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树模式”对威海市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启示

2024-04-01 12:34蒋振莹
农业科技通讯 2024年2期
关键词:威海市梨树现代农业

蒋振莹

(威海市农业农村事务服务中心 山东威海 264200)

2020 年7 月22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吉林省视察时对梨树县大力推广玉米秸秆全量还田、 条带休耕和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 以及保护性利用东北黑土地的做法给予了高度肯定。 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明的方向,各省高度重视,综合施策,“梨树模式”随即享誉全国。 其后,“梨树模式”不断打造升级版,其理念已远远超出黑土地保护的范畴, 成为现代农业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代名词, 同时也为解决我国当前农业发展中面临的一些突出难题提供了有益借鉴。

1 “梨树模式”的主要特征

由于运输成本过高, 全国各地普遍存在农作物秸秆处理难的问题。 “梨树模式”以“归行处理”为主要特征,不仅有效克服了传统秸秆还田技术的弊端,实现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也使此模式具备了大面积推广价值。

1.1 以“归行处理”为基本特征的秸秆全量还田技术

与传统处理方式相比,“梨树模式” 创新性地采取了秸秆“归行处理”技术,即在玉米采收后,先用农机将放倒后的玉米秸秆顺垄梳理成行, 或简单堆放或再旋耕入土, 下茬作物避开玉米秸秆在其行间免耕播种。 “归行处理”的显著优点是,在确保玉米秸秆全量还田的同时,既将秸秆腐烂时间拉长至一整年,又巧妙地避开了其对下茬玉米播种和生长的影响。

1.2 以“边际休耕”为主要特征的条带休耕技术

休耕制度虽然可以有效保护耕地, 让其生态能够得到自然修复,但对于我国人多地少,耕地资源严重匮乏的现状来讲, 让有限的耕地大面积休耕并不现实。 “梨树模式”的创新之处在于,其周年换行免耕播种技术, 事实上让玉米秸秆还田行有一年的时间处于“休耕”状态,从而以行间轮换耕种、轮换休耕的“边际休耕”方式,实现了对耕地的最大限度保护。

1.3 以全程机械化为突出表现的现代化生产方式

当前, 全程机械化已成为农业规模化生产的必备手段。 普通的玉米全程机械化生产主要由耕、种、 收3 个环节的机械化作业组成。 “梨树模式”的创新之处在于, 为配合玉米秸秆全量还田和免耕播种,对农机具进行了改良,实现了玉米秸秆归行的机械化作业,从而使“梨树模式”的全程机械化生产成为可能。

有研究表明,在连续5 年采取“梨树模式”进行玉米生产的地块,土壤微生态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秸秆的蓄水保墒效果相当于全年增加降水40~50 mm,可延缓旱情7~10 d[1];土壤表层0~5 cm 的有机质含量增加29.1%,可减少约20%的化肥使用量[2]。另外,“梨树模式” 的保护性耕作方式可减少机械进地2~3 次,节约农机作业成本20%以上[3]。 据梨树县梨树镇农机服务站的技术人员测算, 采用 “梨树模式”生产玉米,可节约成本1 000~1 200 元/hm2,亩单产提高5%~10%[4],节本增效十分显著,耕地的可持续利用率也大幅度提高。

2 “梨树模式”的升级版

2021 年开始,梨树县开始打造“梨树模式”的升级版, 即尝试建立现代农业生产单元。 其核心思路是,以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为重点,以300 hm2相对集中连片的土地为1 个实施单元,打破农户间土地界限,规范行距,利用导航作业。在此前提下,合理配置农机具,将农资采购、农机作业、人员配置和资金使用率发挥到最大化,率先实现现代农业的标准化、机制化、信息化和契约化[5]。

2021 年,梨树全县建成现代农业生产单元14 个,土地集约经营达到8 550 hm2, 相比对照亩平均增产10%, 降低生产成本5%。 这种现代农业生产单元建设的优点在于,在加速“梨树模式”推广的同时,极大地提高了农机的使用效率、压缩了单位生产成本,其社会价值也得到进一步凸显。 在此基础上,“梨树模式”升级版还在农作物田间管理环节,如病虫害防治第三方服务外包等方面进行了探索。

“梨树模式”升级版的创新举措使“梨树模式”在生产关系层面促进了家庭生产与现代农业的有机结合,在生产方式上实现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农民收入也因此大幅增长。

3 “梨树模式”及其升级版对威海市农业发展的启示

我国要发展现代化农业,改变传统的发展方式,在耕作制度和生产技术等方面进行突破创新是关键。 “梨树模式”有以下4 个方面值得威海市学习和借鉴。

3.1 借鉴其“归行处理”的思路,在农作物秸秆问题上寻求突破

我国绝大多数地区的农作物秸秆问题都十分突出。 以威海为例,2020 年,全市各类农作物年生成秸秆总量约97.8 万t,其中小麦秸秆约28.0 万t、玉米秸秆约40.3 万t、花生秸秆约22.6 万t,占比分别为28.6%、41.2%和23.14%。 由于超过90%的花生秸秆被饲料化或燃料化利用, 所以威海市农作物秸秆问题主要体现在玉米和小麦秸秆上。 目前,玉米和小麦秸秆的直接粉碎还田率分别为78.6%、90.3%,但由于存在小麦玉米连作和玉米小麦在一年内连作等情况,前茬作物秸秆无法在短时间内充分腐解,导致土壤结构过于疏松,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下茬作物的出苗和生长。 另外,前茬作物秸秆还田导致的下茬作物病虫害发生加重也是一个十分棘手的问题。

为此,威海市借鉴“梨树模式”“归行处理”的方式,以农艺和农机结合为重点开展技术攻关,积极开展农作物品种、种植技术及生产机械的研发,同时抓紧制定包括水肥和病虫害统防统治等田间管理措施在内的系统解决方案。 但任何一种耕作制度或耕作方式的改变都是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 涉及的领域包括生产者的耕作习惯、 农业技术及相关政策的支持和引导等方面,这方面威海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3.2 借鉴其“边际休耕”做法,在耕地质量提升上寻求创新

在原农业部2016 年发布并实施的《耕地质量等级》中,按照粮食生产能力,全国耕地地力等级从高到低被划分为1~10 级共10 个等级。 目前,威海市耕地质量平均等级为4.70 级,虽然较全国的平均4.76 级略高,耕地质量下降依旧十分明显。 在这种情况下,“梨树模式”的“边际休耕”不失为提高耕地质量的一种可行方法,即通过大力推广免耕、换行播种技术,以条行休耕的局部休耕方式来达到土地修养生息的效果。

目前,威海市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抓手,通过土壤改良、 完善排灌工程等人工干预措施努力提升耕地质量的同时, 正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开展适合本地具体情况的免耕、换行播种技术研究;已建设试验示范基地6 处,在查找问题、积累经验的同时,通过示范成效加速推动“边际休耕”技术和全新生产模式的推广普及。

3.3 借鉴其现代农业生产单元建设, 在土地流转上有更大作为

土地流转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基础。 作为“梨树模式”升级版的核心,现代农业生产单元的本质是当地在土地流转方面的一种“创新”,即在耕地权属不变的前提下, 组建300 hm2为一个单元规模的联合体;通过集约化生产,实现农资、服务采购和农机装备利用效率的最大化。 但这一模式却难以在全国绝多数地区推广。 以威海市为例,尽管近年来在推动土地流转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受客观条件限制,农业规模化生产还处于较低水平。 2021 年,威海共有50 亩以上规模农村新型经营主体和种粮大户987 户, 合计流转土地27.1 万亩,户均仅274.47 亩。

针对这一问题,威海市借鉴“梨树模式”模式,加速推进农业生产主体整合。 目前,全市各涉农乡镇正以村级党支部领办的合作社为基础,在加速推进农村土地的初级流转的同时,着手组建合作社联社, 具备了发展新型农业生产联合体的物质基础。 各区县则按照地域和生产属性的原则, 以统一生产经营和按股分红为核心利益连接机制,加速将不同联社进一步整合。 威海市政府则重点抓好各部门政策协同和资金整合, 积极开展技术研发和系统集成, 为新型耕作制度和生产方式的推广提供技术和资金保障。

3.4 借鉴其全程机械化的做法, 对农机补贴政策重点进行调整

机械化生产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梨树模式” 的成功之处不仅仅在于其实现了玉米生产的全程机械化, 更在于它能够根据自身实际生产需要创新性地运用农业机械如秸秆归行机, 解决了制约农作物秸秆还田的主要难题。

威海市农业机械化水平较高, 2020 年末, 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506.31 万kW, 各类农用拖拉机27.02 万台,全年小麦和玉米生产也实现了机械化作业,但全市50 马力以上的大型农机占比仅6.1%。 为适应规模化生产的需要, 威海市积极落实国家鼓励支持农机大型化的指导意见, 对农机补贴政策进行了大幅调整,对50 马力以下的小型农机不再给予财政补贴,积极引导农业的集约化、规模化生产。

总之,威海市正借鉴“梨树模式”的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思路, 积极研发和推广适合本地农业的耕作制度和生产方式, 积极探索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之路。

猜你喜欢
威海市梨树现代农业
“用好现代农业科技,多种粮、种好粮”
现代农业离不开化肥
砥砺奋进 打造现代农业强市
现代农业
小气的梨树(下)
小气的梨树(上)
是“生”不是“牛”
小气的梨树
我变丑了
“小舞台”唱出“多彩戏”——威海市打造劳模创新工作室纪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