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应思维,追寻自然生长的数学课堂
——“求一个数的几分之一是多少”教学实践和思考

2024-03-29 19:14江苏无锡市荡口实验小学210012
小学教学参考 2024年5期
关键词:份数平均分糖果

江苏无锡市荡口实验小学(210012) 李 慧

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应以学生的思维发展为核心目标,创造一个能够促进学生思维成长的环境。下面以“求一个数的几分之一是多少”教学为例,阐述如何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因材施教,帮助学生掌握新的知识、总结解题方法,以推动学生思维的发展。

一、找准起点,利用好最近发展区

学情分析在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是课堂教学设计的重要前提。了解学生的学习经历,准确把握学生的学习起点,是教学的第一步。学生已具备的认知水平和知识经验都是宝贵的教学资源。通过了解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以学生现有的思维水平为基础,帮助学生挖掘潜在的思维能力,突破最近发展区,教师的作用至关重要。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师:小猪一家正在为猪妈妈庆祝生日。猪妈妈给她的孩子们准备了好吃的糖果。现在她要把这袋糖果分给猪哥哥、猪弟弟和猪小妹,怎么分才公平呢?

生1:平均分。

师:对!猪妈妈跟你想的一样。要把糖果平均分给3只小猪,每只小猪分得这袋糖果的多少呢?

生3:把糖果平均分成3份,每只小猪分得其中1份,1份就是这袋糖果的。

(二)自主探究,感悟新知

生1:糖果的总颗数。

师:好!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个袋子里有多少颗糖果。(拿出6 颗糖果)现在你知道这袋糖果的是多少了吗?请在纸上画一画、分一分、算一算。

(学生自主探究后交流)

生3:用除法计算,6÷3=2。

师:你怎么想到用除法的?

生3:因为要把这袋糖果平均分。

师:猪弟弟的疑惑解开了,猪小妹又不开心了,她觉得自己分到2 颗糖果太少了,于是猪妈妈改变主意了,她拿出了12 颗糖果来分。现在猪小妹分到的是12 颗糖果的,她分得多少颗呢?用你喜欢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吧。

生4:我把12 颗糖果平均分成3 份,每份是4 颗。

生5:我用除法计算,12÷3=4。

“求一个数的几分之一是多少”这个简单实际问题是“初步认识分数”单元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在本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这是学生学习本节课的基础,也是学生今后理解分数意义和性质的基础。本节课通过将若干个物品组成的整体平均分成几份,并用分数表示其中的一份,帮助学生理解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然而,一份的实际数量随着整数变化而变化,因此,本节课的主要目标是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每个问题的解答都需要学生联系分数的含义进行思考,即如何将整体平均分成几份,以及如何计算其中的一份是多少。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就理解了分数的概念。

本节课的目标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初步理解“求一个数的几分之一是多少”的含义,学会解答“求一个数的几分之一是多少”的简单实际问题,能有条理地说明数量关系和解答方法,从而提高分析、推理和抽象能力。另外,理解“求一个数的几分之一是多少”的解法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由于学生在三年级上册已经学过“把一个物体或图形平均分成若干份,用分数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几份”,且在单元的第一课时认识了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因此,在设计“求一个数的几分之一是多少”教学时,教师要准确把握学生的认知水平,充分利用学生最近发展区的潜力,搭建有效的沟通桥梁,在教学过程中给予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鼓励他们独立解决问题。

二、紧抓契机,实现教与学的有效沟通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了解学生的认知基础和已有经验,还要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以及学生的学习生长节点,从而帮助他们克服难点。教师应该紧密围绕课堂教学内容的关键要素,突出重点,必要时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案,确保教与学的良好沟通,才能找到新的教学生长点,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在本节课的重点环节,笔者采用了两次对比的教学策略。

(一)初次比较,感受总数对结果的影响

师:现在请大家回顾刚才两次平均分的过程,说说它们有什么相同点。

生1:都是平均分成3份。

师:对,但是为什么两次分的每份数不同呢?

生2:因为糖果的总数不同。

(二)再次比较,发现份数对结果的影响

师:小猪家来了1 位客人,现在他们要共同分享这袋糖果,每人分得这袋糖果的几分之一呢?

生2:12÷4=3(颗)。

师:过了一会儿,小猪家又来了2 位客人。现在有6 个人分享这袋糖果了,每人分得这袋糖果的几分之一呢?

生4:12÷6=2(颗)。

师:观察这三次平均分的过程,被分的都是12颗糖果,为什么每次分的结果不一样呢?

生5:因为分的份数不一样。

生6:分别用总数除以20、除以50……

师:大家发现了什么?

生7:求这袋糖果的几分之一是多少,就用总数除以几。

师:真了不起,这节课的重点内容被你提炼出来了。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求一个数的几分之一是多少。

师(出示拓展任务):你想在袋里放多少颗糖果,又打算拿出它的几分之一?具体是多少颗?

本课以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过生日”导入,用学生喜欢的糖果作为载体,开始了本节课的教学。一开始由猪妈妈分糖果引出“平均分”,既是复习旧知,又是为新知做铺垫,从而引导学生自己说出“”,这也是本节课的切入点。

本节课主要围绕影响结果的两个要素——总数和份数来展开教学,因此,教学主要分为两大环节,也就是两次对比。

第一次对比:份数不变,总数变化。

两次分糖之后让学生找相同点,学生很快发现“都是除以3”。教师趁机追问:“为什么两次分的每份数不同呢?”学生发现是因为糖果总数不同。教师趁热打铁:“如果求30 颗糖果的呢?90 颗、300 颗呢?”此时,学生快速给出答案。于是教师总结:不管糖果的总数是多少,只要是求这袋糖果的是多少,就可以用这袋糖果的总数除以3。在这个环节中,教师一步一步引导学生,使学生感悟到分得的结果受总数的影响。

第二次对比:总数不变,份数变化。

通过增加客人来改变份数,保持总数不变,使得每次分得的结果不一样。在教师举了几个例子后,学生便能自己总结出:求一个数的几分之一是多少,就用总数除以几。尽管三年级学生的概括和提炼能力还有待提高,但他们可以明确表示用总数除以几这一性质,说明他们对分数的含义已经有了相对清晰的认识。

在最后的拓展任务中,两个要素同时变化,学生需要自己决定袋子里的糖果总数和要求的几分之一。在这个开放性任务中,学生能进一步体会“求一个数的几分之一是多少”的实际含义,并独立完成这个小任务。

三、顺应思维,助推课堂的自然生长

看似简单的教学,实际上在无形中推动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突破了学习难点,他们的思维到达了一个新的高度。

另外,本节课的例题设计是逐步推进的。例如,给出小兔采蘑菇的情境,启发学生依据已有认识求白蘑菇的个数;随后的“试一试”是让学生求出这篮蘑菇的是多少。学生解决这些问题后,进一步积累了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一是多少”实际问题的经验,思维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升。

在整节课中,每个环节之间都存在微妙的联系,并且层次由浅入深,使得学生能够进一步体会不同因素对解题结果的影响,并加深对分数含义的理解。这种教学方式顺应了学生的思维,关注了学生的思考过程,并及时进行有效教学,使得学生的思维能够得到充分发展。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要目标应该是学生的思维发展。教师应该站在学生的角度,以学生的视角看待教学内容,努力打造一个让学生思维自然生长的数学课堂。同时,教师需要具备随机调整教学策略的能力,帮助学生掌握新知识,总结解题方法,提炼重点和难点,从而顺应学生的思维发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

猜你喜欢
份数平均分糖果
如何利用题组训练提高分数“量”与“率”的区分度
对提单及保单出具份数的思考
这样做合理吗
教你学会平均分
四块糖果
四块糖果
观察:糖果找不同
平均分一半
“份数法”的妙用
条条道路通罗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