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教师专业发展的“生命场”

2024-03-27 11:18齐爱军李振华
教育家 2024年4期
关键词:备课组教研组共同体

齐爱军 李振华

阳信县第一实验学校以“适合文化”为引领,探索校本教研共同体的文化内涵、体系架构、路径策略、评价机制等,营造了适合教师专业发展的“生命场”,让教师共享生命的幸福成长。

创造“适合”文化

阳信县第一实验学校以“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让每一个生命都感受到尊严和幸福”为办学思想,秉承“尊重差异,全面发展,为每一个学生的卓越发展服务”的管理理念,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适合文化”。“适合文化”建设的主体是校长、教师、学生;“适合文化”建设的核心是学校办学理念、价值观的确立与落实;“适合文化”建设的追求是构建适合的教育管理方式,构建适合的一贯课程体系,落地适合的高效课堂教学,落地适合的科学师生评价。在“适合”文化引领下,我校打造校本教研共同体,以“适时分享”“适地习得”实现教师专业发展,让每位教师力有所用,才有所展,功有所奖,享受到生命的幸福和尊严。

构建“适合”体系

建立共同体组织。阳信县第一实验学校小学部构建了“学科组共同体”“跨界共同体”。“学科组共同体”分为语文、数学、英语等十大教研组共同体,其中语文、数学等教研组又分为各年级备课组。“跨界共同体”打破学科、学段、学校之间的界限,包括跨学科的青蓝工程、年级组统整共同体,跨学段的幼小衔接共同体、小初衔接共同体,跨学校的集团校共同体,等等。

确立共同体愿景。一个强有力、有远见的校长,带领一支有品位、有境界、有情懷、有信仰的教师团队,携手一大批追求卓越、向美而行的教师,智慧共享,思维创生,让学校成为人人向往的地方,把学校办成师生喜欢的样子,把教育办成老百姓期待的样子。

实施共同体联动。打造层级教研共同体,实施并驾齐驱“四轮”联动架构,合作交流,取长补短,使校本教研更深入、更高效。

一是“双名组”主题带动。以齐鲁名校长、山东省特级教师齐爱军为核心的名校长组:主要从师德修养和团队建设等主题进行方向引领。每天一篇校长荐文,每周一期名校长讲坛,提升教师职业素养;引进专家讲座,创设外出学习机会,提高教师专业素养。

以齐鲁名师张红梅为核心的名师组:主要从青年教师专业成长方面给予过程引领。实行“三带头”:带头上,组织研课、共同评课、执教观摩课等;带头听,落实“推门听课”制度;带头评,课后与授课教师交流研讨,帮其优化课堂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是教研组专题驱动。教学研讨,学期初,各教研组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发展需要,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进行教学专题研讨;共读分享,学校提供专业书籍,选择共读书目,结合实践,思维碰撞,在教师讲堂上汇报,实现共享创生;课例打磨,各教研组面向展示专题教研观摩课,市县教研员专家指导。学期末,实践反思,成果凝练,提升教学水平。

三是备课组智慧推动。教研组团队离不开年级备课组团队建设,各年级各学科都有自己的备课组团队。教研时间周时化。每周固定教研活动时间、活动地点,在备课组长带领下集体备课。教研主题规范化。每周的主讲教师进行单元、课时说课,引领讨论单元教学重难点及突破方法,讲述活动设计过程,分享设计理念,推动思维深入。教研活动课堂化。备课组走进课堂,通过听评课观察教学现象、发现解决教学问题、诊断改进教学行为。

四是共同体跨界互动。学校间互动,搭建集团校共同体交流平台,参与教研活动;学段间互动,从教法学法、课堂模式、资源开发、心理适应等方面入手,统筹规划各年级的衔接教育;学科间互动,以名师工作室、课题项目组为主要形式的跨学科共同体,以及教研活动向校外联盟学科开放等。

引领“适合”成长

在“适合”文化引领下,为达成专业发展目标,探索出“436”教师专业发展策略,形成了“1237n”教师专业发展模式。

专业发展目标。一是提升职业道德:高站位,大格局,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培根铸魂,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系统引领。二是丰富专业知识:一般教学法知识,课程知识,学科教学法知识,教育脉络知识,教育目的目标、价值、哲学及历史渊源知识等。知识量大幅度增加,知识、智慧得到更新。三是完善专业能力:自主发展,持续性提高课程能力、教学能力、管理能力、科研能力等。四是形成专业品质:个体价值得以实现,善于理解学生、真诚质朴、公平正直、善解人意、意志力强、宽容大度等。

专业发展策略。学校“436”教师专业发展策略:“4”指教师专业发展的四项内容——职业道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品质。

“3”指制定“三格”教师培养路径。一是合格教师:争取在市县基本功、评优课比赛中获奖,成为县、校内有一定影响力的学科骨干教师,五年后遇见“规范”的模样——园丁教师。

二是升格教师:成为市县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教学、科研专业生长,在市县内外有一定影响力,10年后遇见“优秀”的模样——骨干教师。

三是风格教师:升格教师向省市名师、特级教师目标努力,拥有自己的名师工作室。成为有一定影响力的学科领军人物,教育科研有深度,教学行为有厚度,教育品格有风度,15—20年后遇见“卓越”的模样——专家型教师。

“6”指实施专业发展的六条途径:专业阅读,教师专业发展的前提保证;教学研究,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途径;同伴互助,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方法;教学反思,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经之路;专业引领,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条件;自主发展,教师专业成长的内生动力。

“1237n”共同体梯级培养模式。“1”是一个价值追求:在学校“适合”文化引领下,实施“适合”成长模式,让每一位置身其中的生命都感受到尊严和幸福。“2”是两个共同体:小学部、中学部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37n”是每个共同体有三名“风格教师”为团队带头人,引领七名“升格教师”,培养若干“合格教师”。

施行“适合”评价

遵循“科学、系统、规范、适合”的原则,以团队捆绑评价和个人发展性评价为导向,坚持“两有两见”(有目标、有措施;见行动、见效果),注重过程追踪、量化结果,通过建平台、享荣誉、展风采等激发教师内动力,激发群体共生力。

日常教研“两类三级”评价。“两类三级”教研评价:两类指教师个人和教研共同体;三级指年级组、学部、学校三个层级递进评估教研活动。

团队捆绑评价。每学年进行一次优秀备课组、学科组、年级组评选活动。量化公开,公正评价,阳光操作。突出团队捆绑,倡导协作,淡化组内竞争,杜绝“内卷”。

卓越个人评价。重视领航者的作用。公众号定期对卓越个人事迹进行宣传报道,作为评优选先重要参考。另外,营造和谐、幸福成长环境。如:成立教师荣誉室,举办才艺表演,举办优秀作品展,发展一两项课余爱好,开设儒雅课堂,让教师内外兼修,魅力绽放。

留一个梦想给诗意的远方,立一个志向给可期的未来。自主、合作、开放、互动的校本教研共同体文化,形成了教师工作动力机制,建立了教师专业发展机制,创造了教师发展专业评价机制,造就了一支能教学、会科研、善学习的骨干教师队伍。我们将进一步创新“适合”校本教研模式,努力办一所大气的学校、有正气、有底气、有名气的学校,跑出新时代教师专业发展的“加速度”。

猜你喜欢
备课组教研组共同体
爱的共同体
共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备课组长的定位
构建和谐共同体 齐抓共管成合力
共同体的战斗
英语教研组的建设与发展
基于课题研究的中小学教研组组织变革研究
给中学历史教研组长的五点建议
关于备课组建设的思考
新课程下,关于学习型备课组建设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