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管理中需求层次理论运用分析

2024-04-08 12:16沙莎
教书育人 2024年1期
关键词:班级班主任情感

沙莎

(江苏省如皋市长江高级中学)

班主任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可以合理利用需求层次理论中的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情感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认知需要、审美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超越需要等方面,满足学生不同层次的需求。

一、需求层次理论及班级管理概说

(一)需求层次理论

亚伯拉罕·马斯洛是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发起者和重要理论家之一。他创立了需求层次理论。其中,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到五十年代,他提出了需求层次理论的五阶段模型,从低到高依次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情感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其在后来的著作中经过修改完善,又加入了认知需要、审美需要以及超越需要,形成了八阶段模型。它们从低到高的排列次序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情感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认知需要、审美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超越需要。

需求层次理论最主要的观点是,动机是个体发展和成长的内在力量,对各层次需求的满足,对个体人格发展的程度或者境界具有决定性意义。马斯洛认为,只有满足了低层次的需求后,人们才会追求更高和实现高层次的需要;在满足了物质需求后,人们会天然地、自觉地追求高层次的需求。而且在同一时间段内,人们可能需要满足一种或者多种需求,其中必有一种需求在其中居于主导地位。

(二)班级管理

“教育管理,旨在整合影响教育教学的诸多要素,配置各类资源,提升资源利用效率,以完成教育任务,达成教育目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了使班级管理实现最优化的管理目标,班主任应深入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关注他们生活、学习、心理变化等;树立班级管理的科学理念,与学生共同制定合理的班级管理制度,逐步形成民主、科学、规范、积极的班级管理模式。

从需求层次理论来看,班主任要把握学生生活需求、学习需要、心理动机等,充分挖掘他们的潜力,及时回应学生做出的进展和进步,使学生不断打破约束他们进步的各种桎梏。通过诸多角色寻找适应面向不同学生个体的教育,为学生实现自我教育找到突破口,满足他们的合理需求,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既要尊重、赏识、爱护学生,又要激励他们自信、自强、自立,形成团结奋进、拼搏进取、执行力强、认真踏实的班风学风。

二、需求层次理论的运用对提升班级管理成效的价值

需求层次理论为班主任开展班级管理活动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参考依据。班主任既要高度重视学生基础性、较低层次的需求,又要推动学生满足较高层次的需要。在此过程中,要遵照循序渐进的理念,坚持以学生的健康成长、全面发展为指导。

(一)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

班主任要采取有效措施满足学生安全、情感与归属的需求、尊重、认知、自我实现、审美,甚至超越的需求。它有利于学生在身心健康的情况下,坚决摒弃自身的错误想法和不当行为,更加信任班主任。在此基础上,学生能够对班级形成强烈的归属感,感受到班级的温暖、同学的支持和集体的认同。学生可以在班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充分发挥专长和优势,感受到自己对班级的价值和作用。他们也能够从班主任和其他学生那里,得到更多的尊重和肯定,使他们对自己充满信心,对同学充满热情,对老师非常尊重。

(二)塑造优良的班风学风

学生普遍存在着旺盛的归属和情感需求,他们渴望得到班级同学、老师和团体的理解、关怀和支持,也体现了他们对友爱、温暖、信任、担当的需要。班主任通过和不同学生进行交往,塑造优良的班风,优化班级管理活动。班主任可以严格要求兼有干部、团员、少先队员身份的学生,使他们在班级管理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鼓励有想法、有特长但不是班干部的学生,与他们多交流,鼓励他们为班级做出更大贡献,满足他们自我实现、情感和归属的需要。

(三)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学生的自我需求、对班集体的需求不同,班主任应该实施不同的引导策略和管理措施。班主任要采取针对性的策略和措施,创造有利条件,搭建良好的平台,形成积极奋进、斗志昂扬的班级文化。它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进步,满足学生对安全、生理、归属和情感、尊重、自我实现等多方面的需求。班主任要充分尊重每个学生,坚持“有教无类”的教育理念,善于挖掘后进生的长处和优点,帮助他们树立更多自信,感到自己被尊重,激励其持续进步。在此基础上,班主任结合学生自我实现的强烈欲望,帮助学生在班上找到自己的位置,将本身长处、优势等充分发挥出来,满足他们自我实现的需要,也能够让其他同学感受到他们的长处和价值。

三、基于需求层次理论的中小学班级管理的现存问题

(一)认知需求层面

中小学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较快,自我意识不断强化,三观正在逐步形成之中,探索未知的世界的好奇心比较强,求知欲旺盛。这些活动能够让学生更好地认识和融入世界,掌握相关知识,免除对未知的焦虑和恐惧,探索事物存在的价值,自己的作用、地位和实际情况。它也能够使学生更好认识世界、稳定、安全、受到保护、有秩序、能免除恐惧和焦虑等。

从客观上来讲,学生的思想依旧不够成熟,心智发展依旧不够成熟,缺乏充足而科学的社会经验,没有多少人生阅历,分析判断事物运动变化发展的能力比较弱,而且,他们易于受到外界言论、具体情形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在班级管理中,如果没有对这些学生进行科学的管理和正确的引导,会严重影响班级管理的效果。

(二)人际关系处理的问题

从需求层次中归属和情感的需要来看,学生在满足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的基础上,寻求在班级中的归属感。不少学生不擅长于处理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学生来自不同背景的家庭,性格差异比较显著,一些学生在处理人际关系方面显得捉襟见肘。学生们在长期相处的过程中出现冲突、摩擦和纠纷,也是在所难免的。但班主任如果没有及时梳理、学生没有及时化解这些摩擦,可能会造成“校园霸凌”等严重问题。

不少班主任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通常将分数高低当作判断学生综合素质优劣的重要标志。但是学校课程比较多,内容繁杂,不少学生的学习压力较大,易于出现逆反心理,或者师生关系比较紧张。而且,不少父母对孩子的学习过度重视,高度聚焦孩子成绩,却忽视了孩子其他领域的合理诉求,亲子关系出现裂痕。这些方面的问题如果没有得到及时合理的解决,都会使学生的情绪、心理易于出现失衡。

(三)生理需要和安全感的问题

部分班主任进行班级管理时,制定了非常严格的班规,并实施赋分管理。但这些班规校纪的问题却没有重视学生的生理需要和安全需求。例如,学生用餐时间过短,连学生上课时喝水、上课时打瞌睡、看课外书等,都会被要求请家长或回家反省等,情况紧急时上洗手间都要被扣分。学校会组织年级管理者、政务处、教务处等全天候值班检查,查看学生违反校规校纪的问题。不少寄宿制学校,甚至长期都没有为学生配备澡堂等。这些情况都意味着,学生处于较大的压力之下,基本安全感和生理需要没有得到充分保障。

部分学校没有认真落实“五项管理”(手机管理、读物管理、作业管理、体质管理、睡眠管理),学生的生理需求和安全感得不到满足,自然会影响他们的生活、学习状况。而且,正是因为课堂心理氛围不够安全,无法为学生正常学习提供最基本的保障。一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常犯下各种错误,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抑郁、焦虑状况,安全感不够,厌学情绪严重。

四、应用需求层次理论提升班级管理成效的若干建议

(一)科学引导学生认知

当今时代,学生是网络社会的“原住民”, 自我意识比较强烈。班主任要通过班会、课堂教学、思想政治教育、新兴媒体等,结合学生思想认识不够成熟的情况,引导他们形成科学的认知,树立正确的三观。这有利于他们站在正确的立场上探索未知的世界,以较强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增进对自然界、人类社会和自身的认识。它也能够满足学生的尊重需要和认知需要。

唯有如此,学生才能逐步地消除对未知事物的恐惧和焦虑,认识事物和自身存在的价值。学生会更好地认识自我的学习情况、思想道德素养状况,在班级中能够发挥什么作用等。学生会更好地接受班主任的指导以及班干部的管理。

(二)建设和谐积极的人际关系

班主任开展班级管理的过程中,要推动建设和谐积极的人际关系,满足学生对情感以及归属的需求。班级管理过程中,班主任要引导学生树立平等互助、友爱团结的思想,消除对后进生、违反纪律较多学生的偏见。主张通过沟通化解学生与学生、与老师、与家长等之间的障碍和矛盾。它有利于学生保持良好的心情,尽可能消除人际关系不和谐带来的冲突和障碍。

班主任可以引导学生科学分组,形成异质化的“生活互助小组”“学习互助小组”等,强化组内交流和帮扶活动。成绩优异的学生通过对后进生进行帮扶,在学习、生活中互助互帮,营造团结奋进、积极和谐的学习氛围。学生能够增强对班级和小组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他们会越来越喜欢参与班级活动,其他学生也会为他们感到自豪。

为了增强学生对班集体的归属感,班主任可以为学生建立沟通交流的平台,建立班级微信群、班级网站,开展班级交流和沟通方面的专题班会,组建各类兴趣小组。班主任也可以组织学生参与课外实践活动,到孤儿院、敬老院等开展义工活动,参与社会上的一些志愿者活动。

(三)满足学生的生理需要和安全感

首先,班主任要高度关注学生的生理需要,它也是人类最基本、最原始的需要,如睡眠、饥饿、喝水等。班主任应该和学生共同商讨、制定科学合理的班级管理规定。即便实施赋分管理,也应该考虑到学生必不可少的生理需要,增强他们的安全感。这是因为,生理需要是人类需要层次的根本或者基础。寄宿制学校要结合具体状况,为学生配备澡堂,适当延长学生的吃饭时间等。它也能够降低学生承担的巨大纪律压力、学习压力等,增强他们的安全感。班主任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良好的心情。只有学生满足了较低层次的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他们才能够以更好的精神状态,投入学习中去,追求更高层次的自我实现、尊重、归属和情感的需要。

2021 年秋国家开始实施双减政策,以降低中小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班主任要与学校和家长要共同行动起来,形成健康积极的家庭育人氛围和课堂心理氛围,降低和消除学生心理压力过大、抑郁、焦虑、厌学情绪严重等问题。在安全、舒适的课堂氛围中,学生的创造性、积极性、能动性得到了激发,潜能得到开发,长处得到发挥,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得到真正落实。而且,保障校园安全,既要强化安全知识教育,又要定期检修校内的各种电器设备、电线,加固各种室内的附属物;更要预防学生打群架、校园霸凌等问题。

(四)既严格要求又充分尊重

教师要把学生看成和成年人完全平等的个体,尊重他们的生活经验、知识基础、家庭成长环境等。不能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既赞赏学生的长处,又引导他们逐步改正自己的缺点。班主任和其他学生的认可和赞赏,能够让学生加倍努力和珍惜,带给他们自信。正是因为自尊和自信,学生才能够健康发展,激发出更大的创造活力,找到更多的学习兴趣和生活乐趣。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可以指导班主任有效开展班级管理活动。班主任应结合本班学生的不同需求状况,把握学生对安全、生理、归属和情感、自我实现以及尊重等方面的需求,实施针对性强的班级管理举措,与学校共同开展学生管理工作,切实满足学生的合理需求。任课教师也应积极参与班级管理活动,结合课程学习、学生特长和优势,切实尊重每个学生,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认知,强化自我实现的力度,并不断超越自我。学校和老师坚持以学生为本的管理理念,满足其心理需求和物质需求,让他们在和谐奋进的班级氛围中快乐成长,又能有效提升班级管理效率,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班级班主任情感
如何做好一个班主任
班级“四小怪”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如何构建和谐班级
夸夸我的班主任
失落的情感
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班主任
不称心的新班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