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创新内部监督体系的路径

2024-03-26 22:02樊蓉
管理学家 2024年5期
关键词:内部监督国有企业

樊蓉

[摘 要]近年来,面临新形势、新机遇、新挑战,我国国有企业不断深化改革,经营管理机制在不断变化,监督机制也应不断跟进完善。文章对国有企业创新内部监督体系的路径进行研究,针对当前国有企业内部监督存在的不敢监督、不愿监督等相关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国有企业形成监督合力,将监督融入企业治理全流程,推动实现“监督之制”向“监督之治”的有效路径,以期对企业形成科学的内部监督措施产生一定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国有企业;内部监督;路径

中图分类号:F2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722(2024)05-0049-03

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在基础设施建设、区域经济发展、保障民生就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国有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挑战日益严峻。企业要形成完善的内部监督机制,优化内部监管流程,解决管理效率低下、内部控制不足、规范性不强等问题,以确保实现稳步经营的目标。

一、国有企业内部监督的现状

国有企业开展内部监督主要采取以下四个方面的措施。

一是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将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实现对重大经营工作事项“把方向、管大局、促落实”,同步规范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各方权责,特别是发挥好监事会的监管作用,有效监督高级管理人员的职务行为。

二是发挥纪检监察机构等专责监督部门的作用,重点监督所属党员领导干部遵守党的纪律、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一岗双责”等情况。

三是发挥党的工作部门的作用,通过组织、人事、宣传及工会等党的工作部门,强化思想引领和干部作风,同步在各垂直管理业务范围内开展党内监督、群众监督和民主监督。

四是发挥风险防控相關内设机构的作用,通过法律、合规、财会、审计及风控等内设机构,监督各项业务工作,将风险隐患解决在萌芽状态,优化完善具体工作流程、业务环节。

二、国有企业内部监督的主要问题

国有企业为发挥组织优势,首先要不断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现代化企业管理制度,发挥好党的领导作用,明确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各方权责,形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协调运转与有效制衡的管理模式。但是当前部分国有企业尚未真正形成现代化的法人治理结构,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仍存在主要负责人“一言堂”“一支笔”等问题,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作用发挥不充分,企业经济业务难以得到严格约束。国有企业要改变内部监督现状,彻底解决股东会职能缺位的问题,落实分权要求。但是很多企业未落实执行混合所有制改革,没有建立现代化的企业管理制度,也没有形成均衡的管理机制,无法提高管理效率。同时,少数国有企业在公司章程中,仍未将党的领导作用予以明确,难以充分发挥党组织在国有企业各项工作中的领航定向作用,未在完善公司治理中明确加强党的领导等意见要求,公司治理仍处于起步阶段,在工作中如何发挥领导作用、完善管理体制还未形成有效的机制。

国企在实施内部监督的过程中,要建立健全相应的监督机制,加强对日常各类经济业务事项的监督,确保工作流程更严谨、岗位行为更规范、从业人员更廉洁。一方面,由于企业内部存在监督机制不完善、制度规范不健全等问题,无法对潜在的问题、风险进行前置性研判分析,导致对从业风险防控不到位、发现问题手段措施缺位等,一旦风险发生,将严重影响企业经济活动的运行。另一方面,国有企业内设纪检监察机构、内部审计机构、风险防控与合规管理等监督部门,通常会根据分管范围进行日常职能监管、监督检查、督导调研等工作,但各监督部门之间相互独立,鉴于工作严肃性、保密性,监督数据无法实现资源共享,部门之间无法进行有效配合,直接导致类似问题重复发生、频繁发生,不利于问题举一反三、整改落实,也不利于建立长效机制和开展有效防控。

当前,部分企业汇总监督数据往往只是书面填报、表格汇总、机械统计、人工分析,对信息化数字化手段使用不够充分,存在数据收集过程烦琐,数据填报不规范、无法校验,数据准确性低、汇总难度大,查询共享和利用效率低等诸多问题。因多使用公开的办公软件、邮箱系统,往往存在失密泄密问题。很多企业在实施监督环节,不关注经营的重要领域、重要环节,没有通过数据接口融通人财物、产供销等信息系统,无法整合企业内部和政府、互联网等内外部数据资源,导致企业内外部的各系统数据无法共享,无法形成业务协同,无法搭建多层级、全要素、云应用的数智化管理平台,导致监督效力降低。

三、国有企业创新内部监督体系、推动管理升级的方法路径

(一)优化治理结构,发挥体制优势

国有企业股东会应提高决策的质量,优化股东均衡控制机制,并监督企业的董事会,深入分析国有企业监督工作的状态及业务流程情况。同时国有企业股东会要规范管理制度,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要求开展工作,以保护国有投资者的利益为出发点,分析各项提议的可行性,确保国有资产安全、完整。此外,国资管理部门应依照法律和行政法规履行出资人职责,为达到对所监管企业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目的,在实际管理过程中还需精简管理程序,下放权力给代表投资者的国有投资平台,投资平台要充分发挥作用开展市场化管理,实现抵御风险的目标。

国有企业作为党领导下的经济组织,在发展过程中必须贯彻落实国企两个“一以贯之”,充分发挥党组织的监督作用。国有企业要明确党组织在法人治理结构中的重要地位,以此推动国有企业的改革,推动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在内部监督环节,要充分发挥党组织在把控方向、管理大局方面的关键作用,负责对“三重一大”等事项进行前置性研究、决策,探索性建立党的监督部门,形成监督部门合力,切实保障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不偏移。

董事会代表股东对公司经营实施监督管理,主要是监督约束管理者的行为,监督战略决策的制定与执行。在选择、聘任和监督经理人员环节,要提高高管入职门槛,确保其勤勉尽责。应设立专门委员会,确保专门委员会能够独立、专业、客观地发表意见、开展监督,对潜在问题、风险进行预判和专业指导下的跟踪,为董事会决策提供必要支持。同时要积极探索建立外部董事制度,畅通日常信息沟通机制,规范公司治理结构,提高决策科学性,防范重大风险。

监事会对维护国有资产安全、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实现企业持续健康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国有企业实施监督的过程中,要完善监事会的职责,明确监事会的“知情权”“监督权”“建议权”,保障其切实履行法定监督职责。要严格执行监事管理制度,让监事的主要任务及工作流程要求得到细化控制,以达到防控风险、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目的。在新常态背景下,要特别聚焦市场风险重点,对股权变更、资产投资等重大事项的合规风险底线保持密切关注,将监管工作要求落到实处[ 1 ]。积极利用监督建议书的方式开展前置监督,并在事后跟踪落实整改情况,形成事前、事中、事后的全过程监督机制。

(二)构建监督体系,优化监督模式

由国有企业党委(党组)牵头推动,纪检监察机构具体实施,涵盖各职能部门管理,以“三不腐”一体化推进为目标,紧紧抓住“不能腐”这个关键,贯通“不敢腐”这个前提和“不想腐”这个根本,结合企业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特点和实际,以加强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强化政治监督;以确保权力在正确的轨道上运行为目标,强化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等“关键少数”的监督;以防控生产经营管理廉洁风险为指引,强化采购、工程、销售等重点领域的监督;以解决管党治党存在的突出问题为导向,强化干部选任、薪酬分配等重点监督。在发挥好纪检监察机构党内专责监督作用的基础上,整合监督力量,推动各类监督有机贯通、相互协作,在监督中服务、在监督中保障,以监督促发展、向监督要效益,构建权责清晰、流程规范、风险明确、措施有力、制度管用、预警及时的监督体系,助力企业实现全方位高质量发展。

国有企业在实施内部监督的过程中,常常因为信息不对称或职责权限限制,对发现的问题无法深入取证调查、剖析根源。为解决这一问题,在构建监督体系时要聚焦整合监督力量,推动贯通融合,以党内监督为主导,整合审计监督、法律监督、职能部门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等监督资源,以规范和监督权力运行为核心,以廉洁从业和风险防控为重点,以信息化和数智化平台建设为支撑,实现监督工作专业性、整体性、针对性及有效性的有机统一,推动监督融入企业治理的全领域、全流程。为保障各监督部门作用的有效发挥,应建立协同工作机制,如党建统领机制、会商报告机制、信息共享机制、协同联动机制、问题移交机制、考核评价机制、责任追究机制、清廉动态研判机制、巡察整改协作机制、容错纠错机制等,同步成立专业化监督工作专班,建立完善的内部监督部门联席会议制度,以强化协同配合,对国有企业的各项违规违纪违法问题形成严格防控、严肃追责、严厉打击,防范化解企业重大风险发生。

通过打通内部监督的部门壁垒,整合监督合力,能够有效提高监督效率。但鉴于国有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的管理权威,开展同级监督和自下而上的监督手段乏力,应通过信访举报、“随手拍”、智慧监督、“监督一点通”等渠道、平台,引入媒体监督、舆论监督、群众监督等监督形式,积极拓宽监督渠道[ 2 ]。社会监督虽存在一定局限性,例如信息杂乱、证据不足、可信度低等问题,但是更为全面,信息来源更广、监督“探头”更多,能够对逐步趋于隐形变异的违规违纪违法行为形成有效制约。同时,国有企业要建立信息公开制度,通过设置信息监管平台,披露企业内部运行情况或资产保值增值情况等信息,鼓励社会公众参与其中进行监督,保障国有企业的有序运营。

(三)数智赋能监督,提升管理效能

国有企业要按照“制度化管人,流程化办事”的原则,从全管理层级、全业务领域加强顶层设计,全方位检视和完善制度、流程、权限、平台、数据等每一个要素,确保“制度完善、流程规范、权责清晰、平台管用、数据真实”,实现对人员流、资金流、物资流的在线监管。

采购是国有企业的重要环节,招投标往往是国企发现廉洁风险、腐败问题的“重灾区”,因此必须将其作为监督治理的重点领域。推动将监督融入招标采购平台,可将监督融入直接采购、询比价、竞价采购、网上商城、合同管理等各模块数据,通过数据比对、碰撞,对有风险、有问题之处及时发出预警。此外,还可以采用组织签订“廉洁互保”协议、面向客户建立后评价机制等方式,有效防范采购领域的廉洁风险。

通过对近年经济腐败案例的分析可以发现,销售领域的“关键少数”和“关键岗位”人员是不法商人“围猎”的重点,廉潔风险较高,违规违纪甚至违法问题多发频发。在监督环节,要全面强化产品销售领域的监督治理,积极推进数字化转型,形成交易(邀约、竞价、挂牌三种交易模式)、物流、指数、结算、金融五维一体的产业链供应链综合服务平台,从业务流程到操作行为数据留痕,推动监督模式由离线事后监督为主转变为在线事前事中监督为主、事后监督并重的转变,有效防范销售领域的廉洁风险[ 3 ]。

应全面推进财务数智化建设,构建覆盖企业全级次、全流程、全业务的财务信息化业务模式,实现从业务到财务、从预算到资金支付的端到端全流程的数字化管理,全面提升财务管控能力、价值创造能力、风险控制能力,有效防范财务结算和资金支付领域的廉洁风险。

干部选任、管理和薪酬分配领域是监督治理的重点,也是企业深化改革、全面变革的关键。在人力资源系统建设中,应以数字化赋能人力资源管理为目标,通过升级改造现有人力资源信息共享服务平台,建立人员数据库,以流程驱动数据,形成打通人事管理、内部招聘、薪酬管理、合同管理、员工培训、统计信息等各模块的联动机制,打破“信息孤岛”,通过信息平台构建公开透明、协同高效的劳动用工管理模式,提升人力资源管控能力和精益化管理水平,有效防范干部选任、管理和薪酬分配方面的不正之风与廉洁风险。

四、结语

文章对国有企业内部的监督现状展开分析,剖析其中的不足,提出国有企业要跟进中央健全完善监督体系相关要求,不断完善内部监督模式,构建监督体系,创新监督机制,通过发挥体制优势、优化监督机制、整合监督合力、数智赋能监督等措施,达到全方位改进内部监督的目的,确保防范化解风险、规范经济活动,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华曙.关于国有企业加强内部监督管理的几点思考[J].活力,2023(09):139-141.

[2]张馨心.新发展理念视角下国有企业内部监督体系优化路径研究[J].现代审计与经济,2023(02):24-28.

[3]吴晗悦.探索构建国有企业协同高效内部监督体系—基于“审巡结合”项目实践总结[J].审计与理财,2023(05):12-14.

猜你喜欢
内部监督国有企业
民主党派内部监督制度建设的历史必然与创新发展
——以中国民主促进会为例
国有企业推进“科改示范行动”的实践与思考
新时期加强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思考
加强国有企业内部监督的有效措施探讨
国有企业加强预算管理探讨
企业会计内部监督问题及对策探究
如何做好国有企业意识形态引领工作
完善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思考
新形势下国有企业工会工作的思考
财政内部监督有关问题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