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梅 张学炬
(1.山东省邹城市千泉小学;2.山东省邹城市中心店镇老营小学)
“双减”背景下,课后服务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主要是帮助学生完成家庭作业,或者安排一些非学科性的学习内容,发展学生的爱好和兴趣。这是对课后服务“质”的规定,课后服务不能进行学科类的授课,否则,课后服务也不叫“课后”服务了。提高课后服务含金量要多措并举。
盘活现有的教育教学资源,并用好校外的“他山之石”。资源是重要的生产力,课后服务也是如此,要想服务好,就需要下好“资源”的先手棋。一方面要对现有的师资资源做科学的调配,把不同学科的教师均匀地分配在一周内的不同时段,确保能给学生全方位的教育,真正实现“五育并举”。另一方面要用好学校现有的教育教学资源,把图书馆、书法室、各种体育器材设备等充分利用起来,为课后服务做好充分的后期供给。要用好“他山之石”。要想把课后服务做好,做成“金课”,让学生有深切的获得感,单凭学校的资源是远远不够的,要善于借助校外资源。如,各种手工编织,非物质文化遗产等,都可以把它们引进校园。当然,这种“引”不能盲目,而是要有规划,有目标,有详细的引进步骤,才能确保引进的质量。
听家长的声音。家长中也蕴藏着丰富的教育教学智慧,因此,要适当采纳他们的意见或建议,才能使课后服务的方案更科学、更完善,更聚人气、接地气,画出家校共育的“同心圆”。
换一种打开方式,使课后服务“叫好又叫座”。随着人工智能、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新技术的出现,教师可以乘“数”而上,不失时机地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的课后服务体系,充分发挥数字技术在课后服务中的“新动能”作用,把课后服务打造成推动学校发展和提升育人质量的助推器。
做好供给侧改革。学生是学习的主角,自然也是课后服务的主角,因此,服务什么、如何服务,应听听学生的意见。要做好引导,干什么都是一种体验,都是一种学习,要对强身健体、提高智力等有助益作用。
必要的督导及时跟进。各地的课后服务做什么、如何做,育人质量如何,各地的教育主管部门不能听之任之。一方面要努力提升课后服务的质量,使之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要做好规范,出台严规细矩,并实现全链条、全过程在线监管。
总之,课后服务作为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开”就要开好,提高含金量,使学生和家长有一种深切的获得感,用扎实的工作提升他们的满意度;同时,又要做好科学的顶层设计,尽量不增加教师的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