化通过建立先进的通信网络和分布式控制系统,实现对配电网的全面监视与控制,能快速检测和处理故障隐患,减少线损事故的发生。

最后,应积极推进输配电线路的无人机和无人车巡线检查,推广应用热像仪、图像识别、传感器等新设备,建立电力物联网技术在线监测体系。这些技术的应用,可以极大提高电网监测和维护的效率,降低检查维修的人工线损成本,有效防范线损事故的发生。通过持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和新技术推广力度,电力企业可显著提高电网的智能化水平,为线损管理提供重要保障。

四、结语

线损管理工作事关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责任。降低线损是电网企业提升经营业绩、履行节约资源义务的重要举措。

面对新形势,电力企业必须加强营销线损管理工作,以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关键是要推进线损管理数字化转型,建立严格的责任考核和激励机制,持续加大线路和设备建设投入力度,通过管理创新和技术进步,降低线损率,实现更高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陈植.电力营销线损管理中的问题分析及对策[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19(11):72.

[2]张欢.电力营销线损管理中的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9(23):167-168.

[3]苏杰.电力营销线损管理中的问题分析及对策[J].通讯世界,2019(05):217-218.

[4]邢鹏,王玥.电力营销线损精益化管理措施的研究[J].自动化应用,2023(S2):207-209.

[5]成坤,黄欣琰.基于同期线损的电力营销精益管理实践[J].企业管理,2020(S2):266-267.

猜你喜欢
线损管理电力营销问题
基于营销信息化的线损精细化管理研究
智能化抄表管理系统在电力营销中的运用思考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