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事业单位成本管理的现状及控制策略

2024-04-04 05:56陈珊珊
理财·市场版 2024年1期
关键词:财务人员管理制度管理人员

陈珊珊

近年来,国家加大改革力度,促使行政事业单位严格规范、落实成本管理,对各类资金、人力等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配置,有效避免资金浪费、闲置等情况,让行政事业单位形成勤俭节约等行为习惯,以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促进单位长远发展。

行政事业单位成本管理相关概述

一、行政事业单位成本管理的特殊性

行政事业单位的特殊性在于,行政事业单位要履行执法监督及社会管理职能,且此类社会组织机构也是各地区政府机构经济、社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行政事业单位在推进成本管理工作时,需要考虑更多的影响因素,以促使行政事业单位完成多样化的成本核算,提升其社会公共服务质量,提升单位成本管理水平,为当地群众提供更好的服务。

二、行政事业单位成本管理的重要性

(一)能够提升国家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

行政事业单位应用此类管理模式之后,会将其内部资金支出流程进行进一步优化,严格管理控制公务招待费等费用的支出,继而有效减少资金浪费,促使其内部国家财政资金被有效配置,也使得行政事业单位的成本管理水平快速提升,让其能够顺应节约型政府的实际需求,从而推动我国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得到快速发展,让国民的生活更加安稳幸福。

(二)能够有效降低单位的财务风险

行政事业单位在应用此类管理模式时,会通过科学的监督、管理机制,掌控各类资金的使用方向、使用情况。并且在使用各类资金时,还会着重强调财政资金使用的透明度,以加强对各项资金的管理,对潜在的财务风险进行有效防范,在提高行政事业单位成本管理工作质量和效率的同时,能有效降低经营风险,让各部门能够正常运行。

行政事业单位成本管理现状

一、成本管理理念落后

受以往财务管理模式的影响,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人员会更加注重各类型活动的成效。但是对于各类型活动的费用支出,并未太多的关注,并且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人员还因缺乏成本管理意识,导致其对应管理理念较为落后,认为成本管理工作由财务部门负责,进而影响单位内部工作人员的工作理念,致使其认为此类管理工作由财务部门负责,与自身工作无关,导致行政事业单位大部分工作人员缺乏必要的成本管理意识。所以,这些工作人员在开展相关工作时,就不会注重资金、物资等资源的节约,致使行政事业单位资源浪费问题十分严重。另外,行政事业单位开展业务、管理等类型活动的资金,主要来源于财政拨款。所以,部分工作人员就会因行政事业单位有稳定的收入来源,导致其根本不重视成本管理工作,甚至部分工作人员出现反正各项活动的费用不用自己承担等想法,导致行政事业单位频繁出现浪费资金的行为。

二、成本管理缺乏高素质人才

就目前实际情况而言,很多行政事业单位招聘财务人员的要求相对较低,且部分财务人员对财务相关知识了解不全面,只会开展成本核算等工作,而无法对于相关财务数据信息进行全方位的总结和分析,导致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在制定决策、推进相关工作时,缺乏必要的数据支撑。另外,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并不重视财务人员的引进,导致其内部综合素质能力较强的财务人员较少。而且,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并不重视单位内部培养,导致该单位的财务人员未得到科学的培训,甚至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已经很长时间未组织财务人员参与相关的学习活动。长此以往,财务人员都遗忘了许多财务管理知识,再加上这些财务人员也没有学习新的财务管理知识,其财务管理理念、工作能力水平未得到提升,甚至其管理理念还受到较为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的影响,导致这部分财务人员无法适应当前发展的需求,进而阻碍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

三、成本管理制度不明确

成本管理制度是提升行政事业单位资金使用效益,充分发挥单位公共社会职能的重要条件之一。但如今,很多单位存在制度不完善的问题。例如:一些单位的成本管理制度虽然有着规范的项目资金申请流程、制度,但是对于各类型项目资金的使用未进行科学、完善的规定,相关的标准也不明确,导致部分心术不正之人钻取制度的漏洞,挪用或者偷用资金,致使行政事业单位资金浪费、损失情况加重。另外,一些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人员也不重视成本管理制度的完善,导致单位资金浪费、损失现象频繁发生,严重阻碍了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

四、成本管理考核机制不完善

目前,大部分行政事业单位主要以各部门、各岗位的业绩对所有工作人员进行对应的考核,很少有人将业绩考核与单位的运营成本进行联系。而这种只注重结果而忽视管理过程的考核机制,会导致行政事业单位绩效考核与成本控制严重脱节,致使行政事业单位不能有效降低其运营成本,业务、管理等类型活动的效果就很难提升。再加上行政事业单位的特殊性,其内部部分工作无法进行量化考核,导致行政事业单位的成本管理考核流于形式,无法将各部门、各岗位消耗的成本纳入考核机制之内,行政事业单位的成本就无法得到有效的控制,进而影响事业单位的发展。另外,部分工作人员对于自身职位的认识存在偏差,认为事业单位的工作多做多错、少做少错,再加上不完善的成本管理考核机制,这部分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就会快速下降。而部分行政事业单位为提升工作效率,只能不断地招聘合同工,这不仅进一步加重了事业单位的成本,对于国家的发展也产生一定负面影响。

行政事业单位成本管理的控制策略

一、创新成本管理理念

为了保证行政事业单位日常业务活动、管理活动等能够有序开展,让单位内部各类资源得到科学配置、合理使用,首先,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人员需要积极转变自身的成本管理理念,主动学习此类管理模式的相关知识、管理方法等,并积极推进此类管理模式的应用,充分发挥自身影响力,使得单位各级管理人员都重视成本管理。其次,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人员还需要推动全员参与成本管理,创新全员成本管理理念。单位管理人员需要组织单位中层管理人员参与相关的培训活动,让其正确认识成本管理,积极转变其成本管理理念,充分掌握此类管理模式的重要作用,進而加强各部门的管理,有效减少单位的成本损耗。最后,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人员还需要加大对基层工作人员的宣传力度,让其通过参与主题讲座等多样的宣传活动,进一步了解成本管理对于单位发展的影响等,继而使其树立创新型成本管理理念,积极配合、主动参与单位内部的成本管理工作,快速提升单位管理水平,提升单位资金的使用效率,进而提升其社会服务质量,为群众提供更好的社会服务,促使我国社会更加稳定。

二、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机制

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人员要高度重视专业财务人员的引进,不断提升单位的招聘要求,对应聘人员进行全方位的考核,以保证应聘人员的质量。同时,单位还需要依据自身实际需求等,不断完善人才引进规划,拓宽单位人才引进渠道,依据专业财务人才工作能力水平,提供对应的福利待遇,进而有效提升财务部门工作质量与效率。首先,行政事业单位需要完善单位内部的培训机制,依据单位战略发展目标、具体的情况以及财务人员的实际工作能力水平等,制订针对性的培养计划,不断提升其综合素质能力。其次,行政事业单位还需要完善激励、考核机制,依据考核结果给予对应的奖励,激发财务部门所有工作人员的积极性,让其能够全面了解自身日常工作内容以及各部门资金支出等情况,提升财务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

三、完善成本管理制度

行政事业单位成本管理工作较为复杂,而单位要想提升成本管理效果,不仅需要专业人才,还需要完善的管理制度。因此,单位需重视制度的建设与完善,明确各部门、各岗位工作职责、任务,规范资金申请流程等,以有效落实各项成本管理制度,让单位各项业务、管理活动都得到全程管理,有效控制其运行成本,提升其资金使用效益,降低事业单位财务风险,进而推动单位健康可持续发展。另外,为进一步提升行政事业单位成本管理制度的完善质量,事业单位还需对内部活动进行科学划分,让各类活动能够得到针对性管理,同时,单位还需要进一步优化经济核算工作流程,让单位管理人员能够明确各项资金的流向、使用情况,继而促使每个工作人员合理利用单位的资金,减少浪费行为,从而有效提升其管理水平,实现单位成本管理目标。此外,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人员还应定期开展制度完善工作,对单位内部公益性、经营性的活动等进行明确的划分,制定针对性的管理制度,进而有效控制各类活动的成本。行政事业单位还需要对各类型项目资金的使用进行明确的规定,优化对应的使用标准,并明确各部门、各岗位的责任,以确保工作人员能够严格遵循管理制度开展各类成本管理工作。例如,财务部门负责各项成本费用的审查、报销、分析以及控制、管理,而管理部门就需要依据成本管理制度,开展成本费用使用的监督管理等。

四、健全成本管理考核机制

为提升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使用效率,还需要依据单位实际运行、发展状况等,不断健全其成本管理考核机制,将管理成效与各岗位的绩效进行有机结合,与工作人員的实际利益相挂钩,对取得有效成果的工作人员进行对应的奖励等,从而确保成本管理工作能够被严格贯彻落实。另外,行政事业单位还需要对业务、管理等活动中的经费使用情况进行全面评估,依据评估结果,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奖励、惩罚,从而充分发挥成本管理考核机制的效果。除此之外,行政事业单位还需要注重资源的二次回收利用,完善对应的制度,以进一步提升各类资源的利用效率,有效避免资源浪费问题。

综上所述,行政事业单位需重视成本管理,通过创新成本管理理念、完善成本管理制度等策略,不断提升行政事业单位成本管理水平,有效控制单位运行成本,提升各类资源的使用效率,促使行政事业单位平稳、长远发展。(作者单位:南京市高淳区文化馆)

猜你喜欢
财务人员管理制度管理人员
探讨企业内控管理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基于民营企业中财务人员职业道德研究
守纪律讲规矩是财务人员立身守职之本
食品安全公共管理制度的缺失与完善评析
涉军中小企业管理制度创新探讨
外派财务人员绩效考核与绩效激励
浅谈财务人员如何参与工程项目投资控制
高校教学管理人员专业化探讨
5年前的选择决定今天
招投标管理人员应具备的七种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