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职业技能”教学资源建设的现状与展望

2024-03-26 19:43梁宇刘根芹
关键词:中文职业技能

梁宇 刘根芹

摘 要:狭义的“中文+职业技能”教育是一种旨在培养海外一线外籍员工用中文进行工作交际的教育模式。这一领域的教学资源是目前海外极缺且急需的中文教学资源类型。近五年,“中文+职业技能”教学资源建设是立足海外实际需求,在政府主导和多方协同下,面向众多职业领域,以数智融合为研发特色,以语技同升为创新关键的有组织建设实践。展望未来,这一领域的教学资源建设需要以《行动计划》为遵循,注重需求监测,重视使用反馈,加速资源集成。

关键词:国际中文教育;“中文+职业技能”;国际中文教学资源;语技同升

中图分类号:H1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5450(2024)01-0024-08

一、引言

“中文+职业技能”教育是国际中文教育与职业教育融合发展并携手“走出去”的创新教育模式。“中文+职业技能”教学资源建设是推动“中文+职业技能”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要素,是讲好中国故事、提升国际传播力和影响力的重要平台,对培养海外兼具中文交际能力和职业技术能力的复合型本土人才,增强中文教育的服务能力[1],促进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助力“一带一路”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中文+职业技能”教育领域的前期研究主要聚焦在发展策略[2]、标准构建[3]、融合模式[4]等方面。关于“中文+职业技能”教学资源建设的专题性研究,尚未引起学界足够重视,只能从专门用途中文教学资源研究中找到“蛛丝马迹”。但遗憾的是,这类研究多数讨论的是面向在校大学生的教学资源,面向职场人士的“中文+职业技能”教学资源的讨论较为分散,更加缺乏该领域教学资源发展现状、建设模式、发展对策等方面的专题研究。

为此,本文从“中文+职业技能”教育的内涵剖析出发,系统描绘了“中文+职业技能”教学资源建设的现实图景,提炼其发展特征,并针对目前该领域教学资源建设中的问题,提出优化策略,以期助力“中文+职业技能”教学资源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保障“中文+职业技能”教育的有效实施。

二、内涵与外延

当前,学界对“中文+职业技能”教育的认识尚未达成共识,对其内涵和外延的界定较为模糊,这导致“中文+职业技能”教学资源建设的方向不甚明确,建设重点不够突出。为此,厘清“中文+”与“中文+职业技能”两个概念的定义和范畴是首要任务。

(一)“中文+”教育与“中文+职业技能”教育

在国际中文教育学界,自王若江首次提出“专门用途汉语”后,学界已衍生出多种相关术语表达,如“预科汉语”“职业汉语”“行业汉语”“中文+职业技能”等,其中“专门用途汉语”这一术语的使用最为广泛[5]。李泉将“专门用途汉语”定义为“适用于特定领域、特定场合以及特定专业的中文”,将其分为学术性的“专业汉语”和职业性的“业务汉语”两类[6]。李宇明对面向职业需求的专门用途汉语做出了进一步的细分,认为国际中文教育领域存在四类“中文+X”形态:学术型的“中文+专业”和应用型的“中文+技能”“中文+职业”“中文+职业教育”,并指出从“中文+技能”到“中文+职业”,再到“中文+职业教育”,知识能力的系统性逐步增强[7]。崔永华认为,“中文+职业技能”是专门用途中文教学的三个分支领域之一,另外两个分支是传统的本科专业方向教学和预科中文教学。他将“中文+职业技能”教学定义为,以培养外国人用中文从事相关职业技术学习和工作的能力为目标的语言教学[8]ii。该定义进一步明确了“中文+职业技能”教育的教学对象、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可见,学者们一般认为,专门用途中文的表述更为宽泛,大多试图从“+什么”的角度对其进行细分,而根据学术与职业(应用)两种目的的划分较为常见。

李秉德指出:“任何教学活动都必须在一定的时空条件下进行。这一定的时空条件就是有形的和无形的特定的教学环境。”[9]从教学环境出发,重新审视专门用途中文教育,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个全新的分类视角。专门用途中文教育的教学环境非常复杂,根据语言环境可分为目的语环境(中国)、非目的语环境(海外)和中外兼顾环境(如中外联合项目);根据教育环境可分为学校教育环境和职场教育环境;学校教育环境又可分为大学教育环境和职业教育环境;根据授课环境还可分為线下课堂环境、虚拟空间环境以及虚实结合环境。上述四种环境的组合会衍生出多种教学类型,如“目的语环境+大学环境+线下课堂环境=我国高校本科专业教学(如医学)”“非目的语环境+职场环境+虚实结合环境=海外中国企业外籍员工的汉语和技能培训”等,这些教学类型均可统称为专门用途中文教育,又常被视为广义的“中文+”教育。

狭义的“中文+职业技能”教育是一种旨在培养海外一线外籍员工用中文进行工作交际的教育模式。它的目标是为海外企业培养具备“精技术、通语言、懂文化”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帮助中国企业、技术、标准、产品“走出去”。它的教学环境主要在海外,特别是在“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它的教学对象主要是海外中国企业雇佣或即将雇佣的外籍员工。教学内容由中文知识和专业技能知识整合而成,以满足学习者在职业环境下的岗位交际与生产、工作和技术交流的需要。与广义的“中文+”教育不同的是,狭义范畴的“中文+职业技能”教育,其学习者的中文知识和职业技能通常均为“零基础”,需要“同步提升”,这便是狭义的“中文+职业技能”教育最突出的特征。正如宋继华等指出,“中文+职业技能”教育的本质是在遵从语言习得、职业技能成长双重规律的前提下,有效解决语言能力与职业技能同步提升的问题[3]。此外,它还具有技能实操性和中文工具性两个重要特点。技能实操性是指它注重培养学习者具备工作岗位需要的实际生产和技术操作能力,中文工具性是指它将中文知识和技能视为辅助性工具,帮助学习者在工作中进行技术交流。

(二)“中文+”教学资源与“中文+职业技能”教学资源

廓清“中文+职业技能”教育的范畴是探讨其教学资源建设的前提。随着科技进步和教育发展,教学资源的内涵不断深化,形态日益丰富,当前较为普及的教学资源形态有教材、教辅、数字教材、数字课程、教学平台、数字应用等。因此,教学资源的概念可以界定为纸质教学资源(如教材、教辅、工具书等)和数字教学资源(如慕课、微课、虚拟仿真系统等)的集合。

通常来说,有什么样的教学类型就应该提供相应的教学资源。前述中,广义的“中文+”教育类型多样,涵盖的专业和行业十分广泛,這就决定了与其相应的教学资源类型也相对多样。广义的“中文+”教学资源起始于《外贸洽谈500句》(北京语言学院和北京外贸学院合编,华语教学出版社1982年版)的出版,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最早出版的“中文+”教材。据统计,2000—2020年,国内外共出版“中文+”教材564种,涉及商务、旅游、科技、医学、媒体、公务、交通、工业、体育、法律、国防等十几个专业和职业方向[10]。其中,有为来华留学生预科教育编写的中文教材,如“学在中国”汉语强化系列教材(金晓艳、刘涛总主编,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8年版);有为国际职场人士编写的中文教材,“国际职场汉语‘6+N教材体系”(贾益民、吴煜钊主编,暨南大学出版社2020年版)即是其典型代表[11];还有诸如美国高校中普遍使用的《新世纪商用汉语》《在商言商》等。

狭义“中文+职业技能”教育,是一种兼顾中文和职业技能学习的教育模式。在此范畴里,教学资源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为中国—赞比亚职业技术学院的中文教学紧急编写的《常用工业汉语100句》(焊接、矿冶、维修)开启了这一资源建设领域的先河。随后,有色金属工业人才中心牵头编写的“中国职业教育工业汉语丛书”(刘建国、赵丽霞主编,国家开放大学出版社2019年版)(以下简称《工业汉语》)和南京职业技术学院牵头编写的“新丝路‘中文+职业技能系列教材”(杜曾慧主编,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23年版)(以下简称《新丝路中文》)具有较强代表性。狭义的“中文+职业技能”教学资源建设时间不长,是一种新兴的国际中文教学资源样态,也是目前海外急需的中文教学资源类型,这将是本文重点的探讨对象。

三、现状与特征

总体来看,近五年的“中文+职业技能”教学资源建设是立足海外实际需求,在政府主导和多方协同下,面向众多职业领域,以数智融合为研发特色,以语技同升为创新关键的有组织建设实践,其发展现状与特征具体如下。

(一)强化顶层设计,强调科学有序发展

近些年,国家已有多项公开致辞、政府文件、合作协议给予“中文+职业技能”教学资源建设大力支持。2018年12月,孙春兰在第十三届孔子学院大会上鼓励孔子学院继续实施“中文+”项目,因地制宜开设技能、商务、中医等特色课程,建立务实合作支撑平台[12]。

2021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强调,推动职业教育走出去,积极打造一批高水平国际化的职业学校,推出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专业标准、课程标准、教学资源[13]。2022

年,有色金属工业人才中心与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以下简称“语合中心”)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协议,有色金属工业人才中心在继续做好海外职业技术学院建设工作的基础上,开发“中文+职业技能”教学资源,助力培养“通语言、精技能”的企业高质量专业技能人才[14]。至此,“中文+职业技能”教学资源的高质量发展得到政策层面强有力的保障。

语合中心作为“中文+职业技能”教学资源建设的主要落实单位,积极发挥统筹协调作用,凝聚各方力量,在推动行动规划、标准建设、资源体系构建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展。在行动规划方面,语合中心于2021年底发布《“中文+职业技能”教学资源建设行动计划(2021—

2025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明确了近五年的工作目标和重点任务:由语合中心统筹,有色金属工业人才中心牵头,以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和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两个“中文+职业技能”基地为抓手,组织职校、走出去企业和国际中文教学专家联合开发针对职教和员工培训的多语种“中文+职业技能”教学资源。争取利用3~5年时间出版300本“中文+职业技能”系列教材,开发50个紧缺专业500门网络课程资源和2 000个微课等教学资源,研发“中文+职业技能”APP手机学习端,建立多语种数字化教学资源库[15]。在标准建设方面,语合中心于2023年4月发布了《职业中文能力等级标准(试行)》,随后,2023年8—9月,世界汉语教学学会相继发布《职业中文能力等级标准》《国际导游中文能力等级标准》《信息与通信技术专业中文水平等级标准》《信息与通信技术营销人员中文能力等级标准》四个与职业教育相关的团体标准的立项公告。标准的出台将对研发“中文+职业技能”教学资源发挥科学指引和规范的作用,有助于促进这一领域教学资源建设的规范化。

在资源体系构建方面,2022年,语合中心与有色金属工业人才中心合作,规划了首批“中文+职业技能”教学资源建设选题,汇聚国内47所“走出去”试点校、国家或省级“双高”建设校,共同打造57个“中文+职业技能”教学资源建设项目,涉及英语、法语、俄语、塔吉克语4个语种,覆盖教育部《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21年)》中的高等职业教育装备制造、资源环境与安全、交通运输、土木建筑、财经商贸、能源动力与材料、电子与信息、农林牧渔、生物与化工、医药卫生、旅游、轻工纺织、文化艺术设计13个专业大类、34个专业类,基本确立了“中文+职业技能”教学资源建设的内容框架。此外,42个“中文+职业技能”教学资源建设项目获得“2021年度《国际中文教育中文水平等级标准》教学资源建设项目”立项,涉及现代通信技术、水利水电、道路工程、物流管理等10余个职业技术门类。据统计,近两年“中文+职业技能”教学资源领域累计共确立了99个建设项目。可见,语合中心在这一领域加大了建设投入力度,如能实现这些资源建设项目的成果转化,将极大地促进“中文+职业技能”教学资源体系的构建与完善。

(二)推进教材研发,覆盖众多职业领域

“中文+职业技能”教学资源的研发受到使用环境、受教人群、职业特点等因素的影响,具有区别于通用型中文教学资源的特点,突出了职业教育所需的针对性、实用性与可操作性。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工业汉语》《新丝路中文》成为首批“中文+职业技能”教学资源的典型代表。《工业汉语》研发项目于2019年启动,截至2022年底,国家开放大学出版社陆续出版了涵盖25个专业的33本教材,包含启航篇11本、基础篇22本,涉及专业覆盖光伏发电、冶金工艺、环境工程、机电、化工、建筑、计算机等众多海外热门建设领域。《新丝路中文》选择海外急需专业,研发了“中文+物流管理”“中文+汽车服务工程技术”“中文+酒店管理”“中文+机电一体化”“中文+电子商务”和“中文+计算机网络技术”6个专业18册教材,涵盖初、中、高三个级别。

此外,比较有特色的“中文+职业技能”教学资源还有《“中文+景点导游”活页式教材》(杜曾慧主编,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23年版)、暨南大学面向越南、泰国和印尼等国相关职业领域成年学习者而研发的《导游汉语》《海关汉语》《警务汉语》《酒店汉语》和《旅游局官员汉语》多模态“中文+职业技能”系列教材,以及部分海外本土“中文+职业技能”教学资源,如《坦桑尼亚农业技术指南》(坦桑尼亚)、《航空汉语800句》(塞舌尔)、《海关汉语》(肯尼亚)、《工程汉语听说速成教材》(贝宁)、《高铁汉语》(泰国)等[16]339。

综上所述,近年来,“中文+职业技能”教材数量不断增长,教材种类覆盖了广泛的职业领域,涉及多个语言等级。研发团队不仅通过编写热门职业教材,满足海外职业领域的普适需求,还力求突出本土适应性和职业针对性,即根据不同国家和不同职业领域的特殊需求进行定制化研发。

(三)突出语技同升,探索创新编写模式

面对学习者语言和技能“双零基础”的现状,“先语后技”和“语技同升”是两种常见的教学模式。前者更适合“中文+”的学历教育,因有2~3年教学时长的保障,学习者可以打好语言基础之后再系统地学习职业技能,通常认为语言水平达到HSK4级即可开始学习职业或专业知识,该模式在专门用途中文教学实践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并日趋成熟。而后者凸显了海外企业本土员工培训的实际需求,企业亟须一线员工能够用中文完成有效的技术沟通,实现安全生产。这种企业培训模式具有短期强化、即学即用的特点。从这一方面看,掌握技能是第一性的,居主位,而中文学习是辅助性的,居次位;从另一方面看,有关职业技能的术语、规范不具备变通性,而语言有多种表达方式,灵活性较强,这也决定了教材编写是以技能为主线,语言应展现更多的包容性,帮助学习者掌握技能。

教学对象“双零基础”和教学目标“语技同升”是狭义“中文+职业技能”教育的最大特色。《工业汉语》与《新丝路中文》作为“中文+职业技能”教育领域极具开创性和代表性的教学资源,也充分体现了这一特色。它们均为“走出去”中资企业培训本土员工而编写,教学对象为“双零基础”,均确立了“语言能力与职业技术能力同时起步、同步提升”的编写理念。据《工业汉语》主创人员介绍,为实现“语技同升”这一编写目标,编写组明确以下编写思路:1.梳理一线工作岗位上的典型工作情境,依据技能操作的复杂度将其进行逐级排序;2.根据工作过程中不同技艺层级(学徒、技工、技师)的技能要求,进行“工作任务分解”与“岗位情境切割”,形成独立而完整的话题、任务和情境;3.根据语言在实际工作岗位上的使用情况(如使用场合、难易度、使用频率等),结合《国际中文教育中文水平等级标准》中相应等级的语言知识,将语言知识与专业技能知识相衔接,建立两者之间的匹配关系;4.针对“听、说、读、写、做”五方面语言能力,提出了具体的量化标准。

在上述编写思路中,语言和技能的角色和定位进一步明确,即中文为基础,技能为主线,中文和技能有机融合。在语言基础方面,中文作为辅助技能提升的工具或载体,语料的选择和编排应体现实用、够用、好用的“三用”原则,以满足学习者在工作岗位上基本且有效的沟通需求。在技能主线方面,教学内容应着力选取真实、典型、高频的岗位情境,并根据技能操作的复杂程度将实际工作任务进行排序,以促进学习者在职业技术领域中习得中文。在语技融合方面,教材编写框架应以《国际中文教育中文水平等级标准》和《职业中文能力等级标准》为依据,以中文知识和应用、专业知识和技能为“经”,以典型的岗位情境和工作任务为“纬”,建立完整、系统、科学的教材内容编写架构。

此外,为降低语言难度,提升职业技能,《工业汉语》和《新丝路中文》还采取了以下编写方式:1.侧重听、说、做,注重实操性,要求识读中国设备上的标记符号,看懂中文说明书;2.利用拼音、英文注释等辅助化手段以及图解、公式等可视化方式,让语言教学内容易于学习、易于理解、易于记忆;3.通过大量图片、视频等多模态手段,演示术语、规范等技能知识点,直观展示工作岗位的实操性技能,用可视化的方式弥补技能学习过程中语言能力的欠缺;4.加强语言知识点的复现。

(四)加强数智融合,促进数字资源建设

数字教学资源在“中文+职业技能”教学资源建设领域具有重要地位,它不仅符合现代学习者的学习方式和需求,还能够显著地提升“中文+职业技能”教学的实际效果,使教学活动更加高效、灵活和生动。数字教学资源通过模拟真实的工作场景,提供互动性的实践环境等手段,可以有效地促使学习者在虚拟环境下进行工作技能的实际操作和应用,从而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对“中文+职业技能”教学具有很强的应用价值。鉴于其重要性,语合中心在《行动计划》中将数字教学资源研发列为重要任务,主要涉及网络课程资源、APP手机学习端及数字教学资源库等方面的建设。近两年,围绕这些重要任务开展的數字教学资源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

网络课程资源主要包括慕课和微课资源,是“中文+职业技能”基础性的数字教学资源类型。“中文联盟”是网络课程资源的主要集成平台。截至2022年底,总计11门“中文+职业技能”网络课程上线运营,涵盖餐饮、铁路、信息技术、计算机、商务、旅游、装饰、农业等职业领域,惠及海内外众多学习者,特别是在新冠疫情期间,发挥了至关重要的教学功能。

数字教学平台可被视为能系统解决数字教学中教学资源管理、学习者学习支持、教师教学组织与评价等关键问题的网络应用工具。在“中文+职业技能”教育领域,平台建设是一项重要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除了“中文联盟”教学平台以外,“云电商国际在线培训和技能实训平台”和“电动汽车‘中文+职业技能检测与诊断平台”极具特色。前者突出了资源集成和技能实训两个亮点,平台一方面汇聚了“中文+职业技能”中泰双语字幕课程26个,技能实训项目80余个,中文拓展视频课程超过600门;另一方面,为学习者提供了“在线实战中心”,通过“网点运营实战平台”“客户服务实训平台”“网点营销推广实训平台”“全球贸易实训平台”“跨境电商实战平台”“跨境电商全球售卖实训平台”等六大实训平台,供学习者进行实操训练。后者采用先进的计算机虚拟仿真技术,将其应用于汽车检测与诊断,该平台可以模拟汽车电气系统的各种故障及故障诊断与排除操作过程,具备实车检测与诊断的所有功能,解决了教学中理论课时过长、学习兴趣缺乏、抽象内容难解、实训条件不足、实训耗材过多等诸多问题。

四、对策与建议

综上所述,“中文+职业技能”教学资源建设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从整体看来,这一领域的教学资源研发还远远不能满足实际需求。从质量的角度看,教学资源普遍缺乏实用性和针对性,未能充分遵循语言学习的规律,也未对学习者在特定环境下的特定需求进行充分了解。从数量的角度看,这一领域的教学资源需要面向不同国家和地区、文化背景、语言水平与职业领域,目前还存在覆盖范围有限、推陈出新速度慢等问题[17]。全面解决这些问题将是一个庞大的工程,需要长期的投入和持续不断的创新。在此,本文提出以下思考。

(一)遵循行动计划,引领有组织建设

《行动计划》是近五年“中文+职业技能”教学资源建设的纲领性文件,为该领域教学资源发展指明了方向。扎实推进《行动计划》各项任务的落实,有力保障各类项目的完成质量,实现《行动计划》既定目标,是推动该领域教学资源内涵式发展的关键所在。

首先,管理部门需要对《行动计划》中的各项任务进行梳理和分解,明确相应的年度工作目标和重点任务,建立高效的多方协作机制,发挥各方优势,调动各方积极性,共同推动《行动计划》的实施和落地。其次,科学管理57个“中文+职业技能”教学资源建设项目至关重要。协同47个院校的编写团队,共同推进57个“中文+职业技能”教学资源编写项目,这在国际中文教学资源建设领域是一项前所未有的创举,其成败关系到我们能否在短期内满足海外中国企业对该领域教学资源的迫切需求,帮助企业提高生产效益和竞争力。为此,项目组要把控好以下关键环节:一是迅速组队。各编写组要快速组建一支由一线教师、专家、企业人员、教育技术人员和外语翻译组成的教学资源编写团队,保证人员到位。二是“吃透”标准。编写人员要认真研读相关职业技能的国家标准,全面学习《国际中文教育中文水平等级标准》中的音节、字、词汇、语法等级,保证行业标准和语言标准的双重规范。三是统一思想。47个编写团队要统一编写理念,统一编写流程,统一编写规范,统一编写进度,统一品牌形象,以此保证57个编写项目稳步推进。最后,管理部门应提前布局,做好下一个五年行动计划。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持续深入,“中文+职业技能”教学资源的需求与供给将会发生动态变化。

(二)注重需求监测,深化资源精确供给

“中文+职业技能”教学资源的显著特点在于其面向海外劳动市场,涉及众多职业领域,需要促进学习者同步提升语言能力与职业技能。与此同时,了解在海外市场哪些职业和工种需要具备“中文+职业技能”,以及这些工作岗位需要学习者达到怎样的语言和职业能力。需求分析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环节,也是促进“中文+职业技能”教学资源建设实现精准供给的首要前提。为此,“三种需求分析”要得到高度的重视。

其一是基于大数据的需求分析。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大批中资企业进军国际市场,迫切需要当地懂中文的管理人员和一线员工。大数据挖掘可以掌握在特定区域或国家哪些职业领域最为热门,从而准确地锚定“中文+职业技能”教学资源的建设重点。其二是基于海外企业的需求分析。通过向海外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开展调查问卷或进行访谈,可以深入地了解这些企业在进行中文培训时所面临的挑战以及员工的学习需求。这种方法有助于针对性地开发适合企业实际情况的教学资源,提高资源研发的有效性。其三是基于海外从业人员的需求分析。这一类需求分析不仅限于特定企业,而且更关注某一行业中的从业人员。了解海外热门职业领域从业人员的汉语水平、学习动机、学习难点以及学习期望等信息,可以更好地量身定制“中文+职业技能”教育资源,满足他们在职业发展过程中的实际需求,提高其语言技能和职业竞争力。总之,三个层面的需求分析将有助于“中文+职业技能”教学资源建设更好地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提供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教学资源。

(三)重视使用反馈,推动编写理论创新

践行“语技同升”的教学资源编写原则,不仅是国际中文教学资源建设的一项创新尝试,在国际二语教材编写中也鲜有可以直接借鉴的先例。当前,在“中文+职业技能”教学资源编写实践中,如何衔接通用语言标准和职业技能标准、如何配比语言知识与专业知识、如何匹配语言难易度和技能复杂度、如何结合工作任务和语言交际任务、如何融入中华文化内容,这些问题仍然需要来自不同职业教育领域、国际中文教育领域的专家和一线教师协同攻关,共同探索出语言习得、技能掌握、文化理解三者融合互促的理想编写模式。

此外,教学资源只有在实际教学应用中才能充分彰显其价值。即使是经过精心编写的教材,也需要经历适当时期的试用阶段。因此,对教学资源进行试用及反馈分析是检验和提升其质量的必要环节。实践证明,经典教材都经历了多轮次的“试用—反馈—修订”过程,经过不同场景下真实教学实践的磨炼才得以成为经典之作。可见,对于“中文+职业技能”这一探索性、开创性的教学资源类型,编写團队应该高度重视并科学规划教学资源的试用和反馈,评估其使用效果,主要步骤包括:1.选择合适的试用范围、设定足够的试用时长;2.与试用教师进行有效沟通,提供试用记录工具,确保获得真实、有效的试用信息;3.实施试用;4.试用反馈的分析与评价;5.吸收有益建议,对教学资源进行修订和完善。考虑到“中文+职业技能”教育的特点,试用和反馈过程需要更加注重与实际职业领域的对接,确保教学资源的实用性和适应性。

综上,“语技同升”的教学资源编写设想源于实际的教学需求,但只有经过编写实践和教学实践的双重检验,并进行学术化和理论化的总结和提炼,才有可能真正成为具有中国特色、原创性的二语教学资源编写理论,才有可能填补中国本土知识和理论矩阵,提增国际中文教育学术体系的影响力[18]。

(四)加速资源集成,加快多模态资源库建设

经过几年的资源建设,“中文+职业技能”教学资源已然初具规模,亟须将分散各处的、内容和形式各异的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和集成,为优质资源搭建多模态、多领域、多语种、多功能的教学资源库,最大程度地惠及不同国家和地区、不同职业和技术领域、不同语言背景和水平的学习者,实现优质资源的共建和共享。

多模态教学资源库通常是指包含多种形式和媒介的教学资源集合,主要有文字、图像、音频、视频、互动模拟、虚拟实验等形式。这些资源可以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知方式进行传递和接收。多模态教学资源库能够为“中文+职业技能”教育发挥重要的支持作用,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促使教学内容更加立体直观,更具互动性和易理解性。动画、音视频或微课资源可以对特定的职业技能点进行详细示范,弥补学习者语言表达上的不足,使他们更加清晰地理解操作规范。二是模拟真实的工作场景,通过一些虚拟仿真实验课程,学习者可以在虚拟环境下进行技能应用和工作实践,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为其将来的职业发展做好充分准备。鉴于此,建立“中文+职业技能”多模态教学资源库具有必要性和迫切性。该资源库可以设立图片库、动画库、视频库、微课库、虚拟仿真实验课程库等子库,提供按语种、职业搜索或推荐资源的功能,满足海外不同国家和地区、不同网络环境下的教學需求。

参考文献:

[1] 王辉.国际中文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内涵特征和实践进路[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4):131-137.

[2] 教育项目研究组.构建“中文+职业技能”教育高质量发展新体系[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1(12):119-123.

[3] 宋继华,马箭飞,朱志平,等.职业中文能力等级标准的构建[J].语言文字应用,2022(2):2-14.

[4] 杜修平,李梦迪,尹晓静.“中文+职业教育”融合参考框架的构建[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4):49-55.

[5] 王若江.特殊目的汉语教学实践引发的思考[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3(1):52-57.

[6] 李泉.论专门用途汉语教学[J].语言文字应用,2011(3):110-117.

[7] 第19届国际中文教育学术研讨会(ICCSL-19)在北京语言大学隆重举办[EB/OL].(2023-07-10)[2023-09-20].http://ric.blcu.edu.cn/info/1048/2680.htm.

[8] 崔永华.对职业技术中文教学的几点认识[G]//姜丽萍.首届专门用途中文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22.

[9] 李秉德.对于教学论的回顾与前瞻[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89(3):55-59.

[10] 马箭飞,梁宇,吴应辉,等.国际中文教育教学资源建设70年:成就与展望[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6):15-22.

[11] 胡建刚,贾益民.国际职场汉语教学探讨[J].世界汉语教学,2022(3):294-305.

[12] 孙春兰出席第十三届孔子学院大会并致辞[EB/OL].(2018-12-04)[2023-09-20].http://www.gov.cn/guowuyuan/2018-12/04/content_5345736.htm.

[13]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EB/OL].(2021-10-12)[2023-09-20].http://www.gov.cn/zhengce/2021-10/12/content_5642120.htm.

[14] 有色金属工业人才中心与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签署战略合作协议[EB/OL].(2022-04-27)[2023-09-20].https://www.cnmn.com.cn/ShowNews1.aspx?id=435991.

[15] 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中文+职业技能”教学资源建设行动计划(2021—2025年)[EB/OL].(2021-12-01)[2023-09-20].http://www.chinese.cn/uploads/file/20220125-1643091122329263.pdf.

[16] 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国际中文教育教学资源发展报告(2021)[M]. 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22.

[17] 胡云晚.国际中文教育之科技汉语研究四十年[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3):60-71.

[18] 李宝贵,庄瑶瑶,曲福治.新时代国际中文教育学术体系构建:要素、原则与进路[J].民族教育研究,2023(3):1-11.

The Reality and Prospects of “Chinese + Vocational” Teaching Resource Development

Liang Yu1, Liu Genqin2

(1.Research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Chinese Language Education, Beijing Language and Culture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3; 2.Center For Language Education and Cooperation, Ministry of Education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Beijing 100088)

Abstract:In a narrow sense,“Chinese + Vocational” education is a mode of education aimed at training overseas frontline foreign employees to communicate in Chinese for work. The teaching resources in this field are currently in extreme demand and scarcity overseas. Over the past five years,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 Vocational” teaching resources has been based on actual overseas needs, guided by government initiatives and coordinated by multiple parties. It is an organized construction practice oriented towards a wide range of vocational fields, characterized by the integration of print and digital media, with simultaneous enhancement of language proficiency and vocational skills as the key innovation. Looking ahead, the development of resources in this field should follow the Action Plan, emphasize demand monitoring, attach importance to user feedback, and accelerate resource integration.

Key words:international Chinese education;“Chinese+Vocational”; international Chinese teaching resources; simultaneous enhancement of language proficiency and vocational skills

【責任编辑:赵 践    责任校对:李 菁】

猜你喜欢
中文职业技能
大英县职业技能培训调研
太仓市服装定制职业技能竞赛举行
中英基本颜色词的翻译及文化差异
论语言在国际贸易经济中的重要性
浅析华文教材《中文》
近年日语外来词对中文的作用及影响
努力开创职业技能培训的新局面
中日五种基本颜色词义项比较
主流报纸要做规范正确地使用中文之楷模
职业技能竞赛推进高职教学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