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初中道德与法治命题研究*

2024-04-08 12:16耿莲娟
教书育人 2024年1期
关键词:命制命题试题

耿莲娟

(江苏省泰兴市洋思初级中学)

就初中阶段道德与法治命题目标来看,基于学科素养培养进行命题,不仅要将本学科知识全面突出,同时也要确保其中包含的道德观点、政治新知、人格思想、法治内容和责任意识等诸多元素,通过针对性设计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相关的试题内容,可以更好地培养初中生群体道德修养、政治认同和法治观念等核心素养的能力。

一、指向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初中道德与法治命题分析

基于2022 新课标的道德与法治命题,需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等内容巧妙地融合,同时也要以政治方向为引领。从核心素养培养视角分析,新课标对于该课程的试题命制有如下要求:

(一)基于核心素养的命题导向

核心素养属于育人价值的直接体现,这是初中生逐步形成的必备品格、正确价值观和关键能力。以此为前提进行试题命制,要对价值引领、德育功能高度重视,通过创设试题任务和情景对学生核心素养全面考查,充分彰显立足核心素养的命题导向。新课标在评价建议中指出“针对学生学业组织考试需以核心素养形成及发展考查作为重要目标”。由此便能看出,道德与法治命题要参考学业质量标准,从学生发展、时代要求以及课程性质等不同角度对核心素养进行考查,重点关注试题命制是否推动初中生全面发展、能否体现其政治观念、责任意识、道德修养,能否达到以考促学、以考促教的目的,能否真正实现素养导向教学改革的目标。

(二)基于核心素养的命题方式

想要通过道德与法治课程实现核心素养培养,教师要时刻谨记核心素养培养要求,并且以此为前提不断探索全新命题方式。具体来讲,道德与法治试题情境创设要保证丰富、真实、多元;问题内容也要具备开放性、综合性、探究性、应用性,这样才能保证学生群体对相关问题的辩证、客观分析,从而提出更多具有建设性、行之有效的问题解决措施。此外,最重要的一点便是试题内容和立意要对推动教学方式改革有利,以确保该课程思想性、政治性与实践性特征能够充分体现。

(三)确保命题符合学生思维水平

1.试卷结构要合理

第一,试题命制要保证整张试卷对责任意识、法治观念、道德修养、健全人格等核心素养内容考查的试题比例科学合理;第二,试题题型比例、考试时间和分值比例要匹配,适当多增加一些开放性、综合性、探究性的试题比例,以此为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提供充足保障;第三,合理划分实践参与、分析应用和考查观点理解的试题比例。

2.试题内容要贴合

命制道德与法治试题时,需以学生真实生活、学习进阶性和社会发展实际作为出发点,深入把握教材中的内容,重视教材知识点与社会时事热点的密切关系,通过试题将课程内容整体性与结构性加以彰显,坚决避免考查单一的情况发生。

3.问题设置要适当

依据学业质量的明确要求,设置试题问题时既要体现出不同的核心素养,也要指向多种能力水平,如描述观点、辨别信息、探究问题、举出事例论证观点、评价并做出选择和提出解决方案等。总而言之,问题设置必须保证对学生综合能力进行考查,这样才能更好地检验初中生核心素养形成的实情。

二、指向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初中道德与法治命题原则

(一)思想性原则

相比初中其他课程,道德与法治在思想性、政治性特征要更为突出,这也是为何道德与法治课是协助教师培养学生良好道德素养和意志品质的重要载体。通过分析该课程教材可发现,其中蕴含的正能量十分丰富,如崇德向善、关爱社会、感恩奉献,所以在试题命制环节,为确保学生能对这些优秀品德素质有充分理解和感悟,教师需将上述内容有意识地融入试题中,将道德与法治特有的育人功能和价值导向加以凸显。

(二)创新性原则

从学科性质角度来讲,时代性是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一个鲜明特征,为此,命题环节也要以新时代作为切入点,全方位突出新课标基本理念和新课改实施方向。想要实现这一点,教师需针对现有命题模式和内容进行改造与创新,以确保新型命题能够真正具备时代特征。

(三)科学性原则

教师若想通过试题命制对初中生掌握的道德与法治知识的实际情况进行检验和评价,就要做到依据课程特征、以教材内容为主线,挖掘和引入学生实际生活,科学连接社会热点,同时也要做到跨学科知识融合,设计具有开放性的试题题目,坚决避免试题中有难、怪、偏和答案不确定等情况出现。除命题质量外,题量也需要教师严格掌控,最佳题量是规定时间内80%的学生都能完成,再者也要突出题目层次性,让所有学生皆能从中找出适合自己的题目内容。

三、指向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初中道德与法治命题的实践策略

(一)拓展试题的热点与考点内容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命题中将学科素养内容充分体现,教师可以以当下时事热点和重要考点为载体,借此机会将核心素养内容巧妙地渗透其中。首先,筛选试题考点时,教师需立足学生解题思路、问题导向以及问题知识核心等角度分析判断哪些问题与核心素养更加契合,然后再有针对性地进行命题。例如,“改革开放”一直都是道德与法治考试的重点,命题时可围绕“全面深化改革原因”“改革开放意义”等内容设计试题,分析该内容后可发现其与“家国情况、责任意识”等核心素养关联密切,故而在打造试题情境环节可将以下内容进行参考,以设计主观性试题为例,“改革开放背景下商品类型越来越丰富,请回忆当下生活都体现了哪些改革开放成果,谈一谈对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的认识”,该试题设置能够从考点拓展至生活变化,再加上生活案例引导,学生便能立足政治视角进行评价。

其次,要选择热点试题内容。教师需针对不同热点事件背后蕴含的核心素养和对学生造成的心理冲击深入分析,以确保答题过程中学生能有超强感悟。例如,试题命制环节可尝试以“新时代青年、社会建设者和学生”等关键词搜索与之相关的社会热点新闻及各类事件来创新题目,最大限度地保证初中生读题时产生情感共鸣,并且答题时也能做到积极主动。

(二)借助大数据掌握命题规则

为进一步提升命题精准性,教师可合理运用大数据等信息化手段提炼某项主题的关键信息,与此同时,通过“大数据检查”的形式,道德与法治教师也能对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学科水平等方面的要素展开宏观调查,然后再从其学习短板入手进行命题,让学生通过参与试题练习提高自身,实现发展目标。例如,针对某一册道德与法治教材中所学知识点,可组织全书考核试题命制工作。试题命制过程中,需要利用小测验、问卷等形式针对学生核心素养形成情况进行调查。如,生活中常有老人过马路和外卖员骑车不慎摔倒的新闻,面对该新闻教师可将其整理为阅读材料,随后让其立足不同视角阐述应当怎样处理才是最佳方式,这一过程需要承担哪种责任。设置该命题以学生情感态度、责任情感为出发点,促使其社会责任感和情感认知能够有所增强。最后,鼓励学生针对答题结果进行复盘和总结,让其学会立足民主与法治视角客观地看待身上肩负的重任和应履行的义务。

(三)立足主体评价视角设计试题

开展教学评价不仅是教师对学生学习实情做出相应的评价,同样学生本身也需要具备评价学科知识和生活的能力。鉴于此,基于核心素养培养进行命题,教师需确保在参与试题训练过程中初中生能充分调动评价思维,以主观评价方式拓展试题答案接受范围,这样方能使学生在答题过程中畅所欲言、积极表达。以“走向共同富裕”的相关知识为例,试题命制环节,项目题、主观论述题和判断描述题都能表现出明显的主观性特征,为此教师可依据不同习题特点,围绕具体知识点和考点命题。如,为让学生对“共同发展”知识熟练掌握,可从发展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角对知识点进行评价,通过设置项目论述题可在深入思考环节激发初中生核心素养意识。具体题目为:农业发展行业中某地区潜力巨大,你作为当地产业带头人,请在了解相关材料后对“本地农业发展应当坚持哪些新观念、新理念,如何解决农业发展不平衡”等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解决方案,学生在思考过程中既能从主体视角入手评价相关材料,同时对知识点加以运用,另外通过结合所见所闻提出解决策略也使答案更加合理、丰富,在项目命题情境中以主观评价方式辨析,对改变学生思想态度和树立正确价值取向十分有利。

(四)基于问题导向设计命题

面对学科素养培养要求,为使道德与法治命题质量有所提升,教师可将问题视作问题集合体,始终坚持问题为导向,让学生在思考试题过程中充分发挥个人主观思维,巩固核心素养价值观。以“做情绪情感的主人”为例,在单元命题环节,教师可对生活和学习中体现学生情绪情感的事件进行搜集,然后将其作为命题元素。如“一次班级集体劳动中,李明和张辉因为抢夺工具发生争吵,而孙小小作为劳动委员主动劝解,但是因为李明和张辉情绪过于激动,不小心将劝解的孙小小推倒”,针对材料中的故事请同学思考“材料中两位吵架主人公的行为有哪些不妥?应该如何纠正?为何这样做?”,通过该试题训练,学生思维可历经“辨识、总结、判断、分析和概述”几个阶段,并且在问题导向下,学生的思维也能逐层发散、循序递进,这样一来在解题过程中学生便会将自己带入主人公意识,深入思考解决方式,不仅如此,这也是促使学生纠正错误行为习惯、不良生活观念和形成良好道德修养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五)提高开放性、综合性试题比例

基于2022 新课标的核心素养培养目标进行道德与法治命题,教师应适当提高开放性、综合性试题比例。简单来讲便是立足初中生真实生活,在问题设置和情境创设上体现开放性与综合性特征,从而辅助学生主体快速形成学科核心素养,提升综合能力。

1.开放性命题

全面分析新课标后可发现,其中特别强调“从测评角度来看,道德与法治课程在培养学生素养方面具有明显特殊性:其一,观点开放性;其二,隐蔽性;其三,社会实践性,受此特殊性影响,道德与法治试题答案也要以开放性差别式评价为主”。例如,教师以新时代青年为主题展示不同材料内容:材料一,筑梦航天,探索太空。“神舟”航天科技团队工作人员的平均年龄仅有33 岁,他们不畏辛苦,勇攀科技高峰,承担起数亿中华人民的航天梦。材料二,用奋斗发声。半岁时她双耳失聪,每天都在以超乎寻常人的毅力前行,在成为一名博士研究生后,依然在全力普及无障碍理念,建设无障碍环境。根据上述材料内容,围绕“新时代需要这样的青年”撰写一段话,内容不得少于80 字。

2.综合性命题

结合课程内容来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主要以道德、法治教育为基础框架,有机融入生命安全、国家安全教育、健康教育等内容,可以说该课程内容组成丰富且复杂,若是考核环节仅以碎片化方式进行命题考查,难以对初中生核心素养形成与发展情况进行精准判断。为此,试题命制环节教师需有针对性地设计综合性题目,以此对学生展开全方面评价。例如,当前手机已经成为大众生活和工作中不可缺少的物品,随着应用频率增加,有人总结了诸多注意事项:一是未经本人同意,不可擅自翻看他人手机;二是身处公共场合时,无论是听音乐、刷视频,还是打电话都要谨记不可大声外放;三是在路上行走时不可玩手机;四是随时随地自拍,不能算作得体行为,特别是在公共且严肃的场合下。那么,设置注意事项的目的是什么?根据该试题教师可提出四个选项,然后学生便可结合自身想法,选出正确答案。以该方式设计试题,可对学生是否具备良好社交礼仪、是否能做到维护公共秩序和是否具备安全常识等进行综合考查。

基于核心素养培养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进行命题,教师需在掌握全新命题要求和命题目标后,从拓展试题考点、热点内容、掌握命题规则、立足主题评价、基于问题导向设计试题和提升开放性、综合性命题比例入手进行优化,以确保学生在核心素养养成过程中,道德与法治试题能发挥重要作用。

猜你喜欢
命制命题试题
2021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四)
例谈不等式题的命制方法
2019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五)
《陈涉世家》初三复习试题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二)
高中历史试题命制中需把握的相关要素
下一站命题
由命制唐朝使职选择题引发的思考
对一道中考题的命制与解析
2012年“春季擂台”命题